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guān)!钡囊馑技叭娰p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guān)。”這兩句詩是借馬援馬革裹尸的典故,并以班超的故事為反襯,稱頌御邊將士“何須生入玉門關(guān)”,決心埋骨沙場,殺敵報國的英雄氣概。詩句意氣飛揚,豪邁壯烈,語言明快,聲韻鏗鏘,用典精當,風格雄壯。

出自李益《塞下曲》
伏波惟愿裹尸還,定遠何須生入關(guān)。
莫遣只輪歸?,仍留一箭定天山。

賞析
在這首詩中,詩人連用四個典故,以凝練、生動的筆調(diào),表現(xiàn)了唐軍將士精忠報國,視死如歸的豪情壯志。 詩歌一、二句運用了汊代名將,伏波將軍馬援和定遠侯班超的典故。 第三句運用了戰(zhàn)國時代,晉國大敗秦國,使其全軍第四句運用了唐代著名將領(lǐng)薛仁貴三箭定天山的典故。
頭二句夸贊東漢兩個名將馬援和班超。“伏波惟愿裹尸還”,這句說的是馬援的故事。東漢馬援屢立戰(zhàn)功,被封為伏波將軍。他曾經(jīng)說:男兒當戰(zhàn)死在邊疆,以馬革裹尸還葬。“定遠何須生入關(guān)”,這句說的是班超的故事。東漢班超投筆從戎,平定西域一些少數(shù)民族貴族統(tǒng)治者的叛亂,封定遠侯,居西域三十一年。后因年老,上書皇帝,請求調(diào)回,有“但愿生入玉門關(guān)”句。
以上兩句說:為保家衛(wèi)國,邊塞將士應(yīng)長期駐守邊疆,寧愿戰(zhàn)死疆場,無須活著回到玉門關(guān)。
后二句表示滅敵及長期衛(wèi)邊的決心。“莫遣只輪歸?”,“只輪”,一只車輪。《春秋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夏四月,晉人及姜戎敗秦于肴……晉人與羌戎要之肴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返)者。”“?”,本指海中動物聚居的洞穴,這里借指當時敵人所居住的瀚海(沙漠)地方。這句意思是說,不能讓一個敵人逃跑。“仍留一箭定天山”,“一箭定天山”,說的是唐初薛仁貴西征突厥的故事!杜f唐書·薛仁貴傳》說:“唐高宗時,薛仁貴領(lǐng)兵在天山迎擊九姓突厥十余萬軍隊,發(fā)三矢射殺他們派來挑戰(zhàn)的少數(shù)部隊中的三人,其余都下馬請降。薛仁貴率兵乘勝前進,凱旋時,軍中歌唱道:“將軍三箭定天山,戰(zhàn)士長歌入漢關(guān)。”
以上兩句意思是說:“要全殲敵人,不能讓一個敵人逃跑,而且應(yīng)該留駐邊疆,叫敵人不敢再來侵犯。”
這首詩通過東漢馬援、班超和唐初薛仁貴三個名將的故事,謳歌了將士們激昂慷慨、視死如歸、堅決消滅來犯之敵的英雄氣概和勇于犧牲的精神,反映了當時人民要安邊定遠的心愿。全詩情調(diào)激昂,音節(jié)嘹亮,是一首激勵人們舍身報國的豪邁詩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253903.html

相關(guān)閱讀:竹搖清影罩幽窗,兩兩時禽噪夕陽。
“十里陂塘春鴨鬧,一川桑柘晚煙平”的意思及全詩賞析
有名的詩句
浣溪沙?詠五更和湘真韻 納蘭性德
反映邊疆戰(zhàn)士的詩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