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拉伊莎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拉伊莎

[俄國]卡拉姆津

在深夜的黑晴中出現(xiàn)了風暴,

一道道閃電劃過夜空,

雷霆在烏云中隆隆作響,

傾盆大雨嘩啦啦地落進樹叢。

任何地方都看不見一個生命,

全都躲進了忠實的住所。

只有拉伊莎,可憐的拉伊莎

獨自一人在黑暗中四處奔波。

她的心中悲觀失望,

所以對風暴無動于衷,

狂風暴雨的可怕的呼?

也無法壓倒她的悲哽。

她臉色蒼白,像一片枯萎的樹葉,

她嘴唇鐵青,與死人相同;

一雙眼睛上籠罩著黑暈,

然而,心臟卻在她胸口劇烈跳動。

她白皙的胸部粗露著,

已被樹枝狠狠地刺傷,

熱血似小?一般淌了出來,

滴到潮濕的綠色草地上。

海岸上,高傲地聳立著

花崗石的懸崖峭壁;

在懸崖之間,拉伊莎

攀著怪石,登上山脊。

(這時,借著火光的閃爍,

無底的大海正在發(fā)怒,

卷起巨大波浪,厲聲咆哮,

威脅著要淹沒整個大陸。)

她看了看,沉默下來,

但很快又發(fā)出可憐的呻吟,

與暴風雨呼?混在一起:

“哎喲!哎喲!我就要失去生命!

克洛尼德,你離開我去了何方?

你呀,既親切可愛又冷酷無情!

為什么要把拉伊莎

孤零零地拋在可怕的黑暗中?

克洛尼德!快到我身邊來!

我會原諒過去的一切,求求你!

可你不會來找可憐的拉伊莎!……

啊,我為什么要與你相識?

父親和母親那么愛我,

我也曾溫柔地愛過他們;

我所度過的那一時一刻

都伴隨著天真無邪的歡欣。

然而,當你像天使一般出現(xiàn),

并用溫柔的聲音對我說:

“我愛你,拉伊莎,我愛你!”——

我便把父母親全都忘卻。

我含著熾熱的愛情的淚水,

帶著真誠的顫栗和無比的歡欣,

投入了你的懷抱,經典臺詞,

向你奉獻了一顆芳心。

兩顆心終于連到了一起。

我的呼吸和生存遷移到你的身上,

在你的眼中我看到了太陽的光線,

對于我,你就是一個神圣的形象。

為什么我的生命

沒有在你愛情的擁抱中消失?

那么就不會發(fā)現(xiàn)你的變心,

那么就是一個幸福的結局。

然而命運作對,你覺得另一個女人

比你忠誠的拉伊莎更好更美;

當我睡得酣甜的時候,

你永遠拋棄了我,遠走高飛,

當時,我正在想著克洛尼德,

伸出雙手,準備將他擁抱!

天哪!我抱住的只是一團空氣……

克洛尼德已經出逃!

幻想破滅,我醒了過來;

呼喚他的名字,沒人答應;

我用目光四處搜索,

但是眼前不見他的身影。

我急忙登上高高的山丘……

真是可憐!……遠處的克洛尼德

帶著柳德米拉,逃出了我的視野!

我即刻跌倒在地,失去知覺。

從那個可怕的時候起,

我徹底崩潰,無法擺脫痛苦;

我遍地尋找,呼喚克洛尼德,——

可你卻始終對我不屑一顧。

現(xiàn)在,不幸的拉伊莎

最后一次將你呼喚……

我的心靈期待著寧靜......

永別了!……愿你幸福美滿!”

說完這些話語,拉伊莎跳崖投海。

這時,雷霆轟隆一聲巨響,

同一個天空宣告:毀她的人

也遭到了滅亡的下場。

(吳笛譯)

【賞析】

卡拉姆津是俄國感傷主義文學的最重要的作家和理論家。別林斯基認為他“開始了俄國文學的一個新紀元”。從《拉伊莎》一詩中可以看出,卡拉姆津在自己的作品中同情下層人民,關注普通人物,揭示他們的內心世界。他在感傷主義文學的典型體裁和中篇兩個方面,都作出了重要貢獻,寫下了著名的小說《可憐的麗莎》。在詩歌創(chuàng)作方面,卡拉姆津主要擅長于悲歌和書信體詩歌等形式的創(chuàng)作,不過,就情感的深度而言,他的抒情詩反而不如他的小說。

卡拉姆津的詩歌《拉伊莎》作于1791年,是根據(jù)古謠曲改寫的,比他的中篇小說《可憐的麗莎》早一年。這篇詩作頗像《可憐的麗莎》,讀來仿佛是一篇詩體的《可憐的麗莎》。拉伊莎的命運,如同麗莎一樣,令人同情,令人惋惜。

詩篇的開頭,描寫的是狂暴的自然場景以及在這一自然場景中奔波著的拉伊莎的孤獨的身影。一個深夜的情景,劃過夜空的閃電、隆隆作響的雷霆、壓頂?shù)臑踉、傾盆的暴雨,沒有一個人影,唯有可憐的拉伊莎,面對狂風暴雨的呼?,發(fā)出聲聲悲哽。

在接下去的詩行中,詩人以場景和色彩的強烈的對照的筆法描寫了海濱宏大的狂野的場景,以及拉伊莎的弱小的身軀。尤其是第四詩節(jié)對拉伊莎的肖像的描寫,極為生動具體。詩人分別運用白、青、黑、紅等四種色彩的對比,刻畫了這一悲劇性的形象:“她臉色蒼白,像一片枯萎的樹葉,/她嘴唇鐵青,與死人相同;/一雙眼睛上籠罩著黑暈,/然而,心臟卻在她胸口劇烈跳動。”通過這一對比,既對她的悲劇形象進行了渲染,也突出了她身上依然具有的生命的活力和激情。

經過場景的充分渲染之后,詩歌用了較多的篇幅以第一人稱的獨白形式展現(xiàn)了拉伊莎的悲劇命運的根源。原來,拉伊莎傾心所愛的一名男子克洛尼德背棄了拉伊莎的純潔的感情,帶著另一個姑娘柳德米拉,離她而去,奔走他方。

這一戀愛故事本身并沒有新奇之處,但是,卻反映了俄國感傷主義作家的基本思想傾向?ɡ方虻雀袀髁x作家多半逃避社會斗爭,不太關注重大的題材,對于人民和社會苦難,他也只能發(fā)出哀嘆、表示同情。這是俄國感傷主義作家的局限性所在。

卡拉姆津對俄國詩歌的主要貢獻是在詩的韻律、語言及形式方面。他汲取了民間文學的韻律特征,在俄羅斯詩歌史上第一次嘗試民謠的創(chuàng)作,并竭力使詩歌語言接近于貴族階層的口頭語,同時又充分吸收西歐語言,特別是法語的語言特征和營養(yǎng),從而極大地擴展了他的詩歌的表現(xiàn)力。(吳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196036.html

相關閱讀: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荷笠?guī)﹃,青山獨歸遠
季節(jié)_詩歌鑒賞
杜甫《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原文及翻譯
拉伊莎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