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塔杜施先生(節(jié)選)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塔杜施先生(節(jié)選)

[波蘭]密茨凱維奇

第四章

誰探過立陶宛森林幽深的圣境,

一直到中央,那原始森林的核心?

漁夫也只熟悉靠近岸邊的海底;

獵人僅繞著立陶宛森林之床⑴逡巡,

只能了解外表,它的形狀和面貌,

而對它內(nèi)在的秘密卻知之甚少:

只有傳說和神話提過里面的事情。

因為當(dāng)你經(jīng)過森林或綢密的叢林,

就會遇到由斷株和樹根構(gòu)成的屏障,

既有沼澤在守護(hù),又有?流千萬條,

一片片蔓生的野草,一堆堆蟻垤、

胡蜂和黃蜂的巢,還有一圈圈蛇。

你若有超人的勇氣闖過這難關(guān),

再往前走就會遇到更大的危險;

步步都危機(jī)四伏,像一個個狼窩,

那是蔓生的野草半遮住的小湖,

它們是那樣幽深,一眼望不到底

(相傳那就是妖魔鬼怪的聚居地)。

這兒湖水不清,漂著血紅的斑鎊。

里面不斷冒泡,發(fā)出難聞的惡臭,

由于這水,周圍的樹木落葉,脫皮

顯得光禿矮小,彎彎曲曲,病病歪歪,

下垂的枝條長滿亂七八糟的苔蘚,

佝僂的樹千上叢生著難看的蘑菇,

它們環(huán)湖而坐,酷似一群巫婆

圍著正在煮死尸的鍋子烤火。

過了這些小湖,不僅沒法前進(jìn),

就是用眼睛望一望也不可能;

因為從顫動的沼地[2]冒出濃霧,

把那里的一切都重重地包住。

而在這霧的后面(根據(jù)民間傳說),

會展現(xiàn)出一個優(yōu)美而肥沃的國度,

那里就是鳥獸和植物王國的京都。

那里集中了一切樹木花草的種子,

它們的子孫后代在世界各地繁殖;

各類的鳥獸在那里至少有一雙,

為了留種,像在挪亞方舟里一樣。

(據(jù)說)在最中心,古代的原牛、挈和熊,

這些森林之王都有自己的?廷。

它們周圍的樹上住著敏捷的山貓

和貪婪的狼獾,它們是機(jī)警的臣僚;

再遠(yuǎn)一點作為被管轄的封建諸侯,

住著野豬和狼以及有花角的麋鹿。

在它們頭頂盤旋的是老鷹和野鷹,

靠主子的餐桌生活,是?廷的食欽。

這一對對尊責(zé)而帶家長氣的禽獸

躲藏在森林的核心,難為世人目睹。

它們只派子孫們越過森林的界線

去做移民,自己卻在京都安度晚年;

它們再也不會在刀、箭或槍下斃命,

只有到了年邁體衰時才壽終正寢。

它們一樣有自己的墓地,臨終前,

當(dāng)鳥兒褪下羽毛,四足獸褪下毛,

熊到了牙齒脫落再也難把食物咬嚼,

衰老的公鹿到了幾乎抬不起四只腳,

年邁的野兔到了血管的血已經(jīng)凝結(jié),

烏鴉到了全身灰白,老鷹已瞎了眼睛,

蒼鷹到了老得連嘴巴也難以張開,

再也不能讓自己的喉嚨吞下食物,

那時它們便都到墓地去尋找歸宿。

就連傷病的小動物也要死在故土。

所以在那些人們?nèi)菀椎竭_(dá)的地方

從來就找不到死去的鳥獸的遺骨。

據(jù)說在它們京都,各種動物之間

有個好的傳統(tǒng),它們實行的是自治,

人類的文明尚不能把它們侵蝕,

它們不懂那困擾我們的財產(chǎn)私有,

它們既不會用戰(zhàn)術(shù)也不知道決斗。

它們的祖先生活在天堂,子孫也幸福,

野的和家的在一起,團(tuán)結(jié)而又和?:

彼此之間決不相咬,也從不相觸。

倘若有人走進(jìn)里邊,即使沒帶武器,

也能從獸群中走出來而平安無事;

它們只會用驚詫的目光對他凝視,

像他們住在伊甸園的最早的祖先

在創(chuàng)造萬物的最后一日,第六天,

用同樣的目光在爭吵之前望著亞當(dāng)。

幸好不會有人誤入這莽莽的大森林,

因為困難、恐懼和死亡都使他寸步難行。

有時或許有只追捕得發(fā)狂的獵犬

不小心跑進(jìn)沼澤、苔蘚和坑洼中間,

被這里可怕的景象嚇得心驚膽戰(zhàn),

吠叫著跑了出來,目光是那樣迷亂;

過了許久,雖然主人一再撫摩安慰,

由于過度受驚,仍在主人腳邊發(fā)抖。

森林深處的秘密至今不為人知曉,

而在獵戶的語言中它被稱作:老巢。

愚蠢的熊啊!如果你躲在老巢里,

沃依斯基就無法知道你的蹤跡;

也許是養(yǎng)蜂場的芳香把你引誘,

或者是成熟了的燕麥你要享受:

你卻走到了林邊,這兒樹木稀疏,

護(hù)林人便立即注意到你的行蹤;

他派出了機(jī)靈的探子,那些獵戶

偵察你在哪里進(jìn)食,在哪里夜宿;

沃依斯基帶著獵人布置了防線,

已把你和老巢之間的道路切斷。

塔杜施看得出來,過了很長時間

獵犬跑進(jìn)森林的深處尚未回返。

萬籟無聲;獵人徒勞地側(cè)耳傾聽:

像被那最動人的演說深深吸引,

大家都站在原地不動,都在沉默著;

只有遠(yuǎn)方森林送來美妙的音樂。

獵犬沒入密林,如海燕潛到大海,

獵人們把雙筒槍一齊舉了起來,

槍口沖著森林,眼盯著沃依斯基:

他正跪著探聽動靜,耳朵貼著地;

宛如朋友們想從醫(yī)生的眼睛里

探聽他們關(guān)心的人的生死信息,

獵人都信賴大管家的才千和威望,

向他投去了希望和擔(dān)憂的目光。

“來了!”他輕聲說道,猛地站了起來。

他聽見了!他們還在聽,終于聽到

先是一條狗,接著二十條在嗥叫,

所有的獵犬一致行動,四處奔跳,

它們叫著、吠著,跳上去又叫又咬:

那不是追捕兔子、狐貍或鹿時的吠叫,

而是一種短促、急速的斷續(xù)的狂嗥;

那是它們追蹤的獵物并不遙遠(yuǎn),

就在眼前;突然,追蹤的叫聲中斷,

它們追上了野獸,又是瘋狂的叫喚,

那野獸在自衛(wèi),獵犬受傷定不輕,

只聽見越來越多的獵犬的呻吟。

獵人都備好槍枝,窺伺著林中,

各人的頭向前伸出,彎得像把弓;

他們都等不及了!紛紛離開崗位,

一個跟著一個,往密林中擁去;

都想最先找到野獸:雖然沃依斯基

發(fā)出警告,策馬繞著那些崗位高喊:

不論是普通農(nóng)夫還是責(zé)族青年,

誰敢擅離崗位,背脊都要挨皮鞭。

但毫無辦法!都把命令置若罔聞,

一齊跑進(jìn)森林,名言警句,傳來了三聲槍響;

然后是連串槍聲,直到熊的咆哮

壓倒槍聲,回聲在大森林中震蕩。

可怕的11包哮!充滿疼痛、瘋狂和絕望;

此后,犬吠聲,人喊聲和獵戶的號聲

在森林里沸沸揚揚;有獵人沖進(jìn)森林,

有的扳動槍機(jī),大家都異常興奮;

唯有大管家痛心地叫著,沒擊中野獸。

獵人和獵戶統(tǒng)統(tǒng)跑到了一邊

想截住野獸,在森林和圍圈之間;

那熊受到狗和獵人追捕的震撼,

就掉頭向那防衛(wèi)較松的地方流竄,

向著田野,獵人已從那里分散,

那里原本把防線布置得滴水不漏,

卻只剩大管家、塔杜施、伯爵和幾個獵戶。

這里林木較稀,聽得見熊吼和樹斷,

熊從密林沖出,恰似云中射出閃電,

一群獵犬圍住它,追逐、威嚇、撕咬;

熊直立起來,望望四周,發(fā)出咆哮,

它又用前爪挖刨,時而刨出樹根,

時而是燒焦的樹或是地里的石頭,

向狗和人擲去,最后折斷一棵樹,

像棍子一樣不斷地向左右揮舞,

徑直沖向圍獵的最后的守衛(wèi)者,

伯爵和塔杜施:他們毫無怯色,

兩人同時把槍筒平對著那頭熊,

如同兩根避雷針直指烏云中心;

然后他們兩個同時扣動了扳機(jī),

(無經(jīng)驗的人啊!)兩槍同時射擊;

但沒打中。熊沖上來,他們四只手

同時抓住一根插在地上的長矛,

拔了起來,對準(zhǔn)了熊,他們直視著,

但見血紅的嘴里兩排長牙在閃爍,

一只銳利的腳爪已伸向他們的頭;

他們7得后退,向樹木稀的地方溜;

熊在他們身后站起來,用利爪去劈,

沒有劈中,又跑了上去,高高地直立,

又用黑腳爪去抓伯爵的淺黃頭發(fā)。

幾乎就要抓著他的頭蓋骨,像抓禮帽,

幸好巡官和書記官從兩旁跳了出來,

蓋爾瓦齊也從百步之外沖上來救急,

羅巴克緊跟在后,雖然他沒帶武器;

仿佛聽到口令三槍齊射,在同一時間。

熊向上一跳,恰似野兔在獵犬的面前

頭朝地倒下,翻了個筋斗,四腳亂踢,

它那碩大的血肉模糊的可怕軀體

正好落在伯爵身邊,把他掀倒在地。

熊還在嗥叫,想站起來,就在這時

狂怒的斯拉齊娜和兇猛的斯拉尼克

這兩條名犬,一齊撲上去將它咬住。

于是沃依斯基從腰帶上取下野牛角,

它很長,如蟒蛇般彎曲而花紋斑駁,

他雙手捧住這野牛角送到了嘴邊,

兩頰鼓得像氣球,眼睛里紅絲閃閃,

半垂著眼瞼,把肚子縮進(jìn)去了一半,

把氣都吸進(jìn)肺里,這才吹響了號角:

這號角聲像陣陣旋風(fēng),氣勢雄渾,

把樂音送進(jìn)森林,迎來重復(fù)的回聲。

獵人都呆立不語,獵戶也啞口無言,

都為它的力量、純粹和奇妙的和諧驚嘆。

這老人又一次在獵人聽眾之前

把他昔日威震森林的技藝奉獻(xiàn);

他立即使樹木和森林都充滿生機(jī),

好像又在圍獵,狗都沖進(jìn)了樹林。

他吹奏的正是一首短短的圍獵曲:

先是清揚激越的聲調(diào),那是進(jìn)攻號;

后是鳴咽和嗥叫,那是獵犬在奔跑;

某些聲調(diào)雷鳴般的粗壯,那是放槍。

這時他停住了,但還拿著那支號角;

大家以為他還在吹,卻是回聲的應(yīng)和。

他又在吹;你會以為那號角變了形,

它在大管家嘴里時而粗獷,時而輕盈,

模仿著獸聲:有時音調(diào)尖銳而悠長,

那是伸直了脖頸作一聲長嚎的狼;

有時又似熊張開了喉嚨在咆哮,

然后是挈那切斷風(fēng)聲的吼叫。

這時他停住了,但還拿著那支號角;

大家以為他還在吹,卻是回聲的應(yīng)和。

樹木也在傾聽這號角樂聲的杰作,

槲樹和山毛櫸都在伴唱,充滿歡樂。

他又吹了:像有一百支號角在長鳴,

可以聽到那種亂成一團(tuán)的喚狗聲,

獵人、獵狗和野獸的?怒和擔(dān)驚,

最后沃依斯基將號角高高地舉起,

一曲凱旋的嘹亮頌歌升到了云際。

這時他停住了,但還拿著那支號角;

大家以為他還在吹,卻是回聲的應(yīng)和。

森林里似乎一棵樹就是一支號角,

這棵樹在向那棵樹唱著動情的歌,

像是合唱連著合唱,號角聲在傳播。

這樂聲越來越冤廣,越來越遠(yuǎn)越溫柔,

也越來越純潔,越來越完美、清悠,

一直傳到遙遠(yuǎn)的地方,消失在天盡頭!

沃依斯基兩手放開了那支號角,

又伸開雙臂;號角在腰帶上擺動,

他那漲得通紅的面孔光彩奪目,

他舉目望天,似乎受到神的感召

呆立著,傾聽那正在消逝的曲調(diào)。

就在這時,轟然爆發(fā)了雷鳴的掌聲,

熱烈的祝賀和歡呼激起浪千展。

人們漸漸平靜了,隨之眾目所及

又是那頭熊碩大而溫?zé)岬氖w:

它躺著,被子彈洞穿,血污狼藉,

它的胸膛淹沒在茂盛的雜草里,

它的前肢伸展開,像十字架模樣,

它還在喘氣,一股血從鼻孔流出,

它的眼睛還睜著,但頭已不能動;

監(jiān)督的獵狗猛蛭咬住它的耳郭,

左邊是斯拉齊娜,右邊是斯拉尼克,

扼住它的喉嚨,吸吹著它的黑血。

于是沃依斯基吩咐把鐵棍拿來

插進(jìn)狗的牙齒間,把狗的嘴撬開。

再用槍柄把熊的尸體翻轉(zhuǎn)過來,

又響起了響徹云霄的三呼萬歲。

(易麗君、林洪亮譯)

【注釋】

[1]原始林造成的一種地層。

[2]冬天不結(jié)冰的沼澤地,地下有溫泉。

【賞析】

《塔杜施先生》被譽(yù)為19世紀(jì)波蘭僅有的史詩。密茨凱維奇十分成功地在作品中向世人展現(xiàn)了波蘭風(fēng)土人情的起源,并且集中展示了1812年前后這片動蕩、支離的國土上所孕育的全部詩情。

作品以1811年夏至1812年春這短短半年時間內(nèi),波蘭人民為了爭取民族解放與俄國軍隊抗?fàn)幍闹T多歷史事件為背景,圍繞霍雷什科和索普利查兩大家族兩代人之間為了榮譽(yù)、愛情的爭斗,以塔杜施這個年輕波蘭貴族的成長為貫穿始終的線索,塑造了一系列波蘭小貴族的形象。作品由十二個章節(jié)組成,前十個章節(jié)講述了兩個積怨已久的家族從互相仇視走向共同對敵的曲折過程。霍、索兩家對城堡歸屬權(quán)的爭奪爆發(fā)了一場激烈的民間戰(zhàn)斗,俄國軍隊趁其不備發(fā)起了偷襲。在俄國佬面前,霍雷什科和索普利查終于冰釋前嫌,攜手反擊,最終取得了戰(zhàn)斗的勝利,并贏得了俄國統(tǒng)治者的尊敬。最后兩個章節(jié)描寫1812年春天波蘭軍隊隨拿破侖大軍進(jìn)入立陶宛至塔杜施宣布解放農(nóng)奴的短短二十四小時,并將全詩推向高潮。暮化人羅巴克,即隱姓埋名的雅采克(塔杜施之父)是全詩的靈魂。他是兩個家族結(jié)怨的源頭,同時也是波蘭解放斗爭的中堅力量,作者圍繞這個人物設(shè)置了不少懸念。

密茨凱維奇參加了1831年革命,革命的失敗使他一度產(chǎn)生絕望之情。為了從憤懣、陰郁的情緒中解脫出來,他開始回顧時代的故土立陶宛。在成為流亡者之后,密茨凱維奇再也不能和這個賦予他生命和無限回憶的地方相見了!端攀┫壬氛窃趯ΜF(xiàn)實極度絕望和對逝去的甜蜜生活無限張惘的矛盾情緒中創(chuàng)作出來的。在世界文學(xué)史上,不乏真正具有價值的史詩作品,它們反映民族的特性,時代的血脈,是人性在尚未崩壞之前嘆出的聲息,而密茨凱維奇更以對故土如兒童般天真的視角賦予了這部史詩作品瑰麗而夢幻的光暈。史詩往往是歷史沉淀之后的呈現(xiàn),詩人需要躺在時間的長軸上舒一口氣,斟酌再三,才能看出過去的這個時代的所以然。但是,密茨凱維奇卻找到了另外一條蹊徑,他沒有回到遙遠(yuǎn)的過去,而是在他親身的經(jīng)歷之中發(fā)現(xiàn)了英雄的氣質(zhì),并使之成為史詩的題材。史詩的性質(zhì)要求它為人民的生活描摹出一幅全景式的圖像,具體到生活的細(xì)枝末節(jié),包括飲食、起居、風(fēng)俗人情。毫無疑問,《塔杜施先生》是十足波蘭味的。密茨凱維奇不僅真實地再現(xiàn)了波蘭貴族階級的日常生活起居,獨特、誘人的波蘭食物,而且在其中注入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使作品平添了幾許神秘氣息。

詩作的副標(biāo)題是“在立陶宛的最后一次襲擊”。這一“襲擊”,可以從兩個層面上進(jìn)行思考。第一,霍雷什科和索普利查家族之間的恩怨?fàn)幎,及因此引發(fā)的對城堡歸屬權(quán)的最后“襲擊”。第二,1812年春天波蘭軍隊隨拿破侖大軍進(jìn)入立陶宛,飽含立陶宛人民愛國之情的“戰(zhàn)事襲擊”。后者雖然只持續(xù)了短短二十四小時,僅占了兩個章節(jié)的篇幅,卻將全詩推向高潮,集中表現(xiàn)了波蘭人光復(fù)祖國的熱切希望。而兩大家族之間的明爭暗斗是全詩的核心內(nèi)容,作者正是借由這個矛盾線索刻畫了波蘭小貴族階級的眾生相。

對景物的描寫是這部史詩作品的一大特色,也是作者浪漫主義風(fēng)格的集中展現(xiàn)。這一特點在選段中可見一斑。密茨凱維奇在揭開圍獵這場驚心動魄的大戲之前,運用了大量筆墨描摹立陶宛人煙罕至的森林以及隱藏在密叢中的那個“優(yōu)美而肥沃的國度”。傳說在這個國度中,古代的野獸曾各得其所,相安無事。這何嘗不是作者對故國的深深眷戀之情?在他兒童般純潔的眼睛里,目之所及盡是遙遠(yuǎn)的已經(jīng)消失的立陶宛的神圣和平靜,正如這片原始森林一樣。在愈來愈清晰的野熊的喘息聲中,圍獵者吹響了號角。作品中的主要角色紛紛登場:沉著勇猛的老管家沃依斯基、年輕好斗的塔杜施和伯爵、神秘莫測的暮化人羅巴克、頑固的城堡老總管蓋爾瓦齊,還有巡官和書記官這對老冤家。獵熊的經(jīng)過也是人物個性展現(xiàn)的過程。同時,圍獵也體現(xiàn)了波蘭這個民族在整體上與眾不同的特性。波蘭貴族好爭斗,雖然表面上臣服于一個國王,但事實上貴族與貴族之間卻有著微妙的關(guān)系,各行其是,恣意妄為,隨意進(jìn)行小規(guī)模的戰(zhàn)爭。這在歐洲大陸其他地方是罕見的。但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他們又是愛國者,在共同的敵人面前能表現(xiàn)出驚人的凝聚力和反抗能力,情愿為了祖國犧牲自己的生命。獵熊這一事件,從外部看是眾人為了村莊的安寧,不分姓氏互相協(xié)作圍捕的行動;從內(nèi)部看,卻是個個爭強(qiáng)好勝的波蘭貴族之間的角力戰(zhàn)。這一場圍捕野熊的獵人游戲也為最后霍雷什科與索普利查家族撇開成見,在俄國佬面前同仇敵愾埋下了伏筆。

浪漫主義是密茨凱維奇這部作品的主要特色之一,在作品中處處可見。例如,在圍獵結(jié)束之后,野熊終于倒在地上奄奄一息,兩條勇猛的獵犬死死地咬住了它,象征著獵人們最終的勝利。作者并未直接用喧鬧的歡呼來慶祝這場難得的勝利,而是讓沃依斯基吹起了號角---種古老的高貴的波蘭獵人的方式,讓圍獵的勝利顯得更加意?深厚。號角聲時而輕盈時而醇厚,在大管家的嘴里像會變形似的幻化成各種野獸的聲形。在謎一般的立陶宛森林中,揚著謎一般的號角聲。緊張圍獵后的人們,從中聽到了來自遠(yuǎn)古時代屬于獵人的榮耀之音;而則是在這聲聲清悠的號角中,聆聽到了來自立陶宛的自然之氣和民族之聲。

在密茨凱維奇看來,詩就是行動。拿破侖是作者心目中的英雄,而拿破侖一生(雖然并不全是為正義而戰(zhàn),卻點燃了波蘭民族的復(fù)國希望)就是一首崇高的詩!端攀┫壬分刑幪幙梢19世紀(jì)民族命運跌宕的時期,波蘭人民對拿破侖狂熱的追隨。自《塔杜施先生》之后,波蘭浪漫主義作品中以古代貴族和傳奇為主題的作品層出不窮。

今天,重讀《塔杜施先生》,我們宛如置身于立陶宛的田園風(fēng)光之中,仍然為其中的愛國熱情所震撼。打動人心的是詩行間的碎碟氣勢,是浪漫主義的瑰麗迷幻,是跌宕起仗的民族命運,而歸根結(jié)底,亦是一顆再真摯不過的思念故土的旅人之心。(范相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19874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