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蘇軾

編輯: 淡泊明志 關鍵詞: 描寫風的詩句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八聲甘州?寄參寥子

朝代:宋代

作者:蘇軾

原文:

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無情送潮歸。問錢塘江上,西興浦口,幾度斜暉。不用思量今古,俯仰昔人非。誰似東坡老,白首忘機。
記取西湖西畔,正暮山好處,空翠煙霏。算詩人相得,如我與君稀。約他年、東還海道,愿謝公、雅志莫相違。西州路,不應回首,為我沾衣。
相關內(nèi)容
賞析

作者:佚名

  詞的上片

  起勢不凡,以錢塘江喻人世的聚散離合,充分表現(xiàn)了詞人的豪情。首二句表面上是寫錢塘江潮水一漲一落,但一說“有情”,一說“無情”,此“無情”,不是指自然之風本乃無情之物,而是指已被人格化的有情之風,卻絕情地送潮歸去,毫不依戀。所以,“有情卷潮來”和“無情送潮歸”,并列之中卻以后者為主,這就突出了此詞抒寫離情的特定場景,而不是一般的詠潮之作,如他的《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觀潮》詞、《八月十五日看潮五絕》詩,著重渲染潮聲和潮勢,并不含有別種寓意。下面三句實為一個領字句,以“問”字領起。西興,在錢塘江南,今杭州市對岸,蕭山縣治之西!皫锥刃睍煛,即多少次看到殘陽落照中的錢塘潮呵!這里指與參寥多次同觀潮景,頗堪紀念!靶睍煛,一則承上“潮歸”,因落潮一般在傍晚時分,二則此景在我國古代詩詞中往往是與離情結(jié)合在一起的特殊意象。此句以發(fā)問的形式,寫出天上陽光的無情。地下潮水無情而歸,天上夕陽無情而下,這是以天地和自然萬物的無情,襯托人之有情。

  “不用”以下四句,意謂面對社會人生的無情,不必替古人傷心,也不必為現(xiàn)實憂慮,必須超凡脫俗,“白首忘機”,泯滅機心,無意功名,達到達觀超曠、淡泊寧靜的心境。這幾句,帶有作者深沉的人生感喟和強烈的哲理色彩,讀來令人感慨。

  從上片寫錢塘江景,到下片寫西湖湖景,南江北湖,都是記述他與參寥在杭的游賞活動!按荷健保恍┹^早的版本作“暮山”,或許別有所據(jù),但從詞境來看,不如“春山”為佳。前面寫錢塘江時已用“斜暉”,此處再用“暮山”,不免有犯重之嫌;“空翠煙霏”正是春山風光,“暮山”,則要用“暝色暗淡”、“暮靄沉沉”之類的描寫;此詞作于元?六年三月,恰為春季,特別叮嚀“記取”當時春景,留作別后的追思,于情理亦較吻合。

  “算詩人”兩句

  先寫與參寥的相知之深。參寥詩名甚著,蘇軾稱贊他詩句清絕,可與林逋比肩。他的《子瞻席上令歌舞者求詩,戲以此贈》云“底事東山窈窕娘,不將幽夢囑襄王。禪心已作沾泥絮,肯逐春風上下狂”,妙趣橫生,傳誦一時。他與蘇軾肝膽相照,友誼甚篤。早在蘇軾任徐州知州時,他專程從余杭前去拜訪;蘇軾被貶黃州時,他不遠二千里,至黃與蘇軾游從;此次蘇軾守杭,他又到杭州卜居智果精舍;甚至在以后蘇軾南遷嶺海時,他還打算往訪,蘇軾去信力加勸阻才罷。這就難怪蘇軾算來算去,像自己和參寥那樣親密無間、榮辱不渝的至友,在世上是不多見的了。如此志趣相投,正是歸隱佳侶,轉(zhuǎn)接下文。

  結(jié)尾幾句

  表現(xiàn)了詞人超然物外、歸隱山水的志趣,進一步抒寫二人的友情。據(jù)《晉書?謝安傳》載,謝安東山再起后,時時不忘歸隱,但終究還是病逝于西州門。羊曇素為謝所重,謝死后,一次醉中無意走過西州門,覺而大哭而去。詞人借這一典故安慰友人:自己一定不會象謝安一樣雅志相違,使老友慟哭于西州門下。


相關內(nèi)容歷史背景

作者:佚名

  此作于元?詞六年()蘇軾由杭州太守被召為翰林學士承旨時,是作者離杭時送給參寥的。參寥是僧道潛的字,以精深的道義和清新的文筆為蘇軾所推崇,與蘇軾過從甚密,結(jié)為莫逆之交。蘇軾貶謫黃州時,參寥不遠兩千里趕去,追隨他數(shù)年。這首贈給參寥的詞,表現(xiàn)了二人深厚的友情,同時也抒寫出世的玄想,表現(xiàn)出巨大的人生空漠之感。整首詞達觀中充滿豪氣,向往出世卻又執(zhí)著于友情,讀來毫無頹唐、消極之感,但覺氣勢恢宏,蕩氣回腸。
相關內(nèi)容蘇軾   蘇軾(-),北宋文學家、書畫家、美食家。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漢族,四川人,葬于潁昌(今河南省平頂山市郟縣)。一生仕途坎坷,學識淵博,天資極高,詩文書畫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暢達,與歐陽修并稱歐蘇,為“唐宋八大家”之一;詩清新豪健,善用夸張、比喻,藝術表現(xiàn)獨具風格,與黃庭堅并稱蘇黃;詞開豪放一派,對后世有巨大影響,與辛棄疾并稱蘇辛;書法擅長行書、楷書,能自創(chuàng)新意,用筆豐腴跌宕,有天真爛漫之趣,與黃庭堅、米芾、蔡襄并稱宋四家;畫學文同,論畫主張神似,提倡“士人畫”。著有《蘇東坡全集》和《東坡樂府》等。古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386068.html

相關閱讀:一帆風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園齊來拋閃_全詩賞析
浣溪沙?風撼芳菲滿院香 孫光憲
雜詩六首?其一 曹植
眾人解聽不解賞,長飚風中自交往_全詩賞析
登科后 孟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