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宋代
作者:辛棄疾
原文:
幾個輕鷗,來點破、一泓澄綠。更何處、一雙??,故來爭浴。細讀離騷還痛飲,飽看修竹何妨肉。有飛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春雨滿,秧新谷。閑日永,眠黃犢?丛七B麥壟,雪堆蠶簇,若要足時今足矣,以為未足何時足。被野老、相扶入東園,枇杷熟。
相關內容鑒賞
作者:佚名
本詞題目為“山居即事”,詞的內容扣緊題目來寫,描寫老詞人初夏季節(jié)的山居生活清閑情景,表現(xiàn)老詞人滿足于這風景優(yōu)美、人情淳樸的山村生活環(huán)境的安適情懷。
上片主要描寫初夏季節(jié)優(yōu)美的自然風景,突出自己山居生活環(huán)境的清幽絕塵和自我情懷的自然愜意。起二韻筆中帶趣,曲折起伏地寫出水鳥飛來瓢泉碧水潭中的風景,動中含靜。寫輕鷗飛來,群集水面,劃破瓢泉如鏡子似的碧水的優(yōu)美景象。一語“點破”,把瓢泉先前的平靜如鏡與現(xiàn)在的漣漪乍起就都表現(xiàn)出來了。這是破靜入動的第一層意思。其次,輕鷗的到來,不僅會有動作,而且會有聲音,輕鷗的鳴叫詞面雖然未寫,但是,它們的聲音自然被暗融于畫面中。這是瓢泉景象由靜入動的第二層意思。所以,第一韻就已生意畢出。接韻更“錦上添花”,寫不常見的一雙紫鴛鴦飛來與輕鷗爭浴的景象。“更何處”一語,體現(xiàn)出詞人看見紫鴛鴦比看見常見的輕鷗更為欣喜的感情。“故來”一詞,也是語中含情,仿佛這多情的紫鴛鴦,有意趕熱鬧、有意要令詞人開心。起頭才兩韻,就已經把水鳥畢集的景象寫得極為熱鬧。第三韻不再以景顯情,而是直接轉回自身,寫自身自然愜意的心境。本來,讀《離騷》的行為本身,很容易讓人聯(lián)想到其人內心如同《離騷》作者一樣的感情郁結,是胸中塊壘轉借《離騷》發(fā),但是此處因為借用了一個“讀《騷》痛飲為名士”的典故,再加上整體語境又是那樣安適,主旨又是談論滿足的境界者,所以這里的“讀《騷》痛飲”只是使人產生他嚴然名士、自具風流的聯(lián)想。至于“看竹”一句,則是在蘇軾的原詩上再翻進一層,不僅表現(xiàn)他比蘇軾更趨于達觀、對“看竹”與“吃肉”二事不強作雅俗分別的混沌境界,而且也表現(xiàn)出他目前生活安穩(wěn)清閑、有“竹”有“肉”!昂畏痢币辉~,最具韻味。上片末韻,復歸到優(yōu)美的自然景象的描寫,描寫山上飛泉流珠瀉玉的清美景象,使瓢泉的景色突破“一泓澄綠”的格局而具有更開闊、縱深的空間效果。同時,飛泉日日獻明珠的措辭,反映出了詞人滿足于如此清美景象、不以清貧為恥的精神境界。下片主要表現(xiàn)山居生活環(huán)境的寧靜悠閑、飽滿自足和人情的淳樸親厚。過片接“有飛泉”一韻而來,寫酣暢的春雨過后,田間隴上生意自然的景象。春水注滿了田間,得到水分充分滋養(yǎng)的秧苗,生意充沛;忙完了農耕后的黃牛安適地度過它閑暇的白日?傊,一切處在自在的狀態(tài)中。接韻以一“看”字領起,詞人充滿喜悅地向讀者指點出一片豐收在望的景象:田隴上快成熟的麥子,恍若連天的黃云;蠶房里已吐出的蠶絲,正似朵朵白雪。至此,五月鄉(xiāng)野的生機,被綠色的秧苗、黃色的麥穗、白色的新絲勾勒出一幅簡樸而大方的圖畫。難怪詞人在描寫了鄉(xiāng)野的自然美景和田園美景之后,要發(fā)出滿足的嘆息!叭粢币豁,情中含理又帶有以理遣情的痕跡,滋味最是蘊藉雋永。它寫出了詞人對此田園風景的滿足感,也傳遞了詞人志愿未得實現(xiàn)的微憾感,而終歸于以理遣情的平靜曠達。結韻更突出地顯示出鄉(xiāng)野生活的人情美:野老熱情相邀,扶他到枇杷園中嘗新的畫面,顯示出一種親切淳樸的鄉(xiāng)野的友情,借這一鏡頭,詞人傳達出了自己與晚年的陶淵明一樣融化于簡單淳樸的田園生活的情意。
相關內容辛棄疾 辛棄疾(-),南宋詞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別號稼軒,漢族,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出生時,中原已為金兵所占。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歸南宋。歷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東安撫使等職。一生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論》與《九議》,條陳戰(zhàn)守之策。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tǒng)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zhí)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詞,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由于辛棄疾的抗金主張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后被彈劾落職,退隱江西帶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342358.html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