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和子由踏青》原文
春風(fēng)陌上驚微塵,游人初樂歲華新。
人閑正好路旁飲,麥短未怕游車輪。
城中居人厭城郭,喧闐曉出空四鄰。
歌鼓驚山草木動,簞瓢散野烏鳶馴。
何人聚眾稱道人?遮道賣符色怒嗔:
“宜蠶使汝繭如甕,宜畜使汝羊如麇。”
路人未必信此語,強為買服禳新春。
道人得錢徑沽酒,醉倒自謂吾符神!
蘇軾《和子由踏青》翻譯
、喧闐:形容人聲、鼓聲相雜。
2、簞,食器;瓢,炊具。這句形容郊游的人有許多在那兒野餐,烏鳶也來撿食,并不避人。
3、遮道:攔路。
4、甕:瓦壇子。麇(jūn):野獐子。這兩句是說道人吹噓他的符十分靈驗;能使你的蠶繭像壇子那樣粗大,羊飼得像獐子那樣肥、那樣健、那樣活潑。
5、強:勉強。服:佩帶在身上。禳:祈福除災(zāi)。
6、神:靈驗。
蘇軾《和子由踏青》賞析
《和子由踏青》是北宋文學(xué)家、書法家、畫家蘇軾的一首七言古詩,此詩描寫了蘇軾青少年時在家鄉(xiāng)新春之際,與家人及“城中居人”游春踏青的盛況,具有濃郁的鄉(xiāng)情。后四句刻化了一位騙錢道人的生動形象,增添了郊游的喜慶氣氛。故鄉(xiāng)的風(fēng)俗民情令人倍感親切,耐人回味。
蘇軾的詩詞作品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346352.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