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我們總希望有生之物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我們總希望有生之物

(悼念集之五五)

[英國]丁尼生

我們總希望有生之物

在死后生命也不止熄,

這莫非是來自我們心底——

靈魂中最像上帝之處?

上帝和自然是否有沖突?

因為自然給予的全是噩夢,

她似乎僅僅關心物種,形容的成語,

而對個體的生命愛不在乎

于是我到處探索、琢磨

她行為中的隱秘含義,

我發(fā)現在五十顆種子里

她通常僅僅養(yǎng)成一顆,

我的穩(wěn)步已變成了蹣跚,

憂慮的重壓使我傾跌,

登不上大世界祭壇之階,

無力在昏暗中向上帝登攀,

我伸出傷殘的信仰之掌,

摸索著搜集灰塵和糠秕,

呼喚那我感覺是上帝的東西,

而模糊地相信更大的希望。

(飛白譯)

【賞析】

在丁尼生寫《悼念集》的年代(19世紀30至50年代)里,不僅社會動蕩不定,自然科學的迅猛發(fā)展也沖垮了人們傳統(tǒng)的世界觀。千余年來基督教的信仰和倫理遇到了危機,生活結構紛紛崩壞。正是在這樣一個大動蕩、大沖擊的年代里,丁尼生用詩的語言說出了人們的普遍不安,反映了一代人的信仰危機。

即使不信奉基督教教義的,也仍然能理解丁尼生詩中痛苦的不安,因為他觸及的是“存在”的亙古疑案——人從何處來,到何處去?存在的意義何在?這是中古伊朗詩人海亞姆就已遇到、而現在又突然大大擴展了的疑案。

這首詩一開頭提出的“在死后生命也不止?”的希望,是普遍存在于人們心底的希望;宗教曾許諾滿足這一希望。然而這一許諾現在崩潰了。

宗教與科學發(fā)生了劇烈沖突:上帝曾經安慰說“沒有一條性命會被?失”,然而自然卻對個體的生命毫不在乎!自然的噩夢粉碎了上帝的安慰,這使人在情感上多么難以接丁尼生是一位很有科學修養(yǎng)的詩人。他深深懂得科學的趨勢,并且在詩中對上帝統(tǒng)治的世界的理性結構提出了疑問。然而他又不忍放棄這種善惡分明的倫理化的世界秩序,他仍然堅持著“善”的絕對命令,而這卻要求他在用科學推翻了上帝的地方假設上帝的存在,或者詩人“感覺是上帝的東西”存在,并且模糊地相信“更大的希望”——生命不息、人類得救的希望。

啊,“我感覺是上帝的東西”!這句話本身中就含有丁尼生不可解決的矛盾和深刻的悲哀。(飛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171127.html

相關閱讀:拉伊莎_詩歌鑒賞
季節(jié)_詩歌鑒賞
杜甫《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原文及翻譯
荷笠?guī)﹃,青山獨歸遠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