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菩提樹下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菩提樹下

[奧地利]瓦爾特

“在草原里面,

菩提樹下,

那里是我倆的臥床,

你可以看見采的草和花,

在那里鋪得多漂亮。

森林外的幽谷里,

湯達拉達,

夜鶯唱得多甜蜜。

我走到了草地上溜達,

我的戀人已先我蒞臨。

他歡迎我叫道:

‘高責(zé)的女主人啊,’

一想起,我總是感到高興。

他吻過我?真數(shù)不清,

湯達拉達,

瞧,我這紅紅的嘴唇。

他于是采來無數(shù)鮮花,

把富麗的臥床鋪好。

要是有誰經(jīng)過時看到我倆,

他一定捧腹大笑。

他將會看到,我,

湯達拉達

枕著薔薇花兒酣臥。

要是有人看清我身邊躺著他,

(這可不行!)真叫我蓋答答。

但愿沒有任何人會知道我倆

所千的事情,

除了我和他以及一只小鳥,

湯達拉達,

小鳥不會說給人知道。”

(錢春綺譯)

【賞析】

瓦爾特•封•德爾•福格威德是中世紀奧地利偉大的抒情詩人。有人根據(jù)文獻記載,認為被稱作他出生地的福格威德,可能只是一個象征性的地名。瓦爾特創(chuàng)作于漫游時期的《菩提樹下》是其許多歌頌自然和愛情的詩歌中最著名的一篇。他當(dāng)時作為騎士和行吟詩人到過許多地方,也曾在一些?廷中做客。他在漫游中增長了知識,接觸了各階層人民的生活。這使他的詩歌趨向樸素,增強了生活氣息。該詩采用民歌體,語言簡潔樸素,貫穿詩歌的“湯達拉達”不僅是夜鶯鳴叫聲的擬音詞,也是古代德國民歌中的一種音調(diào),讀來讓人有一種輕松愉快的節(jié)奏感,富有民歌風(fēng)味。

愛情是古今中外文學(xué)中一個永恒的主題,年度語錄,尤其在詩歌中,愛情往往是詩人們津津樂道的題材。然而不同詩人筆下的愛情也不盡相同,有的平淡中見真情,有的則轟轟烈烈,有的縫縷纏綿,有的果斷濃烈。瓦爾特生活的時代正是歐洲騎士文學(xué)的繁榮時期,當(dāng)時以愛情為主題的詩歌有所謂高級與低級之分,前者是詠唱貴婦人的騎士抒情詩,而后者描寫的是民間女子的愛情。《菩提樹下》描寫的正是一個普通少女和戀人幽會的情景,于是成了描寫非貴族婦女“低級愛情”的代表作。然而正是這種質(zhì)樸純良的愛情深深打動了的心靈。

在這首詩中,詩人花了不少筆墨描寫大自然的景色,但是其寫景的真正意圖是為了突顯少女和情郎兩情相悅的歡愉。詩人采用比興和象征的手法,真實而生動地刻畫了愛情的甜蜜以及民間女子對愛情的渴望。詩中充滿愛的意象,首先是作為愛情象征的菩提樹。菩提樹屬闊葉喬木,樹干挺拔,枝葉茂密,在德國相當(dāng)普遍,柏林的勃蘭登堡門下就是著名的“菩提樹下大街”。而郊外菩提樹下的芳草地更加理所當(dāng)然成了年輕男女幽會的首選地。無數(shù)詩人曾熱情吟誦過菩提樹,同是德語國家詩人的威廉•彌勒也寫過一首題為《菩提樹》的詩歌,并以其清新雋永的筆調(diào)和恬淡悠揚的音韻成為千古絕唱。其次是作為愛情象征的夜鶯。每節(jié)倒數(shù)第二句的“湯達拉達”相互呼應(yīng),夜鶯美妙的鳴叫聲不絕于耳,構(gòu)成了愛情的主旋律,使全詩渾然一體。有了愛情之樹,愛情之鳥,詩人還描繪了用鮮花鋪成的愛情之床,從而營造了歡合的浪漫氣氛,并使其經(jīng)久不衰地縈繞在讀者的思緒之中。

從結(jié)構(gòu)上來看,全詩共分為四節(jié)。第一節(jié)以全景式的角度展現(xiàn)了少女與情郎幽會的地點和氛圍。第二節(jié)起,詩人筆鋒一轉(zhuǎn)回過頭描寫少女具體赴約的場景。當(dāng)少女來到約會的菩提樹下,發(fā)現(xiàn)心上人早已在等候,并熱情地稱自己為“高貴的女主人”。這圣母般的待遇顯然是戀愛中的女子最引以為豪的,于是快樂幸福的表情滿溢,嫣紅的雙唇渴望更熱烈的愛的傳遞。第三、四節(jié)中,兩位戀人酣臥于鮮花的溫床,享受私密的兩人世界。甜蜜的同時,不乏擔(dān)心萬一被人看見的憂慮與羞澀。然而少女的得意一定是超過了羞澀,腦海中怕人知曉的擔(dān)憂反而表達了她想讓人目睹并?幕自己的矛盾心理。于是詩人有意刻畫了在一旁婉轉(zhuǎn)歌唱的夜鶯。幸好有一只小鳥可以見證并分享他們的柔情蜜意,一句“小鳥不會說給人知道”將全詩結(jié)束,留下了一切盡在不言中的遐想。(洪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154254.html

相關(guān)閱讀: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季節(jié)_詩歌鑒賞
荷笠?guī)﹃,青山獨歸遠
杜甫《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原文及翻譯
拉伊莎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