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趙秉文

編輯: 淡泊明志 關(guān)鍵詞: 描寫花的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青杏兒?風雨替花愁

朝代:元代

作者:趙秉文

原文:

風雨替花愁。風雨罷,花也應(yīng)休。勸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謝,明年花謝,白了人頭。
乘興兩三甌。揀溪山好處追游。但教有酒身無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甚春秋。


相關(guān)內(nèi)容
賞析

作者:佚名

  有些作者擅長描寫人物,雖只寥寥數(shù)筆,但因點出了人物的鮮明特征,一下子就把人物寫活了。有些作者又善長于描繪景物,也不過那么三兩筆,就把景物活潑潑地勾勒了下來。古代詩詞中,以“游春”、“詠春”為主題的作品何止千百篇,但內(nèi)容大多不外乎“傷春”“悵春”。趙秉文的這首《青杏兒》好就好在不與前人雷同,風格清新,語句明白如話,以白描的手法,本色天然,流暢自然,與古代眾多的游春詞相比,確實可謂別有一番清新的韻味。

  首句:“風雨替花愁”,語句凝煉,一個“替”字,生動地表達出作者對花的關(guān)切之情。當暴風雨襲來的時候,嬌嫩的花兒該怎么辦呢?它們怎堪風雨的摧殘呢?多情的詞人不免“替”花兒深深地擔憂。

  “風雨里,花也應(yīng)休”,想來當肆虐的狂風暴雨過后,遍地殘紅,花期也該成為過去了吧。花開又花落,不由人不惜花,而那多情善感的賞花人、惜花人,也就在這花飛花謝、春去春來中白了少年頭。所以,年年歲歲,歲歲年年,時光如流水,莫負春光啊,這也是“勸君莫惜花前醉”的緣故。詞的上片寫至此處,不由使讀者與詞人一起生出幾許悵惘悲傷之感。

  然而,《青杏兒》的作者卻不想用更多的悲涼、遲暮感來感染讀者。筆調(diào)輕輕一轉(zhuǎn),“乘興兩三甌”,意境立刻由沉悶、苦惱轉(zhuǎn)向了明徹、歡快!澳А鄙罨癁椤俺伺d”,揭示人們要積極開創(chuàng)美好的生活,良辰美景、賞心樂事要盡情享受。兩三盞漬酒,聽江山清風,觀山間明長,柳綠花紅,鶯飛草長,造物是這樣的神奇,大自然是這樣的美妙,人們啊,要“揀溪山好處追游”得歡愉時且歡愉,莫要自尋煩惱!暗逃芯粕頍o事,有花也好,無花也好,選甚春秋。”只要胸襟豁達,有美酒相伴,無俗事纏身,有花也罷,無花也罷,春天永遠常在,春光永遠無限!這是多么豁達的胸襟,多么美美好的人生感觸,愿每人心中都似春光常駐!

  這首詞上下片對比鮮明,一路讀來,不禁令人心胸豁然開朗,豪情滿懷。更為難得的是語言通俗易懂,又不流于俗白,可見作者的確有很高的藝術(shù)修養(yǎng)。


相關(guān)內(nèi)容趙秉文   趙秉文(~)金代學者、書法家。字周臣,號閑閑居士,晚年稱閑閑老人。磁州滏陽(今河北磁縣)人。世宗大定二十五年進士,調(diào)安塞主簿。歷平定州刺史,為政寬簡。累拜禮部尚書。哀宗即位,改翰林學士,同修國史。歷仕五朝,自奉如寒士,未嘗一日廢書。能詩文,詩歌多寫自然景物,又工草書,所著有《閑閑老人滏水文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35567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