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鷓鴣天?戲題村舍》原文翻譯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辛棄疾《鷓鴣天?戲題村舍》原文

雞鴨成群晚不收,桑麻長過屋山頭。

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

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

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金家即聘周。

辛棄疾《鷓鴣天?戲題村舍》注釋

、屋山:即屋脊。

2、要底都無:別無所求。

3、打:即從。

4、聘:即以禮物訂婚。

辛棄疾《鷓鴣天?戲題村舍》翻譯

天色已晚,成群的雞鴨仍在屋外放食,還未收回圈中;桑麻長得茁壯茂盛,超過了村民房舍的屋脊。我很羨慕山民們的生活,其實當一個山野農(nóng)民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他們只要吃飽了就完事,別無他求。新栽的柳樹已長出了柔嫩的枝條,可沙洲還是往日的沙洲,只不過溪水從那邊流改從了這邊淌。這里的農(nóng)民自己說,村里的人家世世代代安居樂業(yè),生兒育女,都是就近攀親,不是把女兒嫁給余家,就是娶周家的女兒為媳婦。

辛棄疾《鷓鴣天?戲題村舍》賞析

《鷓鴣天?戲題村舍》為南宋詞人辛棄疾的作品,這首詞是辛棄疾罷官閑居帶湖時所作,詞中所描寫的大約就是帶湖附近一個偏遠山村的風土人情。這里雞鴨成群,桑麻茂盛,山民吃飽便罷,別無所求,嫁女娶媳,怡然自樂,宛若世外桃源。此詞題為“戲”作,故筆觸輕靈,情趣盎然,流露出詞人對田園生活的欣喜之情。

“雞鴨成群晚未收,桑麻長過屋山頭。”天色已晚,成群的雞鴨仍在屋外放食,還未收回圈中;桑麻長得茁壯茂盛,超過了村民房舍的屋脊。屋山:即屋脊。“雞鴨成群”,可見這里的村民生活寬裕,而不是一貧如洗。成群的雞鴨“晚未收”,可知此處民風淳樸,夜不閉戶。而桑麻高過屋頂,預示著蠶業(yè)興旺,麻衣可織,衣食無憂。詞人起筆即描繪出了一幅六畜興旺、豐收在望的山村美景,令人欣羨。

“有何不可吾方羨,要底都無飽便休!蔽液芰w慕山民們的生活,其實當一個山野農(nóng)民又有什么不可以的呢?他們只要吃飽了就完事,別無他求。要底都無:別無所求。山民們只求能吃飽穿暖,此外并無過多奢想,知足常樂,自給自足,其樂陶陶,此情此景竟讓詞人心生羨慕,以致想做起農(nóng)民來。

“新柳樹,舊沙洲,去年溪打那邊流!毙略缘牧鴺湟验L出了柔嫩的枝條,可沙洲還是往日的沙洲,只不過溪水從那邊流改從了這邊淌。打:即從。這三句時空交錯,雖然柳樹新栽,溪水改道,但實際上循環(huán)依舊,這里的一切都是這樣安定有序,甚至亙古不變,古樸的民風更讓人恍若有置身世外桃源之感。

“自言此地生兒女,不嫁余家即聘周!边@里的農(nóng)民自己說,村里的人家世世代代安居樂業(yè),生兒育女,都是就近攀親,不是把女兒嫁給余家,就是娶周家的女兒為媳婦。聘:即以禮物訂婚。這兩句由寫景轉為描述這里的風土人情,暗示村里只有余、周二姓,村民世代繁衍、婚嫁如舊,鄉(xiāng)俗民風絕少變化。

在這首詞中,詞人從不同的角度描繪了村里村外的自然風物,展現(xiàn)了一幅民風淳厚、自給自足的世外桃源生活畫卷。這里閉塞、貧窮,卻又寧靜、淳樸、自由。詞人舍棄更為深層和本質的前者,而極力開掘后者。這可以說是中國古代文人描寫田園生活和鄉(xiāng)土人情的一個共同特征。此詞題作“戲題村舍”,看來詞人對于這種鄉(xiāng)村生活并不完全認同,故以“游戲”之筆寫出,不免帶有某些虛擬的色彩,類似于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大概是在借這幅鄉(xiāng)土風情畫以抒寫自己對現(xiàn)實政治的怨憤不滿吧!

辛棄疾的詩詞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329580.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