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慢慢的,墻里的笑聲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出自] 蘇軾 《蝶戀花》
花褪殘紅青杏小。燕子飛時,綠水人家繞。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
墻里秋千墻外道。墻外行人,墻里佳人笑。笑漸不聞聲漸悄。多情卻被無情惱。
注釋
此詞原為唐教坊曲,調(diào)名取義簡文帝“翻階蛺蝶戀花情”句。又名《鵲踏枝》、《鳳棲梧》等。雙調(diào),六十字,仄韻。
褪(tun4):凋謝
柳綿:柳絮。
“天涯”句:指芳草長到天邊。
譯文1:
鮮花敗褪艷紅殘存,初生的杏子又青又小。燕子從村中飛過,綠水環(huán)繞人家。枝頭上的柳絮被風(fēng)吹得越來越少。人啊!你又何必傷感,其實(shí)天涯到處都會有芳草。
墻里的秋千,墻外的小路。墻外的行人路過,聽到墻里的佳人在笑。他駐足聆聽,心想家人今天為何如此開心。其實(shí),佳人只是玩玩秋千罷了,玩膩了便回到屋里去了。而看不到佳人的行人還在墻外守候。唉!多情的行人啊,你總為無情的佳人所煩惱……
譯文2: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jīng)長出了青澀的果實(shí)。有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
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是不要擔(dān)心,)天涯到處都長滿了茂盛的芳草。(春天還是會到來的)
圍墻里面,有一位少女正在蕩秋千,發(fā)出動聽的笑聲。圍墻外的行人聽到了笑聲,(忍不住去想象少女蕩秋千的歡樂場面)。
慢慢的,墻里的笑聲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譯文3:
春天將盡,百花凋零,杏樹上已經(jīng)長出了青澀的果實(shí)。燕子飛過天空,清澈的河流圍繞著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但天涯到處都長滿了茂盛的芳草。
圍墻之內(nèi),少女正在蕩秋千,發(fā)出動聽的笑聲。圍墻外的行人聽到笑聲,忍不住想象少女蕩秋千的歡樂場面。慢慢的,墻里的笑聲聽不見了,行人惘然若失,仿佛自己的多情被少女的無情所傷害。
譯文4:
杏花退紅瓣已凋,枝頭杏果青又小。燕子飛來尋舊巢,綠水潺潺把人家環(huán)繞。風(fēng)吹柳枝絮花漸少,芳草長到天邊能不傷春老?
墻里秋千搖,墻外有行道。行人墻外過,聽見墻里美人笑。歡聲笑語漸不聞,但覺墻里靜悄悄,可憐墻外多情人,枉被笑聲撩拔聲煩惱。
賞析:
這是一首感嘆春光流逝、佳人難見的小詞,詞人的失意情懷和曠達(dá)的人生態(tài)度于此亦隱隱透出。
上片寫春光將盡,傷春中隱含思鄉(xiāng)情懷。首句“花褪殘紅青杏小”,既點(diǎn)明春夏之交的時令,也揭示出了春花殆盡、青杏始生的自然界新陳代謝的規(guī)律,雖是寫景,卻仍蘊(yùn)含思理。“燕子”二句,既交帶了地點(diǎn),也描繪出這戶人家的所處環(huán)境,空中輕燕斜飛,舍外綠水環(huán)繞,何等幽美安詳!“人家”二字,為下片的“墻里佳人”的出現(xiàn),作了暗示和鋪墊。“枝上”二句,先抑后揚(yáng),在細(xì)膩的景色描寫中傳達(dá)出詞人深摯曠達(dá)的情懷。柳絮漫天,芳草無際,最易撩人愁思,著一“又”字,見得謫居此地已非一載矣。“天涯何處無芳草”,表面似乎只是說天涯到處皆長滿茂盛的芳草,春色無邊,實(shí)則化用《離騷》“何所獨(dú)無芳草兮,又何懷乎故宇”之意,謂只要隨遇而安,哪里不可以安家呢?“我生百事常隨緣,四方水陸無不便”(《和蔣夔寄茶》)。在后來的貶謫海南時期,作者又高唱著“日啖荔支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食荔支二首》其二):“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罚窃谒监l(xiāng)的傷感中蘊(yùn)含著隨遇而安的曠達(dá)。
下片抒寫聞聲而不見佳人的懊惱和惆悵。“墻里秋千”三句,用白描手法,敘寫行人(自己)在“人家”墻外的小路上徘徊張望,只看到了露出墻頭的秋千架,墻里傳來女子蕩秋千時的陣陣笑聲。詞人至此才點(diǎn)出自己的身份是個“行人”,固然是指當(dāng)下自己是這“綠水人家”墻外的過路人,但也有著“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臨江仙。送錢穆夫》)的含義在內(nèi)的。上片的“天涯”如果是隱指惠州遠(yuǎn)在天涯海角,則此處的與佳人一墻之隔而莫通款愫,不也是咫尺天涯嗎?尾二句是對佳人離去的自我解嘲。行人自知無法看到墻內(nèi)佳人的身姿容貌,只想再駐足聆聽一會兒,孰料佳人此際已蕩罷秋千離去,尚不知墻外還有一個多情的行人,這怎不令人懊惱呢!此二句極有理趣,蓋佳人之“無情”,乃因不知有墻外“多情”行人之存在也,而世間帶有普遍性與必然性“人世多錯迕”之事,又何止此一件呢?詞人一生忠而見疑,直而見謗,此際落得個遠(yuǎn)謫嶺南的下場,不也正是“多情卻被無情惱”嗎?作者嘲笑自己的多情,也就是在嘲笑那些加在自己身上的不公的命運(yùn),在笑一切悲劇!
全詞構(gòu)思新巧,奇情四溢。寫景、記事、說理自然,寓莊于諧,語言回環(huán)流走,風(fēng)格清新婉麗。清人王士?認(rèn)為:“‘枝上柳綿’,恐屯田(柳永)緣情綺靡,未必能過”(《花草蒙拾》)。這正是作者韶秀詞風(fēng)的體現(xiàn)。《詞林紀(jì)事》卷五引《林下詞談》云:“子瞻在惠州,與(侍姬)朝云閑坐。時青女初至,落木蕭蕭,凄然有悲秋之意。命朝云把大白,唱‘花褪殘紅’,朝云歌喉將囀,淚滿衣襟。子瞻詰其故,答曰:”奴所不能歌者,是“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也!‘子瞻翻然大笑曰:“是吾政悲秋,而汝又傷春矣’。”朝云的悲泣,是因?yàn)樗w味到了其中所包含的曠達(dá)與感傷相雜的情懷。此詞在旨趣上與賀鑄《青玉案》(凌波不過橫塘路)相近,均是用“香草美人”的手法抒發(fā)自己在政治上的失意心情。然而在悲苦失意中又含蘊(yùn)著樂觀曠達(dá),這種精神是賀詞中所沒有的。蘇軾人格和作品的魅力也正在于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291832.html
相關(guān)閱讀:“明朝又向江頭別,月落潮平是去時”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
描寫思念家鄉(xiāng)的詩句
“春花滄江月,秋色碧海云”的意思及全詩翻譯
“馬從同事借,妻怕罷官貧”的意思及全詩鑒賞
“世事茫茫難自料,春愁黯黯獨(dú)成眠。”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