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呂祖儉傳原文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宋史?呂祖儉傳原文

呂祖儉字子約,祖謙之弟也,受業(yè)祖謙如諸生。監(jiān)明州倉,將上,會祖謙卒。部法半年不上者為違年,祖儉必欲終期喪,朝廷從之,詔違年者以一年為限,自祖儉始。

終更赴銓,丞相周必大語尚書尤袤招之,祖儉已調(diào)衢州法曹而后往見。潘時經(jīng)略廣東,欲辟為屬,祖儉辭。尋以侍從鄭僑、張杓、羅點、諸葛庭瑞薦,召除籍田令。

中丞何澹所生父繼室周氏死,澹欲服伯母服,下太常百官雜議。祖儉貽書宰相曰:"《禮》曰:'為?也妻者,是為白也母。'今周氏非中丞父之妻乎?將不謂之母而謂之何?中丞為風憲首,而以不孝令,百僚何觀焉。"除司農(nóng)簿,已而乞補外,通判臺州。寧宗即位,除太府丞。

時韓?胄浸用事,正言李沐論右相趙汝愚罷之。祖儉奏:"汝愚亦不得無過,然未至如言者所云。"?胄怒曰:"呂寺丞乃預(yù)我事邪?"會祭酒李祥、博士楊簡皆上書訟汝愚,沐皆劾罷之。祖儉乃上封事曰:"陛下初政清明,登用忠良,然曾未逾時,朱熹老儒也,有所論列,則亟使之去;彭龜年舊學也,有所論列,亦亟許之去;至于李祥老成篤實,非有偏比,蓋眾聽所共孚者,今又終于斥逐。臣恐自是天下有當言之事,必將相視以為戒,鉗口結(jié)舌之風一成而未易反,是豈國家之利邪?"

又曰:"今之能言之士,其所難非在于得罪君父,而在忤意權(quán)勢。姑以臣所知者言之,難莫難于論災(zāi)異,然言之而不諱者,以其事不關(guān)于權(quán)勢也。若乃御筆之降,廟堂不敢重違,臺諫不敢深論,給、舍不敢固執(zhí),蓋以其事關(guān)貴幸,深慮乘間激發(fā)而重得罪也。故凡勸導人主事從中出者,蓋欲假人主之聲勢,以漸竊威權(quán)耳。比者聞之道路,左右{?日}御,于黜陟廢置之際,間得聞?wù),車馬輻湊,其門如市,恃權(quán)怙寵,搖撼外庭。臣恐事勢浸淫,政歸幸門,不在公室。凡所薦進皆其所私,凡所傾陷皆其所惡,豈但側(cè)目憚畏,莫敢指言,而阿比順從,內(nèi)外表里之患,必將形見。臣因李祥獲罪而深及此者,是豈矯激自取罪戾哉?實以士氣頹靡之中,稍忤權(quán)臣,則去不旋踵。私憂過計,深慮陛下之勢孤,而相與維持宗社者浸寡也。"

疏既上,束檐待罪。有旨:呂祖儉朋比罔上,安置韶州。中書舍人鄧?繳奏,祖儉罪不至貶。御筆:"祖儉意在無君,罪當誅。竄逐已為寬恩。"會樓鑰進讀呂公著元?初所上十事,因進曰:"如公著社稷臣,猶將十世宥之,前日太府寺丞呂祖儉以言事得罪者,其孫也。今投之嶺外,萬一即死,圣朝有殺言者之名,臣竊為陛下惜之。"上問:"祖儉所言何事?"然后知前日之行不出上意。?胄謂人曰:"復(fù)有救祖儉者,當處以新州矣。"眾莫敢出口。有謂?胄曰:"自趙丞相去,天下已切齒,今又投祖儉瘴鄉(xiāng),不幸或死,則怨益重,曷若少徙內(nèi)地。"?胄亦悟。祖儉至廬陵,將趨嶺,得旨改送吉州。遇赦,量移高安。二年卒,詔令歸葬。

祖儉之謫也,朱熹與書曰:"熹以官則高于子約,以上之顧遇恩禮則深于子約,然坐視群小之為,不能一言以報效,乃令子約獨舒憤懣,觸群小而蹈禍機,其愧嘆深矣。"祖儉報書曰:"在朝行聞時事,如在水火中,不可一朝居。使處鄉(xiāng)閭,理亂不知,又何以多言為哉?"在謫所,讀書窮理,賣藥以自給。每出,必草履徒步,為逾嶺之備。嘗言:"因世變有所摧折,失其素履者,固不足言矣;因世變而意氣有所加者,亦私心也。"所為文有《大愚集》。祖儉從弟祖泰。

宋史?呂祖儉傳翻譯

呂祖儉字子約,婺州金華人,是呂祖謙的弟弟,像學生一樣受學于呂祖謙。監(jiān)明州倉,將要上任,恰逢呂祖謙去世。按照吏部四選注授官員差遣的規(guī)定半年不上任的為逾限過犯,呂祖儉決心打算服滿為期一年的喪期,朝廷同意了他的請求,詔官員上任逾限以一年為期限,以呂祖儉開始。

呂祖儉守滿一年喪赴銓選,丞相周必大告訴尚書尤袤招用他,呂祖儉已調(diào)任衢州法曹而后來前往拜見。潘時經(jīng)略廣東,想要征召他為屬官,呂祖儉辭謝。不久因侍從鄭僑、張杓、羅點、諸葛庭瑞推薦,朝廷召見他授予籍田令。

中丞何澹親生父親的繼室周氏死,何澹打算穿哀悼伯母的喪服,傳送太常禮院百官雜議。呂祖儉寫信給宰相說:“《禮》曰:‘作為亻及的妻子,是為白的母親!F(xiàn)在周氏不是中丞父親的妻子嗎?打算不稱她為母親而稱什么呢?中丞作為諷諫的御史臺長官,卻以不孝,使百官僚臣如何看待這件事。”被任命為司農(nóng)簿,不久以后請求補任外官,通判臺州。寧宗即皇帝位,任命他為太府丞。

當時韓胄漸漸當權(quán),正言李沐議論右相趙汝愚要求罷免他。呂祖儉上奏“:趙汝愚也不能沒有過錯,但是沒有到像議論的人所講的那樣的地步!表n胄憤怒地說“:呂寺丞難道要干預(yù)我的事情嗎?”適逢祭酒李祥、博士楊簡都上書為趙汝愚辨冤,李沐都一一彈劾罷免他們。呂祖儉就用袋封緘上書奏事說“:陛下剛開始政治清明,選拔重用忠良之士,然而未執(zhí)行多久,朱熹是耆宿儒臣,有所議論,就趕快使他離開朝廷;彭龜年是舊時學者,有所議論,就趕快答應(yīng)他離開朝廷;至于李祥閱歷多而練達世事、篤敬誠實,沒有偏向,這是眾人所共同信服的,現(xiàn)在又終于被斥責放逐。我恐怕從此天下有應(yīng)當說的事情,必將會相視以為告誡,閉口不敢進言的風氣一旦形成而不容易糾正過來,這難道對國家有利嗎?”

呂祖儉又說“:現(xiàn)在的敢于講話的士人,他們所犯難的不是在于得罪君王父親,而在于忤逆權(quán)勢。姑且以我所知道的講一講,難莫難于議論災(zāi)異,但言而不諱的,是因為其事與權(quán)勢之人無關(guān)。如果是皇帝御筆之降,朝廷不敢難違,御史臺、諫院不敢深加議論,給事中、中書舍人不敢固執(zhí)己見,原因是因為此事有關(guān)貴要寵臣,很擔心乘間激發(fā)而受牽連得罪他們。所以凡是勸導皇帝事從中出的人,大概想借皇帝的聲勢,以逐漸竊取威權(quán)而已。近來路人皆知,左右親近大臣,在官吏的進退升降、任免之際,間或得到顯達的人,車馬輻湊,門庭如市,憑借權(quán)力寵愛,搖撼朝廷。我擔心事態(tài)積漸而擴及,政歸寵臣,不在朝廷,凡所引薦進用的都是其所親近的人,凡所傾覆陷害的都是其所厭惡的人,其只是側(cè)目畏懼,不敢指責,而且阿附順從,內(nèi)外表里的禍患,必將出現(xiàn)。我因李祥獲罪而深究及此,這難道是矯激自取罪戾嗎?實在是因為士氣頹廢之中,稍稍忤逆權(quán)臣,則離去不再回來。私下?lián)鷳n太甚,很擔心陛下勢單力孤,而相與維持國家的人漸少!

奏疏已上呈,祖儉在家待罪。有圣旨,呂祖儉與人互相勾結(jié)欺罔皇帝,貶謫到韶州居住。中書舍人鄧陽交奏,祖儉罪不至貶;实塾P批示“:祖儉意在沒有君主,罪責當殺,流竄貶逐已經(jīng)是寬恩他了!鼻》陿氰給皇帝進讀呂公著元初年所上陳十事,因此進言說:“像呂公著是國家大臣,還可十代寬宥其家,前不久太府寺丞呂祖儉因言事得罪,他是呂公著的孫子,F(xiàn)在把他投貶嶺外,萬一倘若死去,圣朝有殺害言官的名聲,我私下替陛下憐惜!被实蹎枴埃簠巫鎯所說的是什么事?”樓鑰然后才知前不久對呂祖儉的貶謫不是出自皇帝的意思。韓胄對他人說:“再有救助呂祖儉的,當把他安置在新州居住了!北娙瞬桓艺f話。有人對韓胄說:“自從趙丞相離開朝廷,天下已經(jīng)憤恨到極點,現(xiàn)在又把呂祖儉貶投瘴氣之地,如果不幸死亡,那么怨恨愈加嚴重,不如稍稍徙往內(nèi)地!表n胄也醒悟。呂祖儉到達廬陵,將要往嶺外,得朝旨改送吉州居住。遇朝廷大赦,酌量移往高安。慶元二年(96)去世,詔令歸葬。

呂祖儉貶謫,朱熹寫信給他說:“我以官職則比子約你高,以皇上顧遇恩禮比子約你重,但坐視一群小人的作為,不能講一句話以報效皇上,卻讓子約你獨舒煩悶不平,觸犯眾小人而赴禍機,非常慚愧嘆息!眳巫鎯回信說“:在朝廷參予時事,就像在水火中,不可以居住一早上。如果住在鄉(xiāng)閭間,治亂不知,又怎么多說呢?”在謫所,呂祖儉讀書窮理,賣藥以自給。每次出行,一定穿著草鞋徒步行走,作為過南嶺的準備。他曾說:“因為世道變化有所摧折,而失去一向節(jié)操的人,本不值得講了;因為世道變化而意志勇氣有所增益的,也是出于本心!彼鶎懳恼掠小洞笥藜。呂祖儉堂弟呂祖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338878.html

相關(guān)閱讀: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
杜甫《暇日小園散病,將種秋菜,督勒耕牛,兼書觸》原文及翻譯
荷笠?guī)﹃枺嗌姜殮w遠
季節(jié)_詩歌鑒賞
拉伊莎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