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逍遙右腦記憶網(wǎng)-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xùn)練學(xué)習(xí)方法!

杜甫《留別公安太易沙門》原文及翻譯 賞析

編輯: 路逍遙 關(guān)鍵詞: 詩歌鑒賞 來源: 逍遙右腦記憶


杜甫《留別公安太易沙門》原文

隱居欲就廬山遠(yuǎn),麗藻初逢休上人。

數(shù)問舟航留制作,長開篋笥擬心神。

沙村白雪仍含凍,江縣紅梅已放春。

先蹋爐峰置蘭若,徐飛錫杖出風(fēng)塵。

杜甫《留別公安太易沙門》翻譯注釋

、太易,僧名。沙門,原為古印度各教派出家修道者的通稱,佛教在中國盛行后,專指依照戒律出家修道的男性僧侶,意同和尚。

2、就,到。廬山遠(yuǎn),指惠遠(yuǎn)。據(jù)晉朝的《蓮社高賢傳》記載:晉代高僧惠遠(yuǎn),入廬山居?xùn)|林寺修持,人稱“遠(yuǎn)公”。在唐朝時有盛名,多見于唐詩。例如孟浩然“嘗讀遠(yuǎn)公傳,永懷塵外蹤”(《晚泊潯陽望廬山》)等。

3、麗藻,言詞華麗的文藻、文章。休,指南朝詩僧惠休。上人,對僧人的尊稱,見《摩訶般若經(jīng)》:“何名上人?佛言:若菩薩一心行阿耨菩提,心不散亂,是名上人。”這兩句中的“遠(yuǎn)”、“休上人”都是指代太易。

4、問,訪問。制作,指太易的詩作。這句是說,曾數(shù)次乘船訪問太易(一說太易數(shù)次到杜甫所乘的舟船來訪,亦通),并保留了太易的詩作。

5、篋(音切),小箱子。笥(音司),盛飯食或衣物的竹器。長開篋笥的意思是,杜甫把太易詩作很仔細(xì)地保存在篋笥,并經(jīng)常拿出來閱讀。一般認(rèn)為“擬心神”指有感于詩情。但仇兆鰲注與此不同:擬者,欲和其詩也。

6、仇兆鰲注:五六志相別時地。根據(jù)仇注,沙村應(yīng)是當(dāng)?shù)氐囊粋地名。

7、江縣,指公安。放春:綻放出春意。

8、蹋:同“踏”,這里指登上廬山香爐峰,因前面曾把太易比作惠遠(yuǎn),故有此說。爐峰:即廬山香爐峰,亦見于李白《望廬山瀑布》:“日照香爐生紫煙”。蘭若:寺廟,即梵語“阿蘭若”的省稱。數(shù)次見于杜甫詩中,例如《謁真諦寺禪師》:“蘭若山高處,煙霞障幾重”等。

9、徐飛錫杖,指得道高飛,語出《文選?孫綽〈游天臺山賦〉》:“王喬控鶴以沖天,應(yīng)真飛錫以躡虛!碧瞥钪芎沧ⅲ簯(yīng)真,得真道之人。持錫杖而行于虛空,故云飛也。一說惠遠(yuǎn)即晉高僧慧遠(yuǎn),但是據(jù)考證,惠遠(yuǎn)只是一個虛構(gòu)的人物,與東晉名僧慧遠(yuǎn)的生平行狀相去甚遠(yuǎn)。風(fēng)塵,指塵世人間。清朝陳廷敬:末二句,言太易當(dāng)筑室爐峰,以俟道成飛舉。

杜甫《留別公安太易沙門》賞析

《留別公安太易沙門》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所作的一首古詩。這是一首贈別詩。此詩當(dāng)作于公元768年(唐代宗大歷三年),當(dāng)時杜甫57歲,在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

這首七律的用韻方式是首句不入韻平起式。其韻腳是:人神春塵。韻部均為:上平十一真(平水韻)。

【杜甫的詩詞全集 68首詩全集下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497883.html

相關(guān)閱讀:致夜鶯_詩歌鑒賞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
慰杜伯烈喪女_詩歌鑒賞
韓愈《祭柳子厚文》原文翻譯及賞析
影子_詩歌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