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莊宗李存勖個人資料
中文名:李存勖
別名:唐莊宗、朱邪亞子、李亞子、李天下、李存?
謚號:光圣神閔孝皇帝
廟號:莊宗
性別:男
民族:沙陀族
國籍:后唐
所處時代:后唐時期
出生地:山西應縣
出生時間:公元885年2月2日 逝世時間:公元926年5月5日
職業(yè):晉王、皇帝
年號:同光
在位時間:公元908年?公元926年
成就:大敗遼軍大舉進犯,護燕云諸州不受侵襲;擊滅燕秦等北方諸割據(jù)政權,加強中央集權;滅掉盤踞中原,實力強盛的后梁王朝,北方統(tǒng)一;滅前蜀、后梁,取兩川,懷天府之地為一朝;恢復唐制,興創(chuàng)禮儀,賜信瓜州,編制同光法等
代表作品:《一葉落》《陽臺夢》《憶仙姿》
陵墓:雍陵
后唐莊宗李存勖簡介
李存勖[讀音:xù](885年-926年),亦作李存?,沙陀族,山西應縣人,本為朱邪氏,小名亞子,唐末河東節(jié)度使、晉王李克用的長子,五代時期后唐王朝的建立者。
唐光啟元年正月(885年2月)生于晉陽宮,天佑五年(908年)繼晉國王位,之后經(jīng)過多年的征戰(zhàn),北卻契丹、南擊朱梁、東滅桀燕、西服岐秦,一步一步使得晉國逐漸強盛起來,就是死敵梁太祖朱溫都不得不感嘆“生子當如李亞子”。同光元年(923年)四月在魏州(河北大名府)稱帝,國號“唐”,史稱后唐,并于同年十二月滅后梁,定都洛陽。天成元年(926年)死于興教門之變,廟號莊宗,謚號光圣神閔孝皇帝。
后唐莊宗李存勖生平簡介
李存勖(885?926),沙陀族人,李克用長子,杰出的軍事家、統(tǒng)帥。
天?五年(梁開平二年,908)正月,李克用病死,24歲的他襲位為晉王。二月即殺其覬覦王位的叔父李克寧以穩(wěn)定內(nèi)部;四月又從潞州(今山西長治)前線調(diào)回周德威以麻痹梁軍。他對諸將說:“汴人聞我有喪,必謂不能興師;又以我少年嗣位,未習戎事,必有驕怠之心。若簡練兵甲,倍道兼行,出其不意,以吾憤激之眾,擊彼驕惰之師,拉朽摧枯,未云其易,解圍定霸,在此一役。”隨即親率大軍分三路進攻,李嗣源等率先破除梁軍所建“夾城”,從東北面進入潞州城與守將李嗣昭會師,殺梁兵萬余,俘梁副招討使符道昭等將領300人,取得了潞州解圍戰(zhàn)的全勝。朱溫聞訊慨嘆不止。接著,李存勖又乘王建、李茂貞合攻朱梁大安(今陜西勉縣西南)之機,派周德威進攻晉州(今山西臨汾),在神山(今浮山南)大敗梁軍。
天?六年,鎮(zhèn)守同州(今陜西大荔)的后梁大將劉知俊叛附李茂貞,要求增援,李存勖親率大軍到陰地關(今山西靈石南關),再次派周德威攻打晉州,在蒙坑(今曲沃北)擊敗梁軍。次年,朱溫派王景仁攻打唐昭宗所封趙王王?的鎮(zhèn)(今河北正定)、定(今屬河北)二州,王?向李存勖求援,李存勖力排眾議率兵往救,在趙州(今趙縣)境內(nèi)的柏鄉(xiāng)(今屬河北)一帶與梁軍對壘。天?八年正月,裝備精良的梁軍被打得大敗,斬首2萬,繳獲馬匹3000,輜重無數(shù)。經(jīng)此柏鄉(xiāng)之戰(zhàn),梁軍元氣大傷,被迫從深(今深縣)、冀(今冀縣)二州撤退。晉軍則接連南攻邢(今邢臺)、魏(今大名北)、博(今山東聊城東)、衛(wèi)(今河南汲縣)等州,一直打到黃河北岸。次年,梁軍再次北攻,屠棗強(今河北棗強東),圍?縣(今景縣),結果又被晉軍打得大敗,朱溫狼狽南撤。
正當李存勖南攻之時,幽州(今北京)一帶的劉守光打算乘機謀取鎮(zhèn)、定二州。李存勖擔心重蹈當年吳王夫差爭黃池之會和楚項羽貪伐齊之利的覆轍,回師對付劉守光。他先用驕兵之計,促使庸愚無賴的劉守光忘乎所以,然后派周德威統(tǒng)兵3萬聯(lián)合鎮(zhèn)、定二州之兵,圍攻幽州。經(jīng)兩年作戰(zhàn),終于俘殺了劉守光及其父劉仁恭。這樣,幽冀一帶也都處在李存勖的控制之下。
天?十二年(梁貞明元年,95),梁末帝乘魏博節(jié)度使楊師厚病死之機,將其所轄六州分為兩鎮(zhèn),以圖削弱藩鎮(zhèn)勢力,結果引起魏博兵變。變兵請降附晉,李存勖乘勢占領魏州,殺變兵首領張彥,親自兼領魏博節(jié)度使。接著又攻取德州(今山東陵縣)、澶州(今河南清豐西)。次年在大敗梁援軍之后又攻取了衛(wèi)州、磁州(今河北磁縣)、?州(今永年東南)、邢州。而相州(今河南安陽)、滄州(今河北滄州東南)和貝州(今清河西)均不戰(zhàn)而取。這樣,黃河以北除黎陽(今河南浚縣東)一地外,盡為晉軍所占。
天?十四年李存勖攻占博州在黃河南岸的楊劉城(今山東東阿東北),建立了一個重要的戰(zhàn)略據(jù)點,并一度攻入鄆州(今東平西北),胡柳陂(今山東鄄城西南)一戰(zhàn),周德威戰(zhàn)死,后反敗為勝。次年,又在澶州之南夾黃河筑德勝南北兩城,并架浮橋相通,成為晉軍南進的又一橋頭堡。梁軍多次進攻均被擊退,晉軍勢力大為發(fā)展。李存勖身為晉王,作戰(zhàn)常身先士卒,喜歡自引輕騎迫敵營挑戰(zhàn),因此常陷險境。有人勸他,他說:“定天下者非百戰(zhàn)何由得之,安可深居帷房以自肥乎?”
天?二十年(梁龍德三年,923)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稱帝,以天?二十年為同光元年,國號不用晉而用唐,表示自己是唐朝的合法繼承人,以增強反梁的號召力,史稱后唐,李存勖廟號莊宗。
李存勖即位后,得知后梁鄆州防守空虛,就派李嗣源乘虛而入,占領鄆州。這使后梁朝廷大恐,急派大將王彥章為北面招討使,率精銳沿河東下。后唐軍在德勝失守后堅守楊劉,李存勖親率援軍趕到,幾度激戰(zhàn),終于保住了楊劉并迫使梁軍撤退。接著又趁梁軍(時王彥章已被段凝取代)渡河北上和各路梁軍分兵作戰(zhàn)導致汴梁地區(qū)防守空虛之機,決定不顧歸路被斷、后方不穩(wěn)等不利因素而直搗后梁首都開封,以李嗣源為先鋒,接連獲勝,擒王彥章等梁將多人,輕騎兼程順利攻入汴梁。梁末帝自殺,李存勖就此完成了滅梁大業(yè)。廢開封府為汴州,后定都東都洛陽(今屬河南)。同光三年滅前蜀,達到后唐全盛時期。
李存勖驍勇善戰(zhàn),膽略過人,戰(zhàn)績非凡,堪稱杰出的軍事家。但是他治國乏術,用人無方,稱帝三年而終至眾叛親離、身死族滅。
李存勖弊政之一是重用伶人和宦官。他幼善音律,常自傅粉墨與伶人共戲,因而伶人們恃寵怙勢,出入宮掖,侮弄朝臣。其中為害最烈的是伶官景進,“軍機國政,皆與參決。三司使孔謙兄事之,呼為八哥”。將相大臣都因忌憚而去討好他。
李存勖除了以伶人為耳目外,還用宦官為心腹。同光元年(923)十二月定都洛陽后,恢復唐朝舊制,“詔天下訪求唐時宦者悉送京師,得數(shù)百人,宦者遂復用事”。于是宮內(nèi)各執(zhí)事和諸道監(jiān)軍都用宦官。他采納宦官的建議,“分天下財賦為內(nèi)外府,州縣上供者入外府,充經(jīng)費;方鎮(zhèn)貢獻者入內(nèi)府,充游宴及給賜左右。于是外府常虛竭無余而內(nèi)府山積”。唐代后期宦官跋扈之勢儼然重現(xiàn),引起朝臣的不滿。
李存勖弊政之二是允許皇后干政。他的皇后劉氏,本來不是元妃,是一個連親生父親都不肯相認的勢利小人。因為有寵于李存勖,后來進封為皇后。伶官如景進、降將如段凝、張全義、袁象先都通過厚賂劉氏而得到重用。同光四年,因軍糧不足軍心動搖,宰相請發(fā)內(nèi)庫供應諸軍,劉氏竟交出妝具銀盆兩只和三名幼皇子,說宮中別無積蓄,讓朝廷拿去賣了以充軍需,嚇得宰相趕緊退出。大將郭崇韜于同光三年帶兵伐蜀,僅用70天就迫使蜀主王衍出降,立了大功。但他與宦官不合,宦官誣告他有異心,李存勖還在猶豫之際,劉氏竟出手教,密令殺郭崇韜父子。后又牽連殺大將朱友謙及其部將史武等7人,皆滅其族。
這些殺戮導致后唐功臣宿將人人自危,諸鎮(zhèn)怨憤,流言四起。伐蜀建功的驍將康延孝為郭、朱復仇而反唐,盡管很快兵敗身死,但是魏博方面的兵變終于釀成了后唐歷史上的重大事變。
魏博軍隊是后唐的一支精銳部隊,攻滅后梁,屢建戰(zhàn)功,卻反而受到李存勖的猜忌。同光四年(926)二月,戍守瓦橋關(在今河北雄縣南)的魏博士兵期滿回鎮(zhèn),到達貝州,接到敕令要他們就地留屯。于是人心浮動,發(fā)生兵變,指揮使楊仁?被殺。變兵奉趙在禮為帥,焚掠貝州后兼程南下,攻占鄴都(今河北臨漳西南)。李存勖急派元行欽帶兵進討反為所敗。危急之際,不得已起用向來為之所猜忌的宿將李嗣源率侍衛(wèi)親軍前去鎮(zhèn)壓。兵至鄴都城下,親軍嘩變,擁李嗣源入城與趙在禮聯(lián)軍。李嗣源本無此意,但迫于內(nèi)外形勢,在無以自明的情況下率變兵南下。李存勖得知情況大變,急忙率扈從兵2.5萬從洛陽東進大梁,途中得知大梁失守,只好下令回師,沿途士兵逃亡一半。他再三撫慰士卒許以厚賞,士兵們說他賜與太晚,人亦不感圣恩。好不容易回到洛陽,親軍從馬直指揮使郭從謙率眾嘩變,在混戰(zhàn)中李存勖為流矢射中身死,終年43歲。
后唐莊宗李存勖生平評價
李存勖能詞,有3首傳世。其《一葉落》云:“一葉落,搴朱箔,此時景物正蕭索。畫樓月影寒,西風吹羅幕。吹羅幕,往事思量著!北砻鬟@位能征慣戰(zhàn)的代北健兒并非普通的一介武夫。
李存勖,其祖、其父皆一介武夫,剽悍勇武則有之,然似與文采無涉,而將門之子的李存勖卻精通音律,雅好詞賦,文采昭然。他不僅喜歡寫詞,而且好像不喜歡依現(xiàn)成詞譜去填,而是自己作詞自己譜曲。清人所編的《詞學全書》見到署名唐莊宗的詞有三首:《一葉落》、《陽臺夢》和《憶仙姿》,都是作為詞譜的范詞,不僅聲調(diào)和諧,凄惻感人,而且都注明莊宗自制曲。其他作品還有:徇刑魏博衛(wèi)滑諸郡縣令和平魏博令。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385441.html
相關閱讀:風來花自舞,春入鳥能言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
四知美譽留人世,應與乾坤共久長
安危大臣在,不必淚長流
天不老,情難絕。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