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漢書?王常傳原文及翻譯
后漢書?王常傳原文
王常字顏卿,潁川舞陽人也。王莽未,為弟報(bào)仇,亡命江夏。久之,與王鳳、王匡等起兵云杜綠林中,聚眾數(shù)萬人,以常為偏裨,攻傍縣。后與成丹、張?別入南郡藍(lán)口,號下江兵。王莽遣嚴(yán)尤、陳茂擊破之。常與丹、?收散卒入蔞溪,劫略鐘、龍間,眾復(fù)振。引軍與刑州牧戰(zhàn)于上唐,大破之,遂北至宜秋。
是時(shí),漢兵與新市、平林眾俱敗于小長安,各欲解去。伯升聞下江軍在宜秋,即與光武及李通俱造常壁,曰:“愿見下江一賢將,議大事!背傻、張?共推遣常。伯升見常,說以合從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篡弒,殘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杰并起。今劉氏復(fù)興,即真主也。誠思出身為用,輔成大功。”伯升曰:“如事成,豈敢獨(dú)饗之哉!”遂與常深相結(jié)而去。
常還,具為丹、?言之。丹、?負(fù)其從,皆曰:“大丈夫既起,當(dāng)各自為主,何故受人制乎?”常心獨(dú)歸漢,乃稍曉說其將帥曰:“往者成、哀衰微無嗣,故王莽得承間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積失百姓之心。民之謳吟思漢,非一日也,故使吾屬因此得起。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與也。舉大事,必當(dāng)下順民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若負(fù)強(qiáng)恃勇,觸情恣欲,雖得天下,必復(fù)失之。以秦、項(xiàng)之勢,尚至夷覆,況今布衣相聚草澤?以此行之,滅亡之道也。今南陽諸劉舉宗起兵,觀其來議事者,皆有深計(jì)大慮,王公之才,與之并合,必成大功,此天所以?吾屬也!毕陆T將雖屈強(qiáng)少識,然素敬常,乃皆謝曰:“無王將軍,吾屬幾陷于不義。愿敬受教。”即引兵與漢軍及新市、平林合。于是諸部齊心同力,銳氣益壯,遂俱進(jìn),破殺甄阜、梁丘賜。
及諸將議立宗室,唯常與南陽士大夫同意欲立伯升,而朱鮪、張?等不聽。及更始立,以常為廷尉、大將軍,封知命侯。別徇汝南、沛郡,還入昆陽,與光武共擊破王尋、王邑。更始西都長安,以常行南陽太守事,令專命誅賞,封為鄧王,食八縣,賜姓劉氏。常性恭儉,遵法度,南方稱之。
更始敗,建武二年夏,常將妻子詣洛陽,肉袒自歸。光武見常甚歡,勞之曰:“王廷尉良苦。每念往時(shí)共更艱厄,何日忘之。莫往莫來,豈違平生之言乎?”常頓首謝曰:“臣蒙大命,得以鞭策托身陛下。始遇宜秋,后會昆陽,幸賴靈武,輒成斷金。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難,喪心失望,以為天下復(fù)失綱紀(jì)。聞陛下即位河北,心開目明,今得見闕庭,死于遺恨。”帝笑曰:“吾與廷尉戲耳。吾見廷尉,不憂南方矣!蹦苏俟鋵④娨韵麓髸邽槿撼佳裕骸俺R云シ蚺d義兵,明于知天命,故更始封為知命侯。與吾相遇兵中,尤相厚善!碧丶淤p賜,拜為左曹,封山桑侯。
后帝于大會中指常謂群臣曰:“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漢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是日遷常為漢忠將軍,遣南擊鄧奉、董欣,令諸將皆屬焉。又詔常北擊河間、漁陽,平諸屯聚。
后漢書?王常傳翻譯
王常,字顏卿,潁川郡舞陽縣(今河南舞陽縣西)人。王莽末年,為弟報(bào)仇,亡命于江夏郡。王莽天鳳四年(公元7年),荊州饑饉。王常與王鳳、王匡等聚眾數(shù)萬人起義于云杜(今湖北京山縣),活動于綠林山(在云杜西北)一帶,因號綠林軍。綠林軍推王鳳、王匡為首領(lǐng),王常為裨將,攻云杜周圍各縣。后來王常同成丹、張?率領(lǐng)一支起義軍南下,活動于南郡編縣(今湖北宜城縣西南)之藍(lán)口聚,號稱下江兵。王莽派遣大將嚴(yán)尤、陳茂率領(lǐng)大軍前來鎮(zhèn)壓。王常等戰(zhàn)敗,乃率眾轉(zhuǎn)移到隨縣(今屬湖北)以東的龍山、鐘山一帶。不久,在隨縣以北的上唐鄉(xiāng)打敗了王莽荊州牧所部軍隊(duì),引軍北上,駐屯宛縣東南的宜秋聚。
這時(shí),劉?、劉秀兄弟率領(lǐng)的舂陵兵與王匡等率領(lǐng)的新市兵和陳牧等率領(lǐng)的平林兵會師,在宛縣以南的小長安聚被王莽打敗,各欲散去。劉?聽說下江兵在宜秋,約同劉秀、李通前去和王常等聯(lián)絡(luò)。劉?勸說王常與他們合兵反莽。王常同成丹、張?商議,丹、?都說:“大丈夫既起,當(dāng)各自為主,何故受人制乎?”王常心獨(dú)歸漢,乃稍勸導(dǎo)其將帥。王常在軍中素有威信,成丹等諸將接受其意見。于是,引兵與舂陵、平林、新市兵合,諸部齊心同力,士氣高漲,遂與王莽軍展開決戰(zhàn),大敗之,殺王莽大將甄阜、梁丘賜。更始元年(公元23年)二月,綠林軍諸將以“眾雖多而無所統(tǒng)一”,議定擁立宗室為帝。農(nóng)民軍將領(lǐng)中唯王常與南陽士大夫同意立劉?,但綠林軍大部分將領(lǐng)都主張擁立劉玄,于是,立劉玄為帝,建元更始。更始政權(quán)建立后,任命王常為廷尉、大將軍,封知命侯。派他率兵北上攻取汝南、沛郡,還到昆陽(今河南葉縣),與劉秀等率眾擊破王邑、王尋所部王莽大軍,殲滅了王莽軍隊(duì)的主力。劉玄從洛陽遷都長安后,命王常行南陽太守事,予以賞罰大權(quán),封鄧王,食邑八縣,賜姓劉氏。
更始政權(quán)敗亡后,光武自?邑南下,定都洛陽,遣執(zhí)金吾賈復(fù)等率兵南下,于建武二年三月?lián)羝聘颊䴔?quán)郾王尹遵。這年夏季,王常攜妻子前往洛陽,歸降光武,“肉袒”謝罪。光武以王常與其兄劉?相交頗深,并在諸將中有較高威信,對于他的歸降非常高興,加以安慰,夸獎王常誠心擁戴漢室。但對于王常久事劉玄,不早歸漢有責(zé)備之意。王常表示歉意,并作了解釋,說:“更始不量愚臣,任以南州。赤眉之難,喪心失望,以為天下復(fù)失綱紀(jì)。聞陛下即位河北,心開目明,今得見闕廷,死無遺恨!惫馕涞坌Φ溃骸拔崤c廷尉戲耳。吾見廷尉,不憂南方矣!庇谑钦偌鋵④姶髸瑢θ撼颊f:“常以匹夫興義兵,明于知天命,故更始封為知命侯。與吾相遇兵中,尤相厚善!睂ν醭w降深表歡迎,并大加賞賜,拜為左曹尚書,封山桑侯。后來光武又在大會上對群臣說:“此家率下江諸將輔翼漢室,心如金石,真忠臣也!庇谑前萃醭闈h忠將軍。建武二年(公元26年)八月鄧奉反叛后,命他率領(lǐng)諸將南下討伐鄧奉、董?。后來又命他率兵北上,平定河間(今河北獻(xiàn)縣一帶)、漁陽等地豪強(qiáng)大族割據(jù)的屯聚。建武五年(公元29年)秋,王常又隨光武討伐蘇茂、龐萌。在攻打下邳(今江蘇睢寧縣北)之役中,王常率領(lǐng)所部與敵軍在城下決戰(zhàn),城上矢如雨下,他親冒矢石,奮勇當(dāng)先。光武于高處望見,恐其有失,遣使召回,下邳敵軍亦開城投降。不久,他又率領(lǐng)騎都尉王霸平定沛郡(今江蘇沛縣)等地。建武六年(公元30年)。率軍西屯長安,以備隗囂。第二年,光武派遣使臣拜王常為橫野大將軍,位次與諸將絕席,高于諸將軍,以示尊寵。隗囂大將高峻據(jù)朝那(屬安定郡,今寧夏固原縣東南),他曾率兵擊敗之;又擊敗隗囂部將于烏氏(屬安定郡,今寧夏固原南);又平定沿邊塞的西羌部落。建武九年(公元33年),他奉命北上駐屯涿郡之故安(今河北易縣東南),防備盧芳勾結(jié)匈奴入侵涿郡。建武十二年(公元36年),王常病故在屯所,謚為節(jié)侯。
王常為綠林軍的主要領(lǐng)袖之一,后來擁戴劉秀為帝。與同時(shí)起義綠林的馬武并列云臺,成為中興功臣中的著名將領(lǐng)。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387431.html
相關(guān)閱讀:憫農(nóng)?鋤禾日當(dāng)午原文翻譯及賞析
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處是他鄉(xiāng)
為了誰,你善良的德意志人民_詩歌鑒賞
時(shí)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