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孟浩然《夜歸鹿門歌》翻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譯文] 山寺的鐘聲響起,又到了黃昏時候;漁梁渡口邊,人們爭著搭渡船回家,到處都是一片喧鬧的景象。
[出自] 孟浩然 《夜歸鹿門歌》

山寺鐘鳴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
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

【詩文解釋】
  山寺里的鐘聲響起,天色已經(jīng)昏暗,漁梁渡口人們爭著過河喧鬧不已。行人沿著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著小舟返回鹿門。鹿門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朧的?影。不覺中忽然來到龐公隱居的地方。巖穴的山門及松間的小路靜悄悄的,只有我這個隱者獨自來來去去。

譯文2:
山上的寺院傳來了鐘聲,此時已經(jīng)到了黃昏時刻了。在魚梁渡口,人們搶著上船,急著回去。在岸上,人們沿著沙岸,向著江村走去;而此刻我也上了船,準(zhǔn)備回鹿門去。在鹿門山上,月亮升起,照著方才被煙霧籠罩的樹木;我隨意的走著,忽然間就到了龐公隱居的地方。住處異常簡陋啊,這條被松林纏繞的小路,不知道已經(jīng)有多久沒有被走過了;此時上刻,只有我在這里來去啊。

【詞語解釋】
晝已昏:天已黃昏。
漁梁:在湖北襄陽城外污水邊。
鹿門:山名,在襄陽。孟浩然在山中建有別業(yè)。
龐公:龐德公,東漢襄陽人,隱居鹿門山。
巖扉:巖洞的門。
幽人:隱士。指龐德公,也是詩人自指。
【詩文賞析】
  孟浩然家在襄陽城南郊外的峴山附近,漢江西岸,名為“南園”或“澗南園”。鹿門山在漢江東岸,與峴山隔江相對。漢江隱士龐德公,因拒絕征辟,攜帶家眷,隱居于鹿門山,因此,鹿門山便成了隱居圣地。孟浩然早先一直隱居在峴山南園的家中,后來,在長安謀仕不遇,游歷數(shù)年后,決定步龐德公之后塵,隱居鹿門山。但是,只是偶爾去住住,不過是標(biāo)榜隱居罷了。
   詩中描寫了詩人夜歸時一路所見的景色,抒寫了隱者清高的志趣和情懷。本詩自然流暢。筆墨淡雅,景物描寫充滿了生機,令人倍感親切。
孟浩然的詩多寫隱居閑適和羈旅愁思,在山水田園景色的描寫中寄托自己的性情,這首詩就是如此。此詩雖有紀(jì)實之意,而主旨卻在標(biāo)明這首詩是歌詠歸隱的情懷志趣。全詩雖歌詠歸隱的清閑淡雅,但對塵世的熱鬧仍不能忘情,表達(dá)了隱居耐迫于無奈的情懷。感情真摯飄逸,于平淡中見其優(yōu)美,真實。
“漁梁”是地名,詩人從峴山南園渡漢江往鹿門,途經(jīng)沔水口,可以望見漁梁渡頭。首二句即寫傍晚江行見聞,聽著山寺傳來黃昏報時的鐘響,望見渡口人們搶渡回家的喧鬧。這悠然的鐘聲和塵雜的人聲,顯出山寺的僻靜和世俗的喧鬧,兩相對照,喚起聯(lián)想,使詩人在船上閑望沉思的神情,瀟灑超脫的襟懷,隱然可見。三、四句就說世人回家,自己離家去鹿門,兩樣心情,兩種歸途,表明自己隱逸的志趣,恬然自得。五、六句是寫夜晚攀登鹿門山山路,“鹿門月照開煙樹”,朦朧的山樹被月光映照得格外美妙,詩人陶醉了。忽然,很快地,仿佛在不知不覺中就到了歸宿地,原來龐德公就是隱居在這里,詩人恍然了。這微妙的感受,親切的體驗,表現(xiàn)出隱逸的情趣和意境,隱者為大自然所融化,至于忘乎所以。末二句便寫“龐公棲隱處”的境況,點破隱逸的真諦。這“幽人”,既指龐德公,也是自況,因為詩人徹底領(lǐng)悟了“遁世無悶”的妙趣和真諦,躬身實踐了龐德公“采藥不返”的道路和歸宿。在這個天地里,與塵世隔絕,惟山林是伴,只有他孤獨一人寂寞地生活著。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頗像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
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前人說孟浩然詩“氣象清遠(yuǎn),心?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xiàn)忠語)。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shù)上看,詩人把自己內(nèi)心體驗感受,表現(xiàn)得平淡自然,優(yōu)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表現(xiàn)出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賞析二:
這首詩一題《夜歸鹿門山歌》。據(jù)《襄陽記》載:“鹿門山舊名蘇嶺山。建武中,襄陽侯習(xí)郁立神祠于山,刻二石鹿夾神廟道口,俗因謂之鹿門廟,后以廟名為山名,并為地名也。”孟浩然四十歲后,一度隱居于此。

  此詩描述了詩人從峴山附近的澗南園家中,夜歸鹿門隱居別墅時一路所見的情景,表達(dá)了他悠閑自適的歸隱心情。

  “山寺鳴鐘晝已昏,漁梁渡頭爭渡喧。”首句寫白晝已盡,黃昏降臨,幽僻的古寺傳來了報時的鐘聲,次句寫沔水口附近的漁梁渡頭人們急于歸家時搶渡的喧鬧,首句表現(xiàn)的是安寧靜謐的環(huán)境,次句卻表現(xiàn)喧囂,形成了鮮明而強烈的比照,這是遠(yuǎn)離人寰的禪境與喧雜紛擾的塵世的比照。開篇二句寫詩人傍晚江行的見聞。

  “人隨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歸鹿門。”前句承“漁梁”詩意,是寫村人各自上岸還家;后句承“山寺”詩意,寫自己回到鹿門。這兩句是以人歸引出自歸,作為前文的具體補述。兩種歸途展現(xiàn)兩樣不同的心境,這又是一個比襯,從中表現(xiàn)出詩人與世無爭的隱逸志趣和不慕榮利的淡泊情懷。

  “鹿門月照開煙樹,忽到龐公棲隱處。”鹿門山的林木本為暮靄所籠罩,朦朧而迷離,山月一出,清光朗照,暮霧竟消,樹影清晰。詩人完全被大自然陶醉,他忘情地攀登著崎嶇的山路,不知不覺間來到了龐公昔時隱居的地方。龐公,即龐德公,東漢隱士!逗鬂h書·逸民傳》載:“龐公者,南郡襄陽人也。荊州刺史劉表數(shù)延請,不能屈,后遂攜其妻子登鹿門山,因采藥不返。”孟浩然仰慕龐公的志節(jié),他在《登鹿門山懷古》中也吟有“昔聞龐德公,采藥遂不返。隱跡今尚存,高風(fēng)邈已遠(yuǎn)”的詩句。這兩句是寫“夜歸鹿門”一路所見的景物。

  “巖扉松徑長寂寥,唯有幽人自來去。”山巖之內(nèi),柴扉半掩,松徑之下,自辟小徑。這里沒有塵世干擾、唯有禽鳥山林為伴,隱者在這里幽居獨處,過著恬淡而寂寥的生活。這兩句是寫回到鹿門隱居之所。

  這首詩的題材是寫“夜歸鹿門”,讀來頗象一則隨筆素描的山水小記。但它的主題是抒寫清高隱逸的情懷志趣和道路歸宿。詩中所寫從日落黃昏到月懸夜空,從漢江舟行到鹿門山途,實質(zhì)上是從塵雜世俗到寂寥自然的隱逸道路。詩人以談心的語調(diào),自然的結(jié)構(gòu),省凈的筆墨,疏豁的點染,真實地表現(xiàn)出自己內(nèi)心的體驗和感受,動人地顯現(xiàn)出恬然超脫的隱士形象,形成一種獨到的意境和風(fēng)格。前人說孟浩然詩“氣象清遠(yuǎn),心?孤寂”,而“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音癸簽》引徐獻(xiàn)忠語)。這首七古倒很能代表這些特點。從藝術(shù)上看,詩人把自己內(nèi)心體驗感受,表現(xiàn)得平淡自然,優(yōu)美真實,技巧老到,深入淺出,是成功的,也是諧和的。也正因為詩人真實地抒寫出隱逸情趣,脫盡塵世煙火,因而表現(xiàn)出消極避世的孤獨寂寞的情緒。
這首詩,格調(diào)疏淡,從黃昏聞鐘、漁梁晚渡到月開煙樹、夜歸鹿門,次第寫來,如話家常,詩人新鮮的感受,隱者灑脫的形象,也都隨之托出。用韻也很新穎:前四句連用四個平聲韻,句句相押,這在古詩中實屬罕見;后四句以“鹿門”引起,緊接前句的尾詞,是為“頂針法”,并自然轉(zhuǎn)換成仄聲韻,音節(jié)顯得條暢而瀏亮。

  明人胡震亨《唐音登簽》引徐獻(xiàn)忠評論孟浩然詩的話說:“氣象清遠(yuǎn),心宗孤寂”,“出語灑落,洗脫凡近”。唐人王士源《孟浩然集·序》中說:“浩然文不為仕,佇興而作”,“文不按古,匠心獨妙”。這首七古就體現(xiàn)了這些特點。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202985.html

相關(guān)閱讀:“曲終卻從仙官去,萬戶千門惟月明。”李白《桂殿秋》全詩鑒賞
普天樂?詠世 張鳴善
有關(guān)描寫個人胸懷抱負(fù)的古詩詞名句
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
端午節(jié)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