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荀勖傳原文
荀勖,字公曾,潁川潁陰人,漢司空爽曾孫也。祖?,射聲校尉。父?,早亡。勖依于舅氏。岐嶷夙成,年十余歲能屬文。從外祖魏太傅鐘繇曰:“此?當及其曾祖!奔乳L,遂博學,達于從政。仕魏,辟大將軍曹爽掾,遷中書通事郎。爽誅,門生故吏無敢往者,勖獨臨赴,眾乃從之。為安陽令,轉(zhuǎn)驃騎從事中郎。勖有遺愛,安陽生為立祠。遷廷尉正,參文帝大將軍軍事,賜爵關內(nèi)侯,轉(zhuǎn)從事中郎,領記室。
高貴鄉(xiāng)公欲為變時,大將軍掾?qū)O佑等守閶闔門。帝弟安陽侯干聞難欲入,佑謂干曰:“未有入者,可從東掖門!奔案芍,帝遲之,干以狀白,帝欲族誅佑。勖諫曰:“孫佑不納安陽,誠宜深責。然事有逆順,用刑不可以喜怒為輕重。今成?刑止其身,佑乃族誅,恐義士私議!蹦嗣庥訛槭恕r官騎路遺求為刺客入蜀,勖言于帝曰:“明公以至公宰天下,宜杖正義以伐違貳。而名以刺客除賊,非所謂刑于四海,以德服遠也!钡鄯Q善。
及鐘會謀反,審問未至,而外人先告之。帝待會素厚,未之信也。勖曰:“會雖受恩,然其性未可許以見得思義,不可不速為之備!钡奂闯鲦(zhèn)長安,主簿郭奕、參軍王深以勖是會從甥,少長舅氏,勸帝斥出之。帝不納,而使勖陪乘,待之如初。先是,勖啟“伐蜀,宜以衛(wèi)?為監(jiān)軍”。及蜀中亂,賴?以濟。會平,還洛,與裴秀、羊祜共管機密。
時將發(fā)使聘吳,并遣當時文士作書與孫皓,帝用勖所作。皓既報命和親,帝謂勖曰:“君前作書,使吳思順,勝十萬之眾也!钡奂磿x王位,以勖為侍中,封安陽子,邑千戶。武帝受禪,改封濟北郡公。勖以羊祜讓,乃固辭為侯。拜中書監(jiān),加侍中,領著作,與賈充共定律令。
充將鎮(zhèn)關右也,勖謂馮?曰:“賈公遠放,吾等失勢。太子婚尚未定,若使充女得為妃,則不留而自停矣!臂门c?伺帝間并稱“充女才色絕世,若納東宮,必能輔佐君子,有《關雎》后妃之德。”遂成婚。當時甚為正直者所疾,而獲佞媚之譏焉。久之,進位光祿大夫。既掌樂事,又修律呂,并行于世。初,勖于路逢趙賈人牛鐸,識其聲。及掌樂,音韻未調(diào),乃曰:“得趙之牛鐸則諧矣!彼煜驴に团hI,果得諧者。又嘗在帝坐進飯,謂在坐人曰:“此是勞薪所炊!毕涛粗。帝遣問膳夫,乃云:“實用故車腳!迸e世伏其明識。俄領秘書監(jiān),與中書令張華依劉向《別錄》,整理記籍。又立書博士,置弟子教習,以鐘、胡為法。
咸寧初,與石苞等并為佐命功臣,列于銘?zhàn)。及王浚表請伐吳,勖與賈充固諫不可,帝不從,而吳果滅。以專典詔命,論功封子一人為亭侯,邑一千戶,賜絹千匹。又封孫顯為潁陽亭侯。
及得汲郡冢中古文竹書,詔勖撰次之,以為《中經(jīng)》,列在秘書。
時議遣王公之國,帝以問勖,勖對曰:“諸王公已為都督,而使之國,則廢方任。又分割郡縣,人心戀本,必用嗷嗷。國皆置軍,官兵還當給國,而闕邊守。”帝重使勖思之,勖又陳曰:“如詔準古方伯選才,使軍國各隨方面為都督,誠如明旨。至于割正封疆。使親疏不同誠為佳矣。然分裂舊土,猶懼多所搖動,必使人心聰擾,思惟竊宜如前。若于事不得不時有所轉(zhuǎn)封,而不至分割土域,有所損奪者,可隨宜節(jié)度。其五等體國經(jīng)遠,實不成制度。然但虛名,其于實事,略與舊郡縣鄉(xiāng)亭無異。若造次改奪,恐不能不以為恨。今方了其大者,以為五等可須后裁度。凡事雖有久而益善者,若臨時或有不解,亦不可忽!钡垡咱醚詾樵剩鄰钠湟。
時又議省州郡縣半吏以赴農(nóng)功,勖議以為:“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昔蕭曹相漢,載其清靜,致畫一之歌,此清心之本也。漢文垂拱,幾致刑措,此省事也。光武并合吏員,縣官國邑裁置十一,此省官也。魏太和中,遣王人四出,減天下吏員,正始中亦并合郡縣,此省吏也。今必欲求之于本,則宜以省事為先。凡居位者,使務思蕭曹之心,以翼佐大化。篤義行,崇敦睦,使昧寵忘本者不得容,而偽行自息,浮華者懼矣。重敬讓,尚止足,令賤不妨貴,少不陵長,遠不間親,新不間舊,小不加大,淫不破義,則上下相安,遠近相信矣。位不可以進趣得,譽不可以朋黨求,則是非不妄而明,官人不惑于聽矣。去奇技,抑異說,好變舊以徼非常之利者必加其誅,則官業(yè)有常,人心不遷矣。事留則政稽,政稽則功廢。處位者而孜孜不怠,奉職司者而夙夜不懈,則雖在挈瓶而守不假器矣。使信若金石,小失不害大政,忍忿?以容之。簡文案,略細苛,令之所施,必使人易視聽,愿之如陽春,畏之如雷震。勿使微文煩撓,為百吏所黷,二三之命,為百姓所饜,則吏竭其誠,下悅上命矣。設官分職,委事責成。君子心競而不力爭,量能受任,思不出位,則官無異業(yè),政典不奸矣。凡此皆愚心謂省事之本也。茍無此愆,雖不省吏,天下必謂之省矣。若欲省官,私謂九寺可并于尚書,蘭臺宜省付三府。然施行歷代,世之所習,是以久抱愚懷而不敢言。至于省事,實以為善。若直作大例,皆減其半,恐文武眾官郡國職業(yè),及事之興廢,不得皆同。凡發(fā)號施令,典而當則安,儻有駁者,或致壅否。凡職所臨履,先精其得失。使忠信之官,明察之長,各裁其中,先條上言之。然后混齊大體,詳宜所省,則令下必行,不可搖動。如其不爾,恐適惑人聽,比前行所省,皆須臾輒復,或激而滋繁,亦不可不重。”勖論議損益多此類。
太康中詔曰:“勖明哲聰達,經(jīng)識天序,有佐命之功,兼博洽之才。久典內(nèi)任,著勛弘茂,詢事考言,謀猷允誠。宜登大位,毗贊朝政。今以勖為光祿大夫、儀同三司、開府辟召,守中書監(jiān)、侍中、侯如故!睍r太尉賈充、司徒李胤并薨,太子太傅又缺,勖表陳:“三公保傅,宜得其人。若使楊珧參輔東宮,必當仰稱圣意。尚書令衛(wèi)?、吏部尚書山濤皆可為司徒。若以?新為令未出者,濤即其人!钡鄄闹。
明年秋,諸州郡大水,?土尤甚。勖陳宜立都水使者。其后門下啟通事令史伊羨、趙咸為舍人,對掌文法。詔以問勖,勖曰:今天下幸賴陛下圣德,六合為一,望道化隆洽,垂之將來。而門下上稱程咸、張惲,下稱此等,欲以文法為政,皆愚臣所未達者。昔張釋之諫漢文,謂獸圈嗇夫不宜見用;邴吉住車,明調(diào)和陰陽之本。此二人豈不知小吏之惠,誠重惜大化也。昔魏武帝使中軍司荀攸典刑獄,明帝時猶以付內(nèi)常侍。以臣所聞,明帝時唯有通事劉泰等官,不過與殿中同號耳。又頃言論者皆云省官減事,而求益吏者相尋矣。多云尚書郎太令史不親文書,乃委付書令史及干,誠吏多則相倚也。增置文法之職,適恐更耗擾臺閣,臣竊謂不可!
時帝素知太子暗弱,恐后亂國,遣勖及和嶠往觀之。勖還盛稱太子之德,而嶠云太子如初。于是天下貴嶠而賤勖。帝將廢賈妃,勖與馮?等諫請,故得不廢。時議以勖傾國害時,孫資、劉放之匹。然性慎密,每有詔令大事,雖已宣布,然終不言,不欲使人知己豫聞也。族弟良曾勸勖曰:“公大失物情,有所進益者自可語之,則懷恩多矣!逼湫鑫浣y(tǒng)亦說勖“宜有所營置,令有歸戴者”。勖并默然不應,退而語諸子曰:“人臣不密則失身,樹私則背公,是大戒也。汝等亦當宦達人間,宜識吾此意!本弥咱檬厣袝。
勖久在中書,專管機事。及失之,甚罔罔悵恨;蛴匈R之者,勖曰:“奪我鳳皇池,諸君賀我邪!”及在尚書,課試令史以下,核其才能,有暗于文法,不能決疑處事者,即時遣出。帝嘗謂曰:“魏武帝言‘荀文若之進善,不進不止;荀公達之退惡,不退不休’。二令君之美,亦望于君也!本勇氃掠,以母憂上還印綬,帝不許。遣常侍周恢喻旨,勖乃奉詔視職。
勖久管機密,有才思,探得人主微旨,不犯顏忤爭,故得始終全其寵祿。太康十年卒,詔贈司徒,賜東園秘器、朝服一具、錢五十萬、布百匹。遣兼御史持節(jié)護喪,謚曰成。勖有十子,其達者輯、?、組。
輯嗣,官至衛(wèi)尉。卒,謚曰簡。子?嗣。卒,謚曰烈。無嫡子,以弟息識為嗣。輯子綽。
晉書?荀勖傳翻譯
荀勖字公曾,潁川潁陰人,是漢司空荀爽的曾孫。祖父荀非木,是射聲校尉。父親荀月八十,早死。荀勖幼年寄托在舅父家里。奇異早熟,十幾歲能寫文章。從外祖父魏太傅鐘繇說:“此兒將來會趕上他曾祖父。”長大后學識淵博,有從政的本領。在魏做官,被大將軍曹爽征召為掾?qū)伲诌w為中書通事郎。曹爽被殺,他的門生故吏都不敢去收尸辦喪,荀勖獨自去處理喪事,其他人才敢跟著去。后又做安陽令,轉(zhuǎn)為驃騎從事中郎。荀勖受百姓愛戴,安陽人為他立了生祠。提升為廷尉正,參與文帝大將軍軍事謀劃,賜爵關內(nèi)侯。轉(zhuǎn)為從事中郎,兼記室職。高貴鄉(xiāng)公率兵攻文帝時,大將軍掾?qū)賹O佐等守閶闔門。文帝之弟安陽侯司馬干聽說發(fā)生兵變,要進閶闔門,孫佑對司馬干說:“還沒有人進這個門,可從東掖門進去!彼抉R干進去后,文帝說他來得太晚了,司馬干將來遲的原因說明后,文帝欲將孫佑處以滅族之罪。荀勖進諫說:“孫佑不讓安陽侯進門,確實應深受責備。然而事情總有順心的不順心的,用刑輕重不能以喜怒為轉(zhuǎn)移。成亻卒有罪,刑只及于本人,而孫佑卻要全族誅滅,恐怕義士們會有議論的!庇谑侵幻鈱O佑為庶人。當時官騎路遺請求作為刺客入蜀行刺,荀勖對文帝說:“明公您以至公之道治理天下,應舉正義之師以伐叛賊,用行刺的辦法去除賊,這不是以德服遠人,也不能為四海之人做榜樣!蔽牡壅J為這個意見很好。鐘會在蜀謀反,沒有得到確實消息,只是外人傳聞,文帝平素待鐘會甚厚,不相信他會謀反。荀勖說:“鐘會雖然受了您的恩,然此人不能看作是得恩而思義的人,不能不早作戒備!蔽牡哿⒓闯鲦(zhèn)長安。
主簿郭奕、參軍王深認為荀勖是鐘會的從外甥,幼年在舅家長大,勸文帝將荀勖貶出去。文帝不聽,并且使荀勖與自己同車陪坐,像原來一樣對待他。在此之前,荀勖進言:“伐蜀應以衛(wèi)?為監(jiān)軍。”及平蜀后發(fā)生鐘會叛亂,有賴于衛(wèi)?才得平息。鐘會被平定后,回到洛陽,荀勖與裴秀、羊祜共管國家機密。當時將要派使者出使東吳,讓當時文士草擬與孫皓書,文帝選用了荀勖所作的。孫皓接書后回報愿意和親通好,文帝對荀勖說:“君以前作的那封書使吳順服,真是勝過十萬大軍啊!”文帝即晉王位,以荀勖為侍中,封安陽子,食邑一千戶。武帝受禪讓即帝位,改封為濟北郡公。因為羊祜辭讓封爵,荀勖也辭讓接受封爵。拜為中書監(jiān),加侍中,領著作,與賈充共同制定律令。賈充將要去鎮(zhèn)守關中,荀勖對馮..說:“賈公遠放外任,我等在朝會失勢。
太子的婚事未定,若使賈充的女兒為太子妃,則賈充自然會留在京師任職了。”于是荀勖與馮..找機會在武帝面前稱道:“賈充女才色絕世,若納入東宮,必然能扶助未來人君,有像《詩經(jīng)?關雎》所歌頌的后妃之德。”太子的婚事就這樣定下來了。此事甚為當時正直之士所憤恨,譏諷荀勖是奸佞諂媚之徒。過了很久,又晉位為光祿大夫。荀勖曾掌管音樂,他所修訂的音律流行于世。當初,荀勖在路上聽到趙地商人的牛鈴聲,識辨其中音律。掌管音樂之后,音調(diào)不能協(xié)調(diào),對人說:“得到趙地的牛鈴音調(diào)就會協(xié)調(diào)了。”即下令讓郡國都送牛鈴來,果然得到音調(diào)和諧的牛鈴,調(diào)好了音律。荀勖曾在武帝旁邊進飯,對在座的人說:“這飯是受過勞苦的柴燒成的!痹谧娜硕疾幌嘈。武帝派人問廚師,廚師說:“是用舊車腳燒的飯!迸e世都佩服他明智多識。不久任秘書監(jiān),與中書令張華一起按照漢劉向的《別錄》整理古籍。又立書博士,設置博士弟子,教習書法,以鐘繇、胡毋敬的為規(guī)范。
咸寧初年(275?280),與石苞等并為開國功臣,列入銘功配饗的元勛。王浚上表請求伐吳時,荀勖與賈充堅決諫阻,以為吳不可伐,武帝沒有聽從他的意見,而伐吳果然成功。因荀勖專管詔命,論功封其一子為亭侯,食邑一千戶,賜絹千匹。又封其孫荀顯為潁陽亭侯。汲郡古墓中古文竹書被發(fā)現(xiàn)后,皇帝下詔讓荀勖編撰整理,成為《中經(jīng)》,作秘書收藏。
當時朝中議論讓王公們都到封國就職,武帝以此事問荀勖,荀勖回答說:“諸王公多已任都督之職,若使其回封國,則都督地方之任廢棄。按封國治理,必然分割郡縣,人心戀眷鄉(xiāng)土,必因此而心意不順。封國都要置軍隊,官兵還要供封國使用,守邊的軍隊就會不足!蔽涞圩屲髹迷僮骺紤],荀勖又陳述說:“如果按照詔書仿效古代諸侯選拔人才,使軍務與政令合一,在封國地域都督軍務,則詔書旨意是對的。至于將固定的封疆割裂開,而又親疏不同,這當然也是好的。然而使舊土割裂,恐怕會發(fā)生動蕩,必使人心急促生變。我審慎思慮,私下認為還是應依原制不動。若遇到某種情況,不得不轉(zhuǎn)移封地,只要不至于分割土域,損奪封國之利,是可以相宜行事加以節(jié)度的。五等封國行于遠古,今日實不成制度,只是虛名,事實上和舊時的郡縣鄉(xiāng)亭的封制無異。若匆忙改變,恐怕將成遺憾。當今先解決大的問題,五等爵制問題可等以后再裁定。
凡事雖有經(jīng)久而更加完善者,而臨時有不得不解決的問題,也不可忽視。”武帝認為荀勖的意見允當,很多地方都聽從他的。當時朝中又議論裁減州郡縣官吏半數(shù)去支援農(nóng)業(yè),荀勖提出意見認為:“省吏不如省官,省官不如省事,省事不如清心。昔日蕭何、曹參為漢相,懷清靜之心,百姓有‘蕭何為法,覯若畫一’的歌謠,這是清心之本。漢文帝垂衣拱手而天下大治,幾乎不用刑法,這是省事的結果。漢光武帝合并吏員,縣官國邑設置官吏才及原來的十分之一,這是省官。
魏太和年間(227?233)派遣朝廷使者四出,精簡天下吏員,正始年間(240?249)也曾合并郡縣,這是省吏。今欲尋求根本,則應以省事為先。凡居官位者,務使知蕭何之心,以輔佐國家,大行教化。重義行,崇和睦,使以邪道得寵者不得居官位,則虛偽之行自然消逝,浮華之人會畏懼縮斂。重敬讓,尚知足,令賤者不妨害貴者,少者不欺凌長者,疏遠者不離間近親,新識者不離間舊友,小者不加于大者,淫行不破義舉,則上下相安,遠近之人互相信任了。官位不能以鉆營的手段得到,榮譽不能靠朋黨吹捧求得,則是非就會弄清,官人不會受迷惑了。去掉奇技,抑制異說,好改變舊規(guī)以僥幸獲非常之利者必加重刑,則官守其職,民心不會見異思遷了,事存則政繁,政繁則功廢。在位的官吏孜孜不倦,守職司者日夜不懈,雖是才智短淺之人,也能盡其職守。上下信任如金石之堅,即使有小過失,也不會妨害國家大政,應忍耐寬容。簡省文牘案卷和細碎繁苛的條文,法令的施行,定使人民易于接受。得益如盼陽春,避罰如畏雷電。不能使細碎條令煩擾百姓,并為百吏所輕慢,不能朝令夕改,使百姓厭惡,如此則官吏竭誠盡職,百姓擁護國家法令。分職務而設官,委托政事以求成效。
君子競爭向上存于心而不以力相爭,估量自己的才能接受職位,謀不出其位,則官無分外之業(yè),政事少有奸詐了。這些都是我所說的省事之本。若無多事之弊,雖不省吏,天下人也認為是省吏了。如欲省官,我認為九寺之職可合并于尚書,蘭臺的事應交付三府。然而現(xiàn)行制度已歷多代,為世人所習慣,所以很久以來有這種想法而未敢提出。至于省事,還是以求實為善。若只作籠統(tǒng)的規(guī)定,都減少一半,恐怕文武眾官、郡國職責及事之興廢各不相同。凡發(fā)號施令,典則允當者可以使民安,無規(guī)律而雜亂者會使政道壅塞。凡到職臨事的人都要精察得失。使忠信明察的官長,裁決適中的舉措,列條上奏。然后全面斟酌,宜省者省,則令下必行,不可動搖。如不這樣,恐怕只是迷惑視聽,會造成前面省去,后面恢復,或更加繁雜,這也不能不重視!避髹米h論政事的損益得失,大多類此。
太康年間(280?289),皇帝下詔說:“荀勖聰明通達,辨識天命所歸,有佐命創(chuàng)業(yè)之功,兼有博學多識之才。久任內(nèi)職,功勛卓著,咨詢朝政,謀略允當。應登大位,輔助朝政。今以荀勖為光祿大夫、儀同三司、開府辟召,守中書監(jiān)、侍中、侯如故!碑敃r太尉賈充、司徒李胤都已死,太子太傅又缺。荀勖上表陳說:“三公和太保太傅之職,應有恰當人選。若使楊珧為太保太傅,必可符合圣意。尚書令衛(wèi)?、吏部尚書山濤都可做司徒。若以為衛(wèi)?新任尚書令未便改任,則山濤更為合適!蔽涞鄄杉{了這些意見。
第二年秋,各州郡都有水災,兗州一帶尤其嚴重。荀勖上奏陳說應設立都水使者。此后門下啟通事令史伊羨、趙咸為宮中舍人,掌管法令條文;实巯略t以此事問荀勖,荀勖說:“當今天下幸賴陛下圣德,四海為一,可望大道興隆,教化和睦,垂訓于將來。而門下官員上有程咸、張惲,下有此類人物,欲以繁法苛令治國,這是我不能理解的。漢張釋之諫漢文帝,認為獸圈嗇夫不宜被任用;邴吉停車,闡明調(diào)和陰陽之理。此二人豈不知小吏也可施恩惠,只是更重視朝廷教化的推行。昔魏武帝使中軍司荀攸掌管刑獄,魏明帝時就將這一職務交付內(nèi)常侍。據(jù)臣所知,明帝時只有劉泰所任的通事等官,不過與殿中官是一樣的。又論者都說應省官簡事,而要求增加管理的人又相繼而來。很多人說尚書郎太令史不親手起草文書,都委托給書令史及干事,真是吏多則互相依賴。增設掌文法的官職,恐怕只能會干擾臺閣大臣的工作,損耗他們的精力,臣私下以為是不可行的!蔽涞燮剿刂捞佑掴g懦弱,恐以后給國家?guī)淼渷y,派荀勖、和嶠去觀察太子情況。荀勖回來后極力贊揚太子有德,而和嶠卻說太子還是以前那個樣子,于是天下人尊敬和嶠而鄙視荀勖。武帝將廢賈妃,荀勖與馮..等進諫請求,賈后才沒有被廢,當時議論者以為荀勖傾覆國家攪亂時局,是孫資、劉放之類的人物。然而荀勖做事小心謹慎,每有他所參與的詔令大事,雖已宣布,他始終不說,不想讓別人知道他參與其事。族弟荀良曾勸荀勖說:“公失去眾人的信賴,您給別人做了好事應該說出來,那么對您懷德感恩的人就會多了!彼呐鑫浣y(tǒng)也勸說:“應為自己的事經(jīng)營安置一下,以便有人歸附擁戴您!避髹枚汲聊粦;貋韺鹤觽冋f:“作為人臣不守密則失掉自己的身份,樹私黨則背公事,是應該深為警戒的,你們也會官路亨通,應當懂得我的用意!焙芫靡院,皇帝讓荀勖守尚書令。荀勖長期在中書之位,專管機密之事。失去此職后,心中悵恨不滿。
任新職時有人去祝賀,荀勖說:“奪了我禁苑中鳳凰池的官署,你們還來賀我!”任尚書令時,考試令史以下官吏,核實其才能高低,那些不熟悉法令條例,不能解決疑難處理事務的人,都被遣出。武帝曾對荀勖說:“魏武帝說:‘荀文若提拔善者,不提拔起來不休止;荀公達斥逐惡人,不趕走他們不罷休!瘍蓚令君的美德,希望您兼而有之!痹诼氃掠,因母喪上繳印綬辭職,武帝不許,派常侍周恢傳達旨意,荀勖這才奉詔履行職責。荀勖久管機密工作,才思敏捷,能揣摩人主心思,不觸犯人主之意,所以能始終受到皇帝寵信,保其爵祿。
太康十年(289)死。下詔追贈為司徒,賜棺木、朝服一具,錢五十萬,布百匹。派兼御史持節(jié)護喪,謚號為成。荀勖有十個兒子,做過顯官的有荀輯、荀藩、荀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393497.html
相關閱讀:道人有道山不孤
陶淵明《贈羊長史》原文及翻譯 賞析
呂不韋列傳翻譯 讀后感
后漢書?列傳?袁紹劉表列傳下原文及翻譯
宋史?陳摶傳原文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