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來帆出江中,去鳥向日邊。”的意思及全詩翻譯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來帆出江中,去鳥向日邊”這兩句像是一幅登山觀湖圖——秋日,天高氣爽,洞庭湖上碧波千里,湖上去帆點點,來自江上;鳥兒從空中飛過,像是往遠方的日邊翱翔。

出自李白《秋登巴陵望洞庭》

清晨登巴陵,周覽無不極。
明湖映天光,徹底見秋色。
秋色何蒼然,際海俱澄鮮。
山青滅遠樹,水綠無寒煙。
來帆出江中,去鳥向日邊。
風(fēng)清長沙浦,山空云夢田。
瞻光惜頹發(fā),閱水悲徂年。
北渚既蕩漾,東流自潺?。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蓮。
聽此更腸斷,憑崖淚如泉。

譯文
清晨登上巴丘山,極目遠眺,四方的景物無不盡收眼底。湖面明凈倒映著天光,湖水清澈見底可以映現(xiàn)秋色。秋天的物色多么蒼茫,岸上與水色都明麗清朗。山色青翠掩映了遠處的林木,水色碧綠沒有清冷的煙氣。帆船輕漂,自江中向這里駛來,小鳥遠去飛向日邊。長沙浦邊秋風(fēng)清朗,云夢田上霜跡已空。觀覽秋光使人嘆惜頭發(fā)脫落,注目湖水流過又令人悲憫流年已逝。北邊的小洲隨波蕩漾,湖水向東潺潺而流。郢人唱起《白雪》,江南美女歌唱《采蓮曲》。聽到這些歌聲更讓人腸斷,憑靠山崖淚如泉涌。



賞析
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春天,李白因永王李?事件長流夜郎中途獲赦,結(jié)束了十五個月的流放生活,重新得到自由。詩人隨即乘舟東下,在江漢一帶逗留了一段時間,然后又南游洞庭、瀟湘。這首詩就是作于這一年秋天。
《秋登巴陵望洞庭》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的作品。此詩描繪了作者登高所見的景色,表達了悲秋的感情。全詩緊緊圍繞洞庭湖秋色落筆,又著重刻畫湖水,描繪了一幅絢麗的秋景畫,畫面上有不同色彩,有遠景近景,有動有靜,還有聲響。詩中多用對仗,語言工整,表現(xiàn)出李白詩歌精細工致的一面。
詩的開頭“清晨登巴陵,周覽無不極”寫在秋天的一個早晨,詩人登上巴丘山,眺望洞庭湖的美麗景色:“明湖映天光,徹底見秋色。”居高臨下,湖光山色,無不盡收眼底。清澈的湖水和明朗的天空交相映照,充分顯示了天高氣爽的秋色之美。詩人對之不禁贊嘆不已:“秋色何蒼然,際海俱澄鮮。”
開頭六句是寫意,是概括的描寫,淡淡幾筆勾勒出大致的輪廓。接著六句則是工筆,用鮮明的色彩細致地加以刻畫。“山青滅遠樹,水綠無寒煙”兩句寫靜態(tài):山青樹也青,遠看山和樹簡直渾然一體。水是碧綠的,沒有被朦朧的寒冷的暮靄所籠罩。“來帆出江中,去鳥向日邊”兩句寫動態(tài):湖面上突然出現(xiàn)風(fēng)帆,原來是過往的船只;天空中鳥兒翱翔而過,朝著日出的方向飛去,逐漸消失了。“風(fēng)清長沙浦,山空云夢田”兩句寫洞庭湖周圍的秋景:長沙浦水凈風(fēng)清,云夢澤的田野蒙上一層白霜是那樣空明。
“瞻光惜頹發(fā),閱水悲徂年。北渚既蕩漾,東流自潺?。”這四句觸景生情,抒發(fā)身世之感。詩人看到水流不息,聯(lián)想到那已經(jīng)過往的歲月和消逝的年華,不禁感慨萬端,悲從中來。
“郢人唱白雪,越女歌采蓮。聽此更腸斷,憑崖淚如泉。”這里運用了“陽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典故,意思是說,無論是善于唱歌的歌手唱起《白雪歌》,或者是越地的女子唱起《采蓮曲》,都無法使作者高興起來,反而更加悲傷。詩到這里,戛然而止。“淚如泉”的原因,詩人沒說,留給讀者去聯(lián)想,去思索。
此詩為五言古詩,而語言工致,對用對仗,可見是吸取了近體詩的特點。李白詩歌素以雄奇奔放、豪邁不羈著稱,但這首詩表現(xiàn)出李白詩歌精細工致的另一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333818.html

相關(guān)閱讀:于?《對花》原文及翻譯 賞析
牧童騎黃牛,歌聲振林樾
戰(zhàn)國策?韓三?建信君輕韓熙
“何須淺碧輕紅色,自是花中第一流!崩钋逭铡耳p鴣天?桂花》翻
“一夕高樓月,萬里故園心。”的意思及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