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給祖國
[瑞士]凱勒
哦,我的祖國!哦,我的家鄉(xiāng)!
我愛你是多么深切而且熱烈!
最美的薔薇,盡管都已凋謝,
你還在我的荒涼的海濱吐香!
當我漂泊異國[1],貧窮而逍遙,
拿帝王之光跟你的群山相比,
我因你立即忘卻王座的狗麗,
我這個乞丐多為你感到自豪!
當我遠離開你時,哦,赫爾維齊[2]!
一種深深的憂傷常攫住我心;
可是,一見到你的一個子民,
我又多么迅疾地轉(zhuǎn)憂為喜!
喊,我的瑞士,我的全部財產(chǎn)!
如果有一天我的大限來到,
我這個弱者對你雖毫無報效,
請不要吝惜給我一塊墓田。
有一天,當我脫下這塵世衣裳,
那時,我要向我的天主祈禱:
“請用你的最美的星辰照耀,
照臨我的人世間的家鄉(xiāng)!”
(錢春綺譯)
【注釋】
[1]當時詩人寄居在柏林,生活甚為貧困。
[2]瑞士的古稱。
【賞析】
這首詩作于1843年,是凱勒早期政治抒情詩的代表作。凱勒于1840年去德國南部文化中心幕尼黑學(xué)習(xí)繪畫,但由于經(jīng)濟拮據(jù),連生活都十分困難,根本談不上去跟名家學(xué)畫,于是不得不在1842年返回蘇黎世。剛回到家鄉(xiāng),情緒比較低落之時,剛好德國革命民主主義詩人弗賴利格拉特和黑爾韋格等流亡在瑞士,他們的政治抒情詩大大鼓舞了凱勒。此后,凱勒放棄學(xué)畫,開始關(guān)心政治,并和德國政治流亡者來往,尤其和弗賴利格拉特過從甚密。
凱勒一向熱愛祖國,特別是他在幕尼黑過了兩年流浪生活后,更體會到“祖國”兩字的深沉含義。詩歌一開始,詩人就由衷地喊出:“哦,我的祖國!哦,我的家鄉(xiāng)!/我愛你是多么深切而且熱烈!”為全詩定下基調(diào)。后兩句形成一個強烈對比,突出了祖國為她的子民默默奉獻的精神。第二詩節(jié)中詩人把巍峨多山、風(fēng)景秀麗的祖國與其他富裕的德意志邦國相比較,然后用赤子之心唱出:“我因你立即忘卻王座的絢麗,/我這個乞丐多為你感到自豪!”表達了詩人以祖國為榮的自豪感,俗語。第三、四節(jié)中詩人用非常親切的語言和活潑的比喻(把祖國比作“財產(chǎn)”)表達了游子對祖國的深深眷念之情,只要“一見到你的一個子民,/我又多么迅疾地轉(zhuǎn)憂為喜!”“如果有一天我的大限來到,/我這個弱者對你雖毫無報效,/請不要吝惜給我一塊墓田”,這是多么地謙遜而又執(zhí)著。前四節(jié)都是寫祖國給予詩人的,最后一節(jié)寫詩人——“我這個弱者”,生前雖不能報效祖國,但死后仍會向“天主祈禱”,為“人世間的家鄉(xiāng)”,為親愛的祖國帶去最美好的祝愿。
愛國是文學(xué)的一個永恒主題,套用一句話就是“文學(xué)是沒有國界的,但文學(xué)家都是有自己的祖國的”。古往今來,歌頌祖國的詩歌浩如煙海,但這種對祖國的摯愛,不同的詩人有不同的表達方式:奧地利詩人萊瑙的《去國行》充滿了憤懣之情;意大利詩人萊奧帕爾迪的《致意大利》,充滿了昂揚的革命激情;雨果的《法蘭西》像戰(zhàn)斗的號角,富于戰(zhàn)士的氣魄;布寧的《祖國》像淡淡的水墨畫,繪出了俄羅斯特有的憂傷;而凱勒的《獻給祖國》像一曲充滿濃濃鄉(xiāng)情的民歌,親切而又熱烈,質(zhì)樸而又活潑。
《獻給祖國》格律整飭,押抱韻,首行的a韻與末行的a韻遙相呼應(yīng),似乎象征了千山萬水隔不斷的思念。(應(yīng)小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223374.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