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原文及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原文

王屋山人魏萬,云自嵩宋沿吳相訪,數(shù)千里不遇。乘興游臺越,經(jīng)永嘉,觀謝公石門。后于廣陵相見,美其愛文好古,浪跡方外,因述其行而贈是詩。

仙人東方生,浩蕩弄云海。

沛然乘天游,獨往失所在。

魏侯繼大名,本家聊攝城。

卷舒入元化,跡與古賢并。

十三弄文史,揮筆如振綺。

辯折田巴生,心齊魯連子。

西涉清洛源,頗驚人世喧。

采秀臥王屋,因窺洞天門。

?來游嵩峰,羽客何雙雙。

朝攜月光子,暮宿玉女窗。

鬼谷上窈窕,龍?zhí)断卤?。

東浮汴河水,訪我三千里。

逸興滿吳云,飄?浙江汜。

揮手杭越間,樟亭望潮還。

濤卷海門石,云橫天際山。

白馬走素車,雷奔駭心顏。

遙聞會稽美,一弄耶溪水。

萬壑與千巖,崢嶸鏡湖里。

秀色不可名,清輝滿江城。

人游月邊去,舟在空中行。

此中久延佇,入剡尋王許。

笑讀曹娥碑,沉吟黃絹語。

天臺連四明,日入向國清。

五峰轉(zhuǎn)月色,百里行松聲。

靈溪咨沿越,華頂殊超忽。

石梁橫青天,側(cè)足履半月。

眷然思永嘉,不憚海路賒。

掛席歷海嶠,回瞻赤城霞。

赤城漸微沒,孤嶼前?兀。

水續(xù)萬古流,亭空千霜月。

縉云川谷難,石門最可觀。

瀑布掛北斗,莫窮此水端。

噴壁灑素雪,空?生晝寒。

卻思惡溪去,寧懼惡溪惡。

咆哮七十灘,水石相噴薄。

路創(chuàng)李北海,巖開謝康樂。

松風(fēng)和猿聲,搜索連洞壑。

徑出梅花橋,雙溪納歸潮。

落帆金華岸,赤松若可招。

沈約八詠樓,城西孤??。

??四荒外,曠望群川會。

云卷天地開,波連浙西大。

亂流新安口,北指嚴(yán)光瀨。

釣臺碧云中,邈與蒼嶺對。

稍稍來吳都,裴回上姑蘇。

煙綿橫九疑,漭蕩見五湖。

目極心更遠,悲歌但長吁。

回橈楚江濱,揮策揚子津。

身著日本裘,昂藏出風(fēng)塵。

五月造我語,知非??人。

相逢樂無限,水石日在眼。

徒干五諸侯,不致百金產(chǎn)。

吾友揚子云,弦歌播清芬。

雖為江寧宰,好與山公群。

乘興但一行,且知我愛君。

君來幾何時?仙臺應(yīng)有期。

東窗綠玉樹,定長三五枝。

至今天壇人,當(dāng)笑爾歸遲。

我苦惜遠別,茫然使心悲。

黃河若不斷,白首長相思。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注釋

、魏萬:后更名魏顥,別號王屋山人,是李白的崇拜者。

2、宋:指宋州。故治在今河南商丘南。

3、臺:指臺州。即今浙江臨海。越:指越州,即今浙江紹興。

4、永嘉:永嘉郡,今浙江溫州。

5、謝公:即謝靈運。他曾為永嘉太守,石門是永嘉境內(nèi)的名山,他曾在石門游覽詠詩,因而此處稱石門山為謝公石門。

6、方外:世外,指仙境或僧道的生活環(huán)境。

7、東方生:指漢武帝弄臣東方朔,傳說其有仙術(shù),后來乘龍飛去。

8、魏侯:指春秋時晉國的畢萬,他曾賜為魏大夫。此句言魏萬繼承了畢萬的大名。

9、聊攝:聊城(今山東聊城)與攝城(今山東茌平)。

0、元化:自然之變化。

、并:一致。

2、“辯折”二句:說魏萬像當(dāng)年魯連子折服田巴生一樣的能言善辯。魯連子:魯仲連,又名魯連,尊稱“魯仲連子”,戰(zhàn)國末期齊國人。

3、清洛:即洛水,黃河在河南的支流。

4、王屋:山名,在今山西陽城西南。

5、洞天:傳說王屋山有仙宮洞天,號稱小有清虛洞天。

6、?(qiè):發(fā)語詞,無義。

7、月光子:傳說中的仙童,常在天臺,時亦往來嵩山。

8、玉女窗:傳說古代禽山有玉女窗,漢武帝曾于此見玉女。

9、鬼谷:在今河南登封縣北,傳說戰(zhàn)國時鬼谷先生曾居此。

20、龍?zhí)叮河址Q九龍沮,在禽山。奔?(cōng):奔流到一起。

2、浙江:此指錢塘江。汜:指水邊。

22、樟亭:又名浙江亭,古驛名。在今杭州南。

23、海門:指錢塘江入?。

24、耶溪:又稱若耶溪,在今浙江紹興市南。

25、剡(shàn):地名,今浙江嵊州。王許:晉王羲之與許邁的并稱。這兩人曾隱居于此。

26、曹娥碑:在浙江余姚,為紀(jì)念東漢孝女曹娥所立。

27、四明:天臺山支脈,在浙江寧波西南。

28、國清:寺名,在天臺山南麓。

29、靈溪:水名,在浙江天臺。

30、華頂:即華頂峰,為天臺山最高峰。

3、石梁:指天臺山北峰之石橋。

32、赤城:赤城山,為天臺山南門,土色皆赤,故云。

33、孤嶼:即溫州江心嶼。一說為山名,在永嘉縣北。

34、縉云:山名,在浙江縉云。

35、石門:山名,在浙江青田。

36、惡溪:指麗水,今稱好溪,源自浙江麗水。古有五十六獺,極富險名。

37、李北海,即李邕,在其任括州(今浙江麗水)太守時曾在這一帶開山修路。

38、謝康樂:即謝靈運。因其襲爵康樂公,故名。他曾游惡溪,遺跡有康樂巖。

39、梅花橋:橋今無考。大致當(dāng)在今浙江金華梅花溪上。

40、雙溪:在今浙江金華南,一為東港,一為南港。

4、金華:山名,在浙江金華,傳說為仙人赤松子得道處。

42、沈約:南朝齊時詩人。他曾于金華玄暢樓題八詠詩,后人將玄暢樓改名八詠樓。

43、新安口:指新安江口,新安江為錢塘江上游之支流。

44、嚴(yán)光瀨(lài):又稱七里灘。為漢代高士嚴(yán)光(嚴(yán)子陵)垂釣處,在今浙江桐廬境內(nèi)。

45、蒼嶺:指括蒼山,在浙江東南。

46、裴回:即徘徊。姑蘇:即江蘇蘇州。

47、九疑:即九疑山,在湖南寧遠南。

48、五湖:此指太湖。

49、揚子津:古長江渡口。在今江蘇儀征

50、日本裘:李白自注:“裘則朝卿所贈,日本布為之!背浼闯猓址Q晁衡,日本赴唐僧人,李白好友。

5、?(tái)?(nǐ):此指癡呆貌。

52、揚子云:漢代文學(xué)家揚雄。詩中借指李白的朋友楊利物,當(dāng)時他正任江寧(今江蘇南京)縣令。

53、弦歌:孔子學(xué)生子游任武成宰時曾用弦歌教化民眾,后人便以弦歌借指縣令的教化。清芬:比喻縣令的德政。

54、山公:即山簡,字季倫。河內(nèi)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西晉司徒山濤第五子。

55、仙臺:仙境。

56、天壇:王屋山的絕頂。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翻譯

古代有個仙人叫東方朔,曾遨游在浩蕩的云海中。但他早已乘龍升天而去,再也尋又到他的蹤影。如今又有您這魏萬先生,生長在聊攝古城,并且還繼承了春秋晉國魏大夫畢萬的大名。性格舒卷合于造化,行為又處處與古代賢哲相同。從十二三歲開始學(xué)習(xí)文史,下筆成文,如同錦繡五彩紛呈。能言善辯,像當(dāng)年的魯連子,一言使田巴折服終生。您的清風(fēng)高格早已厭倦了世人的喧囂,于是西去洛陽等地,讓當(dāng)?shù)匚娜顺泽@不小。您在王屋山采氣煉功,窺奧入妙,一睹洞天。有時如同仙人羽客,往來于青山云峰。清晨與仙童月光子一同觀看東升的旭日,傍晚又從玉女窗中窺視玉女的倩影。探遍了鬼谷的深幽,看慣了九龍?zhí)端畢R聚時的洶涌。當(dāng)您想會見我這謫仙人時,又東渡汴河,行程三千里來江南尋訪我的游蹤。您的雅興像一片行云,剛剛把吳地踏驪,又蕩游到錢塘江邊。您在杭州越州之間留連忘返,先到潭亭觀看了錢塘江的大潮。那巨濤狂浪把山石拍卷,像是亂云橫滿天際的群山。那白浪又像白馬拉著素車狂奔,濤聲像雷鳴使人心震撼。您又遙聞會稽山水美麗,于是先游了當(dāng)年西施曾在此浣紗的耶溪?床槐M山光水色,您又蕩舟在映著崢嶸山影的鏡湖里。當(dāng)那月光籠罩著會稽山城時,其倩影真是不可名狀。真如同人在月亮邊游玩,舟船在天上航行。您不僅沉醉于這里的自然風(fēng)光,還遍尋王羲之、許邁這些歷史名人的遺跡。還曾到曹娥碑前,極有興味地體會蔡邕題辭的隱語。天臺山、四明山您都盡興游遍,還到國清寺聽到那古寺的暮鼓晨鐘。您當(dāng)然永遠忘不了那五峰的月色,百里的松聲。曲折穿越臺越的靈溪,超忽聳天的華頂。那石橋更如同橫在天上,走在上面就像在一彎半月上漫行。您忽然想到永嘉也有迷人的景色,于是不怕海路的曲折遙遠。乘船繞過了一個又一個海島,終于望見色赤如霞的赤城山。當(dāng)赤城山從視野中消逝之后,江心孤嶼又突兀在面前。那山間的流水雖然千古不斷,但曾在這里游歷的古賢卻不知何往,只有空亭對著秋月。更有那縉云山川谷的幽險和石門山的壯觀。瀑布高掛如同從北斗垂下,難以測其水源。那四濺的水珠如同素雪越天,迷迷茫茫散著清寒。當(dāng)您決心去惡溪一游時,又哪里管它險惡無情。那里有七十險灘,水石相擊,激蕩洶涌。何處去尋李北海開山筑路與謝靈運游覽題詩的遺跡?這里只有惡溪上的猿啼與松聲,充滿了山谷洞壑。經(jīng)過梅花橋,還可領(lǐng)略雙溪匯流的壯景。當(dāng)您停舟在金華岸邊,望著金華山就感到仙人赤松子向您招手相迎。當(dāng)年沈約題詩的八詠樓,便在金華的城西突兀高聳。如果您登樓向四野眺望,就會看到群川在這里匯攏。水涌浙西,鋪天蓋地,浪翻云涌。您隨著亂流穿過新安江口,向北便來到嚴(yán)光瀨上。那里有當(dāng)年嚴(yán)光垂釣的釣臺,在云端與蒼括山相望。您離開浙西又來到當(dāng)年吳國的都城,逍遙地登上姑蘇山。遙見九嶷山煙云茫茫,太湖波濤渺蕩浩瀚。極目遠眺往往引起無限的思緒,伴隨著松濤與山風(fēng)的常常是魏侯的長吁短嘆。您又乘著游興溯長江而上,停泊在揚子津。您身著一身日本的服裝,風(fēng)度超凡不群。今年五月您來我這里一席長談,我知道您并非是癡妄之人。我們相逢相知的歡樂,就在于山水泉石中的流連。我們雖然也與諸侯來往,但不是為了攫取金錢。我的一個好友楊利物,他為官用德政很有賢名。雖然現(xiàn)任江寧縣令,他的興趣卻與晉代的山公相同。如果您有意咱倆到他那兒一游,也正顯示一下我們之間的友情。您此次出游已很久,您所居住的仙境必期待你早日歸去。您房前東窗下的綠玉仙樹,也一定又發(fā)芽長出新枝。王屋山天壇頂上人,到時會笑您歸去太遲。我如果一味地對您挽留,勢必傷害您的思歸之意。再見吧,魏侯!我對您的思念之情終生不斷,就像黃河流水一樣永不停息。

李白《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賞析

《送王屋山人魏萬還王屋?并序》是唐代詩人李白的詩詞作品,這是一首五言古詩,是一首長詩,此詩當(dāng)作于唐玄宗天寶十三載(754年)。當(dāng)時詩人已五十四歲,送魏萬歸隱故鄉(xiāng)王屋山。寫魏萬遍游各地,躡蹤李白入浙,游石門不遇,返廣陵與李白相見,李白作詩具述其游而相贈。此詩介紹了魏萬超凡出世,愛古好游的名士風(fēng)貌,表達了作者對好友的留戀與惋惜之情。全詩描述傳神,形象生動,雖然寫魏萬千里尋訪李白,一路經(jīng)歷的吳越山水的壯麗,其實倒是李白自己一生登山臨水的真實記錄,可以看成一篇山水佳作。

這首詩歷述魏萬旅途中的見聞,描繪出魏萬瀟灑不群的風(fēng)貌,浪跡山水的飄然逸興,形象生動,描述傳神。

全詩可分六大部分。自開頭至“因窺洞天門”為第一部分。主要贊美魏萬愛文好古和隱居王屋山之事。此部分又分四層來寫,每四句寫一層意思。第一層是說東方朔游仙于云海之中,自由灑脫,背負青天而信游,駕御清風(fēng)而獨往。天地之大,不知所之。這是把魏萬比作漢代的東方朔。應(yīng)當(dāng)指出,這一比喻是十分恰當(dāng)?shù)。東方朔是漢代著名文人,魏萬是唐代上元初年進士,此其相似點之一;東方朔好神仙,魏萬修道于王屋之山,此相似點之二;東方朔曾經(jīng)乘風(fēng)飛去,冉冉上升,后為大霧遮蔽,不知所之(見《漢武內(nèi)傳》),魏萬方外云游,浪跡天涯,此其相似點之三。有其三似,因而以朔喻萬。接下來由魏萬的名字,聯(lián)想到春秋時的畢萬。春秋時晉獻公滅掉魏國,把魏地賜給大臣畢萬。一個管占卦名字叫偃的說:“畢萬的后代一定昌大。萬是盈數(shù),魏(同巍,有高大的意義)是大名,晉君把魏地賞給畢萬,是天意使他的后代昌大”(事見《左傳》閔公元年),后來畢萬的后代果然在戰(zhàn)國時建立起魏國。這四句是說:好友姓魏名萬,是繼承了畢萬得魏地的大名;他籍貫聊(今山東聊城市)攝(今山東茌平縣)之地,舒卷(喻游仙)于仙子人世之間,其蹤跡正與古代圣賢相同。通過這一典故和地名的巧妙聯(lián)結(jié),點出了魏萬的福大、命大、造化大。入世可以成名,出世可以成仙。第三層寫魏萬的史才、詩筆、口才、韜略。他“十三弄文史,揮筆如振綺”,少年早慧,聰穎過人,文史皆通,下筆行文光彩照人。事實上,魏萬自己也說:“君(指李白)抱碧海珠,我懷藍田玉。各稱稀世才,萬里遙相燭(相映生輝)”(《金陵酬翰林謫仙子》)可見魏萬本人也是以詩文自負的。而“辯折田巴生,心齊魯連子”二句,則是以魯仲連的故事來比喻魏萬的辯才和遠大志向。據(jù)《魯連子》記載:“春秋時的辯士田巴能言善辯,滔滔不絕,一天能說服上千人。徐劫的學(xué)生魯仲連,當(dāng)時僅十二歲,去見田巴。說:堂上的糞沒有除去,不出去蕓郊外的草;白矢交于眼前,不救遠處的流矢。何者?做事要分輕重緩急。現(xiàn)在楚軍屯兵在南陽,趙國攻打高唐,燕軍十萬留在聊城,國勢危險,已在旦暮,先生將怎么辦?”田巴說:“沒有辦法!濒斨龠B說:“你不能使國家轉(zhuǎn)危為安,轉(zhuǎn)亡為存,算得什么學(xué)士呢!我現(xiàn)在要叫楚、趙、燕三國的軍隊都退回去。能言善辯要對國家大事發(fā)生作用;像你這樣的空談,好像不祥的梟鳥在叫,人聽了都討厭,以后不要再談了!碧锇驼f:“謹受教!”從此改行不再談?wù)摗!稗q折”二句,化用其事,說明魏萬不僅有很高的辯才,且有魯仲連挽救危局之實能。第四層說,魏萬由聊城向西,涉渡洛水而入太行;這使世人失驚和喧嚷,都不理解魏萬為什么放著高官不作,非要到王屋山去采芝草,而魏萬卻因此而真正看到了福地洞天。在這一層里,詩人寫出了魏萬的獨特個性。在世人看來,像魏萬這樣才學(xué)宏富的進士,一定會仕途順利,不愁榮華富貴;而魏萬卻厭棄富貴而求仙境!断山(jīng)》云:“王屋山有仙宮洞天……實不死之靈鄉(xiāng),真人之洞境也!蔽喝f之舉,使世人“驚喧”而受詩人稱頌,正表明詩人與魏萬志同道合。從而為后面幾段張本。

第二部分。自“?來游嵩峰”至“雷奔駭心顏”,是寫魏萬自嵩沿水道至吳越相訪之事。分兩層來寫。第一層有六句,是寫魏萬為了求訪李白,離王屋而游嵩宋。這六句說,魏萬離開山西的王屋山,先來河南的登封縣游歷著名的中岳嵩山,那里的“羽客雙雙”,道人非常多。早晨與天臺山來的仙人月光童子們共同游覽嵩岳的美景,到夜晚便從“玉女窗”中看到了天上的仙女。在登封縣北訪問了鬼谷子先生的居住之處,那山路是多么深遠!在登封縣東的嵩山腳下又游覽了著名的九龍?zhí),那潭水又顯得幽深莫測。在這一層里,詩人運用了神話傳說中的兩個故事,并寫了嵩山的兩處古跡勝景。故事一,《仙經(jīng)》云:“嵩高,山東南大巖下石孔……有大室,高三十余丈,周圍三百步,自然明燭,相見如日月無異,中有十六仙人,云月光童子。常在天臺,時亦往來其中,人非有道,不得望見!惫适露,《五色線?圖經(jīng)》云:“嵩山有玉女窗,漢武帝于窗中見玉女!奔热晃喝f能與天臺山飛來的月光童子同游,又得窺望天上玉女,可知其已經(jīng)得道;而游鬼谷和九龍?zhí),又說明魏萬懷古而未忘世情。第二層是后十句,意謂魏萬游罷嵩宋,由汴水泛舟東南,為訪問我走了三千里的水陸遠程;雅興很高,高凌吳地云端,在飄搖中到處游歷,終于來到了錢塘江邊;他高興地向杭越(杭州、紹興一帶)揮手,又從錢塘縣的樟亭觀潮而還;只見浪濤在海門石上翻卷,白云橫飄在天邊的山間;錢塘江潮如白馬素車轟隆隆地飛馳,雷奔電掣,驚駭著魏萬的心顏。雖然寫的都是魏萬的實際經(jīng)歷,但由于所經(jīng)歷的都是名山勝水,既有與月光仙子同游的神仙世界,又有古圣先哲的得道處所;既有九龍出沒的深潭黑水,又有蔓延千里的汴濟清流;既有清徹見底的錢塘,又有白馬素車的狂潮;既寫出了魏萬找詩人的艱辛飄搖之苦,又寫出了方外勝游的無限樂趣。

第三部分,自“遙聞會稽美”,至“側(cè)足履半月”,是專寫魏萬乘興游臺、越之事,將臺越的山水名勝寫得很美。大意是說:早就聽說越州的會稽是個很美的地方,因而撥弄著耶溪(在會稽東二十八里)之水順江而游;千巖萬壑各有風(fēng)姿,崢嶸的山色都倒映到鏡湖(又名鑒湖)的水底;其秀美之態(tài)難于名狀,清輝秀色與會稽城郭相映成趣,游舟向著月邊駛?cè)ィ煲簧,彩舟就像在空中慢慢地行駛;畫中的人們留連忘返,想在剡溪再看到王羲之、許詢等古代的名士;笑讀漢代邯鄲淳為十四歲的孝女曹娥立下的碑文,低聲吟詠東漢大文學(xué)家題下的“八字隱語”;游罷了天臺山又游賞四月山,傍晚時休憩在天臺山的國清佛寺;在寺中欣賞著天臺山五峰轉(zhuǎn)月之美景,享受著百里悠長的松濤清風(fēng);天明時在天臺縣北的靈溪中恣意玩賞,萬丈高的天臺高峰顯得何其渺遠;山澗中架起的石橋如橫亙在天空中的一彎明月,游人們在半月形的小橋上小心翼翼地側(cè)足而行。??這一部分,一方面描繪了臺越的山光水色之美,同時也謳歌了這里古老悠久的精神文明!稌x書》云:“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孫綽、李兗、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王羲之同好。”如詩中提到“此中久延佇,入剡尋王許!北闶菍懳喝f的懷古之情;再如詩中不僅提到了中國書法史上十分著名的曹娥碑,而且還提到了漢代大文學(xué)家蔡邕為碑題下的“八字隱語”。據(jù)《太平寰宇記》載,曹娥是東漢時著名的孝女,家居余姚。其父落水身亡,年僅十四歲的曹娥跳入深水,抱出父尸而死,當(dāng)時的縣令度尚命門生邯鄲淳寫碑文紀(jì)念她,文詞極為凄婉,這就是著名的曹娥碑。后來蔡邕讀了這塊碑文,題上“黃絹幼婦,外孫齏臼”八字,許多人都不解其意。有一次曹操從此路過,看到碑文批語,他問著名文人楊修這八字是什么意思。兩人行程三十里之后,同時揭出了這八字隱語的謎底:“絕妙好辭”??原來“黃絹”是有色之絲,“色絲”隱一“絕”字;“幼婦”即“少女”,隱一“妙”字;“外孫”乃是女兒的兒子,隱一“好”字;“齏”是辛辣之物,盛之臼乃是接受辛物,“受辛”合為“辭”字(“?”是“辭”字古寫)。詩中的“笑讀曹娥碑,沉吟黃絹語”,便是寫魏萬讀碑猜謎底之情景。由于這些典故的恰當(dāng)運用,不僅為臺越山光水色增彩,而且使之增加了悠久文明的意韻,同時也寫出了著名文人道士游山水名勝的特有情趣。如果是一般山水游客,是絕對不懂得這種精神文明、也沒有這種高尚雅興的。

第四部分,自“眷然思永嘉”至“邈與蒼嶺對”,是敘述魏萬自臺州泛海至永嘉,遍游縉云、金華、桐廬諸名勝之事。大意說,因愛戀山水而又想到了永嘉(今溫州),因而不怕海天之遙遠;掛長帆而出游大海山嶠,登艇舟而回望赤城山之如畫云霞;赤城山漸漸變得微小,過孤嶼前面前又出現(xiàn)了?兀高峻的山巒。這一帶的江水已流經(jīng)千古,水邊的亭臺面對著千載的明月;縉云山(在浙江縉云縣)邊的川谷雖然狹小,兩山如門的石門山實在壯觀;山上的瀑布如同從北斗星間懸空而下,流入川中永世不歇;噴灑得石壁上如同白雪,空?的水氣使得白日森寒。還想到水急灘險的惡溪一游,既游歷就不怕惡溪帶來的風(fēng)險;奔騰咆哮的七十險灘,水噴石擊令人眼花繚亂。魏萬頗有本朝北海太守李邕在此開嶺鑿路的氣魄,又有南朝謝靈運在此開巖題詩的雅興肝膽;這里的松風(fēng)夾雜著猿啼,往復(fù)回蕩于山巖洞壑之間;像曲徑通幽般地駛過梅花橋下,到雙溪才看到滾滾的海潮。落帆在金華山的江岸,得道成仙的赤松子好像向魏萬招喚。離舟上岸登上玄暢樓(即八詠樓),看到了沈約題詠的八首詩章;在高聳的樓極目四野八荒,曠遠中看清了群川匯流到茫茫的海洋;風(fēng)吹云卷,大地變得異常開闊,洶涌的波濤連接著浙西新安江口的亂石成堆,向北望便是漢代隱士嚴(yán)子陵垂釣的地方;釣魚臺(有東西二臺,各高數(shù)十丈)高聳于碧云之中,邈遠中與括蒼山遙遙相對??這部分寫蕩舟入海,將景觀名勝寫得歷歷如在目前。

第五部分,自“稍稍來東吳”至“且知我愛君”,敘述魏萬自姑蘇至廣陵和詩人相見之事。大意是說,乘舟緩緩地來到了蘇州(東吳的首都),游覽了姑蘇山,登上吳王所建的姑蘇臺,煙云聯(lián)綿橫遮著遠眺九嶷山的視線(其實九嶷遠在千里之外,是根本看不見的,此為夸張想象之詞),俯瞰則看到浩渺、浩蕩的五湖;極目遠望而心胸更加曠遠,放聲悲歌而又長吁。蕩舟楚江而回橈,揚鞭催馬而又在揚子渡口回還,身披著日本產(chǎn)的寬瞰道服,氣度昂揚而又超脫塵凡。終于在五月的一天,魏萬前來與我共語,兩人又有機緣相見,知道他的心胸與天地同樣寬遠;兩人相逢歡樂無比,從此在山水間日日游覽。干謁權(quán)貴實實地?zé)o味,又不想致百金的高官厚產(chǎn);好友楊利物就象漢代的楊雄,和弦而歌傾吐著芳潔的情懷;名雖曰為縣宰,卻性愛與山野高士往還,兩人乘興攜手共游,況且他知道我深深地敬重魏萬。??從魏萬“春逢翰林伯(李白),惕然意不盡”到這次“五月造我語,知非??人”,兩次相見,可知魏萬對李白之深情;因為是摯友重逢所以又邀請了另一位好友楊利物同游共語,“弦歌吐清芬”,可知他們之間的感情彌深,“相逢樂無限”并非虛言。

第六部分,自“君來幾何時”至篇末,寫魏萬將還王屋山時和詩人的依依惜別之情。大意說,您來這里的時間多么短暫。∠扇说木犹幙罩淖鴫;王屋山的仙居之窗,玉樹一定又長出幾枝;王屋天壇上的道友,會笑您歸去來遲。我苦恨今日又要遠別,茫茫然我心中十分憂傷;只要黃河永遠不斷流水,到老咱們也要永遠思念。??這部分寫得感情真摯動人。就友人與自己的相會時間論,春日一相逢,五月又相見,相聚的時間并不算短;但就感情而論,卻又覺得時間極短,所以開頭便以“君來幾何時”發(fā)詰!從“仙臺應(yīng)有期”,可知魏萬云游的時間已經(jīng)很長,而且長到了“玉樹”應(yīng)發(fā)“三五枝”的程度;長到了道友“當(dāng)笑爾歸遲”的地步。時間很長而又“我苦惜遠別,茫然使心悲”,這又說明李白對魏萬意投情摯,難分難舍。“黃河”永遠不會斷流,但只要流“不斷”,就會白頭“長相思”,這就說明他們的友誼與天地同長久。

在李白送友贈別的詩中,這是最堪稱奇的長篇巨制,它比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還要長五分之一,比李白本人最著名的《蜀道難》長出一倍有余,可謂古代惜別長詩之冠。細讀此詩,詩人歷數(shù)魏萬所經(jīng)過那么多的名山勝水,到過那么多先賢圣哲的處所,而詩人對每處的神話典故,歷史傳說,勝景佳處,無不如數(shù)家珍,一一點化入詩;且能每每自然貼切,出神入化。詩人之所以有那么廣博豐富的知識,除了“誦六甲,觀百家”,天下奇書無所不讀,還得力于他“一生好入名山游”。閱讀此詩,除了理解詩的內(nèi)容,感受豪逸的氣格,還應(yīng)理解此詩之所以能稱奇爭勝的原因和由來。

李白的詩詞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132121.html

相關(guān)閱讀:戰(zhàn)國策?燕三?燕王喜使栗腹以百金為趙孝成王壽
溫庭筠《夏中病?作》原文及翻譯 賞析
舊唐書?杜鴻漸傳原文翻譯
劉向說苑?第02卷?臣術(shù)
仙后(節(jié)選)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