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書?顧愷之傳原文及翻譯
晉書?顧愷之傳原文
顧愷之字長康,晉陵無錫人也。愷之博學有才氣,嘗為《箏賦》成,謂人曰:“吾賦之比嵇康琴,不賞者必以后出相遺,深識者亦當以高奇見貴。”
愷之好諧謔,人多愛狎之。后為殷仲堪參軍,亦深被眷接。仲堪在荊州,愷之嘗因假還,仲堪特以布帆借之,至破冢,遭風大敗。愷之與仲堪箋曰:“地名破冢,真破冢而出。行人安穩(wěn),布帆無恙。”還至荊州,人問以會稽山川之狀。愷之云:“千巖競秀,萬壑爭流。草木蒙籠,若云興霞蔚!睈鹬渴掣收幔?自尾至本。人或怪之,云:“漸入佳境!
尤善丹青,圖寫特妙,謝安深重之,以為有蒼生以來未之有也。愷之每畫人成,或數(shù)年不點目精。人問其故,答曰:“四體妍蚩,本無關于妙處,傳神寫照,正在阿堵中!睈鹬繉懫鹑诵危罱^于時。嘗圖裴楷象,頰上加三毛,觀者覺神明殊勝。
愷之矜伐過實,少年因相稱譽以為戲弄。又為吟詠,自謂得先賢風制;蛘埰渥髀迳,答曰:“何至作老婢聲!”義熙初,為散騎常侍,與謝瞻連。ü偈鹣噙B),夜于月下長詠,謝每遙贊之,愷之彌自力忘倦。瞻將眠,令人代己,愷之不覺有異,遂申旦而止。尤信小術,以為求之必得;感䥽L以一柳葉紿之曰:“此蟬所翳葉也,取以自蔽,人不見己!睈鹬玻~自蔽,玄就溺焉,愷之信其不見己也,甚以珍之。
初,愷之在桓溫府,常云:“愷之體中癡黠各半,合而論之,正得平耳。”故俗傳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年六十二,卒于官,所著文集及《啟蒙記》行于世。
晉書?顧愷之傳翻譯
顧愷之字長康,是晉陵無錫人。愷之博學有才氣,曾經寫《箏賦》,完成后,對人說:“我的賦可比稽康的琴聲,不欣賞的人一定因為是后罪之作而舍棄它,非常賞識的人也會因它非同凡響而重視它。”
顧愷之的性可知喜好恢諧戲謔,人們多喜愛他親近他。后來擔任殷仲堪的參軍,也很受寵愛親近。仲堪在荊州的時候,愷之曾因休假還鄉(xiāng),仲堪特意把帆船借給他,到了破冢,遭遇大風損壞了許多東西,愷這給仲堪的信中說:“地名是破冢,的確是破冢而出。但行人安穩(wěn),布帆未損!狈祷厍G州后,有人問他會稽的山川狀貌。愷之說:“眾多山峰競秀,眾多河水奔流。草木茂盛,如同云興霞蔚,燦爛絢麗!睈鹬看纬愿收幔偸菑纳页缘礁,有人認為這種吃法很奇怪,他說:“這樣可漸入佳境。”
顧愷之特別善于繪畫,描繪特別精妙,謝安非?粗厮漠嫞J為有人類以來從未有過這樣的作品。愷之每次畫人完成后,常常數(shù)年不點眼珠,有人問他緣故,他回答說:“四體美與丑,本來不牽涉到畫的妙處,畫人能傳神,正在這個(眼珠)中。”愷之描畫的人形,在當時堪稱妙絕,曾畫裴楷像,面頗上加了三根毛,欣賞的人就覺得人物精神面貌十分好。
顧愷之夸耀自己言過其實,少年時就與人互相稱贊來嬉戲玩耍。又會吟詩,自認為得到了先賢的風韻及寫作式樣。有人請他寫作“洛生詠”,他回答說:“為什么要作老婢女之聲!”義熙初年,擔任散騎常侍,與謝瞻的官署相連,夜晚在月下吟詩,謝瞻遠遠地稱贊他,愷之更加努力吟詩忘記疲倦。謝瞻將要睡覺,讓人代替自己,愷之不覺有什么異樣,就吟詩到天亮才停止。他特別迷信小法術,以為誠心尋找就一定能得到;感浻靡黄~欺騙他說:“這是蟬蔽身用的葉子,拿到它可以用來隱蔽自己,別人看不見你!睈鹬芨吲d,拿著葉子遮擋自己,桓玄裝作看不見他,并靠近他小便,愷之就相信桓玄不能看見自己,所以很珍惜這片柳葉。
當初,愷之在桓溫府,常說:“我身上癡愚聰慧各占一半,合起來評定自己,正好平平常常罷了。”所以世人傳說愷之有三絕:才絕,畫絕,癡絕。享年六十二歲,死于官任上,所寫的文集和《啟蒙記》留傳于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81627.html
相關閱讀: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
杜甫《臨邑舍弟書至,苦雨黃河泛溢堤防之患簿》原文及翻譯 賞析
落盡梁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yī)得眼前瘡,剜去心頭肉
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原文翻譯及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