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光武帝臨淄勞耿?原文及翻譯 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光武帝臨淄勞耿?原文及翻譯 賞析

光武帝臨淄勞耿?原文

車駕至臨淄,自勞軍,群臣大會。帝謂?曰:“昔韓信破歷下以開基;今將軍攻祝阿以發(fā)跡。此皆齊之西界,功足相方。而韓信襲擊已降,將軍獨拔?敵,其功乃難于信也。又田橫烹酈生,及田橫降,高帝詔衛(wèi)尉不聽為仇;張步前亦殺伏隆,若步來歸命,吾當詔大司徒釋其怨。又事尤相類也。將軍前在南陽,建此大策,常以為落落難合,有志者事竟成也。”

光武帝臨淄勞耿?注釋

、臨淄:縣者。原春秋戰(zhàn)國時齊國的都城,在今山東淄博西北。耿?:字伯昭,扶風茂陵人(今陜西興平東北)人,曾隨劉秀起兵,后拜建威大將軍,封好?侯。在掃平齊地割據勢力張步的戰(zhàn)爭中,立有大功。

2、車駕:即車,皇帝外出時乘用,因代指皇帝。這里指漢光武帝劉秀。

3、韓信破歷下:漢高帝三年,韓信襲擊歷下軍,占領齊國首都臨淄。

4、祝阿:地名,故地在今山東長清縣。光武帝建武五年春,張步屯軍祝阿,耿?率兵討伐,大破張步。后兩軍又戰(zhàn)于臨淄,時光武帝車駕親自勞軍,事在建武五年冬。

5、西界:歷下,祝阿都是古時齊,魯?shù)姆纸,在齊國的西部。

6、襲擊已降:韓信襲破歷下之前,劉邦已派酈食其到齊,游說齊王。齊王同意與漢和好,并撤除了對漢的防御。韓信趁其不備襲擊齊軍,并攻滅齊國。

7、?敵:勁敵。實力強大的敵人。

8、田橫烹酈生:當韓信襲歷下時,田橫以為酈生出賣了自己,便將酈生烹殺。

9、衛(wèi)尉:官名。即酈商,酈食其的弟弟,劉邦即位后封信成侯。劉邦曾警告酈商不得報仇。

0、張步等二句:光武帝派光祿大夫伏隆拜張步為東海太守,劉永也遣使立張步為齊王。張步接受劉永的封號,殺了伏隆。大司徒,伏隆的父親伏湛。

、將軍二句:耿?在南陽跟從劉秀,曾自請北收上谷兵(王莽時、耿父為上谷太守)、平定漁陽的彭寵,涿郡的張豐、向東消滅張步、平定齊地。劉秀同意了他的策略。

光武帝臨淄勞耿?翻譯

光武帝來到臨淄,親自慰勞軍隊,群臣在這里隆重地聚會。光武帝對耿?說:“從前韓信因攻破歷下而開創(chuàng)基業(yè),現(xiàn)在將軍您攻取祝阿而立身揚名。歷下和祝阿都是齊國的西界,你與韓信的功績也足以相比。但韓信襲擊的是已經降伏的對手,而將軍卻獨力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這個功績的取得,確實要比韓信難。再說田橫烹殺了酈生,等到田橫投降,漢高帝下詔告誡衛(wèi)尉酈商,不許他與田橫結仇。張步也曾殺過伏隆,如果張步前來歸降,我也要下詔給司徒伏湛,要他消除仇怨。這兩件事又更加相似了。將軍從前在南陽時,就提出了這項重要的計策,我原以為迂遠疏闊,很難實現(xiàn),現(xiàn)在看來,真是有志者事竟成啊!”

光武帝臨淄勞耿?賞析

光武帝臨淄勞耿?這篇百余字的談話精辟短小,特色鮮明。作者用事實說話,恰當?shù)剡\用史實和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評人論事,闡明觀點。

第一句至第三句是文章的第一層,寫光武帝對耿?削平割據的戰(zhàn)略構想并不以為然,但當戰(zhàn)爭開始后耿?在戰(zhàn)斗中節(jié)節(jié)勝利,使光武帝為之振奮。尤其是當耿?拿下臨淄以后,光武帝深受震動,破例親臨前線勞軍。他對耿軍事上的才能和勝利極為贊賞,可他并不是滔滔不絕空發(fā)議論,而是用簡練生動的事實來說明問題。如:過去用兵如神的韓信,是破歷下開創(chuàng)了漢家基業(yè)的。而今,耿?卻以攻取祝阿而大顯神威,可以說是和韓信“功足相方”了。過去,韓信平定青州,是“襲擊已降”,借他人之力取勝,而現(xiàn)在耿?卻憑借自己的才智,“獨拔?敵”,這就高出韓信一籌了。所以說“其功乃難于信也”。這些事實表明了“長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勝舊人”。這些勝利的取得,恰恰表明了耿?是個“有志者”,是個非同一般的英雄。作者以歷史和現(xiàn)實來評人論事,既省卻了大段的空泛議論,又達到了表彰鼓勵耿?的目的,使人心悅誠服。作者以事實為依據,采用對比、襯托的方法,突出了耿?智勇雙全、功勛卓著。首先,作者用今昔對比,說明韓信“開基”和耿?“發(fā)跡”皆在戰(zhàn)略要地“齊之西界”。耿?取得的重大勝利無疑對穩(wěn)定東漢局勢有重大意義,其功勞是足以和韓信相媲美的。歷史上,漢家基業(yè)的創(chuàng)立,是靠韓信這樣一批功臣實現(xiàn)的,而現(xiàn)今的中興,也是由于有耿?一樣的驍將而成功的。光武帝是感到由衷欣慰的。接著,作者又進一步用襯托的方法,突出表彰耿?的功勞大大超過了韓信,因為韓信雖然勇冠三軍、所向披靡,但他平定齊國時是“襲擊已降”,攻擊的是放下武器的敵人,這算不了什么。而耿?平定割據勢力,卻“獨拔?敵”,靠自己的智勇戰(zhàn)勝比自己強大得多的敵人,所以“其功乃難于信也”,是不容置疑的。作者以韓信這位蓋世英雄作襯托,突出了耿?的不同凡響。這種贊譽無疑會更加激勵人們的斗志,也達到了光武帝勞軍的目的。

第四句至第五句為第二層,作者用同類比較的方法,指明歷史上西漢開國皇帝漢高祖劉邦對田橫投降后“詔衛(wèi)慰不聽為仇”,而現(xiàn)在對張步也將采取寬大為懷的政策,“詔大司徒釋其怨”。這一比較,一方面交待了對敵政策,瓦解分化了敵人,同時也隱含著作者炫耀自己是明君賢主的心理。對比和襯托的運用,使文章更加生動感人。

文章層次清楚,結構嚴謹,文字簡短,語言生動。這段談話一共六句三層。前三句為一層,用對比和襯托的手法,表彰耿?的功績,簡練闡述他不僅和韓信“功足相方”,而且“其功乃難于信”。中間兩句為一層,作者用同類比較的方法回顧歷史,聯(lián)系現(xiàn)今,交待對張步的政策,以分化瓦解敵人。最后一句為一層,盛贊耿?“有志者事竟成”的精神,結束談話。這三層緊密相聯(lián),環(huán)環(huán)相扣,不蔓不枝,觀點鮮明。這段談話,語言也異常簡潔, 凝煉, 如對歷史事件, 寥寥數(shù)筆精煉概括, 既不鋪張展開, 也不妄加評論, 省卻大量篇幅, 作到言簡意賅。尤其是“有志者事竟成”一句, 有畫龍點睛之妙, 因此, 至今還是激勵人們克服困難的習慣用語。

本文只有百余字,但能恰當?shù)匾脷v史事實闡明自己的觀點。光武帝首先將耿?的功業(yè)與西漢名將韓信相比,并且認為耿?攻取祝阿比韓信攻破歷下更難,所以更值得稱頌,這大大地肯定了耿?的戰(zhàn)功。接著又引證史實,表明只要張步投降,他愿意赦免其罪過。這就進一步瓦解了敵軍。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65757.html

相關閱讀: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袈裟未著愁多事,著了袈裟事更多
一條未走的路_詩歌鑒賞
百無一用是書生
杜甫《遺懷》原文及翻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