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一章原文及譯文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一章原文及譯文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一章原文

大邦者下流,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牝常以靜勝牡,以靜為下。故大邦以下小邦,則取小邦;小邦以下大邦,則取大邦。故或下以取,或下而取。大邦不過欲兼畜人,小邦不過欲入事人。夫兩者各得所欲,大者宜為下。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一章注釋

、邦:一本作國。

2、天下之牝,天下之交也:一本作天下之交,天下之牝也。交,會集、會總。

3、或下而。合拢t下;取,借為聚。

4、兼畜人:把人聚在一起加以養(yǎng)護。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一章譯文

大國要像居于江河下游那樣,使天下百川河流交匯在這里,處在天下雌柔的位置。雌柔常以安靜守定而勝過雄強,這是因為它居于柔下的緣故。所以,大國對小國謙下忍讓,就可以取得小國的信任和依賴;小國對大國謙下忍讓,就可以見容于大國。所以,或者大國對小國謙讓而取得大國的信任,或者小國對大國謙讓而見容于大國。大國不要過分想統(tǒng)治小國,小國不要過分想順從大國,兩方面各得所欲求的,大國特別應該謙下忍讓。

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一章賞析

《道德經(jīng)》第六十一章是老子針對當時兼并戰(zhàn)爭帶來的痛苦,講到如何處理好大國與小國之間的關系,表達了老子治國和國與國關系的政治主張。在老子看來,國與國之間能否和平相處,關鍵在于大國,所以一再提出大國要謙下,不可以強大而凌辱、欺壓、侵略小國。這章中仍有社會政治的辯證法思想。大國應該像江海,謙居下流,天下才能交歸。大國還應像嫻靜的雌性,以靜自處下位,而勝雄性。這里的國,是指大大小小的諸侯國。本章文字淺顯,易于讀懂。

春秋末期,諸侯國到處林立,大國爭霸,小國自保,戰(zhàn)爭接連不斷地發(fā)生,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極大災難。任繼愈說:“這里老子講的大國領導小國,小國奉承大國,是希望小國大國維持春秋時期的情況,不要改變。他希望社會永遠停留在分散割據(jù)狀態(tài)。這是和歷史發(fā)展的方向背道而弛的!保ā独献有伦g》)任繼愈先生這樣分析,自然有其道理。因為老子學說的主要內(nèi)容之一,就是小國寡民。國與國之間相安無事,和平相處。然而,深入一步研究這個問題,我們感到老子還有另外一種考慮。古今中外,人類社會能否得到安寧與和平,往往由大國、強國的國策所決定。大國、強國的欲望不過是要兼并和畜養(yǎng)小國、弱國;而小國、弱國的愿望,則是為了與大國修好和共處。在這兩者的關系中,最主要的一方便是大國、強國。本章在開頭和結(jié)語一再強調(diào)大國應該謙下包容,不可自恃強大而凌越弱小。只有這樣,才可以贏得小國的信服。從此看來,老子的用心又是符合百姓們的愿望!纠献拥赖陆(jīng)第六十二章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及譯文

【老子道德經(jīng)全文

【老子道德經(jīng)譯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12103.html

相關閱讀: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
陸游《煙艇記》原文翻譯及賞析
懶起畫蛾眉,弄妝梳洗遲
傅玄《車遙遙篇》原文及翻譯 賞析
江南女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