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代:唐代
作者:王建
原文: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濕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相關(guān)內(nèi)容
譯文及注釋
作者:佚名
譯文一
庭院中月映地白樹棲昏鴉, 料寒露悄然無聲沾濕桂花。 今夜里明月團圓人盡瞻望, 不知那悠悠秋思落在誰家?
譯文二
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上了一層霜雪那樣白,樹上的鴉雀停止了聒噪,進入了夢鄉(xiāng)。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濕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當空,人們都在賞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誰的一邊?
注釋
()十五夜:指農(nóng)歷八月十五的夜晚。郎中:官名。
()中庭:即庭中,庭院中。地白:指月光照在庭院的地上,像鋪了一層霜一樣。棲:歇,休息。
()地白:月光滿地。
()秋思:秋天的情思,這里指懷人的思緒。
()落:有些版本作“在”。此處以《全唐詩》為準。
相關(guān)內(nèi)容鑒賞一
作者:佚名
題中的“十五夜”,結(jié)合三、四兩句來看,應(yīng)指中秋之夜。詩題,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處以《全唐詩》為準。杜郎中,名不詳。在唐代詠中秋的篇什中,這是較為著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樹棲鴉”,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鋪了一層霜雪。蕭森的樹蔭里,鴉鵲的聒噪聲逐漸消停下來,它們終于適應(yīng)了皎月的刺眼驚擾,先后進入了睡鄉(xiāng)。詩人寫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卻給人以積水空明、澄靜素潔、清冷之感,使人不由會聯(lián)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沉浸在清美的意境之中!皹錀f”,主要應(yīng)該十五夜望月是聽出來的,而不是看到的。因為即使在明月之夜,人們也不大可能看到鴉鵲的棲宿;而鴉鵲在月光樹蔭中從開始的驚惶喧鬧(周邦彥《蝶戀花》詞有句“月皎驚烏棲不定”,也就是寫這種意境)到最后的安定入睡,卻完全可能憑聽覺感受出來!皹錀f”這三個字,樸實、簡潔、凝煉,既寫了鴉鵲棲樹的情狀,又烘托了月夜的寂靜。
“冷露無聲濕桂花”,這句詩讓人聯(lián)想到冷氣襲人,桂花怡人的情景。由于夜深,秋露打濕庭中桂花。如果進一步揣摩,更會聯(lián)想到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樹。這是暗寫詩人望月,正是全篇點題之筆。詩人在萬籟俱寂的深夜,仰望明月,凝想入神,絲絲寒意,輕輕襲來,不覺浮想聯(lián)翩:那廣寒宮中,清冷的露珠一定也沾濕了桂花樹吧。這樣,“冷露無聲濕桂花”的意境,就顯得更悠遠,更耐人尋思。他選取“無聲”二字,細致地表現(xiàn)出冷露的輕盈無跡,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潤之久。而且不只是桂花,那樹下的玉兔,那揮斧的吳剛,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也是如此。詩句帶給讀者的是十分豐富的美的聯(lián)想。
“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64791.html
相關(guān)閱讀:一剪梅?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 韓愈
生查子?新月曲如眉 牛希濟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_全詩賞析
滿江紅?代王夫人作 文天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