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歐陽修《豐樂亭記》原文翻譯及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歐陽修《豐樂亭記》原文

修既治滁之明年,夏,始飲滁水而甘。問諸滁人,得于州南百步之近。其上則豐山,聳然而特立;下則幽谷,窈然而深藏;中有清泉,?然而仰出。俯仰左右,顧而樂之。于是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

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皇甫輝、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修嘗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輝、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也,蓋天下之平久矣。自唐失其政,海內(nèi)分裂,豪杰并起而爭,所在為敵國者,何可勝數(shù)?及宋受天命,圣人出而四海一。向之憑恃險阻,鏟削消磨。百年之間,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欲問其事,而遺老盡矣。今滁介江淮之間,舟車商賈、四方賓客之所不至,民生不見外事,而安于畎畝衣食,以樂生送死。而孰知上之功德,休養(yǎng)生息,涵煦于百年之深也。

修之來此,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既得斯泉于山谷之間,乃日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掇幽芳而蔭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時之景,無不可愛。又幸其民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也。因為本其山川,道其風俗之美,使民知所以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事之時也。夫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刺史之事也。遂書以名其亭焉。

歐陽修《豐樂亭記》注釋

、豐樂亭:在今安徽滁州城西豐山北,為歐陽修被貶滁州后建造的

2、明年:第二年,即慶歷六年。

3、問諸滁人:向滁人打聽泉水的出處。

4、聳然而特立:高峻挺拔地矗立著。聳然,高聳的樣子。特,突出。

5、窈然:深幽的樣子。

6、?然:水勢盛大的樣子。

7、俯仰:這里為環(huán)顧的意思。

8、五代:指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

9、干戈:古代兵器,此指戰(zhàn)爭。

0、圖記:指地圖和文字記載。

、清流之關:在滁州西北清流山上,是宋太祖大破南唐兵的地方。

2、及:等到。

3、圣人出而四海一:指宋太祖趙匡胤統(tǒng)一天下。

4、向之憑恃險阻:如先前那些憑借險阻稱霸的人,有的被誅殺,有的被征服。向,從前。

5、遺老:指經(jīng)歷戰(zhàn)亂的老人。

6、舟車商賈:坐船乘車的商人。

7、畎:田地。

8、樂生送死:使生的快樂,禮葬送死。

9、涵煦:滋潤教化。

20、事簡:公務簡單。

2、掇幽芳而蔭喬木:春天采摘清香的花草,夏天在大樹蔭下休息。掇,拾取。蔭,蔭庇,乘涼。

22、“風霜”二句:秋天刮風下霜,冬天結(jié)冰下雪,經(jīng)風霜冰雪后草木凋零,山巖裸露,更加清爽秀麗。刻露,清楚地顯露出來。

23、歲物:收成。

24、刺史:官名,宋人習慣上作為知州的別稱。歐陽修此時為滁州知州,根據(jù)習慣自稱為刺史。

25、名:起名,命名。

歐陽修《豐樂亭記》翻譯

我擔任滁州太守后的第二年夏天,才喝到滁州的泉水,覺得甘甜。于是向滁州人詢問泉水的發(fā)源地,就在距離滁州城南面一百步的近處。它的上面是豐山,高聳地矗立著;下面是深谷,幽暗地潛藏著;中間有一股清泉,水勢洶涌,向上涌出。我上下左右地看,很愛這里的風景。因此,我就叫人疏通泉水,鑿開石頭,拓出空地,造了一座亭子,于是我和滁州人在這美景中往來游樂。

滁州在五代混戰(zhàn)的時候,是個互相爭奪的地區(qū)。過去,太祖皇帝曾經(jīng)率領后周兵在清流山下?lián)魸⒗罹暗氖迦f軍隊,在滁州東門的外面活捉了他的大將皇甫暉、姚鳳,就這樣平定了滁州。我曾經(jīng)考察過滁州地區(qū)的山水,查核過滁州地區(qū)的圖籍,登上高山來眺望清流關,想尋找皇甫暉、姚鳳被捉的地方?墒,當時的人都已經(jīng)不在,大概是天下太平的時間長久了。自從唐朝敗壞了它的政局,全國四分五裂,英雄豪杰們?nèi)计饋頎帄Z天下,到處都是敵對的政權,哪能數(shù)得清呢?到了大宋朝接受天命,圣人一出現(xiàn),全國就統(tǒng)一了。以前的憑靠險要的割據(jù)都被削平消滅。在一百年之間,靜靜地只看到山高水清。要想問問那時的情形,可是留下來的老年人已經(jīng)不在人世了。如今,滁州處在長江、淮河之間,是乘船坐車的商人和四面八方的旅游者不到的地方。百姓活著不知道外面的事情,安心耕田穿衣吃飯,歡樂地過日子,一直到死。有誰曉得這是皇帝的功德,讓百姓休養(yǎng)生息,滋潤化育到一百年的長久呢!

我來到這里,喜歡這地方僻靜,而政事簡單,又愛它的風俗安恬閑適。在山谷間找到這樣的甘泉之后,于是每天同滁州的士人來游玩,抬頭望山,低首聽泉。春天采摘幽香的鮮花,夏天在茂密的喬木乘涼,刮風落霜結(jié)冰飛雪之時,更鮮明地顯露出它的清肅秀美,四時的風光,無一不令人喜愛。那時又慶幸遇到民眾為那年谷物的豐收成熟而高興,樂意與我同游。于是為此根據(jù)這里的山脈河流,敘述這里風俗的美好,讓民眾知道能夠安享豐年的歡樂,是因為有幸生于這太平無事的時代。宣揚皇上的恩德,和民眾共享歡樂,這是刺史職責范圍內(nèi)的事。于是就寫下這篇文章來為這座亭子命名。

歐陽修《豐樂亭記》賞析

《豐樂亭記》是北宋詞人、政治家、文學家歐陽修的一篇散文。此文除記述建豐樂亭的經(jīng)過及與滁人共游之樂外,還描繪了滁州從戰(zhàn)亂到和平的變遷,從而寄托了安定來之不易,應予珍惜的命意和與民同樂的政治思想。

這篇文章的最大特點是借寫景而抒情,情景交融。文章用了大量筆墨寫滁州的山水景色,從中流淌出作者豐富的情感。戰(zhàn)亂之時,好山好水不過是為了割據(jù)稱王的“憑侍險阻”;在世事變遷的過程中,也只是“漠然徒見山高而水清”;而在百姓安居樂業(yè)的當時,則“四時之景,無不可愛”。歐陽修寫景有很深的功力。文中僅用“掇幽芳而萌喬木,風霜冰雪,刻露清秀”這十五個字就把一年四季四時之景的特點表現(xiàn)出來了!岸抻姆级a喬木”是通過人的動作來寫春夏之景;“風霜冰雪,刻露清秀”則是用人的感受來寫秋冬之色。文短情深,不僅反映出當時作者的心境。而且反映出作者高度的概括能力和精確的表達能力。

全文可分三段。首段簡介建亭的緣起。文章一開始就特意點明時間,即在他到滁的第二年,也就是初具政績之時,其中已含樂意。滁地“山州窮絕,比乏水泉”。而當炎炎夏日,竟“偶得一泉于城之西南豐山之谷中,水味甘冷”,作者喜出望外,親臨考查:“俯仰左右,顧而樂之!蔽恼轮链耍纥c明“樂”字。于是喜悅之情,一氣流注:“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倍さ哪康,又是欲“與滁人往游其間”。由自我慶幸到與民同樂,在一片歡樂意緒中莫定題旨。

第二段通過對滁州歷史的回顧和地理位置的介紹,歌頌了宋王朝結(jié)束戰(zhàn)亂,使人民安居樂業(yè)的功德。為了突出主題,作者只寫了宋朝以前故亂的歷史。并通過今昔對比的手法來表現(xiàn)主題的!俺谖宕筛曛H,用武之地也。昔太祖皇帝嘗以周師破李景兵十五萬于清流山下,生擒其將皇甫暉、姚鳳于滁東門之外,遂以平滁”這一段是寫歷史。表現(xiàn)了滁州過去的戰(zhàn)事和宋太祖趙匡撤的勇武,贊揚了宋朝開國皇帝的武功!靶迖L考其山川、按其圖記,升高以望清流之關,欲求暉、鳳就擒之所,而故老皆無在者。蓋天下之平久矣”這一段是寫當代。昔日的戰(zhàn)場,如今已經(jīng)難于考察其具體地點了。因為“故老”都已不在了,天下太平日子已經(jīng)很久了,這是第一層對比。

從“自唐失其政”到“涵煦百年之深也”是第二層對比。這一段通過對人間滄桑的感慨,又一次頌揚了宋王朝統(tǒng)一國家、讓人民休養(yǎng)生息的功德。作者俯仰今昔。反復抒發(fā)感嘆,使文章充滿了感情,這兩層對比,也都是與文章題目和主題相照應的。寫“滁于五代干戈之際,用武之地也”,又寫“自唐失其政。海內(nèi)分裂,豪杰并起而爭”,都是為了說明當時的百姓不能“豐樂”。而“圣人出而四海一”以后,百姓能夠豐足安樂,則是“上之功德”。進一步證明四海安樂的局而來之不易,彌足珍貴。

最后一段段回應開端,具體寫出“與滁人往游其間”之樂,歸結(jié)主題。文中寫作者“與滁人仰而望山,俯而聽泉”的四時之景,凝煉而生動;道滁地風俗之美,淳厚而安閑。段中,交錯用了四個“樂”字,琳漓酣暢地抒寫了歐公此時的愉悅情懷。首先作者慶幸自己遠脫風波而“樂其地僻而事簡,又愛其俗之安閑”,一樂也;滁人“樂其歲物之豐成,而喜與予游”,二樂也;作者縱談古今,意在讓人民了解“安此豐年之樂者,幸生無李之時也”,三樂也;凡此種種,皆因“宣上恩德,以與民共樂”,是地方官應做之事,四樂也。這就將首段“疏泉鑿石,辟地以為亭”而“與滁人往游其間”之事,說得端莊入理。

歐陽修的詩詞作品全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30454.html

相關閱讀: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坑灰未冷山東亂,劉項原來不讀書
愛國詩歌:過零丁洋_愛國詩歌
斷墻著雨蝸成字,老屋無僧燕作家
韓?《同題仙游觀》原文及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