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原文及翻譯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原文
離絕以來,于今三年,無一日而忘前好,亦猶姻媾之義,恩情已深,違異之恨,中間尚淺也。孤懷此心,君豈同哉?每覽古今所由改趣,因緣侵辱,或起瑕釁,心忿意危,用成大變。若韓信傷心于失楚,彭寵積望于無異,盧綰嫌畏于已隙,英布憂迫于情漏,此事之緣也。孤與將軍,恩如骨肉,割授江南,不屬本州,豈若淮陰捐舊之恨,抑遏劉馥,相厚益隆,寧放朱浮顯露之奏,無匿張勝貸故之變,匪有陰構賁赫之告,固非燕王淮南之釁也。而忍絕王命,明棄碩交,實為佞人所構會也。夫似是之言,莫不動聽,因形設象,易為變觀,示之以禍難,激之以恥辱,大丈夫雄心,能無憤發(fā)!昔蘇秦說韓,羞以牛后,韓王按劍,作色而怒,雖兵折地割,猶不為悔,人之情也。仁君年壯氣盛,緒信所嬖,既懼患至,兼懷忿恨,不能復遠度孤心,近慮事勢,遂赍見薄之決計,秉翻然之成議。加劉備相扇揚,事結釁連,推而行之,想暢本心,不愿于此也。孤之薄德,位高任重,幸蒙國朝將泰之運,蕩平天下,懷集異類,喜得全功,長享其福。而姻親坐離,厚援生隙,?趾榷嘁韵嘭煟詾槔戏虬氐溞,陰有鄭武取胡之詐,乃使仁君翻然自絕,以是忿忿,懷慚反側,常思除棄小事,更申前好,二族俱榮,流祚后嗣,以明雅素。中誠之效,抱懷數(shù)年,未得散意。昔赤壁之役,遭離疫氣,燒船自還,以避惡地,非周瑜水軍所能抑挫也。江陵之守,物盡谷殫,無所復據(jù),徙民還師,又非瑜之所能敗也。荊土本非己分,我盡與君,冀取其馀,非相侵肌膚,有所割損也。思計此變,無傷于孤,何必自遂于此,不復還之。高帝設爵以延田橫,光武指河而誓朱鮪,君之負累,豈如二子?是以至情,愿聞德音。往年在譙,新造舟船,取足自載,以至九江,貴欲觀湖氵巢之形,定江濱之民耳。非有深入攻戰(zhàn)之計,將恐議者大為己榮,自謂策得,長無西患。重以此故,未肯回情。然智者之慮,慮于未形;達者所規(guī),規(guī)于未兆。是故子胥知姑蘇之有麋鹿,輔果識智伯之為趙禽,穆生謝病,以免楚難,鄒陽北游,不同吳禍。此四士者,豈圣人哉?徒通變思深,以微知著耳。以君之明,觀孤術數(shù),量君所據(jù),相計土地,豈勢少力乏,不能遠舉,割江之表,宴安而已哉?甚未然也。若恃水戰(zhàn),臨江塞要,欲令王師終不得渡,亦未必也。夫水戰(zhàn)千里,情巧萬端,越為三軍,吳曾不御,漢潛夏陽,魏豹不意,江河雖廣,其長難衛(wèi)也。凡事有宜,不得盡言,將修書好,而張形勢,更無以威脅重敵人。然有所恐,恐書無益。何則?往者軍逼,而自引還,今日在遠,而興慰納,辭遜意狹,謂其力盡,適以增驕,不足相動。但明效古,當自圖之耳。昔淮南信左吳之策,漢隗囂納王元之言,彭寵受親吏之計,三夫不寤,終為世笑。梁王不受詭勝,竇融斥逐張玄,二賢既覺,福亦隨之。愿君少留意焉,若能內取子布,外擊劉備,以效赤心,用復前好,則江表之任,長以相付,高位重爵,坦然可觀。上令圣朝無東顧之勞,下令百姓保安全之禍,君享其榮,孤受其利,豈不決哉!若忽至誠,以處僥亻幸,婉彼二人,不忍加罪,所謂小人之仁,大仁之賊,大雅之人,不肯為此也。若憐子布,愿言俱存,亦能傾心去恨,順君之情,更與從事,取其后善,但禽劉備,亦足為效。開設二者,審處一焉。聞荊楊諸將,并得降者,皆言交州為君所執(zhí),豫章距命,不承執(zhí)事,疫旱并行,人兵減損,各求進軍,其言云云。孤聞此言,未以為悅。然道路既遠,降者難信,幸人之災,君子不為。且又百姓,國家之有,加懷區(qū)區(qū),樂欲崇和,庶幾明德,來見昭副。不勞而定,于孤益貴,是故按兵守次,遣書致意。古者兵交,使在其中,愿仁君及孤,虛心回意,以應詩人補袞之嘆,而慎《周易》牽復之義。濯鱗清流飛翼天衢,良時在茲,勖之而已。
為曹公作書與孫權翻譯
自從離絕以來,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三年了,我沒有一天忘記以前的情誼。也是因為我們之間聯(lián)姻的恩情深厚,而不快的經(jīng)歷很淺。我心中是這樣想的,你也應該是一樣的吧!每當想到古往今來那些棄好成仇乃至于刀兵相見的例子,有不少只是起源于一點小的嫌隙,而當事者心懷怨恨,終于鋌而走險引發(fā)慘劇。像韓信傷心于失去楚國的封地,彭寵自視太高而不滿待遇,盧綰懼怕自己做錯的事被揭露,英布擔憂被人告發(fā),這都是事變的起因。我與將軍恩同骨肉,把江南割給你而不置于揚州的轄下,豈同于淮陰侯失去舊領地的仇恨。揚州刺史劉馥數(shù)次公開上奏像朱浮彈劾彭寵一樣彈劾你,我都把這事壓下去了,反而待你更加親厚。你既無隱匿優(yōu)待張勝這樣的間諜,我這里也沒有像賁赫這樣告發(fā)謀反的檢舉,完全不是燕王、淮南王的情形。而你竟然違抗朝廷命令、捐棄我這友邦,實在是被奸佞所陷害的緣故。像這種似是而非的話莫不動聽,順應形象做的比喻最容易誤導人。以禍難示人、以恥辱激人,大丈夫的雄心能不憤發(fā)嗎?當初蘇秦就是這樣游說韓王,韓王按劍而怒,雖然后來兵敗地割也不后悔,這也是人之常情。你年輕氣盛,相信自己親信的話,既怕大禍臨頭,又兼心懷忿恨,遠不能明白我對你的心意,近不能看清局勢,于是憑一時淺見短識的計較做出了推翻一向老成持重的決定。加上劉備在里面煽風點火,不由自主使事態(tài)急轉直下。我想你的本意未必愿意使局勢演變到今天這個地步的吧!
我雖德薄而忝居高位肩負重任,幸蒙朝廷氣運轉為安泰之勢,才能蕩平天下,使遠人來服,正喜于克盡全功,以后萬民就可以長享幸福了。這時姻親離我而去,重要的盟友與我發(fā)生嫌隙,?峙绿煜氯硕嘁虼酥肛,以為我包藏禍心,背地里有鄭武公伐胡的詭計,才使你棄我而決裂。為這事我心中不安,慚愧得輾轉反側,常想消除嫌隙,與你重歸于好,使我們兩家能共享榮華,蔭庇子孫,以顯明我一片誠心。雖然懷著這種想法,但幾年來一直沒找到好機會。當年赤壁之役,遭遇瘟疫,我燒船自還,以離開水土不服的地方,并非周瑜的水軍所能抑挫的。江陵之守,是物質耗盡,無所依憑,才自己退師,又不是被周瑜擊敗。荊州本非我分野之內的地方,我全都給了你,希望取得其它的地方,又不是于我有切膚之痛。想想以前這些變故,于我并無太大損傷,你又何必如此自嫌,再不與我往來?高帝設爵以延請?zhí)餀M,光武指著黃河發(fā)誓不計朱鮪的罪過,你的錯誤難道比得上他們二人?這是我的真心話,希望能聽到你的好消息。
往年在譙,新造戰(zhàn)船,于是自載軍隊,順流下至九江,是想觀巢湖的地形,安定江濱的人民罷了,并沒有深入江南的計劃舉措。就怕你身邊的人還把這當作自己的功績,自以為得計,認為再也沒有西向之患 ,你更因為如此,不肯回心轉意。然而智謀之士的思慮,正是思慮于形跡未顯之時,通達之士的規(guī)劃, 正是規(guī)劃于預兆未露之時。所以伍子胥預見到姑蘇臺會成為麋鹿出沒的荒丘,輔果看出智伯將做趙襄子的階下囚。穆生借口生病辭去,免罹于楚王戊之難,鄒陽北游于梁國,不卷入?yún)峭蹂ㄖ湣_@四個人難道是圣人嗎?也不過是通達變數(shù)思慮深遠,以微知著而已。以你的聰明,看看我的本事,掂量一下你我所控制的土地、物力,難道是我勢力寡弱,不能遠征,就任人割據(jù)江表,晏然茍安而已嗎?那就大錯特錯了!若自恃水戰(zhàn)之利,臨江據(jù)守地形險要之處,想要始終阻止王師渡江,也未必一定能做得到。水戰(zhàn)經(jīng)常轉戰(zhàn)千里,戰(zhàn)場局勢變化萬千,越國分為三軍使用疑兵之計,吳國無法抵御,漢軍從夏陽潛渡, 大出魏豹意料之外。江河雖然寬廣,但戰(zhàn)線太長難以處處防衛(wèi)。
凡是事情對你有好處的,無法一一說完,我想要與你重修舊好而使形勢益張,更不會以軍事威脅把你逼成我的敵人。然而有所擔憂,擔憂寫了這封信于事無益。為什么呢?以前引大軍進逼卻最終退還,現(xiàn)在遠在中原而寫來安慰籠絡之信,言辭謙遜而用意委婉,只怕議者以為我是力有未逮,不但不足以打動人心,反而徒增了他們驕狂自大的氣焰,請你明察古往今來的事例,然后自己取舍決斷該怎么做。當年淮南王安相信左吳的策劃,東漢初隗囂聽從王元的話,彭寵接受親近吏從的計謀,三個匹夫始終不醒悟, 最后淪為世人的笑柄。梁孝王不敢藏匿公孫詭、羊勝,竇融斥退張玄,二位賢者既然覺悟,福報也隨之而來。若能內取子布,外擊劉備,以顯示你的一片赤心,和我恢復以前的親密友好的關系,則長江之外,可以長相托付,高位重爵,可以安心等待。上令圣朝無東征之勞苦,下令百姓保安全之福祉,你安享榮華富貴,我也樂得落個清閑,豈不快哉!若忽視我至誠的提議,抱著僥幸的心理,因為親近這兩個人,就不忍加罪,那正是所謂小人之仁、大仁之賊,大雅之人,是不肯做這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67378.html
相關閱讀: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
別再等待_詩歌鑒賞
海盜之歌_詩歌鑒賞
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十指不沾泥,??居大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