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原文:
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
相關內容
相關內容注釋
作者:佚名
后游:重游修覺寺。憐:愛。
暄:暖。
此:指修覺寺。
復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相關內容
賞析
作者:佚名
“寺憶曾游處,橋憐再渡時!彼潞蜆蚨际窃沃,再游時對橋和寺都更生愛憐之情。兩句采取倒裝句式,將賓詞的“寺”和“橋”提到動詞謂語“憶”與“憐”前,突出游覽的處所,將對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盤托出,點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進。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無私!弊詮纳洗斡斡[之后,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兒“憶”著詩人,“等待”著詩人的再游;花也綻笑臉,柳也扭柔腰,無私地奉獻著自己的一切,歡迎詩人再度登臨。頭兩句從寫詩人對“寺”、“橋”有情,這兩句轉入寫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對詩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細細品味這兩句詩,是很有含蘊的,它透露了詩人對世態(tài)炎涼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無私的,而人世間卻是無情的、偏私的。正如清人薛雪說“花柳自無私”,“下一‘自’字,便覺其寄身離亂感時傷事之情,掬出紙上”(《一瓢詩話》)。
“野潤煙光薄,沙暄日色遲!痹诟艛⒘私交楹螅志唧w描繪晨景和晚景兩幅畫面,清早薄如輕紗的晨曦,滋潤著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滯留大地的余暉,遲遲不退,沙地閃閃發(fā)光。這兩句表明了時間的推移,詩人從早到暮在此,可見流連之久,又從側面說明了景色之美。“潤字從薄字看出,暄字從遲字看出,寫景極細。”(《杜詩鏡詮》引張上若評語)
“客愁全為減,舍此復何之?”全詩以感慨作結,意思是:“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悶完全減消了,除了這兒還要往哪兒去呢?”表面看來好像仍是贊美這兒風景絕佳,其實,這正是詩人心中有愁難解,強作豁達之語。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間,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艱,滿腔愁憤,無由排解,只好終日徜徉于山水之間,所以減愁兩字是以喜寫悲,益增其哀。
這首詩寫得表面豁達,實則沉郁,只是以頓挫委曲之態(tài)來表現這樣的情感。正因為如此,詩句感人更深。詩采用散文句式,而極為平順自然。這一種創(chuàng)新,對后世尤其是宋代詩人的影響頗大。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 后游
相關內容杜甫
杜甫(-),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少陵”等,漢族,河南府鞏縣(今河南省鞏義市)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杜甫被世人尊為“詩圣”,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外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qū)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余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備受推崇,影響深遠。-年間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紀念。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yy-art.cn/shiju/402884.html
相關閱讀: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二首 韓愈
鷓鴣天?林斷山明竹隱墻 蘇軾
酒泉子?長憶西山 潘閬
錦江春光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_全詩賞析
絕句二首 杜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