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錢公輔《義田記》閱讀答案及原文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經(jīng)典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義田記》作者錢公輔,文章通篇以”義“字作線眼,旨在表彰范文正公自奉儉約,購置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的高風義行。
義田記

【宋】錢公輔
范文正公,蘇人也,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
方貴顯時,置負(靠近)郭(外城)常稔(rěn,谷物成熟)之田千畝,號曰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兇葬,皆有贍。擇族之長而賢者主其計,而時共出納焉。日食人一升,歲衣人一縑,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娶婦者三十千,再娶者十五千,葬者如再嫁之數(shù),葬幼者十千。族之聚者九十口,歲入給稻八百斛。以其所入,給其所聚,沛然有余而無窮。屏而家居俟代者與焉;仕而居官者罷其給。此其大較也。
初,公之未貴顯也,嘗有志于是矣,而力未逮者二十年。既而為西帥,及參大政,于是始有祿賜之入,而終其志。公既歿(去世),后世子孫修其業(yè),承其志,如公之存也。公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歿之日,身無以為斂(收斂尸體),子無以為喪,唯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
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晏子曰:「自臣之貴,父之族,無不乘車者;母之族,無不足于衣食者;妻之族,無凍餒者;齊國之士,待臣而舉火者,三百余人。以此而為隱君之賜乎?彰君之賜乎?」于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予嘗愛晏子好仁,齊侯知賢,而桓子服義也。又愛晏子之仁有等級,而言有次也;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遠之賢。孟子曰:「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龟套訛榻。觀文正之義,賢于平仲,其規(guī)模遠舉又疑過之。
嗚呼!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其邸第之雄,車輿之飾,聲色之多,妻孥之富,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不得其門而入者,豈少也哉!況于施賢乎!其下為卿,為大夫,為士,廩稍之充,奉養(yǎng)之厚,止乎一己而已;而族之人操瓢囊為溝中瘠者,又豈少哉?況于他人乎!是皆公之罪人也。
公之忠義滿朝廷,事業(yè)滿邊隅,功名滿天下,后必有史官書之者,予可無錄也。獨高其義,因以遺于世云。

16.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而力未逮者二十年 逮:達到
B.公雖位充祿厚 充:高
C.于是齊侯以晏子之觴而觴桓子 觴:酒杯
D.獨高其義 高:推崇

17.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組是( )

A.以其所入,給其所聚 B.承其志,如公之存也
作《師說》以貽之 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C.晏子為近之 D.而后及其疏遠之賢

何以伐為? 今存其本不忍廢

1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首段寫義田的作用、管理方式及具體養(yǎng)濟之法。作者寫這些繁瑣的事情,簡潔利落,有條不紊,無形中正體現(xiàn)出范仲淹設置義田,是何等悉心盡力,鄭重其事。
B.文章主要運用三組對比:一是范仲淹自己“雖位充祿厚,而貧終其身”與族人受到救濟而生活安定相對比;二是與古人晏嬰相對比;三是與一毛不拔的當代公卿、大夫、士相對比。通過比較,突出了范仲淹設置義田“好施予”的美德懿行。
C.末段稱頌范仲淹“忠義滿朝廷,事業(yè)滿邊隅,功名滿天下”,而偏偏只取他設置義田一事來寫,“獨高其義”,這也是把他平生的大功大業(yè),與設置義田這件小事作對比,從而更加突出這件事不尋常的意義。
D.第二段,先追敘范仲淹早有此志,補充說明設置義田之因。接著寫子孫們能夠“修其業(yè),承其志,如公之存也”,這是畫龍點睛之筆。后面三段大發(fā)議論,深化了文章的主題,使文章在引古嘆今的大開大合中波瀾起伏。

19.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6分)
(1)置負郭常稔之田千畝,號曰義田。(4分)
(2)昔晏平仲敝車羸馬,桓子曰:“是隱君之賜也。”(4分)
(3)廩稍之充、奉養(yǎng)之厚,止乎一己而已。(4分)
參考答案:
16.C依據(jù)語法,判斷此處為動詞,(罰)飲酒。
17.D其:代詞,那,那些(A以:上句,介詞,表對象,用;下句,連詞,表目的,用來。B之:上句,結構助詞,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獨立性;下句,結構助詞,賓前標志。C為:是,表示判斷。為,句末語氣詞)
18.D(第二段在寫子孫們能夠“承其志”之后,筆鋒一轉,謂范仲淹“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與義田中“葬者如再嫁之數(shù),葬幼者十千”前后對照,緊接著寫“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而已”二句,這兒才是畫龍點睛之筆。)

19
(1)購置臨近城邑常年豐收的千畝田地,叫做義田。(置、負郭、常稔,各1分,句意1分)
(2)從前晏嬰坐破車駕瘦馬,桓子說:“你這樣做是隱藏國君的賜予!”(敝、羸、隱,各1分,句意1分)
(3)官府供給糧食這樣充裕,朝廷俸祿這樣優(yōu)厚,都停留在一己私欲罷了。(廩稍、厚、止,各1分,句意1分)

附加:
譯文
范文正公,蘇州人,平時樂于用錢財幫助別人,選擇那關系親近而貧窮、關系疏遠而賢能的人,都予以幫助。當他貴重顯達之時,購置近城保收的良田一千畝,稱作“義田”,用來養(yǎng)育救濟本家族的人們。使他們天天有飯吃,年年有衣穿,嫁女、娶妻、生病、喪葬都予以資助。選擇家族中年長輩高而且賢德的人主管帳目,經(jīng)?傆嬍杖牒椭С觥C刻斓娘,一人供給一升米;每年的衣服,每人分給一匹細絹。嫁閨女的發(fā)給五十千錢,閨女改嫁的發(fā)給三十千錢;娶兒媳婦的發(fā)給三十千錢,再娶的發(fā)給十五千錢;喪葬發(fā)給的費用和閨女再嫁的數(shù)目相同,孩子的喪事發(fā)錢十千。族人聚居的九十多口,義田每年收入供分配用的稻子八百斛,用它所收入的糧食,來供應在這里的聚居的族人,充裕有余而無枯竭之時。退居在家、等待職務的人予以供給,出仕為官的人則停止供給。這就是它的大致情況。
當初,范公還未貴重顯達時,就曾有過這種愿望,而無力實現(xiàn)長達二十年之久。后來做了西部邊境的統(tǒng)帥,又入朝參與主持朝政,從此才開始有了俸祿賞賜的收入,而終于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志愿。他去世之后,后代的子孫修明他的事業(yè),繼承他的志向,和他在世的時候一樣。他雖地位高俸祿多,卻終生過著清貧的生活。逝世的時候,甚至沒有錢財裝殮,子女們也沒有錢財為他舉辦像樣的喪事。他只是把救濟貧寒、養(yǎng)活親族的道義,留傳給子女罷了。
古時候晏平仲乘破車、駕瘦馬。陳桓子說:“這是隱瞞君主的賞賜啊。”晏子回答說:“自從我顯貴以后,父系的親族,沒有不坐車的人;母系的親族,沒有衣食不足的人;妻子的親族,沒有挨餓受凍的;齊國的士子,等待我的接濟而點火做飯的有三百多人。像這樣,是隱瞞君主的賞賜呢?還是彰明君主的賞賜呢?”于是齊君使用晏子的酒杯,罰桓子飲酒。我仰慕晏子好行仁德,齊君了解賢者,而桓子能認錯服義。又仰慕晏子的仁德有親疏層次之分,而言辭有井然的次序:先說父系親族,后說母系親族,再說妻子的親族,最后才提到關系疏遠的賢者。孟子說:“由愛自己的親人而施仁德于民眾,由對民眾仁德而愛惜世間萬物。”晏子的作為接近于這一點啊。現(xiàn)在從范文正公的購置義田這件事來看,是比晏平仲還要賢明啊。他施行的規(guī)模的久遠和全面,恐怕是要超過晏子的。
。‘斀袷郎夏切┥砭尤毼,享受萬鐘祿米的人,他們宅第的雄偉,車駕的華麗,歌妓的眾多,妻兒的富有,僅是為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親人不能登門的,難道還少嗎?何況說幫助疏遠的賢者呢?地位在他們以下的是卿,是大夫,是士,祿米的充裕,享用的豐富,也僅是為滿足自己一個人的私欲而已。本族的親人,拿著破碗討飯,成為溝中的餓殍的,難道少嗎?何況對于其它的人呢?這些人都是范文正公的罪人!
范文正公的忠義譽滿朝廷,業(yè)跡流布邊境,功名傳遍天下,后代一定會有史官記載的,我可以不用贅述了。唯獨敬仰推崇他的道義,因而記敘“義田”之事以留贈世人。

注釋
范文正公:即范仲淹,字希文,謚文正。
咸:都
屏:棄,指丟了官。
服義:在正確的道理或正義面前,表示心服。這里指桓子受觴而不辭。
廩稍:公家給予的糧食。
溝中瘠:指餓死在溝渠中。瘠,通“?”。
負敦:靠近城敦。負,背倚。
俟:等待
嘗:曾經(jīng)

賞析:
本文通篇以「義」字作線眼,旨在表彰范文正公自奉儉約,購置義田,以養(yǎng)濟群族之人的高風義行。全文采取先敘後議的方式,略可分為敘述、議論與補述三大部分,又可細分為六段:
大抵前三段以敘述為主,是文章的主體。將范文正公樂於助人的秉性、義田制度的概況及設立義田的夙愿,作了一個簡要的說明,以為後段的議論作張本。
首段言簡意賅,以「平生好施與,擇其親而貧,疏而賢者,咸施之」作為全文的綱領,用以提起下文。文中點明范文正公「好施予」、「贍族人」之善性,是為創(chuàng)辦義田的伏筆;且強調施助并非來者不拒的浮濫,而是以「親而貧,疏而賢」為主要對象。
第二段由總敘而分敘,采取節(jié)節(jié)進逼的手法,詳細記敘義田設置的經(jīng)過及其良好的規(guī)模制度。以「方貴顯時」點出時機,「號曰義田」點出主題,「養(yǎng)濟群族之人」說明義田的目的,「日有食,歲有衣,嫁娶婚葬,皆有贍」為總綱,并領起下文,然后再將救助的概況、對象、管理者及自給自足的運作方式作原則性的概述,具體而微地使人感受到范文正公義田的規(guī)模輪廓。尤其在敘述施行辦法時,為避免行文之僵化、句式之刻板,特別使用「錯綜格」中「抽換詞面」的修辭方法,例如在「嫁女者五十千」、「再嫁者三十千」等四句同樣敘述文句之后,轉用「葬者如再嫁之數(shù)」的表述方法,使得規(guī)章制度的介紹,不致於失之嚴肅呆滯,反而使得語氣鮮活靈動,引人共鳴。
第三段則采用追敘法,以「嘗有志於是矣,而力未逮者三十年」,追溯范文正公立志多年方能實現(xiàn)的艱苦歷程,更加突顯這份志業(yè)的艱難與志向的堅定。再以子孫修業(yè)承志的情形「如公之存也」,來展現(xiàn)子孫的賢肖以襯托范文正公的高潔人格,并可由此見出義田制度「規(guī)模遠舉」之可能,這尤其是「終其身而沒」的前賢們,無法望其項背的所在。更進一層以「歿之日,身無以為斂,子無以為喪,惟以施貧活族之義,遺其子孫而已」描寫出范文正公自奉儉約、養(yǎng)濟群族的仁者襟懷與高潔人格,令人感動。
第四、五兩段為議論。第四段也是先敘后議,以晏子親親仁民的美德正襯范文正公「規(guī)模遠舉」之賢在晏平仲之上。文中先以較大篇幅敘述晏子周濟齊士三百馀人的故事,并以「先父族,次母族,次妻族,而后及其疏遠之賢。」儒家之「仁有等級」與孟子「親親而仁民,仁民而愛物」的德性比擬之,用以證明晏子的確具有仁者的心懷;以襯托法歸結於「觀文正之義,賢於平仲」兩句,晏子已賢,而范文正公則更加是難能可貴,「其規(guī)模遠舉,又疑過之」正是在極盡贊美晏子之后,以賢襯賢,墊高范文正公好仁之德,節(jié)節(jié)逼進,處處蓄勢,文章氣勢流暢且具有說服力。此外,在桓子與晏子的對話之中,人物語言之神態(tài)表情,栩栩如生,頗具有臨場感。
第五段則以今昔對比,感慨世風日下,只圖一己之享樂,而不知推己及人之仁愛。以「歿之日,身無以為殮,子無以為喪」的事實與「世之都三公位,享萬鍾祿」的達官顯宦「奉養(yǎng)之厚,止乎一己」的現(xiàn)象作鮮明的對比,用不肯濟人饑寒的權貴顯宦,來反襯范文正公之義行可風。尤其是以四個連句的排比,極寫顯宦之奢靡享樂、卿士大夫及士人自養(yǎng)豐厚,又以「況於施賢乎!」、「況於他人乎?」兩層,照應范文正公的「義」,而歸納出:「是皆公之罪人也」的結論,真是當頭棒喝,發(fā)人深省。在這兩段一揚一抑、借賓顯主的映襯寫法之中,既可以深化主題的意境引人共鳴,同時也表現(xiàn)出作者內心世界的價值判斷與好惡取舍。
末段補述所以寫作此篇文章之緣故。先以三句排比句來總結范文正公一生的行跡與事功,表達對范文正公無盡的崇敬與景仰,然而此事后世必有史官會加以記載。作者只是就「獨高其義,因以遺於世」的一筆扣題,標明其作記命意的所在。
全文以記事為主,記人為輔,在平實流暢的筆調中,既批判了世風日下,自養(yǎng)豐厚,而無視族人饑苦之自私之士,也讓我們對范公自奉儉約,周濟群族,人饑己饑的高風義舉更加景仰向慕,想見其為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328111.html

相關閱讀:有關描寫個人胸懷抱負的古詩詞名句
“曲終卻從仙官去,萬戶千門惟月明!崩畎住豆鸬钋铩啡婅b賞
普天樂?詠世 張鳴善
端午節(jié)的詩句
描寫夏天景色的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