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觀《千秋歲?水邊沙外》原文
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ㄓ皝y,鶯聲碎。飄零疏酒盞,離別寬衣帶。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
憶昔西池會,?鷺同飛蓋。攜手處,今誰在?日邊清夢斷,鏡里朱顏改。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
秦觀《千秋歲?水邊沙外》注釋
、碎:形容鶯聲細碎。
2、飄零:飄泊。疏酒盞:多時不飲酒。
3、寬衣帶:謂人變瘦。
4、西池:故址在丹陽(今南京市),這里借指北宋京都開封西鄭門西北之金明池二秦觀于元佑間居京時,與諸同僚有金明池之游會。
5、?鷺:?(yuān)鷺,謂朝官之行列,如?鳥和鷺鳥排列整齊有序。
6、清夢:美夢。
7、朱顏:指青春年華。
8、飛紅:落花。
秦觀《千秋歲?水邊沙外》翻譯
淺淺春寒,從溪水邊、城郭旁悄一悄地溜走了;ㄓ皳u曳,鶯聲嚦嚦。因人在外地漂零,不能在一起喝酒,彼此相思,衣帶也寬松了。所等之人遲遲不來,同自己相對的只有黃昏天邊的碧云。一憶往昔汴京金明池相會,同僚們一塊乘車出游。握手言觀處,今日還有誰在?回到皇帝身邊的好夢破滅了,一照鏡子才發(fā)現(xiàn)容顏漸老。好的光景不再,官僚們的愁苦如海深。
秦觀《千秋歲?水邊沙外》賞析
《千秋歲?水邊沙外》是北宋文學家,詞人秦觀的作品。這首詞自寫情懷,外婉約而內(nèi)異常激烈,頗能概括秦觀一生遭遇及性格特征,可謂性靈之作。此詞以“春”貫穿全篇,“今春”和“昔春”,“盛春”到“暮春”,以時間的跨度,將不同的時空和昔盛今衰等感受融合為一,創(chuàng)造出完整的意境。實質(zhì)上,該詞也將今與昔,政治上的不快和愛情上的失意交織在一起,或談政治理想破滅,或說個人容顏衰老,反復詠嘆,纏綿凄惻,最終落腳點在一無邊無際的“愁”上,感情極其憂傷,催人淚下。
這是秦觀借描寫春景春情,集中表現(xiàn)交織在一起的今與昔、政治上的不幸和愛情上的失意,抒發(fā)貶謫之痛、飄零之愁的一首詞作。此詞在內(nèi)容上由春景春情引發(fā),由昔而今由今而昔,由喜而悲,由悲而怨,把政治上的不幸和愛情上的失意融為一體,集中抒發(fā)了貶徙之痛,飄零之苦。在藝術上一波三折,一唱三嘆,蘊藉含蓄,感人肺腑;以景結情,境界深遠,余味無窮。
新舊黨爭,損害的不只秦觀一人,所以此詞抒發(fā)的感情是具有一定的普適意義的,蘇軾、黃庭堅、孔平仲、李之儀等人都有和詞存今,可見對“元祜黨人”震動之大,感觸之深。
詞中所體現(xiàn)的情感極為悲傷,充分體現(xiàn)這位“古之傷心人”的性格特征。即:當他身處逆境之時.往往不能自拔,無法像蘇軾那樣,善于自我解脫,而是自嘆、自傷,一往而深,直至于死。所以,當他的朋友看到這首詞的時候,即擔心其“不久于世”。這也就是作者所謂獨具善感“詞心”的體現(xiàn)。
上片著重寫今日生活情景。首寫眼前景致,“水邊沙外,城郭春寒退”二句,點明地點、時令,輕輕著筆,樸實自然。緊接著“花影亂,鶯聲碎”二句,細寫春景特色,以“亂”字狀花之紛繁,“碎”字表鶯聲盈耳,用筆尤工,各極其妙,洋溢著對自然的喜愛之情!帮h零”以下四句,忽而由喜轉悲,由春景春情轉寫遠謫索居,形體瘦損,不復有以往對酒當歌之情,轉折有致,詞情哀怨。歇拍“人不見,碧云暮合空相對”二句,人情艷情,孤情凄情,蘊藉含蓄,耐人尋味。
下片抒發(fā)由昔而今的生活之情。換頭直點昔日西池宴集,以“鴆鷺同飛蓋”描寫其盛況。比喻形象,用語簡明,隱含著不能忘懷的情味。“攜手處”以下四句,又由昔而今,由喜而悲,景物依舊,諸友卻已飄泊云散。委婉曲折,纏宛凄側。結尾“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再由眼前想到今后!帮w紅萬點”是春歸的自然寫照,“愁如!眳s新奇絕妙。這兩句既是惜春春去,又是對前途的無望。
秦觀的詩詞作品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21614.html
相關閱讀: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文字緣同骨肉深
翻手作云覆手為雨
山靜似太古,日長如小年
三十六計之金蟬脫殼第二十一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