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睛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眼睛

[法國]普呂多姆

天藍、烏黑,都被愛,都美,——

無數(shù)的眼睛見過了晨光;

它們在墳墓深處沉睡,

而朝陽依舊把世界照亮。

比白晝更溫存的黑夜用魔術(shù)

迷住了無數(shù)眼睛;

星星永遠閃耀不歇,

眼睛卻盛滿了無邊陰影。

難道它們的眼神已經(jīng)熄滅?

不,不可能,這是錯覺!

它們只是轉(zhuǎn)向了他方——

那被稱為不可見的世界。

西斜的星辰辭別了我們,

但仍漂游在茫茫天宇,

眼珠雖也像星星般西沉,

但它們并沒有真的死去;

天藍、烏黑,都被愛,都美,

開啟眼簾,面向無限的晨光;

在墳墓的另一面,在他方,

闔上的眼睛仍在眺望。

(飛白譯)

【賞析】

普呂多姆的《眼睛》一詩,通過歷來為眾多詩人所贊嘆和描繪的“眼睛”這一意象,詩詞,成功地將美賦予了死亡和虛無,歌詠了美在死亡中的永生。

詩的基調(diào)是柔情和哀傷的相互纏綿。尤其“眼睛”這一抒懷意象貫穿首尾,使得詩人的情感在每一小節(jié)詩中都表達得十分深沉動人。

“天藍、烏黑……”歡笑的,流淚的,含情的,渴望的……世上哪一雙眼睛不美?世上哪一雙眼睛不曾被愛過?但是,誰也難以想象和不忍想象,那一雙雙日日迎接晨光的眼睛,生命的眼睛,一旦被死神吻過,它們就弛下了睫毛,沉入墳墓深處。朝陽依舊把世界照亮,世界依然像昨天一樣,難道沉入墳墓的眼睛就無法像朝陽一般而再升?難道神圣的朝陽竟全然無視那無數(shù)雙迎接她來臨的眼睛中熄滅了哪一雙眼睛?——哦,死亡是什么?死亡意味著什么?難道它是比白晝更溫存的黑夜?難道它是比黑夜更令人猜不透的魔術(shù)?問題是這樣古老,答案始終是個謎。不過,詩人無意在此進行解開古老之謎的徒勞之舉,他的企圖是在這古老之謎的本身上去發(fā)現(xiàn)和揭示,并且體味一種充滿了魅力的“謎”樣的美。

在神的世界,黑夜溫柔地擁抱著星星,星星在黑夜寬廣的胸脯上永遠閃耀不歇。而在人的世界,死亡不僅使眼神熄滅,死后的虛無竟使眼睛盛滿了永恒的哀怨和無邊的陰影。難道說是因為眼睛聽到那古鳥恭賀了“永不再”的聲音,以及死神之唇向她表達了高貴的愛情,那滿溢著的靈魂的秋波就永遠、永遠消逝在?——

“不,不可能,這是錯覺!”

詩人執(zhí)抽地喊道:這是所有世人甚至上帝的錯覺?茨,美麗的被愛過的雙雙眼睛,正將闔上的眼簾開啟,弛下的睫毛像神鳥五彩的羽毛,繽紛地舒展。它們正在將日日疲于迎接塵世之光的眼睛,轉(zhuǎn)向不可見的世界,那無邊無際的太一;它們正懷著希望和愛的柔情,向著他方眺望,擁抱著那邊更加輝煌的藍色晨光……

詩人在哀傷和歡愉交織的詩句中將死亡和死而復生的美表現(xiàn)到了極致,使人在傷感的淚花中品嘗到一種精神上至高無上的純凈的甜美。這種近乎宗教幻想般的詠嘆,或許在信徒們看來,是論證了天國的存在,但在詩人心中,只是要表達美對死亡這一人類最大缺陷的戰(zhàn)勝。用純美的境界來否定普遍承認的事實,用純美的力量來否定殘酷的“宇宙法則”,就是與宗教含有功利性的美相區(qū)別的詩人最高理想的唯美主義美學觀。

死亡使生命好像西斜的星星辭別了大地,但死亡并沒有將生命的眼睛熄滅,“眼睛”如西沉的星辰,依然永久游在茫茫的天宇。

詩人所指的“天宇”,是借科學上的術(shù)語和概念來暗喻的人們的內(nèi)心宇宙。每一個被愛過而死去的人,總是不可消失地留存在愛過他的人的心中的。

死亡之所以從來就蒙著一層神秘和恐怖的色彩,是由于死亡之后的虛無使人們感到可怕,使人們在心理上怎么也難以接受。因此,詩人賦予死亡和虛無以神圣的超驗和無功利的純美,其實是在唯美意識的指導下,企圖通過藝術(shù)升華人類的悲劇。人類的最大缺陷得到了這般純美的詩化,于是,人生最沉重最濃厚的悲劇意識,就在詩國之中得到了瞬間的安慰和淡化。(季新平)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204386.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