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客從》原文及翻譯 賞析
杜甫《客從》原文
客從南溟來,遺我泉客珠。
珠中有隱字,欲辨不成書。
緘之篋笥久,以俟公家須。
開視化為血,哀今征斂無。
杜甫《客從》注釋
、南溟,南海,遺,問遺,即贈送。泉客,即鮫人,也叫泉仙或淵客(左思《吳都賦》“淵客慷慨而泣珠”)。古代傳說:南海有鮫人,水居如魚,能織綃,他們的眼淚能變成珠子。
2、有隱字,有一個隱約不清的字。因為隱約不清,所以辨認不出是個什么字,書,即文字。珠由淚點所成,故從珠上想出“有隱字”,這個字說穿了便是“淚”字。它是如此模糊,卻又如此清晰。
3、緘,封藏。篋笥,藏物的箱子。俟,等待。公家,官家,須,需要,即下所謂“征斂”。
4、化為血,實即化為烏有,但說化為血,更能顯示出人民遭受殘酷剝削的慘痛。
杜甫《客從》翻譯
有客人從南方來,送我珍珠,珍珠里隱約有字,想辨認卻又不成字;我把它久久地藏在竹箱里。等候官家來征求;但日后打開箱子一看,珍珠卻化成了血水,可想的是我現(xiàn)在再也沒有什么可以應付官家的征斂了。
杜甫《客從》賞析
《客從》是唐朝詩人杜甫的作品之一。
此詩大約是唐代宗大歷四年(769年)杜甫在長沙所作。中國唐代,曾出現(xiàn)了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臻于封建社會繁榮昌盛的頂峰,但至天寶末年(755)即發(fā)生了安史之亂。此后,唐帝國四分五裂,社會動亂不安。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杜甫深受社會動亂之苦,他經(jīng)歷千辛萬苦飄泊到西南,在成都曾寫有一首《別唐十五誡因寄禮部賈侍郎》的詩,其中說:“蕭條四海內(nèi),人少豺虎多。少人慎莫投,多虎信所過。饑有易子良,獸猶畏虞羅!闭Z意極為沉痛,就是對當時已發(fā)生人吃人的社會現(xiàn)實的描述。唐代宗大歷三年(768)詩人飄泊到湖南,親眼看見統(tǒng)治階級對勞動人民的殘酷剝削,感到老百姓生活的艱辛和遭受的痛苦。
這是一首寓言式的政治諷刺詩!罢鞣フD求寡婦哭”,“已訴征求貧到骨”,便是這首詩的主題。杜甫巧妙地、準確地運用了傳說,用“泉客”象征廣大的被剝削的勞動人民,用泉客的“珠”象征由人民血汗創(chuàng)造出來的勞動果實。
首二句仿漢樂府民歌“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的格式,但別生新意。“客”和“我”都是虛構的。關于珠的傳說是相當多的,如明月珠、夜光珠等,為什么一定要用泉客珠呢?趙次公說:“必用泉客珠,言其珠從眼位所出也!保ü⒕硎逡┻@話很能揭示作者的用心所在。接著“珠中有隱字”,寓意為百姓心中有難言的隱痛。意在警告統(tǒng)治階級應該看到他們所剝削的一切財物其中都含著人民的血淚。最后兩句點明作詩本旨。珍珠“化為血”,寓意為官家征斂的實為平民百姓的血汗。這又是從淚化為珠想出來的。原有的財物,既剝奪一光,而公家的征斂,仍有加無已,所以說“哀今征斂無”,意謂而今再沒有什么東西可供搜刮的。
【杜甫的詩詞全集 68首詩全集下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516324.html
相關閱讀:戰(zhàn)國策?宋衛(wèi)?智伯欲襲衛(wèi)
戰(zhàn)國策?東周?溫人之周
周易?易經(jīng)困卦全文及翻譯
孟郊《游子吟》原文及翻譯 賞析
唐文宗李昂《暮春喜雨詩》原文及翻譯 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