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出處】出自北宋•秦觀《鵲橋仙》
【釋義】只要是真情久長心相印,又何必朝夕相聚度此生。
【解析】原文是:“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此詞來源是因為他對一個歌妓的深切愛幕,但得不到家庭和老師(蘇東坡)的認同,所以在環(huán)境的壓力之下,秦觀只能用詩來抒發(fā)自己的愛與苦悶。在這首詞中,引用了牛郎織女的故事,這個故事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故事說的是:牛郎因父母早逝,與兄嫂共處常遭受虐待,后來他在老牛的幫助下與天上的仙女織女結(jié)為夫妻并育有一對兒女,王母娘娘得知織女私嫁凡夫,乃命天神將之押回。牛郎依老牛臨終所囑咐,披上牛皮,并用籮筐挑起兒女飛奔天庭追尋織女。王母為阻絕兩人相聚,典故,用金簪向天一畫,化成一條天河,從此牛郎織女相隔天河,朝暮相望卻不得相聚。后來玉帝感其至誠,乃特準他們在每年七夕夜,以喜鵲搭成鵲橋在天河相會。秦觀用他們的故事來注解“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可謂恰如其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47308.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