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爾德·哈洛爾德(節(jié)選)
[英國]拜倫
給安蒂
啊!你的眸子跟羚羊的眼一樣天真,
有時大膽地閃爍,有時蓋澀得美麗,
顧盼能迷人,注視時光彩炯炯;
一瞥這一頁吧;也不要對我的詩集
吝惜一笑;如果你給我的超出了友誼,
我的心將為你的笑容而徒然相思。
只給這些吧,親愛的少女;也不必詫異:
為什么我把詩篇獻給這么年青的女子,
無非給我的花環(huán)添上一朵百合花,秀麗絕世。
第一章
七三
喧嘩聲突然停止-四個?士出場,
他們跨著駿馬,頭戴白盔,腳蹬金刺,
準備千一番險事,輕松地拿著長槍,
頻頻向觀眾鞠躬,朝那斗牛場奔馳;
衣飾漂亮,胯下的駿馬躍躍欲試。
今天他們要在驚險場面上一顯身手,
但觀眾高聲喝彩,娘兒們美目盼視,
卻是不能更有所奢望的最好報酬;
王侯將相鉆營一輩子,收獲也不會更其豐厚。
七四
那斗牛士裝束得很華麗,搭著披肩,
他手輕腳健,徒步而不用座?,
雄射題地來到場地的中央一站,
決意要同那雄牛分出一個高低;
且慢,他先得走一圈,小心翼翼,
似乎怕有不可見的東西妨礙步法;
他的武器是短矛,也靠靈活地閃避;
人還能有更大的本領(lǐng),如果不?馬?
說到那些馬啊,唉!總是代人流血,代人遭罰。
七五
喇叭聲響了三下;看呀!旗號降落,
籠子門打開了,壁上觀的人群肅靜無聲,
一個個都眼睜睜地張開嘴巴看著:
那兇猛的野獸在廣場上連跳帶奔,
狠狠地向四周瞧,聽得到響亮的蹄音,
它踢著沙土,并不盲目沖向仇敵:
威脅的角忽而朝東、忽而朝西瞄準,
要擺好了架勢才作第一次的攻擊,
?怒的尾巴大搖大擺,眼睛睜得好神氣。
七六
突然間它停下了;它在瞪著眼看;
快,你這大意的莽漢,還不快走!
準備用長槍:你應(yīng)該把本領(lǐng)施展,
制服瘋狂的野獸,這可是生死關(guān)頭。
靈活的馬兒敏捷地躍起,躲開蠻牛;
蠻?谕轮啄,它已受了傷;
從它的腹部鮮紅的血像泉水奔流,
它一圈圈地奔跑,已經(jīng)痛得發(fā)狂,
大聲吼叫,可短矛和長槍紛紛戳在它身上。
七七
它卷土重來;短矛長槍都失去效力,
更不管你疲憊的馬兒怎樣跳縱;
雖然人使盡力氣,運用武器來攻擊,
但是刀槍無效,人的力氣更不中用。
一匹好馬斗得頭破血流,伏地而終,
再一匹......這景象使人心里驚慌!
皮破肉綻,血污的胸口開了個大窟窿;
雖然死在眼前,負傷的身軀搖搖晃晃,
還竭力支撐,背負著它的主人,在它的鞍上。
—……
贈伊涅茲
1
切莫對著我愁容笑微微,
唉!我不能以笑容相迎;
但愿上帝保佑你永不掉淚,
或者永不徒然哭泣傷心。
2
你不是想明了,是什么苦惱,
在把我的歡樂與青春腐蝕?
但不知你可愿意知道,
這苦痛連你也難幫我療治?
3
既不是愛,也不是恨,
更非卑微的野心難實現(xiàn);
使我對自己的現(xiàn)狀感到可憎,
并且扼棄我往昔之所戀:
4
而是從耳聞、目睹和經(jīng)歷
產(chǎn)生了厭倦的心情:
美人再不能使我感到欣喜;
你的眸子也不能使我出神。
5
像傳說中希伯來漂泊者的憂郁,
那是注定的命運,無法脫離;
他不愿窺探黑暗的地獄,
又不能希望在死以前得到安息。
6
往哪兒逃,能擺脫身內(nèi)的不幸,
即使漂流到越來越遙遠的地方,
不論逃到哪里,它還是纏身,
這毒害著生命的惡魔似的思想。
7
然而人們還在虛假的歡樂里沉湎,
我所厭絕的他們都感到夠味;呵!
愿他們在好夢里多留幾天,
總不要像我般蘇醒夢回!
8
命運要我去流浪的地方還不少,
去時還帶著多少可嘆的記憶;
但我唯一的慰藉是我知道:
最不幸的遭遇也不足為奇。
9
什么是最不幸?何必問到底,
發(fā)慈悲不要再探究竟;
笑吧——不要把帷幕硬拉起,
將男人心底的地獄看分明。
第二章
二三
我們會默默地追念,當夜深人靜,
自己曾經(jīng)愛過,盡管這愛情已一去不返;
心兒孤獨地傷悼著受了打擊的熱情,
雖然形單影只,仍懷念著過去的侶伴。
少年的愛和歡欣已逝而青春未完,
人誰愿意就此平白地老去呢?唉,
偶使本是水乳交融的靈魂彼此離散,
在死來臨之前,生也沒有多大意味!
誰不愿重做少年呢?呵,快樂又幸福的年歲!
二四
似這般倚靠著被浪花潑濺的船欄,
低頭看那月兒的倒影在海波上浮,
靈魂就拋卻了希望和榮譽的打算,
茫茫然飛回每一個逝去了的年頭。
不管一個人的心靈是如何孤獨,
總不會沒有比自身更可親的對象,
曾經(jīng)或還使他留戀,值得他灑下淚珠;
如火光一閃的痛苦!但那疲憊的胸膛,
縱使徒然,還想使那沉重的心擺脫這種哀傷。
第三章
可愛的孩子,你的臉可像你媽媽?
上次相見,你天真的藍眼珠含著笑,
我的家庭和心靈的獨養(yǎng)女兒,艾達!
然后分手了,——可不像這一遭,
那時還有希望。——
猛然間我才驚覺:
周圍已是起伏的海浪,風在唏噓;
我走了;漂泊到哪兒,自己也不知道;
但是那海岸已經(jīng)在我眼前隱去,
河爾比溫是再也不能使我歡欣,或者使我憂郁。
二
又到了海上!又一次以海為家!
我歡迎你,歡迎你,吼叫的波浪!
我身下的洶涌的海潮像識主的駿馬;
快把我送走,不論送往什么地方,
雖然那緊張的桅桿要像蘆葦般搖晃,
雖然破裂的帆篷會在大風中亂飄,
然而我還是不得不流浪去他鄉(xiāng),
因為我像從巖石上掉下的一棵草,
將在海洋上漂泊,不管風暴多兇,浪頭多么高。
一二
可是不久他就醒悟,知道他自己
最不適合與人們?yōu)槲椋谌巳褐袕P混;
他同人們格格不入,志趣迥異;
豈肯隨聲附和,雖然他的靈魂,
在年青時,曾被自己的思想所戰(zhàn)勝;
他特立獨行,怎肯把心的主權(quán)
割讓給心靈所反對的那些庸人;
在孤獨中感到驕傲,因為即使孤單,
人在離群索居時,別有一種生活,會被發(fā)現(xiàn)。
一三
起伏的山巒都像是他知心的朋友,
波濤翻騰著的大海是他的家鄉(xiāng);
他有力量而且也有熱情去浪游,
只要那里有蔚藍的天和明媚風光;
沙漠、森林、洞窟以及海上的白浪,
這些都是他的伴侶,都使他留戀;
它們有著共通的語言,明白流暢,
勝過他本國的典籍——他常拋開一邊,
而寧肯閱讀陽光寫在湖面上的造化的詩篇。
七五
山峰、湖波以及藍天難道不屬于我
和我的靈魂,如同我是它們的一部分?
我對它們的眷愛,在我深深的心窩,
是否真誠純潔?教我怎能不看輕
其他一切,假使同山水和蒼穹比并?
我又怎能不抵抗那惱人的濁浪,
而拋棄這些感情,學(xué)那些庸碌之人,
換上一副麻木而世俗的冰冷心腸?
庸人的眼只注視泥坑,他們的思想怎敢發(fā)光。
七六
但是這些話,不過是題外的議論,
現(xiàn)在還是回返到我們眼前的話題,
要請善于縮懷古人的諸君,
回想一個人;我路過他誕生之地,
在那個地方,呼吸了清新的空氣;
已在地下的他,曾像火焰似的燃燒,
他追求的是榮譽:這是愚蠢的目的;
為了獲得榮譽,并且把它保持牢,
他的一生中,就沒有一天的日子過得逍遙。
七七
狂放的盧梭,那作繭自縛的哲人,
就從這地方開始他那不幸的生涯;
他用魔力美化了那種痛苦的熱情,
從悲苦中涌迸出無敵的辯才,
他為之說教的是世人的悲哀。
他能把瘋狂的性格描述得美麗異常,
把不規(guī)的行為和思想涂上絢麗色彩,
他所用的語言就好像炫眼的日光,
人的眼睛立刻流下同情的淚,一讀他的文章。
七八
他的愛是一種最熱烈不過的愛:
仿佛被雷電擊中起火的一株樹;
那無形的火焰把他燒成了炭塊;
他認為非如此不能算真正的戀慕。
但他為之傾倒的并非世間的美婦,搞笑語錄,
也不是逝者:他們縈繞我們的夢魂;
卻是理想的美人,實際是世間所無;
他的著作中滿布這種理想的幻影。
他寫的似乎失之狂暴,卻燃著火焰般的熱情。
七九
瞿麗便是這種理想之美的化身,
所以她的性格好不熱情奔放;
這理想也圣潔化了那難忘的吻,
每個早晨落到他發(fā)燒的嘴唇上,
雖然在女郎這不過是友情的征象;
但照亮了頭腦和心靈,那炎炎情火;
溫柔的接觸引起了靈魂的激蕩。
沉醉在這烈焰般的愛情中的生活,
也許要勝過庸人們欲望完全饜足時的快樂。八十
他的一生是跟自己造成的敵人作戰(zhàn),
也跟被他排斥的朋友不休地斗爭,
因為他的心變成了懷疑之神的祭壇。
殘酷地把人類當作獻祭的犧牲,
對人類抱著奇怪而盲目的仇恨。
然而他是瘋狂的,其原因很模糊,
因為那病根是醫(yī)學(xué)所沒法究尋;
但他確是發(fā)瘋,由于病毒或是悲苦,
那理智的清醒證明病情到了最嚴重的程度。
八一
可是他卻大徹大悟了,他的預(yù)言,
像古代神秘的畢西亞山洞的神讖,
讓全世界燃起了熊熊的火焰,
直到所有的王國全都化為灰燼。
他這么做,還不是為了法蘭西的新生?
她受了自身的暴君多少年的屈辱?
她在那鎖鏈的束縛中抖顫呻吟。
直到他和他的同道振臂高呼,
喚醒了她;在極度的恐怖之后,她分外地?怒!
八二
法國人給自己造了座可怕的紀念碑!
他們摧毀了所有陳腐的觀念,
那些從開天辟地以來就有的成規(guī);
他們將幕后真相暴露在萬眾眼前;
然而他們一概掃蕩,不論惡與善,
只留下廢墟;又在原來的基礎(chǔ)上,
用這些廢墟里的瓦礫斷磚來重建,
恢復(fù)了跟先前無異的皇座和牢房,
因為野心這東西實在是太任性,而且倔強。
八八
繁星呀!你們便是太空中的詩章!
如果說我們從你們輝煌的篇幅里,
推測人們和帝國的命運,那請原諒,
我們總希望自身變得偉大無比,
把自己的命運看得遠超過七尺軀體,
甚至拿命運來和你們相提并論;
因為你們太美妙,而又太神秘,
勾起我們遙遙的愛慕和敬仰之情,
而把這些都說成是星星:生命、權(quán)力、名譽、幸運。
八九
天地寂然,雖則并沒有沉沉酣睡,
但忘了呼吸,像人在感觸最深時一般;
靜靜地,正如人思索得如疾如醉:
天地寂然,從高遠的星空燦爛,
到平靜安寧的湖水和環(huán)抱的群山,
一切的一切集中于一個實在的生命,
無論是一線光、一陣風、一張葉瓣,
都不遺失,而成了存在的一部分,
各各感到了萬物的創(chuàng)造者和衛(wèi)護者的真存。
九0
于是深深激起宇宙無窮的感慨,
尤其在孤寂中——其實是最不寂寥;
這種感觸是真理,它通過我們的存在,
又滲透而擺脫了自我;它是一種音調(diào),
成為音樂的靈魂和源泉,使人明了
永恒的諧和;好像西塞里亞的腰帶,
它復(fù)有著一種魔力,能夠產(chǎn)生奇效,
一切東西縛上了它,就美得勾人喜愛,
它使得死之魔影也再不能對我們有所損害。
第四章
七八
啊,羅馬,羅馬,靈魂的城!我的國土!
那些滅亡了的帝國的孤苦的母親,
心靈的孤兒們必然會向往您處,
而且要按捺住他們心中小小的苦悶;
算得什么呢,我們的苦痛和不幸?
你們看這兒的杉柏,聽梟鳥悲啼,
在坍塌的?廷和廟堂的步階上緩行,
你們呵,你們的痛苦是短暫而輕微!
我們腳下是一個世界,它像我們的軀殼,孱弱無力。
七九
許多古國的娜奧比!失去了冠冕,
站在這兒無言地傷悼,她伶仃孤苦;
一個空的骨灰甕捧在她?削的兩手間,
神圣的骨灰早已飛散,里面空洞無物:
西比河斯的墓穴里已經(jīng)不剩尸骨;
里面已空空洞洞,沒有英雄長睡,
他們都不在了;啊,古老的臺伯河,
你是否流過一片荒涼的大理石堆?
啊,掀起你黃色的浪濤吧,遮蓋她的困苦傷悲!
八O
哥特人、基督徒,戰(zhàn)爭、水火、時間,
使得這七座山的城市豪氣銷磨;
她眼看自己的榮譽像曉星般隱斂,
凱旋的戰(zhàn)車爬上卡必托冷去的道路,
現(xiàn)在讓番邦的王爺?著馬兒奔波;
遠遠近近,神廟和?殿傾圮不留遺址;
一片廢墟!這漆黑一團中,誰能摸索,
把微弱的燈光投向瓦礫和殘石,
然后若有所悟地驚呼:“這兒曾是,或者就是……?”
八一
漫長歲月的隔閡和黑夜之女“蒙昧”,
使我們好像陷進了雙重的黑暗,
我們只得瞎摸,迷失,因為四周漆黑;
星座有星座表,航海有航線的圖卷,
知識之神把它們攤開在她的身畔。
但羅馬卻像一片沙漠,我們尋找,
被記憶碰得跌跌撞撞,頭暈?zāi)垦#?/p>
我們一時拍手歡呼:“找到,找到!”
其實那只是廢墟的海市蜃樓出現(xiàn)在我們周遭。
八二
鳴呼,羅馬,崇高而光榮的古城!
三百次勝利!還有那難忘的一天,
那時布魯圖贏得了不譽和名聲,
他的匕首戰(zhàn)勝了征服者的寶劍!
鳴呼,杜利的口才,?吉爾的詩篇,
李?繪影繪色的史冊!但這些東西,
卻會使她;其他一切都要朽爛;
但我們再看不到,羅馬,你在自由的時期,
兩眼閃射出炯炯光彩的模樣了,鳴呼,大地!
(楊熙齡譯)
【賞析】
《恰爾德·哈洛爾德游記》(以下簡稱《游記》)是拜倫的成名之作,詩中描寫了主人公恰爾德·哈洛爾德在拿破侖戰(zhàn)爭所及歐洲諸國的游歷。第一、二章涉及葡萄牙和西班牙、希臘和阿爾巴尼亞,第三、四章主人公的足跡到了比利時的滑鐵盧、萊茵河兩岸,瑞士的萊蒙湖以及意大利。《游記》既有主人公的感情抒發(fā),兼有詩人自己的直抒胸臆及激昂的議論。這一“旅行之歌”在當時令人耳目一新,頭兩章一發(fā)表便轟動了英國,四周內(nèi)就印了七版。用拜倫自己的話說:“我一覺醒來,發(fā)現(xiàn)自己已經(jīng)出了名!”
“給安蒂”這幾節(jié)獻詩是在《游記》第七版時才加上去的。安蒂是牛津伯爵之女,其原文“lanthe”是一種百合花的名字。詩中“無非給我的花環(huán)添上一朵百合花”,暗指拜倫把安蒂之名題在《游記》之前的行為。認識安蒂的時候,拜倫已然成為倫敦社交界的焦點,一個又一個的貴婦拜倒在他的腳下。貴婦們瘋狂的追捧令拜倫身心?疲,面對她們的矯揉造作、放蕩不羈,拜倫嗤之以鼻。恰在此時,純真無邪的小女孩安蒂出現(xiàn)了,拜倫的眼睛為之一亮,并寫下了此詩。在拜倫的現(xiàn)實生活中,在拜倫的詩行里,能喚起他如此熱切情感的女子并不多見。
盡管拜倫寫過不少出色的抒情短詩,但抒情還不是他最拿手的本領(lǐng),他那高超的敘述和諷刺能力使其在世界浪漫主義詩人中獨樹一幟。拜倫往往不滿足于對世間萬物作泛泛的描寫,而是用逼真的敘述和犀利的筆墨入木三分地還原人、物的本來面目。第一章的第七三至七七節(jié)為我們呈現(xiàn)了西班牙精彩的斗牛場面:騎士閃亮登場,躊躇滿志,敏捷而不失穩(wěn)重;雄牛在場上架勢十足,兇悍卻不盲目;看得目瞪口呆的人群,受傷后瘋狂的蠻牛,戰(zhàn)斗至死的駿馬……即便我們沒有到過斗牛場,拜倫的文字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也不亞于我們自己親臨現(xiàn)場的效果吧。
天生的跛足,母親的無常,乳母的暴虐,初戀的幻滅,拜倫的青少年時代始終都在懷疑、忍耐、孤寂和痛苦的漩渦中掙扎。加上貴族習氣的作祟,拜倫終日里呼朋喚友、花天酒地。夢醒時分便是難以排遣的郁悶,以及無處可逃的悲哀。“贈伊涅茲”便是拜倫此種愁緒的真實寫照。伊涅茲是西班牙女子名,拜倫以哈洛爾德的贈詩為名,寫出了自己在縱情歡娛之后的空虛、苦悶和絕望,即便有美女的慰藉也無可排遣,難以逃避,這首詩也反映了拜倫濃厚的宿命論思想。
少年拜倫曾一發(fā)不可收拾地愛上了自己的表姐瑪麗·安·查沃斯,把對方當成他心目中理想的戀人。一天晚上,拜倫無意間聽到瑪麗對侍女的話:“你以為我會喜歡那個瘸子嗎?”這句話猶如晴天霹靂般,徹底粉碎了拜倫一廂情愿的癡夢。以往也有過讓拜倫傾幕的女子,但這畢竟是他第一次真正的戀愛。然而,他的初戀就這樣破滅了,留給他永難撫平的創(chuàng)傷。盡管表面上裝出若無其事的樣子,拜倫內(nèi)心卻是無比的沉寂和傷痛。第二章的第二三、二四節(jié)是拜倫為已逝去的愛情所唱的一首哀傷的挽歌。人生對他而言已了無生趣,只能在追憶中重溫往日的歡欣。此時的拜倫自覺命運如“月兒的倒影”般飄浮不定,他再也不敢奢望“希望和榮譽”,但他心中依然存有幻想,期望有朝一日能擺脫心靈的哀傷。
拜倫婚后沒多久,家境便漸行漸下,而夫人又是那么刻板乏味,拜倫時常大動肝火。在女兒艾達還未滿月時,拜倫夫人便因娘家有事催促,更因不堪拜倫的冷遇,帶著女兒回了娘家。這是拜倫與女兒的永別。對于素來反叛傳統(tǒng)、抨擊專制的拜倫,英國上流社會懷恨已久,此次拜倫的婚變?yōu)樗麄兲峁┝藰O好的口實。拜倫不得不離開祖國,這次也是永遠的離別了。在去國的船上,他的眼前出現(xiàn)了女兒的幻象。第三章的第一、二節(jié)寄托了拜倫對女兒的思念之情,他已意識到,今生今世父女將不會再見了。一方面是骨肉分離的痛苦,一方面是前途未卜的迷茫。但無論如何,拜倫在英國是再也呆不下去了。“如果那些低語、私議和傳言是真的,我對英國是不適合的。如果不真,英國對我是不適合的。我撤退了……”英國在拜倫眼中是瘟疫的發(fā)源地,他寧可離開這個鬼地方,去承受海上的漂泊、兇險的風暴,面對“像蘆葦般搖晃”的緊張的桅桿,“在大風中亂飄”的“破裂的帆篷”。此刻的他已深深地意識到自己“像從巖石上掉下的一棵草”,只能是聽天由命了。
第三章的第一二、一三節(jié)是哈洛爾德的一番所思所想,也是拜倫自己的心聲:寧可孤獨一人,也不與那些“格格不入,志趣迥異”的人為伍,不肯出賣自己的靈魂。一想到此,哈洛爾德釋懷了:山巒是他的朋友,大海是他的家鄉(xiāng),沙漠、森林、洞窟以及海上的白浪是他的伴侶。大自然的語言明白流暢,“陽光寫在湖面上的造化的詩篇”“勝過他本國的典籍”,這是拜倫對大自然的又一次深情的謳歌。在該章的第七五節(jié),拜倫再次闡明自己對自然的眷愛以及對庸人的鄙視。接下來的第七六節(jié)至八二節(jié)詩人把話題轉(zhuǎn)向了盧梭,追憶他的為榮譽而“作繭自縛”,他“痛苦的熱情”、“無敵的辯才”,他那“理想的幻影”,他的“懷疑”和“瘋狂”。盧梭和他的同道們喚醒了王權(quán)統(tǒng)治下的世界,法蘭西舊的一切被一掃而空,但舊的專制很快便為新的專制所取代,對此拜倫不無遺憾。由此我們也可以看出拜倫之異于常人的地方,他總能從個人的際遇中超脫出來,想到更多的人、更廣大的世界。
拜倫崇尚自然,向往天人合一的境界。自然不是外在于人類世界的,從中亦可窺見人類世界的奧秘。在第三章的第八八至九?節(jié)中,生命、權(quán)力、名譽、幸運都成了繁星點點,神秘、無窮的太空即預(yù)示著人類和帝國的命運;天地萬物都是真實的存在,讓人無法不感慨造物主的真存。人在孤寂中更易感宇宙的無窮,而此時的自我則更易達到一種空靈的境界,“它使得死之魔影也再不能對我們有所損害”。拜倫在其他詩作如《唐璜》中也曾把人生比作太空中的星星,飄渺不定、微不足道,人類與自然在某些方面是何其相似。
第四章是對意大利光榮歷史的緬懷和追溯,以及詩人對該國重振雄風的企盼。拜倫把羅馬喻為那些滅亡了的古國的娜奧比——希臘神話中底比斯王安姆菲翁之妻,因子女多而自傲,得罪了僅生有一對孿生兄妹阿波羅和阿爾忒密斯的萊托。這對兄妹奉母命射死了娜奧比的所有子女,娜奧比也在死者中化作一塊石頭。意大利昔日的榮耀一去不返,如今只落得一派荒涼景象:斷壁殘垣,梟鳥悲啼。以往“凱旋的戰(zhàn)車爬上卡必托冷去的道路,/現(xiàn)在讓番邦的王爺騎著馬兒奔波”。“哥特人、基督徒,戰(zhàn)爭、水火、時間”,羅馬在一次次的外禍內(nèi)亂、災(zāi)難和時間的侵蝕下日漸式微,人們再也看不到那往日的輝煌。在這里,拜倫將和古希臘羅馬神話信手拈來,對意大利當時的衰敗景象發(fā)出了同情的哀嘆。
總之,《游記》以哈洛爾德的游歷為敘事線索,敘事視角在抒情主人公與故事主人公之間切換,敘述對象時而是讀者,時而是游客或游記所涉及的歷史人物等,拜倫本人的議論、說明、感慨、回憶、展望等也穿插其間。詩歌融敘事和抒情為一體,夾敘夾議,成功地塑造了哈洛爾德這一厭倦了英國上流社會生活的貴族青年形象——這在很大程度上是詩人拜倫的影子。當然,《游記》的成功不僅僅在于其形象的塑造和形式上的創(chuàng)新,它那深刻的思想內(nèi)涵和強烈的現(xiàn)實意義同樣功不可沒。對于《游記》,有學(xué)者作出了這樣的評價:“這是思想對專制政治的大膽挑戰(zhàn),是一個憂郁激動、生機浪漫而無處不在的純粹自我的嶄新的心路歷程。”確實,拜倫在《游記》中多次表達自己對爾虞我詐的人世的厭惡和批判,及其對大自然的由衷的歡喜和偏好;他對女性審美的自然觀也如出一轍,純真、自然的女性才是拜倫心目中理想的女性形象。作為自由、民主的先鋒和使者,拜倫始終一往無前地支持國內(nèi)外民眾反專制、反暴政的民主運動,支持各民族反抗外來侵略的民族運動,并且為之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拜倫有著獨特的人格魅力,盡管有些孤傲,但他的真性情,他的敢做敢當,在任何一個時代都不會失色。他的《游記》是詩人自身閱歷和體驗的收獲,字字發(fā)自肺腑。我想,這也是今天人們依舊喜歡拜倫、喜歡他的《游記》的原因所在吧。(楊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20933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