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的詩意:昨天夜里夢見花落閑潭,可惜的是春天過了一半自己還不能回家。
出自唐代詩人張若虛的古詩作品《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隨波千萬里,何處春江無月明。   
江流宛轉(zhuǎn)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覺飛,汀上白沙看不見。   
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   
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楓浦上不勝愁。   
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   
可憐樓上月徘徊,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   
玉戶簾中卷不去,搗衣砧上拂還來。   
此時相望不相聞,愿逐月華流照君。   
鴻雁長飛光不度,魚龍潛躍水成文。   
昨夜閑潭夢落花,可憐春半不還家。   
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fù)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霧,碣石瀟湘無限路。   
不知乘月幾人歸,落月?lián)u情滿江樹。


【注釋】
  1、閑潭:幽靜的水潭
  2、春半:春光將要流盡




賞析: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詩人張若虛的作品。此詩共三十六句,每四句一換韻,以富有生活氣息的清麗之筆,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了江南春夜的景色,如同月光照耀下的萬里長江畫卷,同時寄寓著游子思歸的離別相思之苦。詩篇意境空明,纏綿悱惻,洗凈了六朝宮體的濃脂膩粉,詞清語麗,韻調(diào)優(yōu)美,膾炙人口,乃千古絕唱,素有“孤篇蓋全唐”之譽。
《春江花月夜》這首詩的作者是初唐張若虛,開元初,他與賀知章、張旭、包融并稱“吳中四士”。他留給后人的作品不多,《全唐詩》中僅存二首,而這首《春江花月夜》又是是最著名的一首,它號稱以“孤篇橫絕全唐”,奠定了張若虛在唐代文學(xué)史的不朽地位。

此詩兼寫春、江、花、月、夜及其相關(guān)的各種景色,而以月光統(tǒng)眾景,以眾景含哲理、寓深情,構(gòu)成朦朧、深邃、奇妙的藝術(shù)境界,令人探索不盡,玩味無窮。

全詩可分前后兩大段落。“長江送流水”以前是前一段落,由春、江、月、夜的美景描繪引發(fā)關(guān)于宇宙、人生的哲理思考。發(fā)端兩句,展現(xiàn)了“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的遼闊視野。一個“生”字,將明月擬人化;一個“共”字,又強調(diào)了春江與明月的天然聯(lián)系。江流千萬里,月光隨波千萬里;江流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偠灾,月光、江波互相輝映,有春江處,皆有明月,何等多情!詩人立于江畔,仰望明月,不禁產(chǎn)生了“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疑問。對于這個涉及宙宇生成、人類起源的疑問,詩人自然無法回答。于是轉(zhuǎn)入“人生代代無窮已,江月年年只相似,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的沉思。宇宙永恒,明月常在;而人生呢,就個體而言,生命何其短促!然而就人類整體而言,則代代相傳,無窮無盡,因而能與明月共存。所以雖然不知“江月何年初照人”,但從“初照”以后,照過一代人,又照一代人。詩人對比明月的永恒,對人生的匆匆換代不無感慨,然而想到人類生生不已,自己也被明月照耀,又油然而生欣慰感。由此又作進一步探求:一輪“孤月”,永照長江,難道是明待她的意中人而至今尚未等到嗎?于是由江月“待人”產(chǎn)生聯(lián)想,轉(zhuǎn)入后一段落。“孤月”尚且“待人”,何況游了、思婦?詩人于是馳騁想像,代抒游子、思婦兩地相思、相望之情。

詩人想象“誰家今夜扁舟子”,正經(jīng)過江邊的“青楓浦”,目睹“白云一片去悠悠”而生飄泊無定的旅“愁”,于是相思“何處明月樓”。從“應(yīng)照離人妝鏡臺”的那個“應(yīng)”字看,“可憐樓上月俳回”以下數(shù)句,都是詩人想象中的扁舟子”想象妻子如何思念自己之詞:妻子望月懷人而人終不至,因而怕見月光。但她可以卷起“玉戶簾”,卻卷不去月光;可以拂凈“搗衣砧”,卻拂不掉月色。“此時相望不相聞”,而普照乾坤的月華是能照見夫君的,因而又產(chǎn)生了“愿逐月華流照君”的癡想。追隨月光照見夫君,當然不可能,于是又想按照古代傳說托鴻雁、鯉魚捎書帶信,然而鴻雁奮飛,也飛不出明月的光影;鯉魚騰躍,也只能激起水面的波紋。接下去,詩人想象中的“扁舟子”思家念妻,由想象而形諸夢寐。他在夢中看見落花,意識到春天已過去大半,而自己還未能還家。眼睜睜地看著“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溶月復(fù)西斜”,時光不斷消逝,自己的青春、憧憬也跟著消逝,然而碣石、瀟湘,水遠山遙,怎能乘月歸家?以“落月?lián)u情滿江樹”結(jié)束全篇,情思搖曳,動人心魄。自“白云一片”至此,寫游子、思婦的相思而以春、江、花、月、夜點染、烘托,想象中有想象,實境中含夢境,心物交感,情景相生,時空疊合,虛實互補,從而獲得了低徊宛轉(zhuǎn)、纏綿俳惻、言有盡而意無窮的藝術(shù)效果。全詩三十六句,每四句換韻,平、上、去相間,抑揚頓挫,與內(nèi)容的變化相適應(yīng),意蘊探廣,情韻悠揚。

這首詩語言優(yōu)美、生動、形象,富有哲理意味,它將真實的生命體驗融入優(yōu)美的興象中,營造出了一個空明純美的詩歌意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185856.html

相關(guān)閱讀:巽公院五詠 柳宗元
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李清照《一剪梅》全詞翻譯賞析
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
“鉤捐煙江風(fēng)艇在,雨依山酒夜琴橫”的意思及鑒賞
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