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fèi)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顯現(xiàn)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顯現(xiàn)

[法國]馬拉美

明月添愁。賽拉芬⑴們垂淚

沉入夢境,手捏琴弓,在花霧的

靜謐中,拉著斷腸的提琴,

白色的鳴咽翔過彩云朵朵的蒼穹。

——這是用你第一個吻祝福的日子。

愛折磨人的夢想怡然陶醉在哀愁的馥郁,

沒有懊悔,沒有惆悵,

在縈懷著她的心中留下一掬采擷的夢。

我呆滯的目光游移在陳舊的馬路,

當(dāng)你金發(fā)上閃爍著燦爛的陽光

在傍晚的長街,巧笑著盈盈出現(xiàn),

我相信看到了戴著輝煌冠冕的仙人,

往昔,她走過我受寵的孩提時的

酣睡,用她那半攏的雙手

撒下潔白如雪的芳星。

(葛雷、梁棟譯)

【注釋】

[1]意大利古畫中的樂仙。

【賞析】

在近40年的詩歌生涯中,馬拉美力圖洞透心靈與世界的奧秘,用柔韌逸的語言,天籟般精巧的音節(jié),創(chuàng)造出一個神秘、浩瀚的美的象征世界。

馬拉美半輩子執(zhí)掌中學(xué)教鞭,一生淡泊燈紅酒綠的浮塵濁世,卻對那個超驗的“絕對的世界”抱著一種宗教式的迷戀和虔誠,他要通過語言的神力通透、顯現(xiàn)現(xiàn)實背后那個神秘朦朧的所在,所以,對他而言,思想是重要的,而語言更重要,當(dāng)?shù)录訉λf“我有那么多思想,可就是寫不出一行詩”的時候,馬拉美回答道:“親愛的德加,詩是語言寫成的。”馬拉美對詩歌內(nèi)?與形式的要求極為苛刻。在《顯現(xiàn)》一詩中,馬拉美就用他特有的詩歌理念和手法創(chuàng)造出純美的詩歌形式,用以象征那種如夢如幻,糅合著甜美與哀愁的愛情的滋味。

愛情從來就是一種既讓人感到甜美而陶醉于其中,又讓人常常莫名地感到哀愁的情愫。這種甜美與哀愁微妙細(xì)致,交錯雜糅,伴隨著戀愛中的心靈。美中的憂郁,痛苦的陶醉,這似乎是愛情終極的神秘體驗。詩人試圖抓住這種如影似夢、縹緲無蹤的感覺,將它凝固,顯現(xiàn)在自己詩句的字里行間。于是,詩人努力營造一個錯雜了時間與空間的幻象,將不同時刻的感受,不同場景中的形象嵌合在一起,構(gòu)成多重感受和意象的疊加,在語詞的幻惑中創(chuàng)造出一個充滿張力的世界。這種多重感受和意象的疊加是通過對語言的反常處理來完成的。詩中使用悖論的手法將內(nèi)?相悖的字詞擱置在一起。比如,前五句,詩人創(chuàng)造了一幅靜夜拉琴的圖景,在惆恨的明月下,在靜謐的花霧中,垂淚的樂仙優(yōu)雅地握著琴弓正拉著一曲斷腸曲,幽咽的曲聲慘慘地飄蕩在空中,在彩云朵朵的蒼穹中飛翔。明月、樂仙、花霧、琴曲、彩云,都是美麗的象征,而形容它們的卻是哀傷的詞語:明月添愁,樂仙垂淚,琴曲斷腸……而這恰似愛人第一個吻祝福的日子,這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這就是一種美麗中夾雜著痛苦的陶醉。詩的后半部仍然使用這種創(chuàng)造詩歌陌生化效果的悖論手法:“怡然陶醉在哀愁的馥郁”,既是哀愁的,卻又馥郁芬芳,令人怡然陶醉;“我呆滯的目光游移在陳舊的馬路”,目光既是呆滯不動的,卻又能在馬路上游移;“陳舊的馬路”上出現(xiàn)的卻是那個“金發(fā)上閃爍著燦爛的陽光”“巧笑著盈盈出現(xiàn)”的“你”。出乎邏輯之外的語詞搭配,不合常規(guī)的意象組合,使人在驚異中領(lǐng)略到愛情帶給心間的那種痛苦中快樂、美妙中哀怨的玄惑感。在愁怨的月光下,沉入夢境,看到的是凄美的樂仙,而憶起的卻是情人初吻的祝福;當(dāng)追憶著芬芳馥郁的時光時,卻恰似又回到了往昔兒時的甜夢,夢中那帶著燦爛陽光而來的“你”隱約化成了帶著輝煌榮光的仙子,盈盈巧笑也依稀成了滿空縈繞的清冷芬香的星星。夢幻與回憶水乳交融,哲理故事,讓人分不清是夢還是憶,是歌詠馨香的永存還是哀嘆幸福的短暫,只感到縈滿胸懷的是那一抹夾雜著淡淡哀愁又混融著暖暖情意的清冷而又馥郁的香,這就是愛情的味道。(蘇東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8591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