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早春_詩歌鑒賞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早春

[奧地利]霍夫曼斯塔爾

春風習習

吹過光禿的林蔭道

一些東西奇異

投入春風懷抱。

哪里有人哭泣,

它微微搖晃,

并緊緊偎依

在蓬亂的頭發(fā)上。

它搖下

槐樹的花朵

并讓火辣辣

喘息的肢體冷漠。

它觸碰喜笑的嘴唇

嗅遍清醒、

柔軟的農(nóng)田。

它滑過長笛,

發(fā)出抽泣的尖叫,

它迅速飛逝越紅色霞光萬道

它默默飛行,

穿過低語的房間,

吊燈火光微明,

熄滅在搖曳間。

春風習習,

吹過光禿的林蔭道,

一些東西奇異,

投入春風懷抱。

通過平坦、

光禿的林蔭道,

春風驅(qū)趕

蒼白的陰影縹緲。

還有那春風

帶來的芬芳,

自從昨日夜深

來自春風前來的地方。

(楊恒達譯)

【賞析】

霍夫曼斯塔爾的這首《早春》創(chuàng)作于1892年3月,當時詩人也僅僅只有18歲。一般認為他早期的作品——從1891年到1902年這段時間的創(chuàng)作——是德語文學中唯美主義的典范。而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是德語文學尤其是德語抒情詩發(fā)展的重要階段。這首詩被看作是德語抒情詩歌中比較具有代表性的詩作之一,也經(jīng)常被作為詩人詩歌選集的首選作品。

1891年,霍夫曼斯塔爾在維也納結識了德國唯美主義詩人施特凡•安東•格奧爾格,當時格奧爾格是《藝術之頁》的主編,這是一個宣揚“為藝術而藝術”的唯美主義純文學刊物。后來,霍夫曼斯塔爾也成為《藝術之頁》的供稿者,這首《早春》最早就刊登在這個刊物上。霍夫曼斯塔爾在早期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深受格奧爾格詩歌創(chuàng)作和藝術觀念的影響和感染,但是他又能擺脫唯美主義“為藝術而藝術”的創(chuàng)作桎梏,建立起自己的詩學觀念。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刻意求工,追求語言優(yōu)美和強烈的音樂感染力?梢哉f,這首《早春》是最能體現(xiàn)這些藝術特征的代表性作品。

整首詩歌描寫的是大自然早春的氣息,這本來是極其平常的事物。在中國古典詩詞里有諸多關于類似情景的描寫,如“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杜甫《清明二首》);“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紅樹青山日欲斜,長郊草色綠無涯”(歐陽修《豐樂亭游春》),等等。而早春這一時節(jié)在霍夫曼斯塔爾的筆力之下卻表現(xiàn)出另一種情趣。他筆下的文字猶如詩歌中所描繪的自然界的萬物那樣,在早春之風的吹拂下變得那樣優(yōu)美、奇異、神秘、不同凡響。詩歌在語言層面之上升華出一種獨特的詩情詩智。

詩歌在第一節(jié)開篇就點明詩歌所要描寫之物——“春風”。“春風”的到來好似一種神秘的力量穿透萬物,給自然界帶來一種意想不到的結果:所有奇異的東西都將“投入春風懷抱”。下面第二節(jié)至第六節(jié)中一連出現(xiàn)六個代詞“它”,描繪了“春風”一路走來,在它的吹拂下自然界的事物都發(fā)生奇異的改變。而到詩歌的第六節(jié)結束,“春風”又默默地飛過大地,來到“低語的房間”,吊燈的微光行將熄滅。這時“春風”在給自然界的萬物帶來洗禮之后開始抵達個體居住的地方——這“低語的房間”。詩人描寫的精微之處就在于他不但注意到外部世界的變化,而且他還能表現(xiàn)出“春風”所到之處給人們內(nèi)心所帶來的感受。

詩的第七節(jié),是對第一節(jié)在結構上的重復,也是詩人從內(nèi)容方面所作的有意強調(diào)。它以一種回環(huán)重復的語句強調(diào)“春風”所到之處給整個世界帶來的變化。在詩歌中,復迭是一種最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對同一物象、同一事件、同一話語的反復強調(diào),能加深人的印象與情感濃度,釀出濃稠的情愫,給人回腸蕩氣的感動。“春風”在飛翔,“春風”在呼喚,“通過平坦、/光禿的林蔭道,春風驅(qū)趕/蒼白的陰影縹緲。”詩人在最后筆鋒一轉(zhuǎn),不無神秘地寫到了“自從昨日夜深/來自春風前來的地方”的一股芳香。其實,這并不神秘,春天以其自身所具有的奇妙力量改變著這個世界,讓整個自然界蕩漾著鮮活的氣息,而&ldquo,俗語;春風”就是這力量之源。

此外,如果我們再作一點延伸性的分析,似乎又能給詩歌的解讀帶來另一種閱讀上的快感。在詩歌中我們應該注意到兩個關鍵性的詞語,一個是詩歌題目:早春;另一個就是:林蔭路。“春風”到來標志著春天的開始,整個自然界冰雪消融,萬物復蘇。詩中的“林蔭路”暗指藝術之路,正是因為有了“春風”的“吹拂”使整個“林蔭路”上的一切自然之物發(fā)生神奇的改變,從而使世界呈現(xiàn)出一種別樣的生機和活力。“春風”滌蕩著這條充滿生命的“林蔭路”,引發(fā)出一種幽然之思。

整首詩歌共九節(jié),結構整飭,意象清新雋永,詩意盎然,耐人尋味。全詩在敘述上保持了一種樸素直接的表達方式,很少用到過多的詞語修飾,亦沒有那些浮于語言表層的裝飾性意象。而且這首詩歌在節(jié)奏技巧的運用上非常出色,具有很強的音樂性和節(jié)奏感。如第二至第六節(jié)中一連出現(xiàn)六個代詞“它”,使整首詩歌節(jié)奏緊湊,增強了語言氣勢,閱讀起來猶如春風吹過,跌宕起仗。而全詩第七節(jié)和第一節(jié)的重復,使詩歌在整體結構上出現(xiàn)一次回旋和延宕,更深化了詩歌主旨,收到很好的藝術效果。

1896年,青年時期的霍夫曼斯塔爾就在他題為《詩與生活》的演講中系統(tǒng)地闡述了他早期詩歌觀念。他明確指出藝術不應該模仿自然,文學不是生活的直接再現(xiàn)。他反對復制生活現(xiàn)實的自然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文學,認為文學應與生活保持一定的距離,強調(diào)精神的創(chuàng)造力,即強調(diào)文學的虛構性、想象性和創(chuàng)造性等特征。他的這些藝術追求在這首詩中得到不同程度的體現(xiàn)。(李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220249.html

相關閱讀: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季節(jié)_詩歌鑒賞
拉伊莎_詩歌鑒賞
杜甫《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原文及翻譯
荷笠?guī)﹃枺嗌姜殮w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