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譯文] 您看看那些辛苦的捕魚人吧,他們駕著小船,在大江上捕撈撒網(wǎng)。江面上風急浪高,小船在風浪中時隱時現(xiàn),真讓人為他們心驚膽戰(zhàn)。
[出自] 北宋 范仲淹 《江上漁者》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出沒風波里。
注釋:
1.漁者:捕魚的人。
2.但:只。愛:喜歡。
3.鱸魚:一種頭大口大、體扁鱗細、背青腹白、 味道鮮美的魚。 生長快,體大味美。
4.君:你。
5.一葉舟:像飄浮在水上的一片樹葉似的小船。
6.出沒:若隱若現(xiàn)。指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7.風波:波浪。
8.一葉舟:像落葉漂浮在水面的小船。
譯文1:
江岸上來來往往的行人,只喜歡鱸魚味道的鮮美。
請您看那一葉小小漁船,時隱時現(xiàn)在滔滔風浪里。
譯文2:
江上來來往往的人,只是喜愛鱸魚的味道鮮美。你看江中那小小的漁船,在風浪中飄蕩,一會兒看得見,一會兒看不見。
賞析:
這首膾炙人口的小詩《江上漁者》,在范仲淹的詩作里具有代表性。范仲淹不愧為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他不贊同“守內(nèi)虛外”的政策,曾親自戍邊防御西夏,被稱為“小范老子胸中有數(shù)萬甲兵”;他力主革新,曾主持過為期短暫的“慶歷新政”;難能可貴的是,他具有以民為念,體恤民生疾苦的思想。這一思想,在其作品里得到了充分的揭示,其名篇《岳陽樓記》,是以散文的形式直率明朗地加以反映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而《江上漁者》則是以詩的形式委婉含蓄地體現(xiàn)出來的。
《江上漁者》紙短情長,藝術上頗具特色。全詩無一僻字生詞,通俗自然,可謂孺嬰會吟,老嫗能解。然而,它不像白開水般索然無味,而似醇醪般耐人尋味。于質(zhì)樸中見厚意,于平淡處見深情,達到了蘇軾所說的“似淡實美”的境界,是這首詩在藝術上的一大特色。
這首詩在藝術上的另一大特色是,言情述志,欲露還藏。陸時雍曾在《詩鏡總論》中提出這樣的詩美標準:“善言情者,吞吐淺深,欲露還藏,便覺此中無限。”大凡在發(fā)抒情感、表現(xiàn)主題上能真正做到“欲露還藏”的詩作,往往耐人咀嚼,回味無窮。《江上漁者》正是這樣的詩。詩旨在反映漁民江上捕魚的艱險,體恤民生疾苦。顯然,在詩意上,它是師承唐代詩人李紳的《憫農(nóng)》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像張志和的《漁父》詞寫漁父寫得那樣富有閑情逸致:“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而在表達上,又不似李詩那樣直言不諱。它猶如煙霧繚繞的山峰,乍看,藏頭納尾,或隱或現(xiàn),朦朧不清,透過煙霧,則能識其“廬山真面目”;又仿佛是性格內(nèi)向之人,其情愫蘊積于心,可謂聲色不露。
這首詩,除詩題外,詩中無一“漁者”字樣,但通篇不離寫漁者。前兩句詩,似乎僅是在直截了當?shù)貙懡蟻韥硗娜耍@然是指大商、貴族、權勢顯赫者,不是指黎民百姓,因為黎民百姓是吃不起名貴鮮美的鱸魚的)只知道品嘗鱸魚的美味。其實,它也是在間接地寫漁民——本來嘛,肥美的鱸魚是漁民冒著生命危險捕來的。不僅如此,這兩句詩還有著這樣的潛臺詞:江上往來人,不知漁者苦。這主要是著墨于“但愛”二字。這樣寫,就為下文寫漁者生活艱險,體現(xiàn)作者關懷民瘼的思想作鋪墊,言在此而意在彼。
后兩句詩,筆鋒陡地一轉,描繪了一幅令人怵目驚心的畫面:一葉扁舟,在風波里顛簸掙扎,忽而涌上浪尖,忽而又跌入浪谷,無時無刻不面臨著傾覆的危險。這里,雖然沒有出現(xiàn)漁者的具體形象,也沒有直言漁者打魚之苦、生命之危,但我們透過一葉扁舟浮沉于浩淼煙波中的情景,從“一葉舟”與“風波”一小一大之物的強烈對比中,不難感覺到漁者的存在,體察到漁者艱辛的生活、危險的處境,了解到當時吃魚者不打魚、打魚者不吃魚這種勞者不獲、獲者不勞的社會現(xiàn)實,也分明可以觸摸到詩人關切與同情漁民之心:“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不知漁者苦;我知漁者苦,乃作漁者詩,愿君同吾意”。這兩句詩景中有情,情寓于景,與前兩句詩正好相互映襯,形成鮮明的對照,使得那深邃的思想、真摯的深情欲露還藏,盡在不言中。其藝術效果要遠勝過直說漁者的境遇苦、苦、苦,作者的同情深、深、深。
總之,《江上漁者》在藝術表現(xiàn)上似淡實美,欲露還藏,真?zhèn)是“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含不盡之意,見于言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1317698.html
相關閱讀:普天樂?詠世 張鳴善
有關描寫個人胸懷抱負的古詩詞名句
端午節(jié)的詩句
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
“曲終卻從仙官去,萬戶千門惟月明!崩畎住豆鸬钋铩啡婅b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