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見他淚水涓流不止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見他淚水涓流不止

[印度]密爾

見他淚水涓流不止

就像晚宴上的蠟燭,

我竟無意間意識到

我密爾的痛苦身世。

他理應(yīng)與情人一樣

可獲得歡樂幸福,

遺憾的是在晚宴上

我見他一無所獲。

他雖然還活在人世間

但傷痛已使他奄奄一息,

偶見他露出心房上的傷痕

方知他內(nèi)心有多么憂郁。

心的王國長時期地

在悲痛中受摧殘,

他終于獲準(zhǔn)要將這心的王國

夷為廢墟。

你不允許他

開懷痛哭一番,

卻要他像我們

那樣盡興消遣。

我來到的這個地方

使他曾獲得過聲譽,

然而他一概鄙視

所有這些名聲。

密爾的住處在夜間

騰起一股嘆息的火光,

黎明時到那里去察看,

見到只剩下一撮灰燼。

(李宗華譯)

【賞析】

這是一首典型的蘇菲派所擅長的內(nèi)心獨白詩,具有濃郁的宗教意味。這首內(nèi)心獨白詩的最大特點就是不落窠臼,并不直抒胸臆,而是將自己的主觀情緒投射到客觀事物上,借此間接抒發(fā)了自己身處人世的苦痛和自省,以及愿以肉身的消泯來取得靈魂的升華,達(dá)到與天主合一之境的追求。

在第一節(jié)中,詩人開宗明義地采用抒情主體的“我”的視角,用“晚宴上的蠟燭”比喻“淚水涓流不止”的“他”,以物擬人,以本體“人”和喻體“蠟燭”的相異性給形成了強烈的閱讀沖擊和新鮮的閱讀體驗。而“晚宴上的蠟燭”這一意象則是全詩的詩眼,“晚宴”作為本詩的場景,只是它的表層意義,更深層地象征著整個充滿了苦痛的世俗世界,人生。“蠟燭”是迥異于“晚宴”的另一個意象,在觥籌交錯,歌舞升平的氛圍下,默默無聲地隨著年華的流逝,燃燒自己,不禁使人想到李商隱的詩句“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跨越了國度和時空的距離,有異曲同工之妙,為全詩奠定了崇高的悲愴基調(diào),而且也造成了閱讀懸念:為何在理應(yīng)人人盡情歡樂的宴會上,他卻唯獨慟哭不已?詩人聯(lián)想到了自己的又沒有直接訴說痛苦的身世,欲言又止,因此又留下了一個懸念。

第二至第六節(jié),詩人用簡樸通俗的語言描摹了世俗的歡愛和盛名也不能撫慰心靈的傷痛,從而強調(diào)了虔誠精神和純凈生活的意義。第二聯(lián)中,詩人用“他”在喧囂的晚宴上找不到真愛的體驗,隱喻其難以與真主進(jìn)行溝通。

第三至第六節(jié)詩人將“他”與“我們”進(jìn)行了強烈的對比,在同一個“舉世皆濁”的世界里,唯“他”獨醒,鄙夷“所有這些名聲”,而以“我們”所指代的庸人卻“那樣盡興消遣”,被世俗的男女歡愛、功名利?所蒙蔽,而這些正是與真主交流的應(yīng)該規(guī)避的障礙,“我們”卻混沌不覺。此處,詩人含蓄地抒發(fā)了幡然醒悟之情和見賢思齊之意,生活上的苦難并沒有消磨詩人孤傲的品性。詩人同樣關(guān)乎心靈的痛苦經(jīng)歷,在“他”的身上又看到了自己影子,解答了第一節(jié)中的懸念。這樣的投射效應(yīng),避免了直抒胸臆的無病呻吟和矯揉造作之嫌,顯得更為真實,貼近生活,縮短了與讀者間的距離。

最后一聯(lián),詩人把解除苦痛的方法歸結(jié)為在“寂滅”中“解脫”,暗示了只有使自我“消失”在真主本體之中,小我化入大我,達(dá)到與主合一的“永存”的狀態(tài),才能最終摒棄假象而顯現(xiàn)真實的本質(zhì),進(jìn)入較高的更神秘的超脫,使心靈得以凈化。

雖然密爾的詩歌都具有消極厭世的傾向,但是詩中所體現(xiàn)的這種探求內(nèi)心世界以及宇宙人生終極答案的精神追求其實是人類共同的精神活動和美好愿望。其淺俗的語言,大量的比喻和象征使闡述奧義深高的蘇菲詩歌具有很高的文學(xué)欣賞價值,不僅使修行者,也使普通讀者產(chǎn)生了一種審美的共鳴,從而為大眾所接受。(杜夕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178379.html

相關(guān)閱讀:荷笠?guī)﹃,青山獨歸遠(yuǎn)
杜甫《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原文及翻譯
季節(jié)_詩歌鑒賞
拉伊莎_詩歌鑒賞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