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征群臣》原文
肅肅秋風起,悠悠行萬里。
萬里何所行,橫漠筑長城。
豈臺小子智,先圣之所營。
樹茲萬世策,安此億兆生。
詎敢憚焦思,高枕於上京。
北河秉武節(jié),千里卷戎旌。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萬騎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云,霧暗關山月。
緣巖驛馬上,乘空烽火發(fā)。
借問長城侯,單于入朝謁。
濁氣靜天山,晨光照高闕。
釋兵仍振旅,要荒事萬舉。
飲至告言旋,功歸清廟前。
楊廣《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征群臣》翻譯注釋
、這首詩載于《宣統(tǒng)固原州志》,《民國固原縣志》亦收錄此詩。
2、橫漠:橫貫北部邊境的沙漠。古人常以北部沙漠泛稱北部邊塞。
3、“豈臺”兩句:臺:從口,與表示喜悅有一定的聯(lián)系。本義,喜悅,也可表示“我”的謙稱。這兩句的意思是說,并不是我的才能,而是祖輩們世代經營的結果。
4、“樹茲” 兩句:茲,此。生,人民。這兩句是說,定下這次遠征遼東的長策,是為了統(tǒng)一國家,消滅戰(zhàn)亂,讓廣大人民長期安居樂業(yè),永世太平。
5、“詎敢” 兩句:詎,豈。焦思,憂愁焦慮。上京,即首都。這兩句是說,我哪里敢懼怕勞苦焦慮而在京都高枕無憂地享樂呢?
6、“北河”句:北河,河名。黃河由甘肅流向河套,至陰山南麓,分為南北二河,北邊一河稱北河!稘h書?武帝紀》載:武帝曾于元封元年“北登單于臺,至朔方,臨北河”。武節(jié),猶武德,武道!稘h書?武帝紀》元封元年詔:“朕將巡邊垂,擇兵振旅,躬秉武節(jié),置十二部將軍,親帥師焉。” 秉武節(jié),有些版本作“見武節(jié)”。
7、戎旌:軍旗。
8、出沒:時隱時現(xiàn)。
9、超忽:曠遠之貌。
0、?金:?,通“撞”,打擊金鉦;金,指鉦,行軍布陣時用來節(jié)制步伐,指揮行陣。
、鳴鼓:擊鼓。軍隊用以振奮士氣,發(fā)起進攻。
2、關山:指關塞險隘,崇山峻嶺。
3、“緣巖”兩句:乘空,猶凌空,聳立空中。這兩句是說,送物資軍情的馬匹在邊道上快速奔跑,空中燃起了戰(zhàn)爭的烽火。
4、侯:古時候在關隘道路上迎送賓客、偵察敵情的小吏。
5、天山:山名,即祁連山。以匈奴稱天為祁連而得名。這里泛指邊塞。
6、高闕:塞名。故址在今內蒙古杭錦后旗北。《史記?匈奴列傳》載:戰(zhàn)國時,趙武靈王自代旁陰山下,至高闕為塞!端涀?河水》謂山下有長城,長城之際,連山刺天,其山中斷,舉望若闕,故名。闕口有城,跨山結局,謂之高闕戍。漢衛(wèi)青率十萬人擊匈奴,敗右賢王于此。
7、釋兵:放下武器,比喻平息戰(zhàn)爭。振旅:即整頓部隊。古代軍隊勝利歸來謂之振旅。這句意思是說,即使沒有軍事行動我們也振奮士氣。
8、要荒:要,要服;荒,荒服。古稱王畿外極遠之地。亦泛指遠方之國。這句的大致意思是使遠方向我朝俯首稱臣。
9、“飲至”兩句:飲至,古代國君外出,臨行必告于宗廟,返回也必告于宗廟。對從者有所慰勞,集群官共飲,謂之“飲至”。清廟:即宗廟、太廟,取其清靜肅穆之意,故稱。這兩句是說,待戰(zhàn)事結束,凱旋了,將告祭宗廟,設宴慶功,慰勞特士,賞賜功臣。
楊廣《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征群臣》賞析
《飲馬長城窟行示從征群臣》隋煬帝楊廣的詩詞作品,此詩基調昂揚,氣魄恢宏,頌揚了修筑長城的歷史功績,表現(xiàn)了隋朝軍隊的強大威勢。
有人認為此詩作于公元609年(大業(yè)五年)隋煬帝楊廣西巡張掖之時。公元609年,隋煬帝率大軍從京都長安(今西安)出發(fā)到甘肅隴西,西上青海橫穿祁連山,經大斗拔谷北上,到達河西走廊的張掖郡。這次出行絕不是游山玩水,個人玩樂的。因為西部自古大漠邊關、自然條件環(huán)境惡劣,隋煬帝還曾遭遇到暴風雪的襲擊。此峽谷海拔三千多米,終年溫度在零度以下。士兵凍死大半,隨行官員也大都失散。隋煬帝也狼狽不堪,在路上吃近苦頭。隋煬帝這次西巡歷時半年之久,遠涉到了青海和河西走廊。隋煬帝到達張掖之后,西域二十七國君主與史臣紛紛前來朝見,表示臣服。各國商人也都云集張掖進行貿易。隋煬帝親自打通了絲綢之路,這是千古名君才能有的功績。為炫耀中華盛世,隋煬帝楊廣在古絲綢之路舉行了萬國博覽會。這首詩就是隋煬帝在這次西巡途中所作。
也有人認為,此詩是公元62年(大業(yè)八年)隋煬帝楊廣率軍百萬,親征遼東時所作。此次用兵,于當年八月無功而還。
這首詩頌揚了修筑長城的歷史功績。長城是先輩的智慧的構想,是萬世安寧的保障,令億兆人民得以和平地生活。千軍萬馬戰(zhàn)長城,贏得反侵略戰(zhàn)爭的勝利,單于來朝,遠國歸降,大軍凱旋,飲慶功酒,終于可以在宗廟前告慰祖先的英靈了。
這首詩已成為千古名篇,后人評價此詩:“通首氣體強大,頗有魏武之風!庇纱艘驳於怂鍩鄣脑娢脑谥袊膶W、詩歌史上的重要地位。
楊廣的詩風對后代詩人也產生了許多積極影響,他的詩中佳句,常成為后世詩人模仿之,甚至襲用之,如《詩》:“寒鴉飛數(shù)點,流水繞孤村。斜陽欲落處,一望黯消魂”。詩中的前3句,就被宋代著名詞家秦觀在名作《滿庭芳》詞中幾乎完全襲用。如其中“斜陽外,寒鴉萬點,流水繞孤村!本褪且u用的例子。元代著名詞家馬致遠作有一首名詞《天凈沙?秋思》,其中的“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亦是受上述楊廣詩句的影響而化出的。
張溥在《漢魏六朝百三家集題辭?隋煬帝集》中云:“陳隋文哀,帝王有作,與眾同波”。南朝至隋,帝王詩中不作王霸之語,而與民間詩人同一風格,確是一種良好的風氣。楊廣詩風功不可沒。隋煬帝雖在生活上是不被后人稱道的帝王,但是在文學上確實正統(tǒng)的詩人。他詩中熱愛揚州風光之情,贊頌揚州美景之功,當書之,當記之!
隋煬帝楊廣(569年-68年4月日),一名英,小字阿?,華陰(今陜西華陰)人,隋文帝楊堅與文獻皇后獨孤伽羅次子,隋朝第二位皇帝。生于隋京師大興,開皇元年(58年)立為晉王,開皇二十年(600年)十一月立為太子,仁壽四年(604年)七月繼位。他在位期間修建大運河(開通永濟渠、通濟渠,加修邗溝、江南運河),營建東都遷都洛陽,開創(chuàng)科舉制度,親征吐谷渾,三征高句麗,因為濫用民力,造成天下大亂,直接導致了隋朝的覆亡。公元68年在江都被部下縊殺。唐朝謚煬皇帝,夏王竇建德謚閔皇帝,其孫楊侗謚為世祖明皇帝!度逶姟蜂洿嫫湓40多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http://www.yy-art.cn/shiju/526046.html
相關閱讀:鳥的殞亡_詩歌鑒賞
八陣圖原文_翻譯和賞析_杜甫古詩
花近高樓傷客心,萬方多難此登臨
收獲的歡歌_詩歌鑒賞
華佗治病文言文翻譯