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蘇轍《東軒記》原文翻譯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蘇轍《東軒記》原文

余既以罪謫監(jiān)筠州鹽酒稅,未至,大雨,筠水泛濫,沒南市,登北岸,敗刺史府門。鹽酒稅治舍,俯江之?,水患尤甚。既至,敝不可處,乃告于郡,假部使者府以居。郡憐其無歸也,許之。歲十二月,乃克支其欹斜,補其圮缺,辟聽事堂之東為軒,種杉二本,竹百個,以為宴休之所。然鹽酒稅舊以三吏共事,余至,其二人者適皆罷去,事委于一。晝則坐市區(qū)鬻鹽、沽酒、稅豚魚,與市人爭尋尺以自效。莫歸筋力疲廢,輒昏然就睡,不知夜之既旦。旦則復出營職,終不能安于所謂東軒者。每旦莫出入其旁,顧之未嘗不啞然自笑也。

余昔少年讀書,竊嘗怪顏子以簞食瓢飲居于陋巷,人不堪其憂,顏子不改其樂。私以為雖不欲仕,然抱關(guān)擊柝,尚可自養(yǎng),而不害于學,何至困辱貧窶自苦如此?及來筠州,勤勞鹽米之間,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于道德之場,而事每劫而留之。然后知顏子之所以甘心貧賤,不肯求斗升之祿以自給者,良心其害于學故也。嗟夫!士方其未聞大道,沉酣勢利,以玉帛子女自厚,自以為樂矣。及其循理以求道,落其華而收其實,從容自得,不知夫天地之為大與死生之為變,而況其下者乎?故其樂也,足以易窮餓而不怨,雖南面之王,不能加之。蓋非有德不能任也。余方區(qū)區(qū)欲磨洗濁污,?圣賢之萬一,自視缺然而欲庶幾顏氏之樂,宜其不可得哉!若夫孔子周行天下,高為魯司寇,下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無所不可,彼蓋達者之事,而非學者之所望也。

余既以譴來此,雖知桎梏之害而勢不得去。獨幸歲月之久,世或哀而憐之,使得歸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廬,為環(huán)堵之室而居之,然后追求顏氏之樂,懷思東軒,優(yōu)游以忘其老。然而非所敢望也。

元豐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陽蘇轍記。

蘇轍《東軒記》注釋

、以罪謫:這里是說作者受蘇軾的“烏臺詩案”牽連遭貶。

2、克支:支撐起。欹斜:傾斜。

3、罷去:離開。

4、尋尺:這里指細小之物。自效:愿為別人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5、簞食瓢飲:用來形容生活儉樸,貧困。

6、抱關(guān)擊柝:守門打更的小官吏。

7、劫:約束、阻礙。

8、區(qū)區(qū):四處奔走的意思。

9、?(xī):仰望、向上看。

0、環(huán)堵:四面為墻,屋里空空。

、眉山蘇轍:蘇轍祖籍在河北趙郡欒城,但他出生地系四川眉山,故又稱“眉山蘇轍”。

蘇轍《東軒記》翻譯

我因為獲罪已經(jīng)被貶,擔任管理筠州鹽酒稅收政策的稅務(wù)官,還沒到任,就下起了大雨。筠州大水泛濫成災,淹沒了南岸的市場,漫上了北坡,沖壞了州府的大門。鹽酒稅所就在錦江邊,水災尤其嚴重。我來到任所時,房屋破敗,無處安身。于是向郡府的長官作了報告,請求借用戶部巡察使衙門暫居?じL官同情我無安身之處,就答應了我的請求。這年十二月,才能勉強支立起傾斜的房子,修補上倒塌的墻壁,又在廳事堂的東邊蓋了一間小屋,屋前種了二株杉樹和上百棵竹子,作為我讀書休息的處所。但是,鹽酒稅務(wù)的差事,以前由三個人來管,我來到這里時,其余二人正好都卸職離去,所有的事務(wù)都落在我一個人頭上。白天我得坐守在市場上,賣鹽沽酒,收豬、魚交易的利稅,與市場上的買賣人,為尺寸的小利爭執(zhí)以盡我的職責。晚上回去就已經(jīng)筋疲力盡,昏然睡去,天已經(jīng)亮了都不知道。第二天又得出去工作,始終也不能在所謂的東軒安閑地休息。每天早晚都從它旁邊出入,回頭看看,不禁使人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無可奈何的苦笑。

從前,我小的時候讀書,曾經(jīng)暗地里責怪顏回用一個竹器盛飯,一個瓢盛水,住在簡陋的小巷里,別人都忍受不了這種困苦,顏回卻怡然自樂。我私下認為即使不想從政做官,那么至少也應該做點看門打更的小差事,這樣也可以自己養(yǎng)活自己,而且不妨礙治學,何至于貧窮困苦到如此地步呢!可是自從我來到筠州,每天為鹽米這些瑣事辛勤操勞,沒有一天休息的時間。雖然很想離開人聲喧囂、塵土飛揚的市場,擺脫繁雜瑣碎的事務(wù),回到能修身養(yǎng)性、培養(yǎng)品德的場所去,但每每被繁雜的事務(wù)纏繞住而身不由己。從這以后才知道顏回之所以甘心貧賤,不肯謀求一斗一升的薪祿來養(yǎng)活自己的原因,實在是因為這樣的處境對治學是有害的緣故啊。唉!讀書人在他還沒有最高理想境界的時候,沉醉在權(quán)勢利益之中,為財帛子女經(jīng)營,并以此為樂趣。等到他按著正理而尋求人生的最高理想的時候,就能擺脫虛華而追求真正的人生。那時就會從容自得,連天地的大小、人的生死都置之不顧,何況其他事情呢!所以那種樂趣,足夠?qū)ΩF困饑餓的處境漠視不顧,毫無怨言,即使讓他朝南面坐著稱王他也不會接受,大概品德不高尚的人是達不到這種境界的。我正想以誠摯的心情洗心革面,勤學求道,希望能達到至圣先賢們的萬分之一。可是我自知我的不足,而希望達到顏回那樣憂道不憂貧的境界,不是更做不到嗎!至于孔子周行列國游說,最高的官職是做了魯司寇,最低的時候還做過乘田、委吏,只要他接觸的官職,他都能做好。他所做的都是達者的事情,不是我們這些平常學者能夠辦到的。 

我已經(jīng)被貶謫在這里,雖然知道受職事的束縛不能離開,只希望時候長久了,世人或許能同情可憐我,讓我返回家鄉(xiāng),修建先人留下的破敗家園,蓋起簡陋的房屋棲身,然后追求顏回安貧樂道的志趣,實現(xiàn)所想望的東軒之樂,優(yōu)哉游哉,其樂無窮,以至不知老之將至。然而這不過是幻想,我是不敢有這樣的希冀的。

現(xiàn)在是元豐三年十二月初八日,眉山蘇轍所作。

蘇轍《東軒記》賞析

《東軒記》是北宋文學家、詩人、宰相蘇轍寫的一篇散文。此文就是他,宋時一個小小貶官勞累一天的忠實紀錄。其兄長蘇東坡貶謫湖北黃州任團練副使,蘇轍因坐牽連被貶往江西筠州(今高安縣)。正逢洪水,遂借部使者府開辟“東軒”,作為休息處。蘇轍此時失意與,借筆以抒發(fā)。

第一段,記敘開辟“東軒”,坐市區(qū),公務(wù)繁忙的全天生活,簡明地交代了作者去筠州的原因和“啞然自笑”的無奈心情。一開始,濃墨重涂洪災為害:“筠水泛溢,蔑南市,登北岸,敗刺史府門。鹽酒稅治舍,俯江之?,水患尤甚。”繼而突出描寫“敝不可處”,“假部使者府以居”,開辟“東軒”:告郡??借居??郡憐??支斜??補缺??辟軒。這一過程,殊屬艱辛。再以點代面,形象描繪作者“坐市區(qū)”一天的“筋力疲廢”生活。晝坐、鬻沽、爭尋尺、暮疲、昏睡、旦復出、無能安于東軒、啞然自笑,無奈心態(tài),躍然紙上。從“筠水泛溢”到“敝不可處”,這是天老爺造成的;從“筋力疲廢”到“終不能安于所謂東軒者”,這是北宋社會制度造成的。兩者巧妙結(jié)合,天災人禍,現(xiàn)象本質(zhì),意在言外。

第二段,從東軒的簡陋日子聯(lián)想到顏回苦學生活;借顏回“簞食瓢飲”之樂,追求一種“安貧樂道”精神,抒發(fā)其政治失意后而又急于排遣的曠達心情。人的青春年少最值得追憶。起筆引用顏回簞食瓢飲的美談,是最切合作者此時此地的心態(tài)的。由于政治失意,他暗暗安排出路:“雖不欲仕,然抱關(guān)擊柝尚可自養(yǎng),而不害于學,何至困辱貧窶自苦如此!比欢F(xiàn)實是殘酷的。作者到任后的生活無情地敲碎了他的美夢:做一個勤勞于管理鹽米的小官,就是“無一日之休”;“雖欲棄塵垢,解羈縶,自放于道德之場”,可是每做一事,不免遭“劫”又滯留任上。通過親身經(jīng)歷,作者體會到:顏回“之所以甘心貧賤”,而不肯通過官路以求生,原因是做官有“害于學”。再從士大夫一面“沉酣勢利”,“玉帛子女”,“自以為樂”,另一面循理求道,春花秋實,從容自得,才是真正的樂的反正論證,推斷出作者奔走以求的乃是圣賢之樂、“顏氏之!钡娜松哲理,借以排遣貶謫后的愁苦。“嗟夫”一詞用得適當,起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由“我”轉(zhuǎn)到“士”,由個別過渡到一般,順理成章,持之有故。

第三段,由顏回的安貧樂道,聯(lián)想到將來“歸伏田里”,抒發(fā)了他“追求顏氏之樂”的超然情懷。開頭,追慕顏回老師孔子“高為魯司寇,下為乘田委吏,惟其所遇,無所不可”的“周行天下”、上下求索的史實,同時指出,孔子之舉動屬“達者之事”,而不是一般讀書人所企望得到的。接著,袒露出自己追求解放,“歸伏田里,治先人之敝廬,為環(huán)堵之室而居之”陶潛桃花源式的生活美愿。最后,回到題旨,頌贊顏回“簞食瓢飲”之風,“懷思東軒”,走一條“優(yōu)游以忘其老”的人生歸途。

第四段,交代作記時間,增強了“記”的真實感。

通過一天坐市忙碌生活的描敘,借題發(fā)揮,成功地刻畫了一位地位雖卑下而心境尚崇高的貶官形象。從洪水的自然為害之景,寫東軒的居處破敗之狀,從供職的自效、忙碌之姿,寫到日夜精疲、啞笑之態(tài),自然,順理,融情,扣題。再從簡陋的東軒生活,聯(lián)想到顏回的“簞食瓢飲”,從而追求“顏氏之!、“顏氏之樂”,即“安貧樂道”精神,追求“歸伏田里”,走陶淵明桃花源式的超然曠達的人生道路。這是作者此時此地官場失意、心煩意亂而又欲求擺脫的必然心理;也是作者寫“東軒記”所深蘊的人生哲理內(nèi)涵。

蘇轍的詩詞作品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356733.html

相關(guān)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