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堂成》原文翻譯 賞析
杜甫《堂成》原文
背郭堂成蔭白茅,緣江路熟俯青郊。
榿林礙日吟風(fēng)葉,籠竹和煙滴露梢。
暫止飛烏將數(shù)子,頻來語燕定新巢。
旁人錯比揚(yáng)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
杜甫《堂成》注釋翻譯
、堂,即“草堂”。成,落成。
2、背郭,背負(fù)城郭。草堂在成都城西南三里,故曰背郭。蔭白茅,用茅草覆蓋。
3、堂在浣花溪上,溪近錦江,故得通稱江。江邊原無路,因營草堂,緣江往來,竟走出來一條絡(luò),故曰緣江路熟。熟,有成熟意。俯青郊,面對郊原。堂勢較高,故用府字。二句寫堂之形勢及所用材料。
4、此二句寫草堂竹木之佳,語有倒裝。順說就是:榿木之葉,礙日吟風(fēng);籠竹之梢,和煙滴露。蜀人稱大竹為籠竹。
5、此二句寫草堂禽鳥之適。將:率領(lǐng)。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云:“詩莫尚乎興。興者,因物感觸,言在于此,而意在于彼。非若比、賦之宣言其事也。故興多兼比、賦,比、賦不兼興。……暫止飛烏將數(shù)子,頻來語燕定新巢,蓋因鳥飛燕語,而喜己之?dāng)y雛卜居,其樂與之相似。此比也。亦興也。”
6、揚(yáng)雄,西漢末年大賦家。其宅在成都少城西南角,一名“草玄堂”。揚(yáng)雄嘗閉門草《太玄經(jīng)》,有人嘲笑他,他便寫了一篇《解嘲》文。揚(yáng)雄蜀人,自可終老于蜀,杜甫不過暫居(他曾有詩:“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所以說“錯比”。但也不想像揚(yáng)雄一樣專門寫篇文章來表明自己的心意。
杜甫《堂成》賞析
杜甫于唐肅宗乾元二年(759年)年底來到成都,在百花潭北、萬里橋邊營建一所草堂。經(jīng)過兩三個月時間,到第二年春末,草堂落成了。這詩便是那時所作。
詩以“草堂”為題,寫的主要是草堂景物和定居草堂的心情。堂用白茅蓋成,背向城郭,鄰近錦江,座落在沿江大路的高地上。從草堂可以俯瞰郊野青蔥的景色。詩的開頭兩句,從環(huán)境背景勾勒出草堂的方位。中間四句寫草堂本身之景,通過自然景色的描寫,把自己歷盡兵燹之后新居初定時的生活和心情,細(xì)致而生動地表現(xiàn)了出來。
“榿林礙日”、“籠竹和煙”,寫出草堂的清幽。它隱在叢林修篁深處,透不進(jìn)強(qiáng)烈的陽光,好象有一層漠漠輕煙籠罩著!耙黠L(fēng)葉”,“滴露梢”,是“葉吟風(fēng)”,“梢滴露”的倒文。說“吟”,說“滴”,則聲響極微。連這微細(xì)的聲響都能察覺出,可見詩人生活得多么的寧靜;他領(lǐng)略、欣賞這草堂景物,心情和草堂景物完全融合在一起。因此,在他的眼里,烏飛燕語,各有深情。“暫止飛烏將數(shù)子,頻來乳燕定新巢”,羅大經(jīng)《鶴林玉露》說這兩句“蓋因?yàn)躏w燕語而類己之?dāng)y雛卜居,其樂與之相似。此比也,亦興也”。詩人正是以自己的歡欣,來體會禽鳥的動態(tài)的。在這之前,他象那“繞樹三匝,無枝可棲”的烏鵲一樣,帶著孩子們奔波于關(guān)隴之間,后來才飄流到這里。草堂營成,不但一家人有了個安身之處,連禽鳥也都各得其所。那么,翔集的飛烏,營巢的燕子,不正是與自己同其喜悅,莫逆于心嗎?在寫景狀物的詩句中往往寓有比興之意,這是杜詩的特點(diǎn)之一。然而杜甫之卜居草堂,畢竟不同于陶淵明之歸隱田園,杜甫為了避亂才來到成都,他初來成都時,就懷著“信美無與適,側(cè)身望川梁。鳥雀各夜歸,中原杳茫!保ā冻啥几罚┑牧b旅之思;直到后來,他還是說:“此身那老蜀,不死會歸秦!币蚨萏玫臓I建,對他只不過是顛沛流離的辛苦途程中息肩之地,而終非投老之鄉(xiāng)。從這個意義來說,盡管新居初定,景物怡人,而在寧靜喜悅的心情中,總不免有彷徨憂傷之感!耙晕矣^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保ㄍ鯂S《人間詞話》)這種復(fù)雜而微妙的矛盾心理狀態(tài),通過“暫止飛烏”的“暫”字微微地透露了出來。
尾聯(lián)“旁人錯比揚(yáng)雄宅,懶惰無心作《解嘲》”,有兩層涵意。揚(yáng)雄宅又名草玄堂,故址在成都少城西南角,和杜甫的浣花草堂有著地理上的聯(lián)系。杜甫在浣花草堂吟詩作賦,幽靜而落寞的生活,有些和左思《詠史》詩里說的“寂寂揚(yáng)子宅,門無卿相輿”的情況相類似。揚(yáng)雄曾閉門著書,寫他那模擬《周易》的《太玄》,草玄堂因而得名。當(dāng)杜甫初到成都,寓居浣花溪寺時,高?寄給他的詩說:“傳道招提客,詩書自討論!荨缎方褚旬叄撕蟾窝?”(《贈杜二拾遺》)就拿他和揚(yáng)雄草《玄》相比;可是他的答復(fù)卻是:“草《玄》吾豈敢,賦或似相如!保ā冻旮呤咕噘洝罚┻@詩說草堂不能比擬揚(yáng)雄宅,也是表示自己并沒有象揚(yáng)雄那樣,寫《太玄》之類的鴻篇巨著。這意思是可以從上述答高?詩里得到印證的。此其一。揚(yáng)雄在《解嘲》里,高自標(biāo)榜,說自己閉門草《玄》,闡明圣賢之道,無意于富貴功名。實(shí)際上,他之所以寫這篇《解嘲》,正是發(fā)泄宦途不得意的憤懣之情。而杜甫只不過把這草堂作為避亂偷生之所,和草玄堂里的揚(yáng)雄心情是不同的,因而也就懶于發(fā)那《解嘲》式的牢騷了。這是第二層意思。
詩從草堂營成說起;中間寫景,用“語燕新巢”作為過脈;最后由物到人,仍然回到草堂,點(diǎn)出身世感慨。“背郭堂成”的“堂”,和“錯比揚(yáng)雄宅”的“宅”遙相呼應(yīng)。關(guān)合之妙,不見痕跡。
【杜甫的詩詞全集 68首詩全集下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351859.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