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原文
湖山信是東南美,一望彌千里。
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
沙河塘里燈初上,水調(diào)誰家唱?
夜闌風(fēng)靜欲歸時,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蘇軾《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注釋
、使君:對州郡長官的稱呼,此處指陳襄。漢時稱刺史為使君,漢以后用以尊稱州郡長官!
2、沙河塘:位于杭州東南,當(dāng)時是商業(yè)中心。
3、水調(diào):商調(diào)名,隋煬帝開汴渠,曾作《水調(diào)》。
4、闌:殘,盡,晚。
蘇軾《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翻譯
登高遠眺,千里美景盡收眼底。大自然的湖光山色,要數(shù)這里最美。你這一去,何時才能返回?請痛飲幾杯吧,但愿醉倒再不離去?,沙塘里華燈初放。聽,是誰把動人心弦的《水調(diào)》來彈唱?當(dāng)夜深風(fēng)靜我們扶醉欲歸時,只見在一輪明月的映照下,錢塘江水澄澈得象一面綠色的玻璃一樣。
蘇軾《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賞析
《虞美人?有美堂贈述古》是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蘇軾的一首詞,此詞上片寫覽景興懷。錢塘環(huán)以湖山,左右映帶,秀麗奇絕。加上閩商海賈,風(fēng)帆浪舶,自古繁盛。下片寫有美堂上所觀夜景。以白描取勝,緊扣有美堂居高臨下的特點,把景物和情思交織起來,既描繪出杭州形勝的美好景色,又充分表現(xiàn)了陳襄留戀錢塘之意和僚佐們的友情。
此詞以美的意象,給人以極高的藝術(shù)享受。詞中美好蘊藉的意象,是作者的感情與外界景物發(fā)生交流而形成的,是詞人自我情感的象征。那千里湖山,那一江明月,是作者心靈深處縷縷情思的閃現(xiàn)。
上片前兩句極寫有美堂的形勝,也即湖山滿眼、一望千里的壯觀。此二句從遠處著想,大處落墨,境界闊大,氣派不凡。“使君能得幾回來?便使樽前醉倒更徘徊”,這兩句反映了詞人此時此刻的心情:使君此去,何時方能重來?何時方能置酒高會?他的惜別深情是由于他們志同道合。
過片描寫華燈初上時杭州的繁華景象,由江上傳來的流行曲調(diào)而想到杜牧的揚州,并把它與杭州景物聯(lián)系起來。想當(dāng)年,隋煬帝于開汴河時令制此曲,制者取材于河工之勞歌,因而聲韻悲切。傳至唐代,唐玄宗聽后傷時悼往,凄然泣下。而杜牧他的著名的《揚州》詩中寫道:“誰家唱水調(diào),明月滿揚州!敝钡剿未饲燥L(fēng)行民間。這種悲歌,此時更增添離懷別思。離思是一種抽象的思緒,能感覺到,卻看不見,摸不著,對它本身作具體描摹很困難。詞人借助燈火和悲歌,既寫出環(huán)境,又寫出心境,極見功力之深。
結(jié)尾兩句,詞人借“碧琉璃”喻指江水的碧綠清澈,生動形象地形容了有美堂前水月交輝、碧光如鏡的夜景。走筆至此,詞人的感情同滿江明月、萬頃碧光凝成一片,仿佛暫時忘掉了適才的宴飲和世間的紛擾,而進入到人與自然融為一體的美妙境界。這里,明澈如鏡、溫婉靜謐的江月,象征友人為人高潔耿介,也象征他們友情的純潔深摯。寫有美堂上所觀夜景。
蘇軾的詩詞作品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274447.html
相關(guān)閱讀: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君自故鄉(xiāng)來,應(yīng)知故鄉(xiāng)事
吊迦斯丁樹林_詩歌鑒賞
自由之樹_詩歌鑒賞
祖詠《送丘為下第》原文及翻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