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今天的人,句子
[比利時]?爾哈倫
人想想世界,你生活在這樣的時代應當驕傲,
它顫抖、狂歡和跳動,和著你的心跳;
它接受你的節(jié)奏而你的思想
從來沒有像這樣受到世人的頌揚。
上帝微不足道要不就是你自己;
你的運籌之風正在動搖著上帝的無極;
你對神圣的地球發(fā)號施令,
以至于,從現(xiàn)在起,唯你自己,
使它復興。你明銳入微的感官時刻都在開放,
讓宇宙萬物都進入你的心上,
在你的智慧的照耀下,進行探求,
永恒生活中最細小的新鮮事物。
神秘在生活之中而天才在你心間,
如此斷然,致使你從此放棄冒險,
為了可靠地去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它們與你的廣闊前程息息相關。
1914年
(楊松河譯)
【賞析】
維爾哈倫以象征主義詩名而享譽世界,1887年詩集《黃昏》的發(fā)表標志著詩人作為象征主義作家技巧的成熟和創(chuàng)作成就的高峰。但進入20世紀后,隨著詩人的信仰向社會主義轉(zhuǎn)變和參加工人運動的經(jīng)歷,他的作品也呈現(xiàn)出鮮明的現(xiàn)實主義色彩,出版了像《喧囂的力量》(1902)、《熊熊的火焰》(1914)這樣充滿強烈愛憎、飽滿熱情與明朗色調(diào)的詩篇。從象征主義喜歡用陰暗、晦澀、朦朧的語言來描寫世界的昏暗、肅殺、冰冷到社會主義現(xiàn)實主義的積極、樂觀、斗爭,無疑是詩風上的一個巨大的跨越。這一點,是我們考察維爾哈倫作為一個“20世紀詩人”時所必須注意到的。
應該說,當時具有強烈社會主義色彩的現(xiàn)實主義,作為一種文學現(xiàn)象有其歷史地位和成績,但批評家尤其是后代的現(xiàn)代主義作家對它的詬病也不是偶然的。這就是它往往因為社會性和革命性而犧牲了藝術性,甚至違反了藝術性,有變成批判和歌頌的工具的危險。其中,批判的是舊世界的黑暗,包括資本主義以前的奴役制度、宗教黑暗、女性壓迫,也包括資產(chǎn)階級,資產(chǎn)階級甚至成了批判的主要對象。歌頌的則是自由、解放、科學、勞動的神圣和革命。兩者實際上與資產(chǎn)階級精神都有重疊交匯的地方。在今天看來,我們所批評的工具理性和“塵世天國”的變相宗教烏托邦是一個連續(xù)的過程,在這種批判和歌頌的滾滾洪流中成為不可阻遏的時代潮流,在歷史的變革中擔當主角。在這種背景下,只有樂觀的前瞻和渴望,不可能存在批判的批判,這是這首詩的基調(diào),因為它是寫給“今天的人們”的。
這個時代具有什么樣的顯著特征,可以鼓蕩人們的樂觀思緒呢?詩作像一部活的簡明的思想史一樣給我們提供了答案。首先是人性的解放。“顫抖、狂歡和跳動”,仿佛人類可以從此自由地起舞、歌唱。這是人類的主體意識所賦予的自豪使然。而這種主體意識在西方歷史中曾有過千年的障蔽。于是第二個特征即宗教的衰微與人性解放互為因果地顯現(xiàn)出來:“上帝微不足道要不就是你自己”,用尼采的話來說,當時歐洲面臨的是“上帝死了”之后的變局。面對這種信仰的真空,有人歡欣鼓舞,也有人憂心忡忡;而時代的潮流則讓前者占了上風。人們不憚于“殺死上帝”,而新的信仰已經(jīng)可以填補這一真空,這就是時代的第三特征:科學信仰的上升。“明銳入微的感官”,“智慧照耀下”的“探求”,正是科學的鼓舞。“今天的人”們,就是在這些新生事物的鼓聲中,豪邁地向未來進發(fā)。當然對于這樣一個時代,各種哲學家、思想家表達了不同的思考,比如,對黑格爾來說,它是歷史進程中的進步結果和為更高進步注定要被拋棄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對叔本華來說,是一個可以戲謔和蔑視的時代;對于韋伯來說,是值得憂心忡忡的工具理性時期;而對于尼采來說,則是在“最后的人”與“超人”之間抉擇的危機時刻。而詩人,作為時代的代言者,表達的是多數(shù)人的情愫,反映的是時代的特征,謳歌的是時代的精神。也許只有二次世界大戰(zhàn)以后,在海德格爾喃喃的訴說中,在后現(xiàn)代主義的理性批判中,這段高歌猛進的歷史的遺憾之處才為人們逐漸接受,人們重又懷念大地的純潔質(zhì)樸、人性的溫良謙和,反對機器的統(tǒng)治和奴役。每一個時代自有其精神,對西方的精神進程,我們從這首時代的歌曲中,或許能把握它的一絲脈搏。(王維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50753.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