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漢書?志?五行志中之下原文及翻譯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漢書?志?五行志中之下原文

傳曰:“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厥咎舒,厥罰恒奧,厥極疾。時則有草妖,時則有蠃蟲之孽,時則有羊禍,時則有目疴,時則有赤眚赤祥。惟水?火!

“視之不明,是謂不哲”,哲,知也!对姟吩疲骸盃柕虏幻,以亡陪亡卿;不明爾德,以亡背亡仄!毖陨喜幻,暗昧蔽惑,則不能知善惡,親近勻,長同類,亡功者受賞,有罪者不殺,百官廢亂,失在舒緩,故其咎舒也。盛夏日長,暑以養(yǎng)物,政弛緩,故其罰常奧也。奧則冬溫,春夏不和,傷病民人,故極疾也。誅不行則霜不殺草,繇臣下則殺不以時,故有草妖。凡妖,貌則以服,言則以詩,聽則以聲。視則以色者,五色物之大分也,在于眚祥,故圣人以為草妖,失秉之明者也。溫奧生蟲,故有蠃蟲之孽,謂螟B06D之類當死不死,未當生而生,或多于故而為災也。劉歆以為屬思心不容。于《易》,剛而包柔為“離”,“離”為火為目。羊上角下蹄,剛而包柔,羊大目而為精明,視氣毀故有羊禍。一曰,暑歲羊多疫死,及為怪,亦是也。及人,則多病目者,故有目疴;鹕啵视谐囗虺嘞。凡視傷者病火氣,火氣傷則水?之。其極疾者,順之,其福曰壽。劉歆視傳曰有羽蟲之孽,雞禍。說以為于天文南方喙為鳥星,故為羽蟲;禍亦從羽,故為雞;雞于《易》自在“巽”。說非是。庶征之恒奧,劉向以為《春秋》亡冰也。小奧不書,無冰然后書,舉其大者也。京房《易傳》曰:“祿不遂行茲謂欺,厥咎奧,雨雪四至而溫。臣安祿樂逸茲謂亂,奧而生蟲。知罪不誅茲謂舒,其奧,夏則暑殺人。冬則物華實。重過不誅,茲謂亡征,其咎當寒而奧六日也!

桓公十五年“春,亡冰”。劉向以為周春,今冬也。先是,連兵鄰國,三戰(zhàn)而再敗也,內(nèi)失百姓,外失諸侯,不敢行誅罰,鄭伯突篡兄而立,公與相親,長養(yǎng)同類,不明善惡之罰也。董仲舒以為象夫人不正,陰失節(jié)也。

成公元年“二月,無冰”。董仲舒以為方有宣公之喪,君臣無悲哀之心,而炕陽,作丘甲。劉向以為時公幼弱,政舒緩也。

襄公二十八年“春,無冰”。劉向以為先是公作三軍,有侵陵用武之意,于是鄰國不和,伐其三鄙,被兵十有余年,因之以饑饉,百姓怨望,臣下心離,公懼而弛緩,不敢行誅罰,楚有夷狄行,公有從楚心,不明善惡之應。董仲舒指略同。一曰,水旱之災,寒暑之變,天下皆同,故曰“無冰”,天下異也。桓公殺兄弒君,外成宋亂,與鄭易邑,背畔周室。成公時,楚橫行中國,王札子殺召伯、毛伯,晉敗天子之師之貿(mào)戎,天子皆不能討。襄公時,天下諸侯之大夫皆執(zhí)國權,君不能制。漸將日甚,善惡不明,誅罰不行,周失之舒,秦失之急,故周衰亡寒歲,秦滅亡奧年。

武帝元狩六年冬,亡冰。先是,比年遣大將軍衛(wèi)青、霍去病攻祁連,絕大幕,窮追單于,斬首十余萬級,還,大行慶賞。乃閔海內(nèi)勤勞,是歲遣博士褚大等六人持節(jié)巡行天下,存賜鰥寡,假與乏困,舉遺逸獨行君子詣行在所。郡國有以為便宜者,上丞相、御史以聞。天下咸喜。

昭帝始元二年冬,亡冰。是時上年九歲,大將軍霍光秉政,始行寬緩,欲以說下。

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隕霜不殺草”。劉歆以為草妖也。劉向以為今十月,周十二月。于《易》,五為天位,君位,九月陰氣至,五通于天位,其卦為“剝”,剝落萬物,始大殺矣,明陰從陽命,臣受君令而后殺也。今十月隕霜而不能殺草,此君誅不行,舒緩之應也。是時,公子遂顓權,三桓始世官,天戒若曰,自此之后,將皆為亂矣。文公不寤,其后遂殺子赤,三家逐昭公。董仲舒指略同。京房《易傳》曰:“臣有緩茲謂不順,厥異霜不殺也!

《書序》曰:“伊陟相太戊,亳有祥桑?共生!眰髟唬骸熬闵醭,七日而大拱。伊陟戒以修德,而木枯!眲⑾蛞詾橐蟮兰人,高宗承敝而起,盡涼陰之哀,天下應之,既獲顯榮,怠于政事,國將危亡,故桑?之異見。桑猶喪也,?猶生也,殺生之秉失而在下,近草妖也。一曰,野木生朝而暴長,小人將暴在大臣之位,危亡國家,象朝將為虛之應也。

《書序》又曰:“高宗祭成湯,有蜚雉登鼎耳而?!弊婕涸唬骸拔┫燃偻,正厥事!眲⑾蛞詾轱?鳴者雄也,以赤色為主。于《易》,“離”為雉,雉,南方,近赤祥也。劉歆以為羽蟲之孽。《易》有“鼎卦”,鼎,宗廟之器,主器奉宗廟者長子也。野鳥自外來,入為宗廟器主,是繼嗣將易也。一曰,鼎三足,三公象,而以耳行。野鳥居鼎耳,小人將居公位,敗宗廟這祀。野木生朝,野鳥入廟,敗亡之異也。武丁恐駭,謀于忠賢,修德而正事,內(nèi)舉傅說,授以國政,外伐鬼方,以安諸夏,故能攘木、鳥之妖,致百年之壽,所謂“六?作見,若是共御,五福乃降,用章于下”者也。一曰,金?木曰木不曲直。

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李梅實”。劉向以為周十二月,今十月也,李梅當剝落,今反華實,近草妖也。先華而后實,不書華,舉重者也。陰成陽事,象臣顓君作威福。一日,冬當殺,反生,象驕臣當誅,不行其罰也。故冬華者,象臣邪謀有端而不成,至于實,則成矣。是時僖公死,公子遂顓權,文公不寤,后有子赤之變。一曰,君舒緩甚,奧氣不臧,則華實復生。董仲舒以為李梅實,臣下強也。記曰:“不當華而華,易大夫;不當實而實,易相室!倍,水王,木相,故象大臣。劉歆以為庶征皆以蟲為孽,思心蠃蟲孽也。李梅實,屬草妖。

惠帝五年十月,桃李華,棗實。昭帝時,上林苑中大柳樹斷仆地,一朝起立,生枝葉,有蟲食其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已立”。又,昌邑王國社有枯樹復生枝葉。眭孟以為,木陰類,下民象,當有故廢之家公孫氏從民間受命為天子者。昭帝富于春秋,霍光秉政,以孟妖言,誅之。后昭帝崩,無子,征昌邑王賀嗣位,狂亂失道,光廢之,更立昭帝兄衛(wèi)太子之孫,是為宣帝。宣帝本名病已。京房《易傳》曰:“枯楊生CB4C,枯木復生,人君亡子!

元帝初元四年,皇后曾祖父濟南東平陵王伯墓門梓柱卒生枝葉,上出屋。劉向以為王氏貴盛,將代漢家之象也。后王莽篡位,自說之曰:“初元四年,莽生之歲也,當漢九世火德之厄,而有此祥興于高祖考之門。門為開通,梓猶子也,言王氏當有賢子開通祖統(tǒng),起于柱石大臣之位,受命而王之符也!

建昭五年,?州刺史浩賞禁民私所自立社。山陽橐茅鄉(xiāng)社有大槐樹,吏伐斷之,其夜樹復立其故處。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郵樗樹生支如人頭,眉、目、須皆具亡發(fā)、耳。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陽鄉(xiāng)柱仆地,生支如人形,身青黃色,面白,頭有須發(fā),稍長大,凡長六寸一分。京房《易傳》曰:“王德衰,下人將起,則有木生為人狀!

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樹僵地,圍丈六尺,長十丈七尺。民斷其本,長九尺余,皆枯。三月,樹卒自立故處。京房《易傳》曰:“棄正作淫,厥妖木斷自屬。妃后有顓,木仆反立,斷枯復生。天辟惡之!

光帝永光二年八月,天雨草,而葉相D469結,大如彈丸。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雨草,狀如永光時,京房《易傳》曰:“君吝于祿,信衰賢去,厥妖天雨草!

昭公二十五年“夏,有?鵒來巢”。劉歆以為,羽蟲之孽‘其色黑,又黑祥也,視不明、聽不聰之罰也。劉向以為,有蜚有蜮不言來者,氣所生,所謂眚也;?鵒言來者,氣所致,所謂祥也。?鵒,夷狄穴藏之禽,來至中國,不穴而巢,陰居陽位,象季氏將逐昭公,去宮室而居外野也。?鵒白羽,旱之祥也;穴居而好水,黑色,為主急之應也。天戒若曰,既失眾,不可急暴;急暴,陰將持節(jié)陽以逐爾,去宮室而居外野矣。昭不寤,而舉兵圍季氏,為季氏所敗,出奔于齊,遂死于外野。董仲舒指略同。

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頸烏與黑烏群斗楚國呂縣,白頸不勝,墮泗水中,死者數(shù)千。劉向以為近白黑祥也。時楚王戊暴逆無道,刑辱申公,與吳王謀反。烏群斗者,師戰(zhàn)之象也。白頸者小,明小者敗也。墮于水者,將死水地。王戊不寤,遂舉兵應吳,與漢大戰(zhàn),兵敗而走,至于丹徒,為越人所斬,墮死于水之效也。京房《易傳》曰:“逆親親,厥妖白黑烏斗于國。”

昭帝元鳳元年,有烏與鵲斗燕王宮中池上,烏墮池死,近黑祥也。時燕王旦謀為亂,遂不改寤,伏辜而死。楚、燕皆骨肉?臣,以驕怨而謀逆,俱有烏鵲斗死之祥,行同而占合,此天人之明表也。燕一烏鵲斗于宮中而黑者死,楚以萬數(shù)斗于野外而白者死,象燕陰謀未發(fā),獨王自殺于宮,故一烏水色者死,楚炕陽舉兵,軍師大敗于野,故眾烏金色者死,天道精微之效也。京房《易傳》曰:“專征劫殺,厥妖烏鵲斗!

昭帝時有鵜鶘或曰禿?,集昌邑王殿下,王使人射殺之。劉向以為,水鳥色青,青祥也,時,王馳騁無度,慢侮大臣,不敬至尊、有服妖之象,故青祥見也。野鳥入處,宮室將空。王不悟,卒以亡。京房《易傳》曰:“辟退有德,厥咎狂,厥妖水鳥集于國中!

成帝河平元年二月庚子,泰山山桑谷有B06E焚其巢。男子孫通等聞山中群鳥B06E鵲聲,往視,見巢然,盡墮地中,有三B06EF07燒死。樹大四圍,巢去地五丈五尺。太守平以聞。B06E色黑,近黑祥,貪虐之類也!兑住吩唬骸傍B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BA43!碧┥,岱宗,五岳之長,王者易姓告代之處也。天戒若曰,勿近貪虐之人,聽其賊謀,將生焚巢自害其子絕世易姓之禍。其后,趙蜚燕得幸,立為皇后,弟為昭儀,姊妹專寵,聞后宮許美人,曹偉能生皇子也,昭儀大怒,令上奪取而殺之,皆并殺其母。成帝崩,昭儀自殺,事乃發(fā)覺,趙后坐誅。此焚巢殺子后號BA43之應也。一曰,王莽貪虐而任社稷之重,卒成易姓之禍云。京房《易傳》曰:“人君暴虐,鳥焚其舍。”

鴻嘉二年三月,博士行大射禮,有飛雉集于庭,歷階登堂而?。后雉又集太常、宗正、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馬車騎將軍之府,又集未央宮承明殿屋上。時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待詔寵等上言:“天地之氣,以類相應,譴告人君,甚微而著。雉者聽察,先聞雷聲,故《月令》以紀氣。經(jīng)載高宗?雉之異,以明轉禍為福之驗。今雉以博士行禮之日大眾聚會,飛集于庭,歷階登堂,萬眾睢睢,驚怪連日。徑歷三公之府,太常宗正典宗廟骨肉之官,然后入宮。其宿留告曉人,具備深切,雖人道相戒,何以過是!”后帝使中常侍晁閎詔音曰:“聞捕得雉,毛羽頗摧折,類拘執(zhí)者,得無人為之?”音復對曰:“陛下安得亡國之語?不知誰主為佞諂之計,誣亂圣德如此者!左右阿諛甚眾,不待臣音復諂而足。公卿以下,保位自守,莫有正言。如令陛下覺寤,懼大禍且至身,深責臣下,繩以圣法,臣音當先受誅,豈有以自解哉!今即位十五年,繼嗣不立,日日駕車而出,失行流聞,海內(nèi)傳之,甚于京師。外有微行之害,內(nèi)有疾病之憂,皇天數(shù)見災異,欲人變更,終已不改。天尚不能感動陛下,臣子何望?獨有極言待死,命在朝暮而已。如有不然,老母安得處所,尚何皇太后之有!高祖天下當以誰屬乎!宜謀于賢知,克己復禮,以求天意,繼嗣可立,災變尚可銷也!

成帝綏和二年三月,天水平襄有燕生爵,哺食至大,俱飛去。京房《易傳》曰:“賊臣在國,厥咎燕生爵,諸侯銷!币辉,生非其類,子不嗣世。

史記魯定公時,季桓子穿井,得土缶,中得蟲若羊,近羊禍也。羊者,地上之物,幽于土中,象定公不用孔子而聽季氏,暗昧不明之應也。一曰,羊去野外而拘土缶者,象魯君失其所而拘于季氏,季氏亦將拘于家臣也。是歲,季氏家臣陽虎囚季桓子。后三年,陽虎劫公伐孟氏,兵敗,竊寶玉大弓而出亡。

《左氏傳》魯襄公時,宋有生女子赤而毛,棄之堤下,宋平公母共姬之御者見而收之,因名曰棄。長而美好,納之平公,生子曰佐。后宋臣伊戾讒太子痤而殺之。先是,大夫華元出奔晉,華弱奔魯,華臣奔陳,華合比奔衛(wèi)。劉向以為時則火災赤眚之明應也。京房《易傳》曰:“尊卑不別,厥妖女生赤毛!

惠帝二年,天雨血于宜陽,一頃所,劉向以為赤眚也。時又冬雷,桃李華,常奧之罰也。是時,政舒緩,諸呂用事,讒口妄行,殺三皇子,建立非嗣,及不當立之王,退王陵、趙堯、周昌。呂太后崩,大臣共誅滅諸呂,僵尸流血。京房《易傳》曰:“歸獄不解,茲謂追非,厥咎天雨血;茲謂不親,民有怨心,不出三年,無其宗人!庇衷唬骸柏说,功臣B26,天雨血!

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陽湖陵雨血,廣三尺。長五尺,大者如錢,小者如麻子。后二年,帝崩。王莽擅朝,誅貴戚丁、傅,大臣董賢等皆放徙遠方,與諸呂同象,誅死者少,雨血亦少。

傳曰:“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恒寒,厥極貧。時則有鼓妖,時則有魚孽,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疴,時則有黑眚黑祥。惟火?水!

“聽之不聰,是謂不謀”,言上偏聽不聰,下情隔塞,則不能謀慮利害,失在嚴急,故其咎急也。盛冬日短,寒以殺物,政促迫,故其罰常寒也。寒則不生百谷,上下俱貧,故其極貧也。君嚴猛而閉下,臣戰(zhàn)栗而塞耳,則妄聞之氣發(fā)于音聲,故有鼓妖。寒氣動,故有魚孽。雨以龜以孽,龜能陸處,非極陰也;魚去水而死,極陰之孽也。于《易》,“坎”為豕,豕大耳而不聰察,聽氣毀,故有豕禍也,一曰,寒歲豕多死,及為怪,亦是也。及人,則多病耳者,故有耳疴。水色黑,故有黑眚黑祥。凡聽傷者病水氣,水氣病則火疴之。其極貧者,順之,其福曰富。劉歆聽傳曰有介蟲孽也,庶征之恒寒。劉向以為春秋無其應,周之末世舒緩微弱,政在臣下,奧暖而已,故籍秦以為驗。秦始皇即位尚幼,委政太后,太后淫于呂不韋及D424毒,封毒為長信侯,以太原郡為毒國,宮室苑囿自恣,政事斷焉。故天冬雷,以見陽不禁閉,以涉危害,舒奧迫近之變也。始皇即冠,毒懼誅作亂,始皇誅之,斬首數(shù)百級,大臣二十人,皆車裂以徇,夷滅其宗,遷四千余家于房陵。是歲四月,寒,民有凍死者。數(shù)年之間,緩急如此,寒奧輒應,此其效也。劉歆以為大雨雪,及未當雨雪而雨雪,及大雨雹,隕霜殺叔草,皆常寒之罰也。劉向以為常雨屬貌不恭。京房《易傳》曰:“有德遭險,茲謂逆命,厥異寒。誅過深,當奧而寒,盡六日,亦為雹,害正不誅,茲謂養(yǎng)賊,寒七十二日,殺蜚禽。道人始去茲謂傷,其寒物無霜而死,涌水出。戰(zhàn)不量敵,茲謂辱命,其寒雖雨物不茂。聞善不予,厥咎聾!

桓公八年“十月,雨雪”。周十月,今八月也,未可以雪,劉向以為時夫人有淫齊之行,而桓有妒C842之心,夫人將殺,其象見也。桓不覺寤,后與夫人俱如齊而殺死。凡雨,陰也,雪又雨之陰也,出非其時,迫近象也。董仲舒以為象夫人專恣,陰氣盛也。

?公十年“冬,大雨雪”。劉向以為,先是?公立妾為夫人,陰居陽位,陰氣盛也!豆蚪(jīng)》曰“大雨雹”。董仲舒以為,公脅于齊桓公,立妾為夫人,不敢進群妾,故專一之象見諸雹,皆為有所漸脅也,行專一之政云。

昭公四年“正月,大雨雪”。劉向以為,昭取于吳而為同姓,謂之吳孟子。君行于上,臣非于下。又三家已強,皆賤公行,慢侮之心生。董仲舒以為季孫宿任政,陰氣盛也。

文帝四年六月,大雨雪。后三歲,淮南王長謀反,發(fā)覺,遷,道死。京房《易傳》曰:“夏雨雪,戒臣為亂!

景帝中六年三月,雨雪。其六月,匈奴入上郡取苑馬,吏卒戰(zhàn)死者二千余人。明年,條侯周亞夫下獄死。

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大雨雪,民多凍死。是歲,淮南、衡山王謀反,發(fā)覺,皆自殺。使者行郡國,治黨與,坐死者數(shù)萬人。

元鼎二年三月,雪,平地厚五尺。是歲,御史大夫張湯有罪自殺,丞相嚴青翟坐與三長史謀陷湯,青翟自殺,三長史皆棄市。

元鼎三年三月水冰,四月雨雪,關東十余郡人相食。是歲,民不占緡線有告者,以半畀之。

元帝建昭二年十一月,齊、楚地大雪,深五尺。是歲,魏郡太守京房為石顯所告,坐與妻父淮陽王舅張博、博弟光勸視淮陽王以不義。博要斬,光、房棄市,御史大夫鄭弘坐免為庶人。成帝即位,顯伏辜,淮陽王上書冤博,辭語增加,家屬徙者復得還。

建昭四年三月,雨雪,燕多死。谷永對曰:“皇后桑蠶以治祭服,共事天地宗廟,正以是日疾風自西北,大寒雨雪,壞敗其功,以章不鄉(xiāng)。宜齋戒辟寢,以深自責,請皇后就宮,鬲閉門戶,毋得擅上。且令眾妾人人更進,以時博施;侍煺f喜,庶幾可以得賢明之嗣。即不行臣言,災異俞甚,天變成形,臣民欲復捐身關策,不及事已!逼浜笤S后坐祝詛廢。

陽朔四年四月,雨雪,燕雀死。后十二年,許皇后自殺。

定公元年“十月,隕霜殺菽”。劉向以為,周十月,今八月也。消卦為“觀”,陰氣未至君位而殺,誅罰不由君出,在臣下之象也。是時,季氏逐昭公,公死于外,定公得立,故天見災以視公也。?公二年“十月,隕霜不殺草”,為嗣君微,失秉事之象也。其后卒在臣下,則災為之生矣。異故言草,災故言菽,重殺谷。一曰菽,草之難殺者也,言殺菽,知草皆死也;言不殺草,知菽亦不死也。董仲舒以為,菽,草之強者,天戒若曰,加誅于強臣。言菽,以微見季氏之罰也。

武帝元光四年四月,隕霜殺草木。先是二年,遣五將軍三十萬眾伏馬邑下,欲襲單于,單于覺之而去。自是始征伐四夷,師出三十余年,天下戶口減半。京房《易傳》曰:“興兵妄誅,茲謂亡法,厥災霜,夏殺五谷,冬殺麥。誅不原情,茲謂不仁,其霜,夏先大雷風,冬先雨,乃隕霜,有芒角。賢圣遭害,其霜附木不下地。佞人依刑,茲謂私賊,其霜在草根土隙間。不教而誅茲謂虐,其霜反在草下!

元帝永興元年三月,隕霜殺桑;九月二日,隕霜殺稼,天下大饑。是時,中書令石顯用事專權,與《春秋》定公時隕霜同應。成帝即位,顯坐作威福誅。

?公二十九年“秋,大雨雹”。劉向以為,盛陽雨水,溫暖而湯熱,陰氣脅之不相入,則轉而為雹;盛陰雨雪,凝滯而冰寒,陽氣薄之不相入,則散而為霰。故沸湯之在閉器,而湛于寒泉,則為冰,及雪之銷,亦冰解而散,此其驗也。故雹者陰脅陽也,霰者陽脅陰也,《春秋》不書霰者,猶月食也。?公末年信用公子遂,遂專權自恣,將至于殺君,故陰脅陽之象見。?公不寤,遂終專權,后二年殺子赤,立宣公!蹲笫蟼鳌吩唬骸笆ト嗽谏蠠o雹,雖有不為災!闭f曰:“凡物不為災不書,書大,言為災也。凡雹,皆冬之愆陽,夏之伏陰也!

昭公三年,“大雨雹”。是時季氏專權,脅君之象見。昭公不寤,后季氏卒逐昭公。

元封三年十二月,雷雨雹,大如馬頭。宣帝地節(jié)四年五月,山陽濟陰雨雹如雞子,深二尺五寸,殺二十人,蜚鳥皆死。其十月,大司馬霍禹宗族謀反,誅,霍皇后廢。

成帝河平二年四月,楚國雨雹,大如斧,蜚鳥死。

《左傳》曰?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晉文公卒,庚辰,將殯于曲沃,出絳,柩有聲如!薄⑾蛞詾榻难。喪,兇事;聲如牛,怒象也。將有急怒之謀,以生兵革之禍。是時,秦穆公遣兵襲鄭而不假道,還,晉大夫先軫謂襄公曰,秦師過不假涂,請擊之。遂要崤厄,以敗秦師,匹馬?輪無反者,操之急矣。晉不惟舊,而聽虐謀,結怨強國,四被秦寇,禍流數(shù)世,兇惡之效也。

哀帝建平二年四月乙亥朔,御史大夫朱博為丞相,少府趙玄為御史大夫,臨延登受策,有大聲如鐘鳴,殿中郎吏陛者皆聞焉。上以問黃門侍郎楊雄、李靈,尋對曰:“《洪范》所謂鼓妖者也。師法以為人君不聰,為眾所惑,空名得進,則有聲無形,不知所從生。其傳曰歲月日之中,則正卿受之。今以四月日加辰巳有異,是為中焉。正卿謂執(zhí)政大臣也。宜退丞相、御史,以應天變。然雖不退,不出期年,其人自蒙其咎!睏钚垡嘁詾楣难,聽失之象也。失博為人強毅多權謀,宜將不宜相,恐有兇惡亟疾之怒。八月,博、玄坐為奸謀,博自殺,玄減死論。京房《易傳》曰:“今不修本,下不安,金毋故自動,若有音。”

史記秦二世元年,天無云而雷。劉向以為,雷當托于云,猶君托于臣,陰陽之合也。二世不恤天下,萬民有怨畔之心。是歲,陳勝起,天下畔,趙高作亂,秦遂以亡。一曰,《易》,“震”為雷,為貌不恭也。

史記秦始皇八年,河魚大上。劉向以為近魚孽也。是歲,始皇弟長安君將兵擊趙,反、死屯留,軍吏皆斬,遷其民于臨E4AC。明年,有D424毒之誅。魚陰類,民之象,逆流而上者,民將不從君令為逆行也。其在天文,魚星中河而處,車騎滿野。至于二世,暴虐愈甚,終用急亡。京房《易傳》曰:“眾逆同志,厥妖河魚逆流上。”

武帝元鼎五年秋,蛙與蝦蟆群斗。是歲,四將軍眾十萬征南越,開九郡。

成帝鴻嘉四年秋,雨魚于信都,長五寸以下。成帝永始元年春,北海出大魚,長六丈,高一丈,四枚。哀帝建平三年,東萊平度出大魚,長八丈,高丈一尺,七枚,皆死。京房《易傳》曰:“海數(shù)見巨魚,邪人進,賢人疏!

桓公五年“秋,螽”。劉歆以為貪虐取民則螽,介蟲之孽也,與魚同占。劉向以為介蟲之孽屬言不從。是歲,公獲二國之聘,取鼎易邑,興役起城。諸螽略皆從董仲舒說云。

嚴公二十九年“有蜚”。劉歆以為負F02F也,性不食谷,食谷為災,介蟲之孽。劉向以為蜚色青,近青眚也,非中國所有。南越盛暑,男女同川澤,淫風所生,為蟲臭惡。是時,嚴公取齊淫女為夫人,既入,淫于兩叔,故蜚至。天戒若曰,今誅絕之尚及,不將生臭惡,聞于四方。嚴不寤,其后夫人與兩叔作亂,一嗣以殺,卒皆被辜。董仲舒指略同。

?公十五年“八月,螽”。劉向以為,先是?有咸之會,后城緣陵,是歲,復以兵車為牡丘會,使公孫敖帥師,及諸侯大夫救徐,丘比三年在外。

文公三年“秋,雨螽于宋”。劉向以為,先是宋殺大夫而無罪。有暴虐賦斂之應!?梁傳》曰上下皆合,言甚。董仲舒以為宋三世內(nèi)取,大夫專恣,殺生不中,故螽先死而至。劉歆以為,螽為谷災,卒遇賊陰,墜而死也。

八年“十月,螽”。時公伐邾取須朐,城C237。

宣公六年“八月,螽”。劉向以為,先是時宣伐莒向,后比再如齊,謀伐萊。

十三年“秋,螽”。公孫歸父會齊伐莒。

十五年“秋,螽”。宣亡熟歲,數(shù)有軍旅。

襄公七年“八月,螽”。劉向以為,先是襄興師救陳,滕子、郯子、小邾子皆來朝。夏,城費。

哀公十二年“十二月,螽”。是時,哀用田賦。劉向以為春用田賦,冬而螽。

十三年“九月,螽;十二月,螽”。比三螽,虐取于民之效也。劉歆以為,周十二月,夏十月也,火星既伏,蟄蟲皆畢,天之見變,因物類之宜,不得以螽,是歲,再失閏矣。周九月,夏七月,故傳曰:“火猶西流,司歷過也”。

宣公十五年“冬,?生”。劉歆以為,?,蚍蜉之有翼者,食谷為災,黑眚也。董仲舒、劉向以為,?,螟始生也,一曰蝗始生。是時,民患上力役,解于公田。宣是時初稅畝。稅畝,就民田畝擇美者稅者什一,亂先王制而為貪利,故應是而?生,屬蠃蟲之孽。

景帝中三年秋,蝗。先是,匈奴寇邊,中尉不害將車騎材官士屯代高柳。

武帝元光五年秋,螟;六年夏,蝗。先是,五將軍眾三十萬伏馬邑,欲襲單于也。是歲,四將軍征匈奴。

元鼎五年秋,蝗。是歲,四將軍征南越及西南夷,開十余郡。

元封六年秋,蝗。先是,兩將軍征朝鮮,開三郡。

太初元年夏,蝗從東方蜚至敦煌;三年秋,復蝗。元年,貳師將軍征大宛,天下奉其役連年。

征和三年秋,蝗;四年夏,蝗。先是一年,三將軍眾十余萬征匈奴。征和三年,貳師七萬人沒不還。

平帝元始二年秋,蝗,遍天下。是時,王莽秉政。

《左氏傳》曰嚴公八年齊襄公田于貝丘,見豕。從者曰:“公子彭生也!惫唬骸吧渲!”豕人立而啼,公懼,墜車,傷足喪屨。劉向以為近豕禍也。先是,齊襄淫于妹魯桓公夫人,使公子彭生殺桓公,又殺彭生以謝魯。公孫無知有寵于先君,襄公絀之,無知帥怨恨之徒攻襄于田所,襄匿其戶間,足見于戶下,遂殺之。傷足喪屨,卒死于足,虐急之效也。

昭帝元鳳元年,燕王宮永巷中豕出BE4A,壞都灶,銜其?六、七枚置殿前。劉向以為近豕禍也。是時,燕王旦與長公主、左將軍謀為大逆,誅殺諫者,暴急無道。灶者,生養(yǎng)之本,豕而敗灶,陳?于庭,?灶將不用,宮室將廢辱也。燕王不改,卒伏其辜。京房《易傳》曰:“眾心不安君政,厥妖豕人居室。”

史記魯襄公二十三年,?、洛水斗,將毀王宮。劉向以為近火?水也。周靈王將擁之,有司諫曰:“不可。長民者不崇藪,不墮山,不防川,不竇澤。今吾執(zhí)政毋乃有所辭,而滑夫二川之神,使至于爭明,以防王宮室,王而飾之,毋乃不可乎!懼及子孫,王室愈卑!蓖踝鋼碇。以傳推之,以四瀆比諸侯,?、洛其次,卿大夫之象也,為卿大夫將分爭以危亂王室也。是時,世卿專權,儋括將有篡殺之謀,如靈王覺寤,匡其失政,懼以承戒,則災禍除矣。不聽諫謀,簡慢大異,任其私心,塞埤擁下,以逆水勢而害鬼神。后數(shù)年有黑如日者五。是歲蚤霜,靈王崩。景王立二年,儋括欲殺王,而立王弟佞夫。佞夫不知,景王并誅佞夫。及景王死,五大夫爭權,或立子猛,或立子朝,王室大亂。京房《易傳》曰:“天子弱,諸侯力政,厥異水斗。”

史記曰,秦武王三年渭水赤者三日,昭王三十四年渭水又赤三日。劉向以為近火?水也。秦連相坐之法,棄灰于道者黥,罔密而刑虐,加以武伐橫出,殘賊鄰國。至于變亂五行,氣色謬亂。天戒若曰,勿為刻急,將致敗亡。秦遂不改,至始皇滅六國,二世而亡。昔三代居三河,河洛出圖書,秦居渭陽,而渭水數(shù)赤,瑞異應德之效也。京房《易傳》曰:“君湎于酒,淫于色,賢人潛,國家危,厥異流水赤也”。

漢書?志?五行志中之上翻譯

傳上說:“眼光不明,這叫做不哲,其過錯在于辦事緩慢不振作,受到的懲罰就是常燠,其嚴重后果就是疾病流行。有時有草妖,有時有蠃蟲之孽,有時則有羊禍,有時則有目癇,有時則有赤眚赤祥。水傷火!

“眼光不明,這叫做不哲”,哲,就是明智。《詩經(jīng)》上說:“你為政不明智,就要失去輔佐,失去卿大夫;你為政極明智,就不會有背叛者或奸邪小人。”造就是說為君的若不明智,糊涂昏庸受蒙蔽,就不能分辨善惡,?親近親幸的人,提拔重用同類之人,無功的受到獎賞,有罪的不殺,百官都廢職亂行,因為萎靡不振,什么事都干不成,所以錯就錯在萎靡不振上。盛夏季節(jié)白天時間長,暑熱利于生物滋長,所以為政弛緩無效,引發(fā)出的懲罰就是長期燠暖。燠暖就是冬天不冷,春夏不和,季節(jié)失調(diào),人們的身體受到傷害,所以嚴重的后果就是疾病流行。該殺的不殺,就會有秋霜不能殺草的現(xiàn)象,把誅罰大權交給臣下就會刑罰誤時,所以就出現(xiàn)草妖。凡是妖,都是用服飾表現(xiàn)其外貌,用詩歌抒發(fā)其言論,用聲音讓人聽到它們。用顏色讓人看到它們,是因為五色本來就是天地萬物的分類大綱,如出現(xiàn)眚祥,圣人認為草妖,是大權旁落有失的明證。氣溫常暖就會生蟲子,所以有贏蟲之孽,這是指螟塍之類,該死不死,不該生的時候卻生出來,或者是多于往常,從而造成災害。劉歆認為這屬于思慮同愿望不相包容而導致的災害。在《易經(jīng)》上,剛包含柔為《離》,《離》為火,為目。羊,頭上長角,足下有蹄,可說是剛中有柔。羊長著大眼睛卻不精明,所以如果是視覺不明,就有羊禍的出現(xiàn)。有一種說法認為,氣溫高的年度,羊多得疫病而死,以致出現(xiàn)怪異,也有道理。關系到人,就是好多人害眼病,所以有日疴;鹗浅嗌,所以有赤告赤祥。凡是視力受損的都是病于火氣,火氣傷那么水就來侵犯。嚴重了就致病。如火氣得順,就有福壽。劉歆對于傳上所說的羽蟲之孽就是雞禍的解釋是:在天文上,南方喙是烏星,所以叫羽蟲;禍也從羽而言,所以叫?禍。其實?在《易經(jīng)》上本在《巽》卦。劉歆的說法不對。多種征兆中的恒煥即常暖,劉向認為是《春秋》上說的無冰雪。小燠一般不記載。無冰雪才記,即?記大的情況。京房《易傳》中說:“俸祿不正常頒發(fā)叫做欺騙,其災就是燠,四處下雪天氣卻溫暖不冷。臣下要享福祿沉溺安逸玩樂,這叫做亂,就要引起天氣溫暖而蟲子滋生。明知有罪卻不加誅罰,這叫做辦事不力,引起的燠災,就是夏天熱死人,冬天則植物開花結果。對重大的過錯不施行誅罰,逭叫做亡征,由之導致的災害就是應該寒冷卻燠熱六月。”

桓公十五年“春天,無冰雪”。劉向認為周代的春天,相當于現(xiàn)今的冬天。在那年之前魯國跟鄰國接連打仗,三次戰(zhàn)爭,而一再失敗。國內(nèi)失去民心,國外失和于諸侯各國。不敢嚴格執(zhí)行誅罰。鄭伯突篡奪兄長的君位而自立,魯桓公卻與他親善,助長同類入,不懂善惡的懲罰。無冰之災就是對這些事的懲罰。董仲舒認為無冰是象征了夫人作風不正,陰氣失節(jié)。

成公元年“二月,無冰”。董仲舒認為,這是因為當時魯宣公剛去世時,正在服喪之期,而成公君臣都無悲痛之情,反而張皇自大,制定按丘征收軍賦的稅法。劉向則認為是因為當時魯成公年幼,朝政萎靡不振引發(fā)的。襄公二十八年“春季,無冰”。劉向認為,在此之前魯襄公把軍隊擴建為三軍,有對外侵略而好戰(zhàn)的心意,從而與鄰國發(fā)生矛盾,鄰國從三個方向討伐進入邊境,戰(zhàn)禍連接十幾年,因而造成饑荒,百姓不滿,臣下離心離德,魯襄公恐慌而放松了朝政,不敢對有罪者施行誅罰。再者,楚國有夷狄族的野蠻行為,魯襄公卻有親楚之意,善惡是非分辨不清。這些事情的天應就是春季無冰。董仲舒的說法與此大致相同。一種說法認為,水旱之災,寒暑之變,天下各地都一樣,所以說“無冰”,這是全天下的災異。魯桓公殺死哥哥而篡取君位,對外助成宋國政變,與鄭國交換城邑,背叛了周室。成公之時,楚國橫行中原,王札子殺了周大夫召伯和毛伯,晉國在貿(mào)戎打敗周天子的軍隊,對這些事,周天子都無力討伐。襄公之時,天下各諸侯國的大夫都掌握了國家大權,國君無力控制,情況日益嚴重,善惡不分,懲罰不行。周朝的失敗在于萎靡不振,秦朝的失敗在于急切苛暴。所以周朝衰敗,而天氣年年不冷;秦朝滅亡,則無冬暖之年。

漢武帝元狩六年冬季,無冰凍。在此之前,連年派大將軍衛(wèi)青、霍去病進軍祁連山,跨越大沙漠,窮追匈奴單于,斬首十余萬級,回朝后,大行慶功封賞。后來體恤國內(nèi)人民的勤苦辛勞,當年派博士褚大等六人奉持皇帝的符節(jié)巡視全國各地,慰問和賞賜孤老無家之人,賑貸貧困之戶,舉薦隱逸潔行的君子到天子出行所駐之地。地方上有什么可行的建議,上報丞相、御史轉奏天子。這樣,天下百姓都很高興。昭帝始元二年冬季,無冰凍。當時皇帝剛九歲,大將軍霍光執(zhí)政,開始施行寬松緩和的政策,想以此取悅臣民。魯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下了霜雪而草沒凍死”。劉歆認為這是草妖。劉向認為現(xiàn)在的十月是周朝時的十二月。在《易經(jīng)》上,五是天位、君位,九月裹陰氣來到,五通于天位,其卦是《剝》卦,剝即剝落萬物,開始一片肅殺了,表明這是陰從陽命,即臣受君令而執(zhí)行殺罰,F(xiàn)在到了十月,下了霜而不能使草木凋零枯死,這正是與君主誅罰之令不被執(zhí)行,朝政舒緩不振的情況相應合。當時,公子遂專權,三桓開始父子相繼為卿,天帝的告誡似乎在說,從此之后,將會出現(xiàn)普遍大亂了。文公不醒悟,這之后公子遂殺了子赤,季氏、叔孫、孟孫三家大夫驅逐了昭公。董仲舒的看法大致相同。京房的《易傳》說:“臣下執(zhí)行政令弛緩,這叫做不順從,帶來的災異就是霜不殺草!

《書序》上說:“伊陟輔佐太戊,亳地出現(xiàn)妖異,桑與谷兩種樹長在一起!薄秱鳌飞险f:“兩樹一起生在朝廷,七天后就長成兩手合拱那么粗。伊陟告誡太戊必須修德治國。后來樹就枯死了!眲⑾蛘J為,殷商的國運已經(jīng)出現(xiàn)衰落,高宗在這種不好的情況下繼位,三年處廬中不說話,真正做到了服喪的哀痛,天下臣民為他所感而相應,但獲得大的榮耀之后,又怠于政事,國家將要走向危亡,所以有桑谷并生于朝的怪異出現(xiàn)。桑就是喪,谷如生命,這意味著生殺予奪的大權落到臣下手中。這一怪異近乎草妖。有一種說法認為,野樹生在朝廷而迅速長大,預示著小人將要很快占居大臣之位而危害國家,這是象征朝廷將成廢墟的預兆。

《書序》上還說:“高宗祭祀成湯的時候,有飛來的雉?落到鼎耳上??地嗚叫。”祖己說:“這是說先要端正為王之道,做好為工之事!眲⑾蛘J為,雉雞中??而鳴的是雄的,以赤為主色。在《易經(jīng)》上,《離》為雉,雉在南方,雉的出現(xiàn)近乎赤祥。劉歆認為這是羽蟲之孽!兑捉(jīng)》上有《鼎》卦,鼎是宗廟中的禮器,主管禮器而奉祀宗廟的是長子。野烏從外邊飛來,進來成為宗廟禮器之主,造意味著繼位之人要改變。一種說法認為,鼎有三足,是三公之象,而提耳才能搬動。野烏落到鼎耳上,預示小人將要占居三公之位,敗壞宗廟的祭祀。野樹生在朝廷,野鳥飛入宗廟,這都是預示國家敗亡的怪異。武丁很害怕,找忠賢之士商議,修養(yǎng)德行整頓國事,在內(nèi)提拔傅說,讓他執(zhí)掌國政,對外征伐鬼方,使華夏各邦得以安定,所以才能攘除木鳥之妖祥,得以長壽百年,造就是所謂“六災出現(xiàn),如能這樣恭治國事,五福就會降臨,把這向天下宣揚”。一種說法,認為金克木是木不能曲直。

僖公三十三年“十二月,李梅結果實”。劉向認為,周代的十二月是現(xiàn)在的十月,此時李梅到了花果剝落的時節(jié),卻反而開花結果,這近似草妖。本為先開花而后結果,不寫花?寫果,這是撿重要的寫。陰完成了本為陽氣才能做到的事,這象征著臣子專了君的大權而作威作福。一種說法認為,冬天本為肅殺之季,反而使植物生長起來,象征著驕臣本應誅滅,卻沒有施行懲罰。所以冬天開花,象懲臣子奸計陰謀已有端倪?是還沒實現(xiàn),到有了果實,那就成為現(xiàn)實了。當時魯僖公死了,公子遂專權,魯文公不醒悟,后來發(fā)生了子赤的變亂。一種說法是,君主太萎靡不振了,暖氣藏不住了,于是花果又生出來。董仲舒認為李梅結果實,象征臣下強大。記上說:“不該開花而開花,換大夫;不當結果而結果,換相國!倍,以水為代表,木為相,所以象征大臣。劉歆認為很多災害的征兆都以蟲子為孽,心中的災禍表現(xiàn)為蠃蟲孽。李梅結實,屬于草妖。漢惠帝五年十月,桃李開花,棗樹結果。漢昭帝時,上林苑中的大柳樹折斷倒在地上,一天自己立起來了,長了枝葉,有蟲子吃它的葉子,現(xiàn)出字形,說是“公孫病已立”。另有昌邑王的國社中有枯死的樹又生出枝葉。眭孟認為木屬于陰類,下民的象征,會有從前廢黜敗落的人家名叫公孫氏的從民間出來,接受天命成為天子。當時漢昭帝正年輕,霍光執(zhí)政,認為眭孟說的是瘋話,就殺了他。后來昭帝駕崩,沒有兒子,就征召昌邑王劉賀嗣位為帝,昌邑王狂亂無道,霍光又廢了他,改立昭帝哥哥衛(wèi)太子的孫子,造就是漢宣帝,宣帝本名叫病已。京房《易傳》說:“枯楊生嫩芽,枯木復活,這預示君王沒有子嗣。”

漢元帝初元四年,皇后曾祖父濟南柬平陵王伯的墓門梓柱上突然長出枝葉,長出了屋子。劉向認為這是王氏富貴強盛將要代替漢家的象征。后來王莽篡位,自己就這件事說:“初元四

年,是我出生的那年,正當漢朝九代火德之災厄,卻有這一祥瑞出現(xiàn)在我高祖的墓門上。門是通道,梓就是子,造就是王家當有賢德之子開拓打通祖宗的皇統(tǒng),從做朝廷的柱石大臣開始,

受天命而為天下之主的符命啊。”

建昭五年,兗州刺史浩賞禁止民間私自建立社神廟。山陽橐茅鄉(xiāng)社神廟有棵大槐樹,官吏把它砍斷了,當晚這棵樹自己又立在了原處。成帝永始元年二月,河南街郵的樗樹生出支權像人頭一樣,眉目胡須都有,但沒有頭發(fā)和耳朵。哀帝建平三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陽鄉(xiāng)有個柱子倒在地上,生出新枝如人的形狀,身子青黃色,面為白色,頭上有髭發(fā),稍為長大,共長六寸一分。京房《易傳》說:“君王德衰,下邊的臣民將要起來,這時就會有木生出入的形狀來!

哀帝建平三年,零陵有樹倒在地上,干圍一丈六尺,長十丈七尺。百姓砍斷了它的干,取去一段有九尺多,整棵樹都枯死了。三月裹,這樹突然自己立在原處。京房《易傳》說:“不走正道,行為荒淫,出現(xiàn)的妖怪就是樹木被砍斷了能自己再接上。對妃后有專寵偏愛,倒下的樹木就會自己立起來,砍斷而枯死的能夠復活再生。上天厭惡這些事!痹塾拦舛臧嗽拢焐舷虏,草的葉子互相繞結,有彈丸那么大。平帝元始三年正月,天空落下草來,樣子和永光二年那次一樣。京房《易傳》說:“國君少給了俸祿,忠信就要消失,賢人就要離去,這時出現(xiàn)的妖祥就是天上下草。”

昭公二十五年“夏季有鸛鶴來筑巢”。劉歆認為,羽蟲類的妖孽,顏色黑的,又叫黑祥,這是預示對眼光不明,耳聽失聰?shù)膽土P。劉向認為,出現(xiàn)了蜚、蜮兩種蟲子,而不說是從外地來的,這是氣產(chǎn)生的,即所謂眚;鸛鵠烏則說是由外地而來,這是由氣導致的,即所謂祥。?鵠,是夷狄地區(qū)穴居的禽類,來到中原,不穴居而筑巢,是陰居陽位,象征著季氏將要驅逐昭公,離走宮室而退居外地。鸛鵠之羽白色,是旱情的祥異;穴居而喜歡在水中游弋,水為黑色,這是君主危急的象征。天帝似乎在告誡說,既然已經(jīng)失去大眾,不可急躁而采取暴力;否則,陰將持節(jié)掌權把你趕走,就要遠離宮室而流亡外域了。昭公不醒悟,就發(fā)兵圍攻季氏,被季氏打敗,出逃到齊國,最后死在外地。董仲舒對此事的看法與上面大致相似。

漠景帝三年十一月,有白頸烏鴉與黑烏鴉在楚國呂縣成群搏斗,白頸的戰(zhàn)敗,掉在泗水中,死了數(shù)千之多。劉向認為這近似白黑災祥。當時楚王劉戊暴戾犯上沒有為臣之道,施刑而侮辱了申公,與吳王劉濞謀劃造**。烏鴉成群相斗,這是軍隊打仗的象征。白頸烏鴉個子小,說明小的一方要失敗。掉進水中,說明將要死于水地。楚王劉戊不醒悟,于是舉兵響應吳王,與朝廷大戰(zhàn),兵敗而逃,跑到丹徒,被越地人斬首。這便是死于水地的應驗。京房《易傳》說:“皇親叛逆,出現(xiàn)的妖異就是白黑烏鴉在國內(nèi)相斗。”

昭帝元鳳元年,有烏鴉與喜鵲在燕王宮中的水池上空相斗,烏鴉掉進池中淹死,近乎黑祥。當時燕王劉旦陰謀作亂,競不悔改,伏罪而死。楚、燕二王都是宗室骨肉至親的藩臣,因

驕橫和對朝廷的怨恨而謀劃叛逆,都有烏鵲相斗而死這種妖祥出現(xiàn),行為相同,所占之象也一樣,這是天人相應的明顯表現(xiàn)啊。在燕,是單個的烏鴉與喜鵲在宮中相斗而黑色的烏鴉死了,在楚,是上萬只在野外相斗而白色的死亡。象征燕王的陰謀尚未發(fā)動,?王一入伏罪自殺在宮中,所以是一只水色即黑色的烏鴉死掉。而楚王則是張皇自大舉兵叛亂,大軍在野外大敗,所以是眾多的頸為金色即白色的烏鴉死掉。這是天道精微無誤的表現(xiàn)。京房《易傳》說:“背命專征的劫殺,其妖祥就是烏鵲相斗!闭训蹠r有鴆鵬或叫禿騖的烏,飛來聚集在呂邑王的殿下,昌邑王派入射殺。劉向認為這些水烏是青色的,這是青祥的出現(xiàn)。當時昌邑王馳騁放縱不遵法度,怠慢侮辱大臣,不尊敬皇帝,并有服妖的表現(xiàn),所以出現(xiàn)了青祥。野鳥飛入宮中,預示宮室將要空廢而無人再住。昌邑王不醒悟,終于獲罪而亡。京房《易傳》說:“君罷退有德之臣,他的遇錯是狂傲,由此導致的妖祥是水烏聚集在城中!

成帝河平元年二月庚子曰,泰山山桑谷有貓頭鷹把自己的巢燒掉了。一個名叫孫通的男子及其同伙,聽見山裹一群貓頭鷹亂叫,到跟前一看,見是鳥巢燒了,全掉在地上,有三只雛鳥已被燒死。那棵樹有四圍粗,鳥巢離地面五丈五尺。太守平把這件事上報了朝廷。貓頭鷹是黑色的,近乎黑祥,它是貪婪暴虐的鳥類!兑捉(jīng)》上說:“鳥焚其巢,旅人先笑后號啕!碧┥,就是岱宗,五岳之首,稱王天下之人上告天帝代為天子之處。鳥在此燒巢是天帝藉之告誡說:別親近貪婪而狠毒的人,如聽從了他們的壞主意,就會有焚巢自害己子而絕后易姓的災禍。這事之后趙飛燕得到寵愛,立為皇后,她的妹妹被冊立為昭儀,姐妹二人獨占了成帝的寵愛,得知后宮許美人、曹偉能生了皇帝的兒子,昭儀大怒,讓成帝把孩子奪來并殺死,還殺了孩子的母親。成帝駕崩,昭儀自殺,事情終于敗露,趙后飛燕因罪被殺。造就是焚巢殺子然后敗亡號啕的應驗。另一說法是指王莽貪婪暴虐,卻被任為國家的重臣,終于釀成篡位易姓改朝換代之禍。京房《易傳》說:“人君暴虐,烏就燒自己的巢!

鴻嘉二年三月,博士們行大射禮,有雉雞飛來聚集在庭院,然后又沿著臺階升到廳內(nèi)叫了起來。后來雉雞又同樣飛集到太常、宗正、丞相、御史大夫、大司馬車騎將軍等大臣府上,還飛集到未央宮承明殿的屋頂上。當時大司馬車騎將軍王音、待詔寵等人對皇帝說:“天地之間的氣,同類相應,儆告人君的天意,是從微小之事讓人看到大的方面。雉鳥聽得最清楚,能最先聽到雷聲,所以《月令》上說雉鳥報知節(jié)氣。經(jīng)書上記載了殷商高宗之時雉登鼎耳而叫的異象,已表明了轉禍為福的驗證,F(xiàn)在雉鳥在博士行禮之日大群聚集,飛聚到庭院,沿階升到廳堂,萬眾之人睢睢仰視,一連幾IEl驚慌不解其故。后來又挨個到了三公大臣的府邸及太常、宗正等主持宗廟和宗室之事的官府,然后進入皇宮。這樣的停留告誡人們,已最為周到深切,就是人的勸誡,也比不過這樣!”后來成帝派中常侍?閎傳旨王音說:“聽說捕到的雉烏,羽毛多有損傷,好像是被抓住捆綁遇,不至于是有人故意抓來而放飛的吧?”王音回說:“陛下怎可說出這種亡國喪家的話?不知道是誰編出這種奸佞讒言,這樣來誣害圣德!陛下左右親近臣子中阿諛奉承者很多,用不著為臣王音再說這些無稽之談了,F(xiàn)今公卿大臣以下,個個?圖保住自己的官位而無所做為,沒人敢出來講真話。如能讓陛下覺悟過來,因擔心大禍將要落到身上,而嚴厲責怪臣下,用莊嚴的法律予以懲罰,為臣王音會第一個被處罰,能有什么理由為自己辯解!時至今日陛下即位已十五年了,太子未立,曰曰駕車出游,淫逸之行遠近傳說,世人皆知,外地說得比京城還熱閘,F(xiàn)在是外有微行私游帶來的有害影響,內(nèi)有身體得病的憂愁,老天多次顯示災異,要您有所改正,卻終于不改。老天都不能感動陛下,臣子我還能抱什么希望?不過是把話說盡等待處死,我的命?有朝夕罷了。如果陛下終究不聽天譴人諫,以行改正,老母怎得安居,還能再做皇太后嗎!高祖創(chuàng)立的帝業(yè)江山還有可以歸屬之人嗎!應該找賢能智慧的人,好好謀劃,克制而改正自己的不良行為,遵從而恢復禮義,以此求得老天的恩德之意,然后才能有太子可立,災變也才可消除!

成帝綏和二年三月,天水的平襄有燕生雀,喂大了之后,雀都飛走了。京房《易傳》說:“奸臣在朝,由之而出的災祥就是燕子生雀,諸侯王被罷黜!币环N說法認為,生了不是同類的東西,預示自己的兒子不能繼位。

史書上記載,魯定公的時候,季桓子掘井,得到一個上盆,盆中有個像羊一樣的小動物,這近乎羊禍。羊,本是生活在地面上的動物,卻埋藏在地下土中,這是象征魯定公不任用孔子而聽從季氏,黑白不分、是非不明的應驗。另一種說法認為,羊不在野外卻扣在土盆裹,這象征魯君失其君位而被季氏所拘留,季氏也將被自己的家臣所拘留。這一年季氏家臣陽虎囚禁了季桓子。三年后,陽虎劫持魯定公以討伐孟孫氏,軍隊失敗,就盜走寶玉大弓而叛走。

《左氏傳》載,魯襄公的時候,宋國有人生下一個身長紅毛的女兒,女兒被遣棄在河堤之下,宋平公之母共姬的趕車人發(fā)現(xiàn)而收養(yǎng)下來,于是取名叫棄。長大成人后很漂亮,就被平公納為姬妾,生下一子名字叫佐。后來宋臣伊戾向平公進讒言殺了太子痤。在此之前,大夫華元逃到晉國,華弱逃到魯國,華臣逃到陳國,華合比逃到衛(wèi)國。劉向認為當時就是火災赤眚的明驗。京房《易傳》說:“尊卑不分,就會出現(xiàn)女孩身長紅毛的妖異!

漢惠帝二年,在宜陽,天空下血雨,有一頃地那么大的地方。劉向認為這是赤眚。當時又正值冬天打雷,桃李開花,出現(xiàn)了冬季常暖的天罰。那時朝政萎靡不振,呂氏諸人任職掌權,讒言誣陷為所欲為,殺了三個皇于,立了不是嗣子的人為太子,以及不該立王的封了王,罷免了王陵、趙堯、周昌等重臣。后來呂太后駕崩,大臣們一起消滅了呂氏各王,人死血流。京房《易傳》說:“歸罪不釋,就叫做所追不當或執(zhí)迷不悟,由此而出現(xiàn)的災象就是天上下血;這叫做為政不善不親,民有怨憤之心,不出三年,就會亡族滅宗!庇终f:“壞人得官祿,功臣遭殺戮,天上就下血。”

哀帝建平四年四月,山陽湖陵天空F血雨,有寬三尺、長五尺那么一片。血雨點,大的像錢幣,小的像麻子。兩年后,哀帝駕崩,王莽把持朝政,誅殺了丁氏、傅氏兩家國戚,把大臣董賢等都放逐到遠方,與當年呂氏一伙逆行所招致的天象一樣。?是因為殺人少,所以下的血雨也少了。

傳上說:“聽之不聰,是謂不謀,厥咎急,厥罰恒寒,厥極貧。時則有鼓妖,時則有負孽,時則有豕禍,時則有耳疴,時則有黑眚黑祥。惟火滲水!薄奥犞宦,是謂不謀”,是說國君偏聽不明,對下情隔塞不知,從而不能考慮而知曉事情的利害之所在,往往因為處理嚴厲急切而造成失敗,所以說過錯在于急。隆冬季節(jié)曰短夜長,寒冷的天氣能凍殺生物,所以,如果為政治國急促迫切,就會導致天氣長期寒冷的懲罰。天寒就使百谷不能生長,國家和百姓都陷于貧困,所以說其不良后果是貧窮。當國君的嚴猛寡恩,就使下邊的人閉口不敢說話,使臣子們提心吊膽,也就等于塞上自己的耳朵,于是胡聽妄間之氣變成聲音發(fā)出來,所以有鼓妖。寒氣動,就有魚受災。雨多而龜為孽,龜能生活在陸地上,小是最陰之物;魚離開水就死,則是極陰之妖孽的表現(xiàn)。在《易經(jīng)》上《坎》為豬,豬耳大卻聽力不好,所以聽氣有傷,就有豬禍的出現(xiàn)。一種說法認為,天氣寒冷之年豬多死,等到變成怪物,也是這個原因。波及到人,則往往是耳朵受損,所以有耳病。水為黑色,所以有黑眚黑祥。凡聽力受傷的都是病于水氣,水氣有損火氣就來加害。到了貧窮之時,如能順天而行,得到的福氣就是富足。劉歆相信傳上說的有介蟲妖孽,多見的征兆就是常寒。劉向認為在春秋時代沒有這種應驗,當時正值周朝的末世,為政萎靡不振,國勢微弱,朝政被臣下把持,出現(xiàn)的天象都是燠暖而已,所以到秦朝得到應驗。秦始皇帝剛即位時尚在幼年,朝政交給太后,太后與呂不韋以及?毒通奸,封?毒為長信侯,把太原郡作為?毒的封國,宮室苑囿任他進出,為所欲為,朝政也由他決斷。所以老天在冬季打雷,表現(xiàn)出陽氣沒有得到禁閉,而造成危害,已經(jīng)陷入舒緩松弛的變化。秦始皇成年后,?毒害怕被處死而發(fā)動叛亂,秦始皇殺了他,斬了二百多人,二十多個大臣都被車裂而死,抄滅了他們的宗族,另外還把有牽連的四千多家遷徙到房陵。這年四月,天氣寒冷,有人被凍死。數(shù)年之間,政治如此由舒緩而轉為嚴酷,天氣相應而由暖變寒,造就是明顯的應驗。劉歆認為下大雪,或不該下雪而下雪,以及下大冰雹,或下霜凍死莊稼、草木,都是表現(xiàn)了常寒的天罰。劉向認為常雨不止屬于態(tài)度不恭敬導致的。京房《易傳》說:“有道德的人遭到危險,這叫做違反天命,由之導致的變異是寒冷。誅罰過重,就會出現(xiàn)該熱而寒的變化,持續(xù)六天,也會變成冰雹。對危害正人正事的奸佞不施行誅罰,這叫做養(yǎng)賊,就會大寒七十二日。

死飛禽。有道之人被貶逐,這叫做傷,由之導致的天寒往往是生物無霜而死,有水外涌。作戰(zhàn)而不了解敵人的力量,這叫做有負于君命,由之導致天寒,雖然有雨作物也不茂盛。聽到了善事卻不予以實行,病在耳聾!

桓公八年“十月,下雪”。周代的十月,是現(xiàn)在的八月,不是下雪的時候,劉向認為,當時魯桓公夫人有與齊君淫亂的行為,魯桓公因此有妒恨之心,夫人要殺死桓公,于是顯示了這一天象;腹挥X悟,后來與夫人一起到了齊國而果然被殺。凡是雨,都屬陰氣,而雪又是雨中更陰的,不該下雪的時候下雪,這是危急迫近的天象。董仲舒認為這象征了夫人的專橫恣肆,陰氣過盛。僖公十年“冬天,下大雪”。劉向認為,這是先前僖公立妾為夫人,陰居陽位,即陰氣遇盛造成的!豆蚪(jīng)》上說“下大冰雹”。董仲舒認為,魯僖公迫于齊桓公的威脅,立妾為夫人,不敢親近其他姬妾,所以寵幸獨占之象表現(xiàn)在冰雹上,這都是陰氣曰趨嚴重形成威脅,從而造成寵幸獨占而導致的。昭公四年“正月,下大雪”。劉向認為,昭公從吳國娶來同為姬姓的女子,稱之為吳孟子,國君在上面行此非禮之事,臣子們自然在下面非議。再者季氏、孟孫、叔孫三家大夫已經(jīng)強大,都鄙視昭公的行為,已生輕慢侮辱之心。董仲舒認為當時季孫宿執(zhí)掌國政,陰氣盛而造成這一天象。

漢孝文帝四年六月,下大雪。三年后,淮南王劉長謀反,被發(fā)覺,遭到流放,死在道上。塞屋《易傳》說:“夏天降雪,告誡有臣叛亂!本暗壑辛耆,下雪。這年六月,匈奴侵入上皺掠取苑中喂養(yǎng)的馬匹,將士戰(zhàn)死了二千多人。第二年,條侯周亞夫下獄而死。武帝元狩元年十二月,下大雪,百姓很多被凍死。這一年,淮南王、衡山王謀反,被發(fā)覺,都畏罪自殺。欽差大臣巡行淮南、衡山等郡國,查辦參與謀反的人,治罪處死了數(shù)萬人。元鼎二年三月,下雪,平地雪厚五尺。這一年御史大夫張湯有罪自殺,丞相嚴青翟被判與三名長史陰謀陷害張湯之罪。嚴青翟自殺,三長史也都被斬首。元鼎三年三月河水結冰,四月下雪,關東有十幾郡閘災人吃人。這一年百姓中有人不自報繒錢之稅而被人告發(fā)的,告發(fā)者可得繒錢的一半。

元帝建昭二年十一月,齊、楚兩地下大雪,雪厚五尺。這一年魏郡太守京房被石顯誣告,被判為與岳父即淮陽王之舅張博、以及張博的弟弟張光,勸導淮陽王謀反之罪。張博被腰斬,張光、京房被斬首,御史大夫鄭弘被治罪免官成為百姓。成帝即位后,石顯伏法,淮陽王上書為張摟伸冤,說明互題妄加不實之詞。這樣,受害者的家屬才得還鄉(xiāng)。

建昭四年三月,下雪,燕子死了很多。谷永答覆天子說:“皇后有種桑養(yǎng)蠶治辦祭祀所需服裝與恭敬奉事天地宗廟之責,正在這一天卻刮起強烈的西北風,大寒、下雪,敗壞了皇后的功業(yè),這表示皇后未能符合天帝的心愿,F(xiàn)在應該齋戒避免伴寢,以便深自反省。請皇后回到自己的宮中,關閉上門戶,不得獨占天子之愛。再讓其他姬妾人人輪流伴君就寢,按時而普遍施恩。這樣老天高興了,差不多就可以得到賢明的子嗣。如不按為臣的話去做,災異就會愈益嚴重,天變有形,到那時臣下我就是想再捐棄生命來勸說天子,也無濟于事了!痹熘,許皇后因祝詛之罪被廢黜。

陽朔四年四月,下雪,燕雀死。十六年后,許皇后自殺。

定公元年“十月,降霜凍死豆類植物”。劉向認為周代的十月,就是現(xiàn)在的八月,消卦為《觀》,陰氣沒到君位就肅殺菽類,這是誅罰之令不由國君發(fā)出,而由臣下把持的象征。當時季氏驅逐昭公,昭公死在外地,定公得立為魯君,所以天帝用災來提醒定公。僖公二年“十月,隕霜不殺草”,是繼位之君微弱而喪失執(zhí)政之權的象征。后來終于受制于臣下,災害也就發(fā)生了。出現(xiàn)怪異的時候說殺草,出現(xiàn)災害的時候說殺菽,有了重災就說殺谷。有一種說法認為,菽是草中難死的一種,如講殺菽,就可知草都死了;說不殺草,也就知道菽不會死。董仲舒認為菽是草類中的強者,天帝的告誡似乎是說,誅掉強臣。說到菽,是略微顯示了季氏將要受到的懲罰。

漢武帝元光四年四月,下霜凍死草木。此前二年,派遣了五位將軍三十萬大軍埋伏在馬邑,準備襲擊匈奴單于,單于發(fā)覺而逃離。從此開始了征伐四夷的過程,出征三十多年,全國戶口因耗損或逃亡減少了一半。京房《易傳》說:“發(fā)動戰(zhàn)爭大肆殺戮,這叫做有失法度,引發(fā)的天災就是下霜,夏天霜殺五谷,冬天霜殺麥苗。誅罰不符罪情,這叫做不仁,由之引發(fā)下,夏天是先有大雷大風,冬天是先下雨,然后再下霜,形成芒角。如圣賢遭到殺害,下的霜就附在草木上,不落到地面。佞邪之人掌握了刑罰,這叫做私人行害,霜就落在草根土隙間。不行教化而專施誅罰這叫做暴虐,霜不在草上,反在其下!

元帝永光元年三月,下霜凍死桑樹;九月二H,下霜凍死莊稼,全國發(fā)生大的饑荒。當時中書令石顯執(zhí)政專權,這與《春秋》所載魯定公時的下霜應驗相同。成帝即位,石顯因作威作福之罪被殺。

僖公二十九年“秋季,下大冰雹”。劉向認為,陽氣盛就下雨,溫暖而水熱,陰氣夾持而合不進來,就轉成冰雹;陰氣盛就下雪,凝結而冰寒,陽氣夾持而合不進去,就散發(fā)而變成霰。所以把滾開的水封閉在容器中,然后沉入寒冷的泉水,就變成了冰,而當化雪的時候,冰也就化解而散開,造就是驗證。所以說冰雹是陰氣夾持陽氣而生,霰是陽氣夾持陰氣而生!洞呵铩凡惠d下霰,如同不載月食一樣。僖公末年信任公子遂,公子遂專權曰恣,甚至于要殺死君主,所以出現(xiàn)了陰氣夾持陽氣而有冰雹之天象的出現(xiàn)。僖公沒醒悟,公子遂終于掌握大權,兩年后殺了子赤,擁立宣公為君!蹲笫蟼鳌飞险f:“圣人在位有權就不會有冰雹,就是下了冰雹也成不了災!庇腥私忉屨f:凡是不成災的事情都不記載,?記嚴重的事情,即造成災害的。凡是冰雹,都是冬天陽氣過盛而成暖,夏天陰氣藏伏而生寒所造成的。

昭公三年,“大雨有雹”。當時季氏專權,雹為國君受到威脅的象征。昭公不醒悟,后來季氏終于把昭公驅逐。元封三年十二月,雷雨夾雹,雹子大如馬頭。宣帝地節(jié)四年五月,山陽濟陰下的雹子有雞子大小,入地二尺五寸深,砸死二十人,飛鳥都被砸死。這年十月,大司馬霍禹宗族謀反,被誅,霍皇后被廢黜。成帝河平二年四月,楚國下雹子,大如斧頭,飛鳥被砸死。

《左傳》上說僖公三十二年十二月己卯曰,晉文公去世,庚辰日,將葬于曲沃,送葬之儀從縷出發(fā),靈柩中有牛叫的聲音。劉向認為這近乎鼓妖!喪葬本為兇事;有聲如牛吼,造是發(fā)怒的象征。將要有急怒躁烈的謀劃,由之發(fā)生戰(zhàn)禍。當時,秦穆公派兵去襲擊鄭國而不通知晉國借路,在返回的時候,晉國大夫先軫對晉襄公說,蠢邇軍隊從我們境內(nèi)過卻不向我們借路,我建議襲擊他們。于是在崤山之險攔截,打敗秦軍,一匹馬一只車輪都沒返回秦國,操之過急,太過分了。晉國不念舊好,卻聽從了狠毒的陰謀。與強國結下仇怨,四次被秦國進犯。戰(zhàn)禍連接數(shù)代人,造就是兇惡的效驗,

哀帝建平二年四月乙亥初一,御史大夫朱博為丞相,少府趟玄為御史大夫,當進宮登殿接受封拜之韶時,忽然有如同敲鐘一樣的巨響傳來,殿中的郎、吏等官員以及在臺陛兩側的衛(wèi)士都聽到了;噬显儐桙S門侍郎揚雄、李尋,李尋回答說:“這就是《洪范》上講的鼓妖啊。經(jīng)師的傳授,認為如果國君視聽不靈,被人們的表象所迷惑,致使有名無實的人得到進用,就會有無形的聲音,不知從哪里傳來。對此事的傳注說,如發(fā)生在年、月、H中的中間一段時間,就要應在正卿大臣身上。今因四月份的H子裹多了一一個辰H而與往常不同,這就成了年的中段。正卿就是執(zhí)政大臣。應該罷退丞相、御史,以與天變相應。既然是這樣,就是不罷退他們,不出一周年,這些人也要自己犯事受禍!睋P雄也認為是鼓妖,是聽覺有誤的象征。朱博為人強硬堅毅富有權謀機智,適宜當將不宜當相,恐怕要有兇惡可怕急躁狠厲的怒火發(fā)生。到了八月,朱博、趟玄被判陰謀作奸之罪,朱博自殺,趙玄免死論處。塞房《易傳》說:“政令不求實務本,下面就不得安寧,金器就會無故自動,發(fā)出聲音!

史書上記載秦二世元年,天上無云卻打雷。劉向認為雷應是被云托著,就像臣托著君那樣,陰陽相合。秦二世不顧念全國百姓的疾苦,從而萬眾懷有怨憤反叛之心。這年陳勝起事,天下叛亂,趙高乘機作亂,秦朝因之滅亡。一種說法認為,《易經(jīng)》上《震》卦為雷,是態(tài)度不恭的表現(xiàn)。

史書上記載秦始皇八年,河中的魚大量逆流而卜。劉向認為這種現(xiàn)象近于魚孽。這一年,秦始皇的弟弟長安君率軍攻打趟國,途中謀反,在屯留被處死,他的軍吏也都被斬首,屯留的百姓被遷徙到臨洮。第二年有繆毒被處死之事。魚屬于陰類,象征民眾,逆流而上,就象征民眾將要不服從國君的統(tǒng)治而逆行造**。這事在天文上,就是魚星處于銀河之中,就要車騎兵馬布滿曠野。到了秦二世時,暴虐的統(tǒng)治越發(fā)殘酷,終于迅速滅亡。京房《易傳》上說“民眾同心犯上,出現(xiàn)的妖異就是河中的魚逆流而上!

武帝元鼎五年秋季,青蛙與蟾蜍成群搏斗。這一年,派四位將軍率軍十萬征伐南越,開拓了九郡。

成帝鴻嘉四年秋季,在信都有魚從天空降落,魚長不足五寸。成帝永始元年春天,北海跳出大魚,長六丈,高一丈,有四頭。哀帝建平三年,東萊的平度縣出現(xiàn)大魚,長八丈,高一丈一尺,共七頭,都死了。京房《易傳》上說:“海中多次出現(xiàn)大魚,意味著邪佞小人升官,賢德之人被疏遠!

桓公五年“秋季,出現(xiàn)螽災!眲㈧дJ為,貪婪殘酷地榨取人民的財物,就會出現(xiàn)螽這種蟲子,這是介蟲類的妖孽,與魚類的妖孽所應相同。劉向認為介蟲之孽是由說話不順情理而引發(fā)的。這一年,桓公獲得宋、鄭二國的來訪,取得鼎,交換了采邑之地,動工筑城。各種螽災之說都依董仲舒的說法。莊公二十九年“有蜚災”。劉歆認為蜚是負鑾,本性不吃谷物,吃谷就成了災,屬介蟲類的妖孽。劉向認為蜚是青色的,因而近乎青眚,不是中原所原有的。南越那地方氣候很熱,男女都在水中洗浴,風俗淫蕩就生了這種東西,是一種臭而可惡的蟲子。當時莊公娶齊國的淫蕩之女做夫人,娶來之后,與兩個小叔子私通,所以才有蜚災的出現(xiàn)。天帝的告誡似乎是說:現(xiàn)在誅罰滅絕他們還來得及,否則就要產(chǎn)生臭而可惡之事,讓四方之人都知道。莊公不醒悟,后來夫人與兩個小叔子作亂,兩個兒子都被殺害,而他們終于也都因罪被殺。這些看法與董仲舒的看法大致相同。僖公十五年“八月,有螽災”。劉向認為,此前僖公有與諸侯在咸地的會盟,后又在緣陵筑城,這一年又帶領兵車到牡丘會盟,派公孫敖領軍隊與其他國家的大夫一起救徐國,連續(xù)三年出兵在外,從而有此螽災。文公三年“秋天,在宋國天空降落螽蟲”。劉向認為這是因為宋國先前殺了無罪的大夫,以及對民眾暴虐征收賦稅而引起的天應!豆攘簜鳌飞险f上上下下都是,是說太多了。董仲舒認為,宋國三代君主都娶國內(nèi)大夫之女為夫人,大夫專權放肆,生殺之刑不符法制情理,所以螽先死而后落下。劉歆認為螽是有害谷物的,突然遇到陰氣的襲擊,就墜落而死。八年“十月,出現(xiàn)螽災”。當時文公征伐邾國取得須朐,在部地建城。宣公六年“八月,出現(xiàn)螽災”。劉向認為這是因為,在此之前宣公征伐莒國向邑,后來又連續(xù)到齊國,謀劃征伐萊國。十三年“秋季,有螽災”。公孫歸父會同齊軍征伐莒國。十五年“秋天,出現(xiàn)螽災”。宣公在歉收之年,多次興兵動武。襄公七年“八月,有螽災”。劉向認為先前襄公興師去救陳國,滕子、郯子、小邾子都來朝見。夏天,在費建城。哀公十二年“十二月,出現(xiàn)螽災”。當時哀公實行田賦改革。劉向認為春天實施田賦制度的改革,冬天就出現(xiàn)了螽災。十三年九月,螽災;十二月,螽災”。這連續(xù)三次的螽災,是暴虐榨取民眾財物引發(fā)的天應。劉歆認為周代的十--,9,是夏歷的十月,這時火星既已藏伏,休眠的蟲類都已休眠,天的顯示變異,就物類的應時說,不能有螽,這是因為這一年再次該置閏月而設置。周歷的九月是夏歷的七月,所以傳注上說“火星還往西行,這是司歷之官的過失”。宣公十五年“冬季,蟓生”。劉歆認為蟓是蚍蜉類中有翼的那種,吃谷物造成災害,屬黑眚。董仲舒、劉向認為,蟓是剛生出來的螟,另一說法認為是剛生的蝗。當時民眾苦于君主征發(fā)的力役,對公田怠工。宣公在這時開始按田畝征稅。按田畝征稅,即就庶民的田畝選擇產(chǎn)量高的為標準,征取其產(chǎn)量的十分之一,這是毀壞先王傳下來的制度而?為貪圖利益,所以報應此事而有蟓災的發(fā)生,此屬贏蟲之孽。

景帝中三年秋季,有蝗災。在此之前匈奴侵邊,中尉魏不害率領車騎材官之軍屯駐代郡的高柳。武帝元光五年秋季,發(fā)生螟災;六年夏天,發(fā)生蝗災。在此之前,五位將軍率軍三十萬埋伏于馬邑,打算襲擊匈奴單于。這一年,四位將軍征伐匈奴。元鼎五年秋季,有蝗災。造一年,派四位將軍征伐南越以及西南夷,擴增十余郡。元封六年秋天,有蝗災。在此之前,派兩位將軍征伐朝鮮,擴增三郡。太初元年夏季,蝗蟲從東方飛到敦煌;三年秋季,再次發(fā)生蝗災。從元年貳師將軍征伐大宛起,全國連年忙于這一戰(zhàn)爭的供需。征和三年秋季,發(fā)生蝗災;四年夏季,發(fā)生蝗災。前一年,派三位將軍率軍十余萬征伐匈奴。征和三年,貳師將軍的七萬軍隊覆滅未還。平帝元始二年秋季,發(fā)生蝗災,遍及全國。這時王莽執(zhí)政。

《左氏傳》說莊公八年齊襄公在貝丘打獵,看到一只豬。隨從人員說:“這是公子彭生。”齊襄公生氣地說:“射死他!”豬像人一樣立起來大叫,襄公大驚,從車上摔下來,腳受了傷,鞋也丟了。劉向認為這近乎豬禍。在此之前,齊襄公與妹妹即魯桓公夫人通奸,讓公子彭生殺死桓公,后來又殺死彭生以向魯國表示謝罪。公孫無知為前魯君所寵愛,襄公罷黜了他,無知率領一些怨恨襄公的人在打獵的地方襲擊襄公,齊襄公藏在門后面,腳露在門下被發(fā)現(xiàn),于是被殺。傷腳丟鞋,終于因為腳的暴露而被殺,這是為政暴虐峻急所受的報應。

昭帝元鳳元年,燕王宮中長巷裹的豬從豬圈中跑出來,撞壞了大寵,叼走灶前六、匕口鍋,放到大殿前面。劉向認為這近于豬禍。當時燕王劉旦與長公主、左將軍謀劃叛逆造**,誅殺進諫勸誡的人,暴虐峻急不講為人之道。灶是生活做飯所必需的,豬卻把灶撞壞,把鍋擺到庭院,鍋灶都要用不著了,宮室將要被廢棄。燕王不悔改,終于依法被誅。京房《易傳》上說:“眾人心中不滿君主的政治行為,就會出現(xiàn)豬入居室的妖異之事!

史書上記載魯襄公二十三年,谷、洛二水交匯相斗,將要沖毀王宮。劉向認為這近乎火克水。周靈王要阻塞水流,有關官員進諫說:“不可這樣。為民之主的人,不墊高草洼,不削平山丘,不阻遏河川I,不排瀉湖水,F(xiàn)在我們朝政是不是有所不當,而影響了兩河之神,使他們爭奪水道,從而威脅了王宮,大王您如果因此就加固堤防以遏制河水,恐怕是不太合適吧!我擔心到子孫一代,王室將會越來越衰微!敝芡踝詈筮是把水擋住了。從史傳上分析,以濟、淮、河、江這四大水瀆比作諸侯,而谷、洛二水僅次于四瀆,那就是卿大夫的象征了,這就意味著卿大夫將要分爭權勢而危害王室了。當時為卿的世家專權把持朝政,儋括將進行篡殺周王的謀劃,如果周靈王有所覺悟,修正朝政之失,小心接受勸誡,災禍也就可以避免。不聽諫議勸說,不重視怪異的征兆,白以為是,填塞低洼墊高卑下,來阻逆水勢而妨害了鬼神。幾年后天空出現(xiàn)五個像太陽那么大而黑色的東西。造年提前下霜,周靈王駕崩。周景王即位后兩年,儋括要殺死周王,改立周王的弟弟佞夫。佞夫不知,景王卻連同殺死了佞夫。到景王一死,有五位大夫爭權,有的擁立子猛,有的擁立子朝,王室大亂。京房《易鰳說:“天子勢弱,諸侯致力于征伐,就會出現(xiàn)水斗的異常現(xiàn)象。”

史書上說:秦武王三年渭水發(fā)紅三天,到秦昭王三十四年渭水又紅了三天。劉向認為造近于火克水。秦國施行連坐之法,有人把灰撤在道上就要被處以黥面之刑,法密而刑罰殘酷,加以征伐沒有節(jié)制,殘害鄰國,以至于變亂了五行,使氣色大亂。天帝的告誡好像是說,不要再施行刻毒峻急的殘暴政治,否則將要導致敗亡。秦國終于不改,直到秦始皇滅六國,傳至二世而滅亡。過去夏都河東,殷都河內(nèi),周都河南洛陽,河、洛出現(xiàn)圖、書,秦都于渭水之陽,而渭水幾次變紅,這都是嘉瑞異象與德相應的驗證啊。京房《易傳》說:“國君沉溺于酒宴,淫亂于女色,從而致使賢德之人潛藏而遠離,國家面臨危亡,由之而出現(xiàn)的異常之象就是河水變紅!

漢書全文及翻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86306.html

相關閱讀:浪漫的墳墓_詩歌鑒賞
杜甫《宣政殿退朝晚出左掖(掖門在兩旁如人之臂掖)》原文及翻譯
杜甫《鹽井》原文及翻譯 賞析
語法學家和舵手之爭_詩歌鑒賞
三十六計之調(diào)虎離山第十五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