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情
[阿富汗]胡卜杜勒•拉赫曼
愛情的創(chuàng)傷非同一般,
它的痛苦最難品嘗,
愛情的心只有相愛者彼此知曉,
對于其他人則秘而不宣。
愛情似乎非常奧妙,
然而身在其中卻不以為然。
君不見那些癡情少年,
常常為愛情淚流滿面,
淚水沿著雙頰流過,
仿佛要匯成一條小川。
別離往往使有情人懨懨而死,
寧愿如此,也不愿獨自偷生。
人間盡管有千愁萬苦,
最難過的莫如離情別緒,哲理名言,
倘若地獄之火真的那樣炎熱,
也無法比擬失去情人的焦灼。
有的人把癡情視為愚蠢,
其實并非愚蠢而是睿智。
(董振邦譯)
【賞析】
愛情是非常神秘的,也是極為美妙的。但是對于這種神秘和美妙的愛情,不同時代、不同民族的詩人卻有著各自不同的情感體驗。作為繼胡什哈爾•哈塔克之后的又一位阿富汗著名詩人,阿卜杜勒•拉赫曼在寫這首題為《愛情》的抒情詩時,他對愛情的體驗也許比別的詩人更為真切、更為獨特。因為他生活的年代,阿富汗正處在莫臥兒帝國的統(tǒng)治之下,他以愛情為主題的詩歌,所傳達的不僅僅是男女之間的卿卿我我,更是有著在特定的語境下對祖國的熱愛以及對占領者的痛恨,洋溢著的激情。
愛情有歡樂,也有憂傷,明明知道愛情的痛苦“最難品嘗”,人們卻要爭先恐后地去領略這份痛苦,感受這份憂傷。一些“癡情少年”,甚至為了愛情讓憂傷的淚水不斷地流淌,“匯成一條小川”,更有一些情侶,因為別離的愁緒“懨懨而死”。他們寧愿感受凄苦,寧愿“懨懨而死”,也不愿“獨自偷生”。對于這種至死不渝的愛情,對于這種“癡情”,詩人阿卜杜勒•拉赫曼是抱著極為贊賞的態(tài)度的。在他看來,此生癡情一回,哪怕身后真的遭受煉獄之火的折磨,也是屬于在所不惜的“睿智”的行為?梢姡⒉范爬*拉赫曼的愛情觀是具有強烈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的。
這種現(xiàn)實主義的精神還表現(xiàn)在對“愛情的創(chuàng)傷”之原因的探究方面。是誰造成了情侶的分離甚至喪失?或許是封建的等級觀念,或許是殘酷的異族侵略。不管是什么原因,詩人都以“癡情”對此進行了譴責。在詩人看來,這種“癡情”其實就是“睿智”。因此,我們從“睿智”一詞中,能夠感受到愛情在反對等級偏見或是抗擊異族侵略方面所具有的強大而神秘的力量。
阿富汗詩人阿卜杜勒•拉赫曼的詩歌盡管有著憂郁悲愴的基調(diào),但是在這首題為《愛情》的詩中,他卻用形象化的語言和略帶夸張的筆調(diào)以及一系列妥帖的比喻,對“痛苦的甜蜜”這一愛情的悖論作了新的生動的詮釋。(吳笛)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22453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