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堂和摩天大樓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教堂和摩天大樓

[德國]圖霍爾斯基

鐘聲在響:丁當、丁當;

汽車疾馳過車行道上;

教堂的塔頂伸向云天,

搖著銅鈐在大事宣傳。

教堂里宣傳基督教思想——

可是四周圍一家家銀行

比教堂高出一層樓。

在紐約交易所吵吵鬧鬧,

虔誠的牧師們就進行祈禱:

讓他們獲得一切錢財,成語造句

誰也不碰到牢獄之災。

可是盡管他們在祈禱、高聲合唱:

聳向云天的銀行大樓比教堂

還要高出一層樓。

牧師們按照老方式祈禱,

反對罪惡的魔鬼思想。

教會的財富安全存入

附近、附近一家家銀行。

誰統(tǒng)治世界——?不是很清爽?

在一切教堂的四周那些銀行

還要高出一層樓。

(錢春綺譯)

【賞析】

圖霍爾斯基是魏瑪共和國時期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作品大多帶有很強的諷喻色彩和現(xiàn)實針對性。在近代德國詩歌史上,他和凱斯特納、魏特納、格林爾納茨、瓦爾特·梅林等一起,同屬于所謂“實用抒情詩”的代表人物。這首《教堂和摩天大樓》是其比較有代表性的諷刺詩。

“教堂”如何與“摩天大樓”結合在一起,它們之間到底存在一種什么樣的關系?

“教堂”是宗教活動的場所,布道傳教的地方,它很早就植根于人類歷史發(fā)展之中。而高高聳立的“摩天大樓”則是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象征,它的出現(xiàn)只是在近代社會之中。從此首詩歌的題目來看,它們的這種結合給整首詩歌開篇設置了一個閱讀懸念,引領繼續(xù)閱讀下去,剖析這其中所蘊含的內(nèi)在關系。

詩作一開始,詩人就緊緊圍繞著題目中的“教堂”和“摩天大樓”展開,代表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的汽車在大街上飛馳。而與此同時,“教堂”里的鐘聲也在丁當作響;高聳入云的“教堂”塔頂伸向天空,在那里面還在進行著宣傳基督教教義的活動。但是還不止這些,在第一節(jié)最后,詩人揭示出一個頗為奇特的情景。高大巍峨的“教堂”被周圍的銀行圍住。“教堂”的塔頂已經(jīng)可以伸向云天,然而那些銀行還要比“教堂”高出一層樓。通過詩人這樣的描寫,我們可以很容易想象一幅奇特的畫面---座“教堂”矗立在眾多‘‘摩天大樓”的包圍之中,像一座孤島,F(xiàn)實中這樣一個真實的現(xiàn)象被詩人抓住,在詩人的描繪下具有了一種引人深思的藝術效果。

在詩作第二節(jié)中,“教堂”和“摩天大樓”有著各自不同的生存規(guī)律。“摩天大樓”里面的交易所人們吵吵鬧鬧,進行著金錢的交易。而“教堂”里虔誠的牧師們在進行著祈禱,禱告自己也能獲得一切財產(chǎn),禱告誰也不會遇到什么牢獄之災。詩中這些虔誠牧師的行為令人匪夷所思,他們?yōu)槭裁捶畔聜鹘y(tǒng)的宗教教義,反而去祈禱自己可以得到一切財產(chǎn)?在這里我們隱約感覺到“教堂”與“銀行”之間存在著一種聯(lián)系,而詩人對它們之間高度差距的再次強調(diào)進一步加深了我們對此的印象——詩人的本意已經(jīng)不可能只是做一般性的如實再現(xiàn)。但這一切到底掩蓋著什么樣的真實圖景,詩人在此和第一節(jié)一樣并沒做明確的說明。直到最后結尾,詩人才把他所要揭示的問題透露出來。

那些虔誠的牧師們似乎還是按照以前的方式祈禱,還是在宣揚宗教的思想。但是,祈禱的內(nèi)容卻發(fā)生改變,他們不再是以宣傳基督教思想作為唯一的生活內(nèi)容,他們也有了一種新的信仰,追求一種新的生活方式。而這一切只是因為教會把財富安全地存入附近的銀行么?事實遠非如此簡單。詩人在詩歌的結尾之處,無不感慨地反問道:誰統(tǒng)治世界——?不是很清楚?這是一個沒有答案的質(zhì)問,但是答案已經(jīng)很明了。在詩的最后詩人又一次提到前面不斷出現(xiàn)的一個事實情況:高聳入云的銀行大樓比教堂還要高出一層樓。高度之間的對比或許是對這個問題最好的回答。

現(xiàn)代工業(yè)文明與現(xiàn)代經(jīng)濟的繁榮,給整個社會帶來巨大的沖擊。這種沖擊已經(jīng)滲透于社會的每一個角落。而詩中所描繪的“教堂”與“摩天大樓”的這種新型關系只不過是其中一個真實的縮影。基督教面對整個社會出現(xiàn)的新的景象與新的生活方式而發(fā)生改變已成為一種顯在的事實。詩人在最后發(fā)問,到底是誰統(tǒng)治這個世界?從中看出詩人所抱有的一種清醒的反思姿態(tài),而在某種意義上這也是對資本主義社會和道德局限性的揭露。整個社會到處充滿利己主義和虛偽、貪娶以及對金錢的崇拜。同時,在另一個層面上,此首詩作也延續(xù)了圖霍爾斯基對宗教的批判思想。在他看來,宗教的破產(chǎn),包括基督教的破產(chǎn)是顯而易見的。這一點已經(jīng)被世界大戰(zhàn)所證實。他曾對基督教挖苦道:“基督教是一股巨大的力量,不是么,新傳教士苦于無人問津,從亞洲回來了,了不起的成就。”詩中對那些所謂虔誠牧師們的描繪就是最好的證明。

整首詩歌在結構上,共由三節(jié)組成,每節(jié)七行,簡潔整飭。此外,我們還注意到,在每節(jié)詩的結尾最后一行詩都要錯開一個字節(jié),這種錯落有致的形體構造在詩歌的韻律節(jié)奏上造成一種跌宕起仗之感。圖霍爾斯基的詩體特征常常模仿一些德國民歌的形式,而這種民歌最突出的部分就是每一節(jié)末尾的疊句。這種疊句往往是一種獨特的重讀句,它的作用不是點出整首詩的中心意思,就是與這一節(jié)詩的內(nèi)容形成對比。比如,在這首詩中每一節(jié)詩的最后都提到:“聳向云天的銀行大樓比教堂/還要高出一層樓。”它不僅給閱讀帶來一種婉轉(zhuǎn)跳躍之感,而且有力地深化了詩歌主題。(李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81427.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