[譯文] 一少年能同時使用兩張弓。左右開弓。外族入侵的騎兵一層層地圍過來,他卻只當沒有這回事一樣。
[出自] 王維 《少年行》其三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diào)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注釋:
“少年行”是我國古代一個的詩詞題目,許多詩人如李白、王維、王昌齡、杜甫、杜牧等都曾寫過,著名的有王維的四首《少年行》。“少年行”又是一種游戲及樂曲的名稱。
擘(“bo”四聲):開弓。
雕弧:有雕飾彩繪的弓。
金鞍:鑲著金屬裝飾的馬鞍。
白羽:箭。以白色羽毛做箭羽,故云“白羽”。
五單于:《漢書·宣帝紀》:“匈奴虛閭權渠單于請求和親,病死,右賢王屠耆堂代立。骨肉大臣立虛閭權渠單于子為呼韓邪單于,擊殺屠耆堂。諸王并自立,分為五單于,更相攻擊,死者以萬數(shù)。”此處泛指敵人的許多首領。
譯文:
一少年能同時使用兩張弓。左右開弓。外族入侵的騎兵一層層地圍過來,他卻只當沒有這回事一樣。 (這一少年)側著身子坐在馬鞍上,把弓箭調(diào)配好,箭射出去,敵方的許多頭目紛紛落馬。
賞析:
首句“一身能擘兩雕弧”,狀其射技超群。詩人攝取了少年的一個造型:英雄力大無比,技高絕倫,可左右開弓,兩手同時掰開兩張硬弓。如此技能自然令人刮目相看。次句“虜騎千重只似無”,狀其臨陣膽氣。“虜騎千重”,少年英雄豪氣沖天,闖將過去,如入無人之境。這兩句內(nèi)容上互為因果,一個氣貫斗牛、武藝高強的少年形象躍然紙上。第三句“偏坐金鞍調(diào)白羽”,摹其戰(zhàn)斗風姿。詩人以“金鞍”為映襯,鏡頭對準“偏坐”這一姿勢,又以“調(diào)白羽”(箭在弦上)這一特寫鏡頭,突出了詩中主人公的雄姿英發(fā)。最后一句“紛紛射殺五單于”,繪其赫赫戰(zhàn)果。借五單于紛紛被射下馬鞍的畫面,再現(xiàn)少年英雄所向無敵,殺得匈奴潰不成軍的輝煌戰(zhàn)績。
全詩借助四幅有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畫面,分別從少年的“技”、“膽”、“姿”、“績”方面下筆,成功地塑造了一個威風凜凜、馳騁沙場的少年英雄的形象,構思巧妙,令人贊嘆不已。
這首詩成功地塑造了一個武藝超群、剛猛頑強、勇于殺敵、戰(zhàn)功顯赫的少年英雄的形象。顯然,在這少年英雄的身上寄寓了詩人早年的理想、豪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111018.html
相關閱讀:“幾時歸去,作個閑人。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云”蘇軾《行香子
“月當軒色潮平后,雁斷云聲客起初”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帶月的詩句
“渭城朝雨?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翻
“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