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遠(yuǎn)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這是唐朝詩人王之渙《涼州詞》中的前兩句,起筆就寫了四種典型景物:“黃河”“白云”“一片孤城”“萬仞山”。第一句用“黃河遠(yuǎn)上”這一動景來抒寫黃河水天相接的壯麗景象,把黃河浩浩蕩蕩、一瀉千里的雄偉氣勢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第二句“孤城”與“萬仞山”這大小高矮兩個形象的鮮明對比,相互映襯,把祖國西北山川的高峻浩蕩、莽莽蒼蒼的壯觀景象展現(xiàn)在讀者面前,這里的靜態(tài)、動態(tài)景象給人一種陽剛之氣、豪邁之情。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這也是王之渙《登鸛雀樓》開頭的一組對偶句,對仗純樸自然,工整流暢,可謂天衣無縫。白日依山,黃河入海,讀者眼前所呈現(xiàn)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這幅圖畫還處于瞬息多變的動態(tài)之中。白日依山而盡,這僅僅是一個極短暫的過程;黃河向海而流,卻是一種永恒的運(yùn)動。如果說,這種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種動態(tài)的美,充滿了無限生機(jī)的活潑的美。
“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在《將進(jìn)酒》的首句就憑空起勢,不事鋪陳,寫得大氣磅礴,狀黃河之水于天際滾滾而來,如海雨天風(fēng),勢不可擋。這句詩用了夸張的修辭方法,寫河水從天而降,把黃河滾滾東流的氣勢寫得非常形象。“君不見”一詞可以引發(fā)人們的豐富想像,使人身臨其境般體會到黃河的雄壯。后一句則突出了黃河一往無前的勇氣,有不凡的氣勢。
“黃河落天走東海,萬里寫入胸懷間。”這是李白《贈裴十四》中的詩句,“落天”指黃河發(fā)源高地,因落差很大,水流湍急,飛流直下,其勢猶如從天而落。“寫”同“瀉”,意為“傾瀉”。這兩句是說,黃河像是從天而落,咆哮而下,奔流入東方的大海;它萬里傾瀉,直入心懷,使人胸襟開闊,氣概昂揚(yáng)。詩句以奔騰的黃河水,象征裴十四寬闊宏大的襟懷,似是對友人之溢美,亦恐為喻己坦蕩之胸臆。寫景寓情,蘊(yùn)含深廣。
“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里觸龍門。”李白的這首《公無渡河》開篇就將巨筆伸向了蒼茫遼遠(yuǎn)的往古,黃河從西邊來,訣別了昆侖山,喧囂咆哮萬里來觸動龍門。“龍門”在古代是個神奇的地方,鯉魚躍過龍門就化為龍了。因此“觸”龍門可以形象地表現(xiàn)黃河像一條巨龍般咆哮而至,在龍門徘徊不前,輕叩龍門,好讓自己繼續(xù)前進(jìn)的情形。詩人只寥寥兩筆,就在“昆侖”“龍門”的震蕩聲中,展現(xiàn)了“西來”黃河的無限聲威。
“欲渡黃河冰塞川, 將登太行雪滿山。”這是李白所寫三首《行路難》的第一首中的詩句。這二句用比喻,既照應(yīng)題目“行路難”,又抒寫了詩人在長安歷經(jīng)仕途險惡的深切體驗(yàn),想有所作為卻事與愿違、有志難伸的矛盾、痛苦心情。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1277585.html
相關(guān)閱讀:端午節(jié)的詩句
普天樂?詠世 張鳴善
“曲終卻從仙官去,萬戶千門惟月明!崩畎住豆鸬钋铩啡婅b賞
有關(guān)描寫個人胸懷抱負(fù)的古詩詞名句
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