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明代
作者:于謙
原文:
鑿開混沌得烏金,蓄藏陽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爐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賴生成力,鐵石猶存死后心。
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
相關(guān)內(nèi)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
鑿開混沌之地層,獲得烏金是煤炭。蘊(yùn)藏?zé)o盡之熱力,心藏情義最深沉。
融融燃起之炬火,浩浩猶如是春風(fēng)。熊熊洪爐之烈焰,照破沉灰色的天。
鐘鼎彝器之制作,全賴生成是原力。鐵石雖然已死去,仍然保留最忠心。
只是希望天下人,都是又飽又暖和。不辭辛勞不辭苦,走出荒僻山和林。
注釋
、混沌-指世界還沒有開辟以前的狀態(tài)。古人認(rèn)為天地未開時“混沌如雞子”。這里指大地。
、烏金-指煤炭。
、陽和-原指暖和的陽光,這里借指煤炭所蓄藏的熱能。
、意最深-有深層的情意。
、爝火燃回一句-煤炭燃燒給人們帶來溫暖,就象春回大地一般。爝火:小火炬;浩浩;本意是形容水勢大,這里引申為廣大。
、洪爐照破一句-爐火能夠沖破沉沉的黑夜。
、鼎彝-烹飪工具。鼎:炊具;彝:酒器。
、元-依賴。
、生成力-煤炭燃燒生成的力量。
、鐵石一句-古人以為鐵石蘊(yùn)藏在地下可以變成煤炭。意思是說:鐵石雖然變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予人類。此句和上面一句還有另一層意思:朝廷必須依靠臣民的忠心,并表示自己至死也要為國家出力。
、蒼生-老百姓。
相關(guān)內(nèi)容鑒賞
作者:佚名
這首詠物詩,是作者以煤炭自喻,托物明志,表現(xiàn)其為國為民的抱負(fù)。于寫物中結(jié)合著詠懷。
第一句:詠煤炭點題。
第二句:正面抒懷,說這里蘊(yùn)藏著治國安民的陽和布澤之氣!耙庾钌睢保貏e突出此重點的深意。“春浩浩”承接“陽和”,“照破夜沉沉 ”,對照著寫,顯示除舊布新的力量。古人稱廟堂宰相為鼎鼐,這里說宰相的作為,有賴于其人具有生成萬物的能力,仍從煤炭的作用方面比喻。
第三句:“鐵石”句表示堅貞不變的決心,也正是于謙人格的寫照。
第四句:“但愿蒼生俱飽暖”,從煤炭進(jìn)一步生發(fā),即杜甫廣廈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之意而擴(kuò)大之。末句綰結(jié)到自己出山濟(jì)世,一切艱辛在所甘心歷之的本意,即托物言志。
綜上:
前四句描寫煤炭的形象,寫盡煤炭一生。后四句有感而發(fā),抒發(fā)詩人為國為民,竭盡心力的情懷。全詩以物喻人,托物言志。 詩人一生憂國憂民,以興國為己任。其志向在后四句明確點出,其舍己為公的心志在后兩句表現(xiàn)得尤為明顯。綜合全詩,詩人在詩中表達(dá)了這樣的志向:鐵石雖然堅硬,但依然存有為國為民造福之心,即使歷盡千辛萬苦,他也癡心不改,不畏艱難,舍身為國為民效力。
相關(guān)內(nèi)容于謙 于謙(年月日-年月日),字廷益,號節(jié)庵,官至少保,世稱于少保。漢族,明朝浙江承宣布政使司杭州錢塘縣人。因參與平定漢王朱高煦謀反有功,得到明宣宗器重,擔(dān)任明朝山西河南巡撫。明英宗時期,因得罪王振下獄,后釋放,起為兵部侍郎。土木之變后英宗被俘,?王朱祁鈺監(jiān)國,擢兵部尚書。于謙力排南遷之議,決策守京師,與諸大臣請?王即位。瓦剌兵逼京師,督戰(zhàn),擊退之。論功加封少保,總督軍務(wù),終迫也先遣使議和,使英宗得歸。天順元年因“謀逆”罪被冤殺。謚曰忠肅。有《于忠肅集》。于謙與岳飛、張煌言并稱“西湖三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26102.html
相關(guān)閱讀: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_全詩賞析
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原文_翻譯和賞析_辛棄疾
暖風(fēng)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_全詩賞析
贈梁任父母同年 題梁任父同年原文_翻譯和賞析_黃遵憲古詩
正氣歌原文_翻譯和賞析_文天祥古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