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觀刈麥 白居易

編輯: 淡泊明志 關鍵詞: 描寫風的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觀刈麥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原文: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相關內(nèi)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農(nóng)家很少有空閑的月份,五月到來人們更加繁忙。
夜里刮起了南風,覆蓋田壟的小麥已成熟發(fā)黃。
婦女擔著用竹籃盛的飯,小孩子提著用壺裝的飲料,
相互跟隨給在田里勞動的人送去飯食,收割小麥的男子都在南岡。
雙腳受地面的熱氣熏蒸,脊梁受炎熱的陽光烘烤。
精疲力竭仿佛不知道天氣炎熱,只是希望夏日天再長一些。
又見一位貧苦婦女,抱著孩兒站在割麥者身旁,
右手拿著從田里拾取的麥穗,左臂上懸掛著一個破筐。
聽她望著別人說話,聽到的人都為她感到悲傷。
因為繳租納稅賣盡家田,只好拾些麥穗填飽饑腸。
現(xiàn)在我有什么功勞德行,一直不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
一年領取薪俸三百石米,到了年底還有余糧。
想到這些內(nèi)心感到非常慚愧,整日也不能忘卻。

英譯
Farmers are seldom free during the whole year, and especially busy in May.
When night came south winds blow, covering the fields were wheat that is yellow and rippened.
Women carried baskets full of food, and children carried pots of soup and water.
Following eachother they set out after men who worked in the fields and delievers the food, men who reaped wheats in Nangang.
Their feet steamed of the heat from the ground, their backs baked under the hot sunlight.
Their toil and tiredness ignored them from the heat, but what they cherished was the limited days of summer.
Then a poor women, who held a child and stood by one side.
Her right hand was picking up left-over wheat spikes, while a broken basket hang onto her left shoulder.
Hearing what she told, makes * sad.
They seld all their houses and fields to fulfill the taxes, and now their hunger can only be fulfilled upon these pieces of grains of wheat.
Yet what have I gave to God that got me out of these agricultural life.
denier of salaries per year, with rice and food that cannot be finished over the year.
Thinking of this made my heart thump with shame, a shame that clings on until every end of the day.

注釋
()刈(yì):割。(本詩為古體詩)
()隴 :同“壟”,田埂,這里泛指麥地!
()覆隴黃:小麥黃熟時遮蓋住了田埂。覆:蓋。
()婦姑:媳婦和婆婆,這里泛指婦女。
()荷(hè)簞(dān)食(sì):用竹籃盛的飯。荷:背負,肩擔。簞食:裝在竹籃里的飯食。
(簞食固定讀dān sì[如簞食壺漿,簞食瓢飲],指裝在竹籃里的飯食,食不單獨作名詞講)
()童稚攜壺漿:小孩子提著用壺裝的湯與水。漿:古代一種略帶酸味的飲品,有時也可以指米酒或湯。
()餉(xiǎng)田:給在田里勞動的人送飯。
()丁壯:青壯年男子。
()南岡:地名。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雙腳受地面熱氣熏蒸,脊背受炎熱的陽光烘烤。
()但:只。
()惜:盼望。
()其:指代正在勞動的農(nóng)民。
()秉(bǐng)遺穗:拿著從田里拾取的麥穗。秉,拿著。遺,遺失
()懸:挎著。
()敝(bì)筐:破籃子。
()相顧言:互相訴說。顧:視,看。
()輸稅(shuì):繳納租稅。
()曾(zēng)不事農(nóng)桑:一直不從事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曾:竟然。事:從事。農(nóng)桑:農(nóng)耕和蠶桑。
()吏(lì)祿(lù)三百石(dàn):當時白居易任周至縣尉,一年的薪俸大約是三百石米。石:古代容量單位,十斗為一石。(古時候念dàn,現(xiàn)在念shí)
()歲晏(yàn):年底。晏,晚。
()念此:想到這些。
()盡日:整天、終天。


相關內(nèi)容
賞析一

作者:佚名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shù)厝嗣駝趧悠D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于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xiàn)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這首詩作于唐憲宗元和二年,詩人三十六歲。周至縣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西?h尉在縣里主管緝捕盜賊、征收捐稅等事。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詩人想到自己四體不勤卻飽食祿米,內(nèi)心十分慚愧。于是直抒其事,表達了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

  全詩分四層,第一層四句,交代時間及其環(huán)境氣氛。"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下文要說的事情就發(fā)生"人倍忙"的五月。這兩句總領全篇,而且一開頭就流露出了作者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一派豐收景象,大畫面是讓人喜悅的?墒钦l又能想到在這豐收景象下農(nóng)民的悲哀呢?

  第二層八句,通過具體的一戶人家來展現(xiàn)這"人倍忙"的收麥情景。婆婆、兒媳婦擔著飯籃子,小孫兒提著水壺,他們是去給地里干活兒的男人們送飯的。男人天不亮就下地了;女人起床后先忙家務,而后做飯;小孫子跟著奶奶、媽媽送飯時一齊到地里。她們是要在飯后和男人們一道干下去的。你看這一家忙不忙呢?"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這四句正面描寫收麥勞動。他們臉對著大地,背對著藍天,下面如同籠蒸,上面如同火烤,但是他們用盡一切力量揮舞著鐮刀一路向前割去,似乎完全忘記了炎熱,因為這是"虎口奪糧",時間必須抓緊呀!舍不得浪費。天氣如此之熱,白天又如此之長,而人們卻竭力苦干,就怕浪費一點時間,可見人們對即將到手的麥子的珍惜程度。"惜"字在這里用得非常好,是用一種違背人之常情的寫法來突出人們此時此地的感情烈度。白居易的《賣炭翁》中有"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之語,"愿"字的用法與此處"惜"字的用法正同。

  笫三層八句,鏡頭轉(zhuǎn)向一個貧婦人,她被捐稅弄得破了產(chǎn),現(xiàn)時只能以拾麥穗為生,這是比前述闔家忙于收麥者更低一個層次的人。你看她的形象:左手抱著一個孩子,臂彎里掛著一個破竹筐,右手在那里撿人家落下的麥穗。這有多么累,而收獲又是多么少。〉惺裁崔k法呢?現(xiàn)在是收麥的時候,還有麥穗可撿,換個別的時候,就只有去沿街乞討了。而她們家在去年、前年,也是有地可種、有麥可收的人家呀,只是后來讓捐稅弄得走投無路,把家產(chǎn),土地都折變了,至使今天落到了這個地步。第四層六句,寫詩人面對豐收下出現(xiàn)如此悲慘景象的自疚自愧。

  作品的題目叫《觀刈麥》,而畫面上實際出現(xiàn)的,除了刈麥者之外,卻還有一個拾麥者,而且作者的關心也恰恰是更偏重在后者身上。他們二者目前的貧富苦樂程度是不同的,但是他們的命運卻有著緊密的聯(lián)系。今日凄涼可憐的拾麥穗者是昨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又安知今日辛勞忙碌的刈麥者明日不淪落成凄涼可憐的拾麥者呢?只要有繁重的捐稅在,勞動人民就永遠擺脫不了破產(chǎn)的命運。作者在這里對當時害民的賦稅制度提出了尖銳批評,對勞動人民所蒙受的苦難寄寓了深切的同情。而且不是一般的同情,是進而把自己擺進去,覺得自己和勞動人民的差別太大了,自己問心有愧。這時的白居易的詩歌確實反映了勞動人民的思想情緒,呼出了勞動人民的聲音。

  這首詩寫作上的基本特點是不帶任何夸張地、如實地描寫現(xiàn)實生活場景。他選取了舉家忙碌和凄涼拾穗這兩個鏡頭,使之構(gòu)成強烈對比。前者雖然苦、雖然累,但他們暫時還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則完全是斷梗浮萍,朝不保夕了。兩個鏡頭所表現(xiàn)的場面、氣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詩的最后是發(fā)議論,這是白居易許多諷諭詩的共同路數(shù)。這首詩的議論不是直接指向社會病根,而是表現(xiàn)為自疚自愧,這也是一種對整個官僚貴族社會的隱約批評。白居易才是一個三百石的小小縣尉呀,那些大官僚、大貴族們難道不應該有更大的自疚自愧嗎!賦稅是皇帝管的,白居易無法公開反對,他只能用這種結(jié)尾來達到諷諭的目的。


相關內(nèi)容創(chuàng)作背景

作者:佚名

  《觀刈麥》是白居易任陜西??(今陜西省西安市周至縣)縣尉時有感于當?shù)厝嗣駝趧悠D苦、生活貧困所寫的一首詩,作品對造成人民貧困之源的繁重租稅提出指責。對于詩人自己無功無德又不勞動卻能豐衣足食而深感愧疚,表現(xiàn)了一個有良心的封建官吏的人道主義精神?h尉在縣里主管緝捕盜賊、征收捐稅等事。正因為白居易主管此事,所以他對勞動人民在這方面所受的災難也知道得最清楚。
賞析二

作者:佚名

  這首詩是元和二年()作者任??(今陜西周至)縣尉時寫的,是作者早期一首著名諷諭詩。

  這首詩敘事明白,結(jié)構(gòu)自然,層次清楚,順理成章。詩一開頭,先交代背景,標明是五月麥收的農(nóng)忙季節(jié)。接著寫婦女領著小孩往田里去,給正在割麥的青壯年送飯送水。隨后就描寫青壯年農(nóng)民在南岡麥田低著頭割麥,腳下暑氣熏蒸,背上烈日烘烤,已經(jīng)累得筋疲力盡還不覺得炎熱,只是珍惜夏天晝長能夠多干點活。寫到此處,這一家農(nóng)民辛苦勞碌的情景已經(jīng)有力地展現(xiàn)出來。接下來又描寫了另一種令人心酸的情景:一個貧婦人懷里抱著孩子,手里提著破籃子,在割麥者旁邊拾麥。為什么要來拾麥呢?因為她家的田地已經(jīng)“輸稅盡”──為繳納宮稅而賣光了,如今無田可種,無麥可收,只好靠拾麥充饑。這兩種情景交織在一起,有差異又有關聯(lián):前者揭示了農(nóng)民的辛苦,后者揭示了賦稅的繁重。繁重的賦稅既然已經(jīng)使貧婦人失掉田地,那就也會使這一家正在割麥的農(nóng)民失掉田地。今日的拾麥者,乃是昨日的割麥者;而今日的割麥者,也可能成為明日的拾麥者。強烈的諷諭意味,自在不言之中。詩人由農(nóng)民生活的痛苦聯(lián)想到自己生活的舒適,感到慚愧,內(nèi)心里久久不能平靜。這段抒情文字是全詩的精華所在。它是作者觸景生情的產(chǎn)物,表現(xiàn)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深切同情。白居易寫諷諭詩,目的是“唯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在這首詩中,他以自己切身的感受,把農(nóng)民和作為朝廷官員的自己作鮮明對比,就是希望“天子”有所感悟,手法巧妙而委婉,可謂用心良苦。

  白居易是一位最擅長寫敘事詩的藝術巨匠。他的敘事詩能曲盡人情物態(tài),把其中所敘的事件寫得曲折詳盡,娓娓動聽。而且,他的敘事詩里總是有著心靈的揭示,因而總是蘊含著感情的。在《觀刈麥》里,他雖然著墨不多,但是卻把割麥者與拾麥者在夏收時那種辛勤勞碌而又痛苦的生活情景,描寫得生動真切,歷歷如畫。不僅寫了事,而且寫了心,包括作者本人的心和勞動人民的心。詩人的心弦顯然是被耳聞目睹的悲慘景象振動了,顫栗了,所以才提起筆來直歌其事,所以在字里行間都充滿對勞動者的同情和憐憫。像“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這樣的詩句,里面包含著作者多少同情之感、憐憫之意啊!因而這首《觀刈麥》在敘事當中是有著作者情的滲透、心的跳動的,作者的心同他所敘的事是融為一體的。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真實地寫勞動人民之事的同時,還能夠真實地寫出勞動人民之心,尤其是刻畫出勞動人民在某種特定情況下的變態(tài)心理,深刻地揭示詩的主題!顿u炭翁》中“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愿天寒”,寫的是賣炭老人為衣食所迫而產(chǎn)生的變態(tài)心理!队^刈麥》中的“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同樣也是一種變態(tài)心理。這類描寫把勞動人民之心刻畫入微,深入底蘊。詩中寫事與寫心的完美統(tǒng)一,較之一般的敘事與抒情的統(tǒng)一,更能震撼人心。白居易又是運用對比手法的能手。他在詩歌創(chuàng)作中,不僅把勞動人民的貧困、善良與地主階級的奢侈、暴虐作了對比,而且還把自己的舒適與勞動人民的窮苦作了對比。這首詩在寫了農(nóng)民在酷熱的夏天的勞碌與痛苦之后,詩人同樣也聯(lián)想到自己,感到自己沒有“功德”,又“不事農(nóng)桑”,可是卻拿“三百石”俸祿,到年終還“有余糧”,因而“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詩人在那個時代能夠主動去和農(nóng)民對比,十分難得。這樣一種對比,真是新穎精警,難能可貴,發(fā)人深省,因而更顯出這首詩的思想高度。


相關內(nèi)容白居易   白居易(~),字樂天,晚年又號稱香山居士,河南鄭州新鄭人,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官至翰林學士、左贊善大夫。有《白氏長慶集》傳世,代表詩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白居易祖籍山西、陜西、出生于河南鄭州新鄭,葬于洛陽。白居易故居紀念館坐落于洛陽市郊。白園(白居易墓)坐落在洛陽城南香山的琵琶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361567.html

相關閱讀:風吹柳花滿店香 全詩賞析
冬風吹白云,萬里渡河汾_全詩賞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岑參
春夜喜雨 杜甫
《木蘭花玉樓春》譯文注釋_《木蘭花玉樓春》點評_晏幾道的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